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自然書寫真的會自然而來嗎?

千千千里馬


無論是學習書法還是其它的技能,先求規範再追求自然才是正確的選擇。

任何高深的藝術,它首先是一門技術,是技術就會有它的規則和規範。只有把這種技術訓練熟練了,才能達到自然或者自由的狀態。

學習書法當然也需要不斷的錘鍊自己的技術、技法,書法的技法包括執筆法、用筆法、章法、字法、墨法,它的每一種形式都是有法可循、有法可依的,並不是一種虛無的存在。

比如用筆法,就包括提、按、頓、搓、轉、折等等各種細分的方法,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不斷的練習、不斷的重複,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在創作的時候能夠自然的發揮出來。

有一個詞叫肌肉記憶,這就是一種自然書寫的狀態,通過平時的反覆訓練,可以讓肌肉記住這種書寫動作,並在創作中自然的表現出來,肌肉記憶的基礎就是對規則的不斷重複。

書法技法訓練的方式就是臨摹古代的書法字帖,通過臨帖訓練技法,自古以來的書法大家都是這樣,唐代的書法家孫過庭說“察知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就是說的一種臨帖狀態,臨帖要和原帖像,像的基礎就是“技法規則”的重現。

這就像我們小時候學習寫作品,寫作文並不是每一個人天生都會的,不是自然學會的,需要先忍字,然後練習組詞、造句,然後模仿最後寫作,這裡的每一步都不是自然的,都是技法的訓練,能你能夠寫作文的時候,也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做到自然的寫作,這個太難了,很多學生到了高中,寫一篇作文都要費很大的力氣。

俗話說熟能生巧,熟就是技法和規則的熟練,巧就是熟練以後自然的效果。一開始就追求自然,技法不完善,最後會一事無成,練字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不二齋


書寫的自然狀態是不會自然而來的。需要兩個條件合一,才能產生自然狀態之境界。

一是心性修煉達到無我狀態。人生有性格,也就是個體特定的氣質和格局系統。修練就是去缺點,補不足,通五氣,達融合,始低點到高境。最後各氣質和系統貫通圓滿,方能進入松靜自然狀態。

二是書之法的學滿貫通。就是五體及各名家三法盡學並達熟練。

以上兩個條件具備,融合為一,心手雙暢。當你有了創作的意識,進入無我狀態,沒有任條條框框,任筆揮灑,筆墨自然天成,必有無意之得意佳作出世。



大同王屹峰


而絕對的自然,是把以上諸多的因素徹底放空,不加干預,不加控制,甚至不假思索,果真如此,試問寫出來的還能算是書法嗎?


道法自然,雖極具辨證之理,但這個自然決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就是拋棄精雕細刻的繁文縟節,擯棄矯揉造作的世俗功利之心,以樸素的筆法成就坦率的文字,與書寫者真我的性情、真實的技能儘量貼近,達到表裡共澄澈。

現在有一種思想誤區,有的人喜歡用國字號展覽作品的標準來衡量書法水平,這就是間接地強迫所有的書法者進入“展覽體”。這對書法人的“自然書寫”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時下,新一代的書協針對當今書壇的種種亂象,呼籲書法大眾抵制低俗、庸俗、俗媚現象,發出了講品味、講格調、講責任的倡議,這本身也有抨擊展覽體、追求真善美的意思,希望能夠有些更實際的動作,起到實際性是作用效果。


審美越來越粗糙,層次越來越淺。雖然我們都在猛烈抨擊各色“醜書”,但也要辯證地看到,“醜書”現象仍舊屢禁不絕,這其實是受到當下消費文化、娛樂文化的影響。誠然,有的醜書並不真醜,部分民眾的審美視野亦須進一步拓展,但書法作為傳統文化,展現與傳播的是中國文化、中國精神、中國形象,還是要有底線的。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書法的自然書寫會真的自然而來嗎?

應該是會的,當書寫到脫俗脫法之高境,且會自然而來,或有的書家書寫臻格之時,也有自然流暢的書法境觀,平常創造也要力究自然書寫風格,沒有這種追求之理想,那麼永遠園囿於束縛中,窠臼於法度,應該把法度化為自己之常規習慣,融於自己隨意筆墨裡,當意氣揮灑時不自覺地流露出來,無刻意之痕跡,這乃是筆法化境成為自己筆墨筆畫,而不是初始化的臨摹之形,筆法字法之共性如何轉變成自己書寫的個性中來。那就是需要下大功夫,有了個性筆法,則應該說到了自己書寫的風度。有了這種獨自獨特筆運之法,那麼可以認為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書寫。真來了。成熟了。

僅僅自然而然,依然有美之標準,故,古人云“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別,入他神者,我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終久是要形成自己神格,必須創新創意。



狂喜淡墨a


自然書寫沒有各位網友說的那麼玄乎。本人理解,就是在自然的筆法,自然得結體以及自然的章法。筆法自然是指下筆調鋒直書,結體如自然生命體,章法如自然物象。



墨海麒麟


就以硬筆行書來說,我是追求“自然書寫的”。

有的朋友問我臨貼問題,我往往說的是“前期慢臨求規範,規範之後求自然”。

自然書寫,而且要合乎法度,每個字的結構都有出處,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自然書寫,實用性強,大約要滿足以幾點:1.字的結構問題。

我們知道,行書是包括行楷、行草的。而從實際看,市場上的硬筆字貼,又分為硬筆行楷、硬筆行書、硬筆行草。

其中的區別是,行楷更接近楷書,所以,相對而言,行楷雖然辨識度最高,但它的結構最接近楷書,註定其書寫速度只是比楷書快了一點而已。

然後,就是行書,和行草了,這兩個學習時,可以混為一談。寫段話,是行書還是行草的問題,並沒那麼多講究的!

