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長不準自己的孩子上音樂學院呢?

love--333


如今家長都趨之如騖地從小給孩子學繪畫、書法、舞蹈、音樂等藝術類一門特長,特別是學一門樂器更是眾多家長的首選,因此而不惜金錢成本、陪練時間的等更不在話下了。而學音樂和樂器的孩子能考取音樂學院理應是件求之不得好事,那麼家長怎麼又不準讓孩子考音樂學院呢?

我以為不外乎這幾個原因吧。一是,學成的出路問題。音樂學院的主要專業是器樂、聲樂,作曲指揮等。而我國職業樂團也就數十家(要求高的面向世界招僱員)競爭可為白熱化,民樂可能因為市場化因素尤甚。二是,音樂學院畢業後當然可選擇當學校的音樂老師,但你又得先加考取教師資格證,方能與師範類學生競爭,一般來說學校願意先錄取師範類學生的。三是,孩子本來理工科成績尚可,學音樂本為了陶冶情操或以特長生升學加分而已。四是,家長有名校情節,音樂學院屬藝術類(當然也有名校)但並不在家長名校情節的名單上。五是,學業辛苦且音樂學院學費(藝術類)比普高貴一倍且不說,因為職位有限,專業樂團等藝術類用人單位都傾向於音樂學院象牙塔尖上的學生,所以,即使有的孩子考音樂學院不成問題,家長也躊躇再三。

音樂學院(藝術類)畢業學生走專業求職趨向的話,“僧多粥少”擇業面窄是永恆的主題,這也許在世界各國都不能“倖免”,因此而改行的,走自由職業的也是蠻多的,而我國國情是,家長都希望孩子在音樂學院畢業後有個穩靠的,能交“五險一金”的正規專業音樂團隊等單位也是很現實的想法。

也有的家長根據自己的喜好懂音樂的特長再結合孩子的音樂“天賦”,把孩子從考取音樂附小培養到音樂學院的也不乏其人,這些孩子走音樂專業的“手到擒來”相對成功率高的多。每年藝考大軍成千上萬,一般來說都是普高考不能達標的。總而言之,給孩子學音樂是好的選擇,是否走專業應結合孩子的愛好和主學業成績而定。不讓孩子考音樂學院自有家長的道理,但也要尊重孩子意願,不要埋沒孩子的音樂天賦啊。



普陀山小胖


部分家長,假如在有條件的前提,孩子喜歡做什麼都不會反對的。

但富孩子在音樂這塊領悟不一定有出息,窮孩子在這塊領域也並非沒出息。

普遍大人們認為小孩子學音樂:

1、玩物喪志

2、投資大

3、青春飯

當然,這些想法是,來自不同家長的見識和思想。

曾經,路過一位大姐坐我身旁,我無意間聽她說了許多關於她與小孩之間的衝突:“我小孩都21歲了,讀了高中沒考上好的大學,都打算不讓他讀了,讀個技校有個一技之長出來打工算了。有什麼用,天天玩手機,書又不認真讀,一個學期學費跟生活費都要五六千,打工還可以幫家裡分擔一些重擔,還可以賺錢……”

說著。說著。於是,問起隔壁的年輕人:“你是不是讀技校出來的,能學到什麼?”年輕人說:“什麼都沒學到,拿了一個畢業證,出來還不是跟你一樣的工作,大姐,說真的,讀技校沒什麼必要的。”

“是啊,我都沒打算讓他讀,出來打工賺錢總比花錢好。”大姐說。

愛莫能助,簡單的一段話,便能為她孩子的將來而感到憂慮,也為孩子有這樣的母親而感到無奈!就這麼一句話就能改變掉一個人的命運。

孩子好好培養,好與不好,都是一家人的日子。對孩子的付出,不僅僅只是因為他是你的孩子,還得考慮孩子的樂趣與將來,給孩子一個積極樂觀的心理,與良好的學習環境。結果只有相信付出,站在孩子的角度切身思考,相信孩子,那肯定是有回報的。

什麼回報呢?別人整個青春累死累活最多掙十萬,而音樂藝術青春的這些年能掙個100萬,也是部分人一輩子的努力,再說音樂是一輩子的事,怎麼能說是青春飯?

短暫的工資收益能緩解你短暫的煩惱,卻解決不了一生的貧窮,缺少知識,致使家庭註定無法掙脫命運束縛——貧窮。


生活領域小藍


中國的音樂學院有11所。考上了學費不貴,問題在於要考上不容易,花錢都是在考之前,請老師上課,而且一學就得幾年,一般的家庭是受不了。還有現在音樂學院的畢業生也不太好找工作。可能這些才是家長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上音樂學院的原因。


手機用戶22800479143


如果你的孩子是未來的郎朗或王羽佳呢?是不是後悔呢?只要是孩子有這方面的天賦和渴望,就不應該阻止他,“不準”是國人家長的口頭禪,應該讓孩子自我選擇,否則你會後悔!


ming7076


因為窮


最美婷婷子


為什麼很多家長不讓孩子考音樂學院?這問題可就牽址大了,首先任何人都得先養活自己,然後才是感恩致謝。當今文藝團體少至又少,不說編制如何,連固定收入都難有著落,象解放前那樣街頭耍猴買藝,掙點辛苦錢社會地位低下…這面鏡子照亮多少過客。只有毛澤東時代,廣大的文藝戰士用心創作用情演唱,出現了無數廣為流傳的經典,這輝煌己經過去。港澳臺說不說唱不唱的反而叫流行。不讓孩子去音樂學院的家長是心存顧慮的,建議音樂學院的老師們為民間平民百姓的孩子多些鼓勵少些指責,讓中國文藝重新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