濱州首位患者從“疑似”到“確診”的背後

濱州之聲2月3日訊: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嚴峻形勢下,濱州官方每天兩次的疫情通報備受人們關注。

很多人注意到,在每次的官方通報中,“核酸檢測”和“追蹤密切接觸者”兩處字眼格外注目。字眼背後,一個是確診患者的實驗依據,一個是防範疫情進一步擴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承擔兩項重要工作職能的,分別是濱州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測科和傳染病防治科,從除夕晚上開始,包括這兩個科室在內的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幾乎都在連軸轉。

“核酸檢測”結果怎樣出爐?“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如何追蹤?我們一起來聽聽這裡發生的故事。

>>>大年初一,濱州公佈首例確診患者

1月31日中午,張麗芳見縫插針睡了一個小時。當天凌晨,她和同事做完最後一批核酸檢測時,已是清晨5點30分,人已精疲力盡,但仍要繼續填寫檢測報告等數據。

下午兩點,她接到丈夫打來的電話,要給她送幾套換洗衣服。

“從除夕到現在,就大年初四那天回家了一次,在家裡睡了八個小時,其餘時間都是在辦公室和實驗室,沒白沒黑。”張麗芳一臉疲憊,頭髮稍顯凌亂。

張麗芳是濱州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測科科長,在本次新冠疫情中,濱州所有疑似患者的標本都被送往這裡進行檢測,檢測報告中的“陰性”、“陽性”,一字之差,是患者確證的檢測依據。

1月24日,除夕之夜,濱州兩名出現發熱等症狀、且都曾有武漢居留史的患者標本被送到微生物檢測科,張麗芳和同事們連夜進入實驗室進行核酸檢測。

檢測結果出來,已是大年初一凌晨一點。

兩名患者的檢測結果均顯示:陽性;為確保無誤,經第二次檢測,依然是陽性。

這是濱州首次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檢測陽性患者。

因為是全市首例,需要山東省疾控中心複核檢測和專家組評估。在等待評估結果的同時,濱州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的主管醫師顏偉和同事已經待命,他們的任務,是儘快趕到兩名患者所在病房,面對面詢問了解患者近期的生活軌跡、接觸人員,目的很明確:做出有效應對措施,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

凌晨兩點,顏偉和同事已趕到其中一名患者就診的濱醫附院,隔離衣、防護服,雖然已是全副武裝,顏偉依然有些忐忑,“面對面的感覺,說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我是黨員,就應該第一個衝上一線。”顏偉說,“但詢問開始時,我的同事還很興奮,但半個多小時詢問交流結束後,我那位同事已經呼吸急促了。緊張是一方面,再就是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本身就憋悶、呼吸不暢。”

濱州首位患者從“疑似”到“確診”的背後


凌晨三點,顏偉和同事走出濱醫,他們馬不停蹄,立即趕往另一名患者就診的位於惠民縣的濱州市中心醫院。穿隔離衣、防護服,進隔離病房,與患者面對面詢問了解,脫隔離衣、防護服,與第一名患者同樣的流程。

離開市中心醫院時,已是早晨7點半。在返回濱州的路上,司機實在疲憊不堪,在濱惠大道把車停在路邊睡了40分鐘。

1月25日下午1點19分,山東省衛健委發佈消息:濱州首次報告1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隨後,濱州市衛健委發佈:經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複核檢測和專家組評估,確診濱州市惠民縣1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患者女性,59歲,惠民縣姜樓鎮人。於2019年12月5日前往武漢探親,2020年1月16日返回濱州……追蹤到的9名密切接觸者正在接受規範的醫學觀察……

>>>做完檢測,她虛脫在實驗室門口

和張麗芳一樣,從除夕到大年初七,顏偉也只回了一次家。

在本次疫情中,濱州各縣區的首例確診患者流行病學調查,顏偉都親自參與其中。也就是說,惠民、濱城、陽信、鄒平的首例患者,他和同事都曾和他們面對面。

“縣區工作人員在面對患者時,還是多少有些恐懼,我們做了幾次後,就有些經驗了。”顏偉說,“患者有無武漢滯留史,到過什麼地方,參加了什麼活動,和什麼人密切接觸過,這些問題病人回答得越詳細越好,但很多患者出於某種考慮不願意多說,我們就儘量掌握一些談話技巧,讓患者多說。他們說得越詳細,越有利於疫情控制,因此問的時候,就生怕有什麼遺漏。”

因為實驗室收集完患者標本一般是在下午或晚上,等檢測結果出來,一般都是深夜或凌晨,而流行病學調查要求在第一時間進行,因此在半夜和凌晨出發,已經成為顏偉和同事們的常態。

每次與患者的流行病學調查,時間短的半個小時,長的將近一個小時,加上穿脫防護服時間,每次都得一個小時以上。“除了流行性學調查,疫情期間各縣區疾控中心應對經驗不足,我們需要過去指導。這幾天鄒平出現確診患者多一些,我們科長現在就長期在鄒平坐鎮了。”

“從除夕開始,全天24小時待命,每天能睡三四個小時,已經習慣了。”顏偉說。

就在前兩天,張麗芳的同事孫輝虛脫在實驗室門口。

濱州首位患者從“疑似”到“確診”的背後


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測科共有9名工作人員,其中6名為女性,2名黨員,1名預備黨員。“疫情發生後,每天都有新樣本送過來檢測,樣本最多的一天達到了80多個,我們9人分成3組,24小時輪班,保證第一時間完成樣本檢測、第一時間出具檢測報告。因為人員緊張,3名黨員總是主動要求加擔子,特別是黃瑩副科長雖然是預備黨員,還是兩個孩子的年輕媽媽,更是以單位為家,什麼活都搶著幹。”張麗芳說。

“因為要等樣本,第一輪實驗一般是從下午1點左右開始,從核酸提取到試劑檢測再到出結果,一般需要4個多小時的時間,如果有樣本檢測結果為陽性,為了確保準確性就需要進行第二次複核,這個過程又需要三個多小時的時間。”張麗芳說,第一輪實驗做完,還有第二輪實驗,這一輪實驗一般是晚上七八點鐘開始,要做到凌晨1點多,如果有複核就可能要做到凌晨四五點鐘,從疫情開始,科裡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正常休息過。

累是一方面,危險是檢測人員面對的另一項挑戰。

“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疑似患者的鼻、咽拭子,重症患者的話可能會是痰液或支氣管標本。”張麗芳說。

為保證檢測過程安全,工作人員在進入實驗室前都做好三級防護,厚重的防護服,雙層手套,N95口罩和護目鏡一樣都不能少,“手套和防護服都要在別人幫助下才能穿好,防護服密不透風,剛穿上就會出汗,而一次實驗時間大概4個多小時,這期間防護服不能脫下來,所以每次實驗結束大家都跟從水裡撈出來的一樣。”張麗芳說。

“孫輝的孩子只有8個月大,還在哺乳期,大家就是太累了。除了孫輝,科裡還有一名女同事的孩子也很小,在這個關鍵時期,家都顧不上了。”

30日山東省通報的9例濱州市確診病例,除第一例是通過市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陽性送省疾控複核確認外,其餘確診病例均是由市疾控中心檢測陽性後,經市專家組評估後確認,疫情信息統一報省衛健委對外發布,我市樣品檢測複核準確率達百分之百。

“專家組根據核酸檢測報告、病人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和臨床症狀,經過會商,確定患者是否確診。”張麗芳說。

“累真不是問題,現在就是盼著疫情早點結束,這樣,我們的辛苦也沒有白費。”顏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