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塊的耳機和上千的耳機差別在哪兒?

PandaDpr


79 贊 踩 17評論
分享
舉報
鐵元素聲學08-30 16:05 關注

鐵哥來跟你嘮嘮

1、發聲單元的不同

目前比較常見的發聲單元是動圈、動鐵

動圈

幾十塊的耳機多是採用的動圈做為發聲單元,多是很微小動圈,也就是常見的5MM,6MM這樣。

上千的耳機多是採用16MM的動圈做為發聲單元,比如索尼的EXK。這裡要說明一下,同樣材質下發聲單元尺寸越大效果越好。

動鐵

十幾塊的動鐵耳機通常都是隻有一個動鐵在發聲,其他動鐵都是廢料件,也就是傳說中的“聽個響”。

上千元的動鐵耳機通常是婁氏正品的動鐵耳機,做了很多聲學測試和調音,已保證高中低音的協調。

2、音質!音質!音!質!

A、當你聽慣了辣雞耳機,再聽好耳機,你:“好像沒啥差別嘛”

"B、當你聽慣了好耳機,再聽辣雞耳機,你:“我次奧,什麼辣雞耳機”

3、線材

十幾元的耳機通常就是一根銅線

千元級的耳機通常是四芯、八芯銅銀混編

展開全部
11 贊 踩 評論
分享
舉報
小花花重複了 情感領域創作者12-02 14:20 關注

首答。

以我擁有的三副耳機為例,分別是iPhone7P 原裝有線耳機(官網售價229元),Bose QC20有線降噪耳機(官網售價2098元),B&O PLAY E8無線耳機(官網售價2298元)。將從外觀、聽感、使用體驗三個方面一一闡述。

一、外觀(本人攝影水平有限,圖片來自官網)

1、iPhone7P 原裝有線耳機


海之聲中央路驗配中心


次的耳機插手機上動次打次聽一聽,好的耳機你會發現,不行音源不行,上無損,上試音碟,後來發現,前端不行,上磚,然後發現還是差點事,上了個功放,最後你發現耳機差回事,換了個好的,等到有一天發現自己心情變了,耳機適配的風格不能滿足自己設備又開始換一套,是的,我年薪過20萬愣是隻有縣城一套房子車子都木有,因為我外面玩耳機單反,家裡燒音響玩遊戲,看了一下淘寶的收藏夾及阿里巴巴的採購單我就知道今年又他媽得租車過年了。這玩意有癮,我曾經就七千塊錢花五千買了功放加音響,拮据了一個月。。。。。。對了中關村還有一套攢機的心願單八萬。。。這個年就這樣過去了。



夢夢家的大東


額,這個我並沒有特別多的研究,既然都邀請我了那就說說我的一點感想吧!



\n本人以前是木耳(至少幾個月前還是),玩耳機也只是最近的事,將八算個微(偽)燒友。以前一直用的蘋果的小白,從前就很憧憬蘋果耳機的設計,所以覺得音質已經很屌了。大學期間玩過室友的beats麵條耳機、森海IE60、小饅頭、拜亞動力的一款頭戴(長相賊苛責,型號忘了),愛科技AKG K420,個人覺得和小白相比並沒有多少進步,價格還貴了不少。當時寢室有倆人就喜歡玩耳機,自稱發燒友,還專門買了“前端”,這時候想想這些耳機才算燒到哪兒呢?


\n引起我對耳機強烈興趣的是我一朋友的索尼MDR-1ADAC,拿到手就覺得這玩意兒做工還不錯,戴起來也挺舒服,聽了幾首歌~臥槽~這低頻!~臥槽~這音質!說實話,當時的我只能用倆字形容----驚豔!朋友也是對我一堆安利,晚上回到家坐地就上京東買了個1A(手動斜線),可能是當時的我有點衝動加上對什麼DAC和前端並沒有什麼概念,到手後一聽~臥槽~這低頻!~臥槽~這聲場!~唉!~總感覺有點不對勁啊?音質明顯不如朋友那個啊!接口貌似也不一樣?上網一查,臥槽!特麼買錯了!不過同時也瞭解了煲機和前端的相關知識,唉,吃一挫長一智嘛。打聽到好的前端可以把1A帶的飛起,坐地打電話給老弟要ipc,雖然他很不情願,但在我的各種威逼利誘下還是交出了珍藏多年的ipc。再插上一聽,嗯!很有味道!比手機直推好太多了,音色得到了不少改觀,聲場也感覺比手機推大些。(是不是腦放過度?)從此走上了“發燒”之路~



