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曆史:劉關張桃園結義了嗎?這才是歷史的真相


三國曆史:劉關張桃園結義了嗎?這才是歷史的真相

1

話說東漢末年,朝廷腐敗,群雄割據,民不聊生,到處起義,劉備、關羽、張飛得知幽州太守劉焉正在招軍應敵,三人皆胸懷鴻鵠之志,一拍即合,真所謂英雄所見略同。

隨後,三人在張飛的莊上共議大事,張飛提議,咱們三人明日在莊後的桃花園中結為異姓兄弟,齊心協力,共謀大事。劉備、關羽也有此意,直呼“如此甚好”。

第二天,在桃花園中備好牛、馬等祭品,三人焚香磕頭,異口同聲地說出誓言“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按照年齡,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這是《三國演義》第一章劉關張桃園結義的情景,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尤其是那兩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成為後世義結金蘭時必不可少的誓詞。

三國曆史:劉關張桃園結義了嗎?這才是歷史的真相

2

那麼,歷史上的劉關張究竟有沒有結義?

史書沒有明確的記載。

說到他們的關係,史書記載,他們三人睡過一張床,情誼如同兄弟一樣。然而在大庭廣眾的時候,二人侍從在劉備身邊,一整天都可以站立不動,跟隨劉備到處奔走,不畏艱險。

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們確實情同兄弟,但並未結義。

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三國志·關羽傳》)

史書還記載,張飛年輕時和關羽一起追隨劉備,關羽比張飛年長几歲,張飛就把關羽當作哥哥對待。

但此處並沒有提到“把劉備也當作哥哥對待”,再說了,把某人當作哥哥看待,並不見得就是結義兄弟。

(張飛)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三國志·張飛傳》)

關羽對前來試探自己的張遼說過一句話,我知道曹公厚待於我,然而我已經受了劉將軍的大恩,發誓同生共死,不能違背。

關羽稱呼劉備為“劉將軍”而非“大哥”,就進一步確認,他們並未結義。

吾(關羽)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三國志·關羽傳》)


如果說關羽的話只是公關之詞,我們來看看關公被殺後,劉曄回答曹丕的話,關羽與劉備,論理上是君臣,情義上則如同父子。

你沒有看錯,劉曄說劉備與關公情同父子,而非兄弟。

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三國志·劉曄傳》)


從以上史書記載可以看出,他們三人雖然“恩若兄弟”“恩猶父子”,但是並未結義金蘭。

三國曆史:劉關張桃園結義了嗎?這才是歷史的真相

3

《三國演義》裡劉關張結義時,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而真實的年齡呢?

據史書記載,劉備在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去世,享年六十三(虛歲)。逆推而算,劉備應生於161年。

(章武三年)夏四月癸巳,先主殂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三國志·先主傳》)

關羽生於那一年史書記載不詳,死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活了多大歲數史書也沒有記載,自然爭議比較大。

(建安)二十四年,……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三國志·關羽傳》》)

元代學者胡琦經過考證,認為關羽生於159年,比劉備大兩歲。

康熙年間,解州知州王朱旦在關羽故里浚井時挖掘出一墓磚,並根據此墓磚作有《關侯祖墓碑記》一文,裡面說關羽出生於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

(羽父毅)性至孝,父審卒後,在墓旁結廬守喪三年,於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關羽。羽長成後娶胡氏為婦,生子關平。(《關侯祖墓碑記》)

另外,運城市常平村關帝家廟內立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的《前將軍關壯穆侯祖墓碑銘》,記其生於“桓帝延熹三年(160)六月二十四日”,而明崇幀二年(1629)立於石磐溝關羽祖塋的《祀田碑記》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編修的《關帝志》,均言關羽生於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那麼,延熹三年是何年?

延熹是東漢桓帝的年號,延熹三年就是160年。

據此,關羽也比劉備大一歲。

張飛的年齡比較好確定,據《關公年譜》記載,“張飛小劉備四歲”,應該生於165年。

三國曆史:劉關張桃園結義了嗎?這才是歷史的真相

根據以上信息,假如真的有桃園結義,那也應該是關羽為兄,劉備次之,張飛為弟。

由此可見,劉關張桃園結義一事為小說的虛構。

為什麼要如此虛構呢?

這就是小說的特徵了。作者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後文三人的義薄雲天而渲染出的情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