但作為日常字,要有個辨識度,不能寫的大家都不認識。

所以,崇尚硬筆實用性的朋友,建議練的偏行書一點。




2.結構對了,就要先求規範,再求自然靈動。

若是結構問題尚大,就追求自然與線條的靈動,後期更問題大,不能本末倒置的!

3.熟能生巧――

你首先確定結構,適合自然書寫,若結構上你寫的正確,剩下的就是多練的事了。

有的字順勢,可能你練個十來遍,就能做到自然書寫。



而有些字,你的手部肌肉,很難形成機械記憶,因為這些字的結構不太順勢,有可能你要每天練上幾百遍,堅持很久後才能達到自然書寫。

而整段文字的自然,這就牽涉到佈局、張馳、剛柔、收放上的東西了。

總而言之,既符合法度,又要追求自然。就要動眼多觀察、動手多臨多練、動腦多思考的事情,要悟出乾貨,三者都不能懶!


行書一點通


我是不請自到,題主不介意吧?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無意為佳乃佳”。這是蘇軾的書法名言,也是蘇軾的書法理念。

我們都知道,宋人的書法尚意,不刻意求法,重抒個人性情而書。蘇軾的這句“無意為佳乃佳”,是說不刻意求工,自然抒發性情,才能寫出神來之筆。

我感覺著,蘇軾的書法成就之高,是和他先前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夜以繼曰,筆耕不輟,精熟於古人之法,入古出新。無意為佳,是不刻意,但有筆意,意在筆先,胸中早有天地。

如果說把“無意為佳”理解成“認筆為快”,就沒有《寒食帖》問世了。


墨子康


我認為談得上書法的應該從結體、章法都經得起推敲的,它是以漢文字為支架,借書寫去創造出來的意象藝術形態,它是有節奏的,如一首動人的樂曲,並且它是作者抒發內心世界的一種意識形態。漢代揚雄提到:書,心畫也。唐代張懷瓘《六體書論》提到:書者,法象也。元代郝經《論書》:書法即心法也。綜合以上幾點,我們可以看到,不是隨意寫就叫書法,是需要有一定要求的,要達到這些要求是需要經過長期練習的,然後有一定個人思想的,把握書寫節奏地書寫的才是真正的書法。


梁俊彥方隅


根雕是展示自然美的一種藝術,在根雕創作中,十分重視自然美,反對作過多雕琢,雕琢太多就破壞了天然意蘊,那麼創作出來的作品就是不成功的作品。這種自然形象藝術品,講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

書法亦然,真正的書法藝術是自然書寫,當然是在一定法度之內,不應有過多刻意書寫成分,書寫時達到人書合一的一種忘我狀態。

自然書寫會自然而來,是怎樣產生的呢?

一,功到自然成。就是說功力深厚,練到家了,水到渠成。下筆若有神助。

二,在一種較靜和忘我放鬆狀態下寫出的作品較為自然。避免書寫心情緊張,我們可以注意文意,轉移注意力。

三,在創作書寫時,先臨一會兒主帖,進入書寫狀態,注重感覺體驗,情緒發揮。憑這種感覺轉換到創作中來,更容易熟練掌握技法,和原帖精神相合。

以下書法插圖為漢簡《儀禮簡》,高古自然,沒有過多雕琢,就象李白詩句形容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神韻軒書法


書法的自然書寫真的會自然而來嗎?金鏞那一位武林絕代高手,你認識他吧?交過手沒?沒?沒與這一位弱不禁風又能絕殺的高手過過招?告訴你吧,金鏞大俠只有一式殺著,武林人都怕他那一招絕殺:"手中有劍心中無劍",那叫天人合一,意發而劍至,殺人於意念之間。這便是一種自然招數,有如書法的自然書寫,心念一動,手頭上的毛筆便並駕齊馳,將心心念唸的萬種情緒千縷意念,一併給自然地書寫出來,此"手中有筆心中無筆",以入天人合一之最佳書寫狀態,是自然而來,非扭扭捏捏故作老道的偽君子偽文人偽書法家可以比肩也者,舉實例如: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捶胸頓足時那粗糙短促的筆形,憶及"惟爾挺生夙標……”其行筆之眷顧之情油然躍現,念及"孤城圍逼父陷子死……”滿紙的橫搽鈄抹,讓讀者熱淚盈眶熱血沸騰。此書法之自然書寫,是書法之最高境界。金鏞大俠的殺著只殺了幾個黑惡垃圾人,怎比得上一紙《祭侄文稿》感天地泣鬼神來得震撼。自然書寫,是生命的自由吶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