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絕對"性別"

最近看到一些關於在中國的在校生同性戀狀況的報道,感覺這個以前從未關注的小群體現象已經在國內逐漸蔓延,甚至在一些地區的校園裡,同性戀會被認為是一種很時尚的交友方式存在著。

這真的令我十分震驚,好好的孩子,怎麼就變成這樣了呢。

孩子有了同性戀的跡象,對於一箇中國家庭來說是很難於啟齒和接受的。

而且,這種事情一旦發現再想努力解決的話,成功率真的會是微乎其微。

如何培養孩子的絕對

因此,我翻看了很多關於這類現象發生原因的相關報道,結果讓我很驚訝,因為有些錯誤也發生在我身上。

今天,筆者把一些觀點總結出來,給大家看看,防患於未然吧。


忽略孩子童年時的正常需求


家長忽略孩子自身性別的心理和行為需求,讓其被動接受異性的行為習慣

有這樣一對父母,很喜歡兒子,但偏偏生了個女兒。

由於平時工作忙,沒時間去打理孩子的日常,平時給孩子留短髮,穿一些比較男性化的衣服。

最初他們認為孩子小,無所謂。

當女兒上了初中發現了孩子的同性戀跡象,父母覺得接受不了,最終選擇了全家移民。

而在女兒對這件事的描述裡說,在她的記憶中,小的時候她很少穿裙子,因為父母從來不給她買,而且小時候的玩具也是從表哥那裡拿來的汽車和搶之類的。

極具男性化的童年生活讓一個天真可愛的女孩走向了男性角色的道路,而缺乏細心的觀察是這對父母最大的錯誤,可誰來為錯誤買單呢?

如何培養孩子的絕對

正常社會交往機會的缺失

由於對環境安全的擔憂,或是學業繁重所導致的子女與夥伴玩耍的時間大大被減少,孩子因此減少了去實踐在家裡學習到的性別角色的寶貴機會,因此無法明確角色關係的絕對性。

生活中,過分關注孩子學業的家庭比重非常大,由此而忽視了孩子的社會體驗和角色實踐也不太合適。

單親家庭

單親家庭中,父母角色的不完全示範,導致孩子無法完整接受最初的性別角色教育。

例:小強的父母離婚後,就和母親一起搬到姥姥家去生活,姥姥家的女性成員比較多,小強又因為父母的離異變得內向不愛接觸外人,所以整天在家,經常接觸到的都是非常女性化的行為和語言環境,時間久了,小強也逐漸形成了女性化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慢慢地,他已經無法再接受自己是個男人的現實。31歲那些年,他在國外做了變性手術後和一個外國男性結了婚。

孕期抽菸喝酒

在胎兒大腦發育初期階段,如果孕媽媽吸菸或喝酒會影響胎兒大腦的正常發育,隨之會影響胎兒的智商和性取向,很容易使孩子成為同性戀或雙性戀。


避免遺憾發生的建議

父母的陪伴

孩子的成長階段需要家人的陪伴,尤其是父母角色的共同參與,正常的家庭生活會給孩子無限的幸福感和歸屬感。父母的日常交流也是孩子的個人性別角色培養的示範方式。

孩子可以在生活中學習到愛與被愛的給予和接受的方式,能夠得到家人關愛的孩子是絕對不會發生類似的遺憾。

角色的正常示範

雙親家庭中,應該避免父母角色性格的錯誤示範。

比如,母親比較強勢,一直處於家庭的主導地位,而父親則比較內向,不太參與家庭集體活動的話,這樣家庭的孩子會錯誤地認為女性應該是強悍的,而男性是處於被保護的角色。

孩子會因此去模仿同性家長的做法,導致性別角色的錯位,這也會產生不良的後果。


充分接觸社會

給孩子充分的社會實踐的機會,多接觸同齡的孩子,讓她們一起玩耍、遊戲、活動。

這種接觸可以讓孩子實踐自己的性別特點,同時也能觀察其它孩子的行為展示,從中不斷調整自己的舉止,進而使之形成固定的性別角色行為模式,一旦成為習慣後,就很難再有所改變。


滿足孩子性別角色的心理需求

女孩喜歡花裙子、喜歡髮卡、喜歡當公主、喜歡布娃娃、喜歡和爸爸媽媽玩過家家的遊戲。


男孩子喜歡室外活動,跑跳打鬧,運動冒險、喜歡挑戰極限,展示自己的統治力。

家長不要過多幹預孩子的個性展示,應該在保證孩子自身和夥伴安全的情況下讓其盡情發揮,從小樹立正確的性別思維和行為方式,長大後家長就不會在這方面發愁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絕對

總結

其實發生同性戀傾向並非是大概率事件,家長們不要感覺到驚慌,只要孩子生活的家庭環境和學習環境能夠保持正常,孩子一般不會發生這種狀況的。

再有,平時對孩子多加觀察,對一些比較異常的舉動多加留意,早期發現苗頭並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千萬不要用過激的方式處理。

通過家長和身邊人的正確的示範,大多數的孩子都能保持一個良好的性別角色扮演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