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文章收入80萬,付費閱讀成為自媒體人的“洛陽鏟”!”


兩篇文章收入80萬,付費閱讀成為自媒體人的“洛陽鏟”!”


要說疫情期間,最讓人羨慕的職業,恐怕自媒體人算一類。


一來純線上的工作模式並不受疫情影響,哪怕小夥伴們零落在中國各地,只要有一臺電腦,業務依然可以照常運作;二來由於疫情的原因,讀者都被迫在家,有更多的時間閱讀內容,整體的閱讀數據也在逐步增加。


可是事實上,看上去不受影響的自媒體人,其實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 一方面,雖然內容創作和運營不受疫情影響,但是“金主爸爸”們卻受到了影響,諸多企業的首要目標就是活下去,大大減少了甚至是取消了公眾號廣告投放的預算,這意味著大批的公眾號失去了主要的經濟來源;
  • 另一方面,公眾號要保持長期穩定的更新,才能保證疫情之後的持續發展,此時若因為沒有廣告而斷更,無異於飲鴆止渴。所以相關的人力成本,內容創作仍要繼續。


不過,這種兩難境地並非不可打破,廣告投放確實是公眾號贏利的主要方式,但卻不是唯一。


2月16日,一個名為「好運哥2008」的公眾號推出了第一篇付費閱讀文章《下週,這2個板塊要爆發》,首次嘗試,便獲得了1000+人付費,超過2萬元的收入。初嘗甜頭後,在疫情期間,“好運哥”向粉絲推薦股票自選池,定價為98元一篇的付費閱讀文章,竟有超過8000人付費,單篇收入幾十萬。


兩篇文章收入80萬,付費閱讀成為自媒體人的“洛陽鏟”!”


可見,即便沒有“金主爸爸”,靠著有價值的付費內容,公眾號也能夠順利實現變現,甚至比廣告收入更可觀,這也是疫情之下,公眾號作者急需挖寶的“洛陽鏟”,


不過,付費閱讀自內測一來,有不少被創作者也紛紛向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表達了他們的矛盾:既嚮往付費的受益,又擔心收費註定會降低文章的傳播度和影響力。與此同時,內容應該怎麼產生差異化?怎麼玩才能玩出新花樣?這些都是創作者擔心的問題。


粉絲為什麼願意付費?因為內容夠硬


“好運哥”為何能吸引到大批粉絲付費?原因只有1個,內容足夠有價值。如果花98塊錢就能買到一隻直線上漲的股票,帶來數百倍的利潤,對於每個讀者來說,收益大於成本,自然會付費。


事實上這也是付費閱讀中最重要的一種形式:將有價值甚至需要購買的信息換個方式放在付費閱讀中展示,哪怕文本直白,只要內容足夠硬核,也能夠變現。


什麼樣的內容更能吸引用戶付費?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根據原本的付費閱讀模式推測,公眾號付費閱讀內容主要有以下三類。


1、 預言家模式:趨勢預測引導用戶付費


第一種,就是如“好運哥”一般的預言家。預測未來,不管未來趨勢、房價或者股價,只要寫對了,文章就願意有人瞭解。


比如預測投資理財的趨勢,花錢買專業股評家的分析,原本就是非常成熟的付費模式,早在QQ群時代就有人做股票預測、付費答疑的QQ群,如今在微博、喜馬拉雅FM、得到都有人做付費圈子。


並且此種方式,付費用戶就像滾雪球一樣會越滾越大。只要應驗過一次,就會對下一次有所期待,也會身邊的股民共同關注,畢竟股民的圈子都是高活躍度高粘性的


不僅股票,付費閱讀對這一類的知識專家都是重大利好。付費閱讀的作用不止變現,通過乾貨付費文章篩選讀者,然後引導用戶到更專業的付費服務,比如知乎付費專欄或者得到中的包年課程等。


2、 純乾貨模式:行業報告、資料包等100%乾貨


付費行業報告也是一個傳統市場。網上隨便搜一份年度行業報告就標價299元,普通用戶根本買不起,或者像公眾號作者需要找尋部分數據,不值得買一整本。


這裡就可以用付費閱讀做文章。有兩種模式:


  • 將一本行業報告按章節分成幾篇付費稿件,將每章的目錄放在免費閱讀的部分,便遇到讀者針對性的查找,想要購買哪部分數據就購買那篇文章。
  • 可以在付費閱讀中放出精華版或者節選版,用來吸引用戶,這樣願意出高價購買紙質版的用戶群反而會擴大。