\n這個時候再回去聽小白,半個小時就叫苦連篇!網上查閱了不少信息,都說入耳式耳機音質普遍比不上頭戴式,這點我差點就信了!自從我遇到了三星S8的原裝耳機~



\n這個時候哈曼貌似被三星收了,AKG儼然成了三星的調教對象,所以S8配上AKG的耳機我一點都不意外,意外的是我那朋友居然買了個S8!然後他的1ADAC就再也沒看見過了。我還很見外的詢問他耳機的事,他聽完只哼了句“嘿嘿嘿”嚇得我一身刺弄,隨後轉手把這耳機遞給了我,我一瞅這耳機也挺稀奇,索性聽了一聽。........我勒個去啦!這音質,酸爽得簡直不敢相信啊!用手機推就有如此素質,又是一骨骼驚奇者,若打通任督二脈估計完爆我的1A也不是事(有可能只是我比較喜歡AKG的調音)。一打聽這耳機不單賣,但是為了這麼一個耳塞子買個S8也太□△了,網上賣的有可能是假貨,便就此作罷~



\n為了滿足日益膨脹的我,前幾天還是管不住自己的手又在網上拿下個IE80(手動滑稽)。聽說這耳機是耳機吧的吧黑,有聽說這耳機不煲夠300小時根本沒法聽,確實是實話,初聽感覺低頻有點轟頭,音質稍微有點糊,聲場也感覺打不開,現在正在積極煲機中~希望不要讓我失望。

要我說幾十塊的耳機和上千的耳機有啥區別?肯定有區別啊!花幾十塊聽個響和花一千塊聽個響先不說音質,怎麼想也得有點心理上的因素吧?若有機會也一定不要放棄好好試一試,若實在覺得沒有區別,那我只能說----真省錢啦!!!


PandaDpr


夠用就好,耳機較單反還燒錢!


耳機匠人


區別挺大滴,自己有機會感受下就清楚了。

也別迷信什麼萬元以下聽個響,那是發燒友,那是金耳朵……


鬍子拉撒


對於你來說 沒有區別

幾十的耳機 你就可以嗨了


當裡個噹噹裡個噹噹


平衡度、細節以及音色等等主觀聽感,都會更為接近現實。但問題關鍵並不是其價格差異,而是您自己的主觀認知,以及設備間匹配程度的高或低……

存些錢買一個早有定評的名牌吧!以及一臺經時間檢驗合格的回放設備,如一臺像樣的好手機。


RallodM


喜歡運動健身的朋友往往對音樂有著一定的訴求,因為過程中聽歌能夠讓自己保持專注同時環節疲憊。正所謂“工欲善其事”,近年來市面上就湧現出許多為運動健身而打造的藍牙耳機,不過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近日,國產新銳耳機品牌FIIL就推出了一款專為跑步場景打造藍牙耳機——FIIL Runner。

FIIL Runner採用美國軍用級標準制造,同時針對用戶跑步中的痛點進行了獨到的定製和改進。那麼FIIL Runner實際表現究竟如何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開箱依舊是老規矩,簡單快速的給大家展示:

需要指出的是,包裝盒內除了耳機之外還擁有一根充電線、束線夾,以及各種不同尺寸的替換用耳塞和耳翼。也就是說,FIIL Runner能夠最大程度上契合各類型耳廓的用戶,無論男女老少均適用。

對於運動藍牙耳機而言,最重要地方在筆者看來無疑是佩戴體驗。長期運動的朋友應該知道,跑動的過程中身體高頻率運動,如果佩戴的耳機太重或者讓耳朵不舒服,會非常影響跑步的體驗。而在佩戴體驗方面,通過多天的實際體驗FIIL Runner贏得了筆者的認同。

得益於延續家族式設計風格,FIIL Runner採用了經典的入耳式設計,同時結合上面提到的耳塞和耳翼,FIIL Runner能夠很好地與耳朵進行吻合。此外,由於與耳朵接觸的材料均為親膚硅膠,因為佩戴起來耳朵幾乎不會有異物感,也保證了良好的隔音效果。

細節方面。FIIL Runner的線控保留了標準的音量加減、開關/播放三個按鍵,線控的側面有一個 micro US 接口負責充電。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耳機本身支持IP65的防水防汗,所以充電接口自帶了一個膠質保護蓋。這也意味著,即便你在健身房揮汗如雨FIIL Runner也能夠保證正常的工作,陪伴你度過每一個努力的夜晚。

另外,FIIL Runner還採用了此前FIIL備受用戶好評的磁吸式設計,不用時兩個耳機能夠吸附在一起。此外這個設計還擁有磁力操控的功能,當兩個耳塞吸附時,音樂會自動暫停、電話會自動掛斷、耳機隨即進入省電狀態。反之則會播放音樂、接聽電話,是不是神奇又實用呢?

