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头乡杨海松::抗疫战线上移动的“旗帜”

杨海松,男,中共党员,现任老山头乡副乡长,分管民政、卫生健康、精准扶贫等工作。他既是同事眼中的业务通,又是亲人嘴边的大忙人,更是群众心中的那个“贴心人”。他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尤其在涉及老百姓利益方面更是一丝不苟。也正是平时积累的工作经验,才能使他从容不迫面对疫情,但与他表面的冷静不同的是他那颗与人民群众紧紧相连的心,早已迫不及待的冲向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老山头乡杨海松::抗疫战线上移动的“旗帜”


周密部署,稳定防控基本局。按照要求,杨海松对全乡疫情防控进行统一安排、科学部署、全力稳控。联合区交通局、区第一中心派出所和乡卫生院对辖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根据乡里疫情防控需要在全乡设立39个卡点,安排69名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检查,为保证防控工作精准落实,他亲赴现场靠前指挥,对处于辖区边缘处村屯采取“口袋式”和“绕屯式”管理办法,严格控制人员流动。除此之外,每个卡口配备一面党员旗帜、一个条幅、一块停车检查指示板、一本记录,要求卡口工作人员除了要掌握能看到的信息外,还要询问过往车辆上的人员是否有武汉或者武汉周边城市旅居史,有无发热、乏力或者其它不舒服的症状,以及车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并逐一做好记录,就这样,小小卡点成了防止疫情蔓延的第一道屏障。

老山头乡杨海松::抗疫战线上移动的“旗帜”


科学宣传,照亮疫情“黑暗面”。因为不了解所以恐惧。为使村民正确认识当前疫情形势,杨海松积极动员乡、村两级力量,做到无死角宣传,安排各村充分利用流动宣传车、村屯大喇叭,全天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和村屯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宣传,面对情绪激动的村民,他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告知利弊,有的村民担心生活物资供应不上,他告诉大家“米袋子”、“菜篮子”是有保障的,请大家放心。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共悬挂条幅110条,佩戴袖标80条,安放指示板40块,建立微信群46个,转发相关防控知识150条,发放宣传单11000余张。他的这一系列举动,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驱散了笼罩在村民心中的恐惧,给村民们注入战胜疫情的信心。

全境排查,织密疫情防控网。只有摸清底数,才能对症施策,他走遍全乡6个村39个自然屯,以及辖区的网吧、台球厅等九小场所,及时劝停劝关,避免出现人员大规模聚集现象。及时组织村屯干部进行入户排查,并要求及时上报,在排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村民家大门紧锁或者电话不通的现象,他没有因此漏掉排查对象,而是通过联系排查对象邻居、亲属等方式,了解排查对象各类信息。面对繁重的工作他没有选择抱怨,反而表露出的更多是坚毅,经过几个昼夜的努力,终于摸清各类人员情况信息,使防疫工作更加明晰。

灵活管理,疏通物资供应链。防控物资保障是难题,但再难也必须克服,杨海松注意收集各类防护物资购买渠道信息,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从朋友那里打探到几条防控物资供应渠道,紧急购进口罩、测温枪等物资,极大的缓解了一线防控人员物资紧缺的局面。为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在各类防控物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节流”、“开源”。他每天精打细算,做到不浪费一个口罩,不错发一瓶消毒液,显然这样做会招致了一些人的不解,甚至有人暗地里说他“小抠”,他听在耳中,却从不放在心上。而是默默清算物资,将各类防护物资优先供应卡点的一线工作人员,用他的话说就是再苦也不能苦了一线的“战士们”。

日日夜夜的坚守,只为心中那份不变的追求,奉献无言,担当无悔。杨海松同志是一名党员干部,更是一名富有忘我精神的人民公仆,他就像一面移动的旗帜,哪里防控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给人以鼓舞,催人以奋进,激人以昂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