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族中,叔大還是舅大?

用戶4725465635019


無知的小編?!父系同族五服內的“叔”“伯”是家人,屬於旁系同根同族。不同地區“稱呼”不同。有的地域“五服”外才稱呼“叔”。

母系同族同輩的男性稱呼舅舅,舅舅屬於旁系“外戚”。所以,叔與舅不屬於同一個家族。

你和叔是一個家族,屬於同根同族。也就是說,叔是家人,舅舅是親戚。

如果是舅舅到你家,屬於走親戚,按照禮儀,舅舅為上賓為大。舅舅屬於你們家最尊貴的客人。常言說“孃親舅大”。


菸民43


我們漢族人是父姓為中心,家族中的大當然指的是除了父親以後的人就是叔叔了,可是在我的家裡舅舅也不算是外人啊,因為我們家以前最窮,在我的印象裡舅舅哪時就我們家裡的常客舅舅經常給我和妹妹買衣服書包,好吃的什麼的很多,而且叔叔幾乎是不認識我們,只有爺爺去世時分錢了叔叔就出現了,過年了叔叔帶著他的家人去我家拜年在我家吃飯拿紅包然後拍拍屁股走人,這是叔叔乾的好事從來都是對我和妹子一毛不拔,每次我提這事爸爸總是說你叔叔窮我們幫他沒什麼唉,不明白自己窮時舅舅幫,如今富了為什麼幫叔叔。


天翼用戶6232846483943


沒有可比性,一個是家族,族萬萬代,一個是親戚,親兩代,外婆一代,舅舅一代,老表有了自家的親戚後,來往就少了,老表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基本上不認識了,逢年過節到一起也不像我們小時候一樣親切,都抱著手機甚至連話都不講


征途如虹2


在家族中,叔大還是舅大?

你問題中已經有了答案的,家族中當然是叔叔大了,為什麼呢?家族指的是同姓同一個祖宗的人,不是家族中的人都是外人,這樣的話舅舅就成了外人了,可有時候處理某些事情舅舅特別有發言權的,下面舉幾個例子說說。
第一個例子:兄弟分家,叔叔和舅舅一起參加,這時舅舅(母親的兄弟)最大最有發言權,叔叔就算主持分家結果都要和舅舅商量,如果其中一個兄弟對分的家產有異議也可以找舅舅主持公道,所以兄弟分家一定要孃舅參加的,當然現在兄弟分家比較容易了,大部份都是兄弟商量好,然後找叔叔和舅舅來作個見證而己。


第二個例子:父母親過世辦喪事,特別是母親的後事,主持的當然是家族的人,這時舅舅也是有權參與和處理的,他可以提出要求,一般叔叔和家族理事們都要照辦的,喪事中的酒席孃舅那一桌最大和首先上菜,就算舅舅沒來(特殊原因),都要留下一張空桌子表示尊重,然後才能開席。

第三個例子:外甥結婚喝喜酒,酒席上也是舅舅最大,但是主持操辦婚禮的事就與舅舅無關了,父母在就是父母的事,父母不在,叔嬸或伯父、伯母,兄嫂這些親人的其中兩個都可以操持婚禮。

這些只是我們這裡的風俗習慣,各地有各地的習俗,不能一概而論只提供參考。


海陸雙豐


從血緣上來說,舅舅和叔叔是一樣親的。在現代社會親戚關係中,因為和舅舅沒有多少家產糾紛,所以沒有利益衝突,所以從感覺上舅舅更親一些。

叔叔和舅舅誰大,從我們自古以來的宗法制度來說,叔叔是一家人,舅舅屬於外戚。古代祖父母在,子孫不分家,叔叔,伯父,堂兄弟都在一個家裡,所以叔叔是一家人。五服是喪禮上根據血緣關係而定的一種喪服,伯父,叔父去世,作為侄子要穿齊衰喪服,五服中第二重的喪服,服期為一年。舅舅過世,服小功,五服中第四等,服期為五個月。從這裡可以看出在宗法制度中叔叔和舅舅到底誰大了。值得一提的是,外孫為外祖父母服喪也是穿小功喪服,女婿為岳父母服緦麻,五服中最輕的一種。古代最重視的還是同姓家族。

這樣的宗法制度,上到統治者下到平民百姓都遵循這樣的禮法。歷史上開國皇帝建立朝代後都會大封功臣,也同樣會大封親族。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五代祖先尊為皇帝。他的外甥李文忠戰功卓著,被封為曹國公。而朱元璋的侄子,他大哥的兒子朱文正,因對封賞不滿,投靠張士誠,就算這樣,老朱都沒殺他,只軟禁起來。而朱文正的兒子朱守謙也是驕橫的主兒,被封靖江王,與明朝同休。為什麼外甥也是戰功卓著為什麼不封王呢?就因為一個侄子,一個是外甥,一個同姓,一個是外姓。


娓娓道來偉偉雜談


有年歲大小!

有體重大小!

有官位大小!

有威望大小!

有輩分大小!

不知問那個,因為每個叔和每個舅各不相同。

如果想問行使家族權力誰大?

肯定叔大,叔代表本族,舅是外族。

一般人家有婚喜喪事,肯定把叔和舅放在同一位置看待,都是長輩,那是尊敬孃家人,表示對出嫁在外的女主人的尊重,對孃家人長輩的孝敬。

如按祠堂家族家規來看,舅在本家族中根本沒有這一位置,還論什麼大小!

如果關起門來處理家庭矛盾,叔大舅大各家各不相同了!


凡夫俗子3020


按血緣關係,叔叔姑媽舅舅姨媽一樣親。姑父姨夫舅媽沒有血緣關係,差得遠,不那麼親。


陳雙平319


舅舅能進家族嗎,


劉旭東4676


父家叔大,母家舅大!


用戶734450597268


當然叔叔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