在實際體驗中,FIIL Runner另一個讓筆者滿意的點在於穩定性。

事實上,在上手FIIL Runner之前筆者曾接觸過不下五款藍牙運動耳機,其中頗讓我頭疼的問題在於連接穩定性——基於藍牙4.0協議的耳機總會在某個時刻出現斷連或者聲音卡頓的情況。而體驗多天,FIIL Runner徹底打消了筆者的顧慮。

究其原因,FIIL Runner採用了高通藍牙芯片藍牙5.0,傳輸距離最高可達30米,同時低功耗表現也讓耳機的續航更加持久。而談到續航,則是此次FIIL Runner帶給我驚喜的地方。作為一個重度的續航焦慮者,筆者把對手機續航的焦慮自然而然的轉移到的藍牙耳機上,而以往我購入的藍牙耳機在這方面的表現不甚滿意。

筆者的使用頻率來看,日常上下班通勤路上使用,每天大約一到兩個小時的使用時間,FIIL Runner從星期一堅持到星期四才提醒我電量告急。因此如果你也是像筆者這樣的使用頻率,一週一衝問題不大。

FIIL Runner此次同樣搭載了其首創的音樂引擎,以音樂耳機的標準配置音頻系統,針對跑步場景進行調音優化。反正筆者每次跑步時用FIIL Runner聽重低音pop歌曲,運動起來賊帶勁。

尾巴

以200-300元檔位的定價來看,FIIL Runner均衡是其突出的優點。藍牙 5.0、10小時續航以及IP65級防水防汗,同時加入磁吸式設計以及舒適的佩戴體驗,FIIL Runner對於跑步愛好者來說不失為一個性價比之選。而對於更多的普通消費者來說,FIIL Runner勝任日常通勤更不在話下。


笑侃數碼


我做過耳機類目,也瞭解過耳機這個類目的原材料和供應鏈。簡單說下吧。

幾十塊的耳機,和幾千塊的耳機,在原材料的成本上,不會有很大的差異。好耳機之所以貴,有兩個原因,一是調音工藝。二是品牌性。品牌性好理解,蘋果得成本跟安卓差不多,賣得貴,大家還是認,這就是品牌的力量。同理,森海塞爾,舒爾,這些大品牌,本身有品牌加成的,利潤不高,怎麼養活那麼多明星代言呢。給渠道的利潤也普遍在20%以上。

再說調音。我一直認為耳機不是傳統消費品,它是藝術品。藝術就有主觀的成分,每個人對聲音的欣賞水平是不一樣的,所以呢,貴的耳機,經過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在聲音的表現力上肯定更好,但是好到什麼程度,就見仁見智了。貴的耳機通過成熟的調音工藝,會讓呈現出的聲音更好聽,但如果你沒有聽過更好聽的聲音,沒有比較,就不會覺得多好聽。對大多數人而言,即使聽了,感官上的差異也不會那麼大。

所以,耳機,尤其是貴的耳機是發燒友們喜歡的,小眾的,我們普通人,根本不需要。也分不出太大的差別。個人建議,買個1000以內就足夠了。


中毒的小耗子


我來說下自己的看法吧,正巧手機幾十的耳機和上千的耳機都有,

第一個,索尼MD配塞,購買途徑,閒魚,價格50,這款耳機現在很少了,白色的耳機線,單元下面有一段淺綠色的透明塑料,只能聽音樂,不能接電話,有時候插在手機上看視頻,有時候插在m10上聽音樂。


第二個,tf10耳機,購買途徑,閒魚,價格900,需要說下原線壞了,上個賣家自己配的升級線,這個一拿到手機比上一個耳機有些份量,畢竟線粗了不少,這個是三動鐵,上一個動圈。

要說兩者價格應該差了不少吧,不過在接上m10後兩者出來的聲音區別並不是很大,而且tf10的佩戴格外逆天,巨大的腔體弄的耳朵不大舒服,聽說聽tf10音量得稍微大些,可是聽一會就不大行了。其實平時我還是喜歡用另一個A8聽,別吐槽我都是用的出現很早的耳機,畢竟有點戀舊。

所以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你,耳機的好壞和價格有關係,但是也有其他的定義,不要一味地覺得貴的耳機就是好的,它還得適合你的佩戴,更重要的是適合你的聽感。這才是最重要的。這是個人觀點,有不對的還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