同樣的,資料包的買賣也是網上的熱門生意。可以整理一批原創或原創授權的資料包,比如PPT設計的模板、案例、字體、圖庫,這些本來在設計網站同樣要付費,搬到公眾號中,價格合理一樣不愁賣。


另外,得到、喜馬拉雅中的付費課程也可以通過這種形式轉換,付費閱讀的好處是讀者無需跳轉到平臺外即可觀看視頻或者文字乾貨,保證用戶體驗的同時也能增加轉化率。


不過,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平臺對比中,通過公眾號付費閱讀ios用戶每付費1元,蘋果系統都會“抽走”3毛錢,很多作者對我們表示,這讓人很“肉疼”。


3、 連載閱讀模式:付費閱讀的王者


連載閱讀可謂是付費閱讀模式的王者了,也是最早的付費閱讀模式。晉江文學、起點中文、紅袖添香小說,都是付費閱讀的經典模式,先免費試讀部分章節,引起讀者興趣,再付費。


不止小說,很多經濟學家、商業評論這些觀點性的長文,也可以借鑑這種模式。只要開頭誘人,能說服讀者,只要是大家感興趣的深度評論,就足夠了。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 行業深度評論,只要身在行業內的人就會感興趣,感興趣就願意付費;
  • 專業話題科普,比如中醫學、心理疾病案例介紹等,有需求就有人付費;
  • 熱點解讀模式,有時候,越是吃瓜群眾越看不懂政經娛樂社會熱點,行業內的人也願意看八卦,比如最近微盟因為員工刪除數據庫的事在整個互聯網圈鬧的沸沸揚揚,也網傳過很多八卦,此時若有人能夠拿出證據石錘或是闢謠,即便付費也有人願意吃下這個瓜。


比如號稱是“全網第一篇付費閱讀文章”的公眾號「三表龍門陣」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在付費閱讀內測當天,既蹭了熱點勾起人們的好奇心,在付費部分介紹了付費閱讀具體怎麼玩的乾貨。

兩篇文章收入80萬,付費閱讀成為自媒體人的“洛陽鏟”!”


這裡舉出的內容形式,是通過原本的經驗以及參考其他平臺的內容,但結合微信生態的模式和特性,付費閱讀的內容形式也會有新的玩法和可能性。


在微信中玩付費閱讀,有哪些新的可能性?


1月15號付費閱讀剛剛內測,關於“截屏門”的探討也隨之而來,即用戶付費之後可查看全部的文章內容,雖然不能分享,但可以截圖,OCR識別轉文字後,就意味著付費內容被免費流出了。


但如果付費的不是文字內容,而是服務,即便截屏也“難耐我何”。


微信生態和其他付費平臺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核心武器:小程序。付費內容+小程序提供的專屬服務,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如果在付費閱讀中插入小程序的話,那麼完全可以把線下商家的會員模式引入。


免費部分是關於會員的說明,付費購買了99元的會員,就可以在付費區域點擊小程序領取價值999元的會員專屬禮包。如此,一個線下的用戶,首先成為了門店會員,付費時引導關注公眾號,使用小程序領取禮包,將會員從線下導到線上,用戶觸點的全鏈路管理靠一篇付費閱讀就可以了。


類似的思路可以繼續打開,付費閱讀完全可以變成商家發福利篩選真愛粉的工具,畢竟沒有比花錢更好的篩選真粉的工具了。在付費部分給出打折產品禮包,對產品感興趣的自然願意付費,商家對於這部分真愛粉也可以給出相應的低價優惠,增加用戶黏性。


如此,付費閱讀付費再也不止文字內容,給付費客戶VIP的體驗,甚至發放禮包等等。但有一條需要注意,付費閱讀有明確的規定,不準用其實行賭博、募捐、抽獎等玩法,這方面,商家還是要剋制,看看如何將付費的效益最大化。


疫情爆發以來,也有不少公眾號創作者詢問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付費閱讀何時開始公測,看起來大家對於這個能力也不似以前那麼“望而卻步”,事實上,我們認為,現在正是通過付費閱讀公測提高公眾號內容質量的最好時機。


近幾年由於公眾號的興起,大量的廣告投放摻雜在內容中,而此時這些廣告主們選擇自動退出,內容中便少了這部分“雜質”,質量有望大量提升。此時公測付費閱讀,可以讓大部分的作者更加專注於內容本身,不用考慮“是否能引來廣告主的投放”這樣的因素。


並且內容付費更加在於讀者與創作者的契合程度,而非“廣而告之”,精細化的運營完全可以從內容開始,對大批的讀者進行重新分類,變現不再靠十萬加,只要內容足夠優質,玩法足夠新鮮,用戶也一樣會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