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筆重要還是紙重要呢?

大器書法幽默風趣


筆分狼毫羊毫紫毫雞毫兔毫等等

紙有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毛邊檀皮等等

它們從幾塊到幾百都有可能

但學書法,筆和紙都不是最重要的,

信心恆心耐心悟心才是最重要的


寫字的季子


學書法,我個人覺得還是心態最重要,以前自己剛剛練習楷書的時候,是因為覺得自己很浮躁,多動,專注度差……然後有人就建議去練字。

覺得可以試試,然後練習了一段時間,剛開始覺得太痛苦了,練字的時候思想亂飛,一會一個念頭,每次練習完都感覺到很疲憊。不過慢慢的堅持下來後就喜歡上寫字了,有時候就臨摹字貼好幾個小時,時間過得很快。

之後我觀察下每次寫的字,剛開始心煩意亂的時候,字寫的很彆扭,雖然也是很認真的寫,但是就是沒有心靜時候寫的自然,看著舒服。

所以練習書法,最主要還是心態要平穩,不能急躁,要做到至虛極,守靜篤。等到自己書法水平有一定的高度,無論什麼筆和紙都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字體。



易學少年


我曾經在一次書法大賽上見過一位老先生,第一次在宣紙上寫字,第一筆下去,洇漫開來,他沒用過,於是字寫得就開始不自然了,自然也就沒有拿到好名次,跟他同來的朋友安慰他時,我聽到他是四鄉八里真正的公認的書家,當地店鋪開張,過年的對聯,全是他寫的,不過是書法材料的事兒,他平常寫字只是在白油光紙上寫字,寫對聯也只是在紅紙上書寫,最多時候,在報紙上書寫,宣紙,他竟是在這次書法大賽上才第一次見到。

後來,我去了他在的村莊,才真正見到他的字,那叫一個端正,法相莊嚴的,是真正的那種民間滋味的書法,完全是寫出來的,沒臨過帖,用的也就是普通的文具店裡賣的紙和那種中文墨汁,字真的好。

由此想到唐代的父子兩個書法大家,歐陽詢為初唐書家,歐體字也為楷書四大家中打頭的,他的書法,險峻俏麗,端正秀美,歷來為後世學書者推崇,是真正的大書法家,傳說他一生寫字是“不擇紙筆,皆能如志”,也就是說,不管什麼樣的紙筆墨汁,到他手裡,都能寫出來隨心所欲的好字;他的兒子歐陽通書法出自家學,與其父歐陽詢並稱大小歐陽,他的字也強大得不行不行的,《論書賦》上稱他的字“繼美”其父,他有個愛好,就是喜歡修飾文具,“書具必以象牙、犀角為筆管,狸毛為心,復以秋兔毫;松煙為墨,末以麝香,紙必堅薄白滑者,乃書之。”由此可見,這父子倆的書寫習慣並不一樣。

《書斷》上說,歐陽通的書法,還是“瘦怯於父”的,也就是說,喜歡好文具的兒子並不如不擇筆墨的父親寫的字好。

前人說,善書者不擇筆(大概是起源於明人陸樹聲),意思就是說,善於書寫的人,不選擇所用的毛筆。再往深處說,就是善書者要有不擇紙、不擇墨,要有駕馭筆、駕馭紙、駕馭墨的能力。

我有好多學習書法的朋友,他們練字用的紙都是每日看完的報紙,我認為這是不錯的書法材料。墨汁就用書法店裡賣的一得閣墨汁之類的,甚至平時寫字的時候,墨汁可以兌了水再用,重點在於體會書法中的用筆、結字,而不要在意書寫的材料。

有條件的書法練習者,可以用毛邊紙替代報紙,墨水也可以在濃墨汁和兌水墨汁之間選擇。真正創作的時候,用墨錠研墨書寫即可,墨色濃淡之間可以在平時的練習之中細心體會。

筆與紙之間吃墨與否,行筆之間的頓挫,快慢,貴在用心體會,材料的好壞並不重要!是的,用心體會才是重點,好紙好墨好筆不是重點。

當然,用於創作的時候,好墨、好紙、好筆是必要的,我們看“天下第一美行書”之所以美,還在於米芾在書寫的時候,不僅志得意滿,還在於用以書寫的材料是蜀錦。再深思:蜀錦可能很多,米芾只有一個。



黔藝空間


問題:學書法,筆重要還是紙重要呢?

“今日頭條”《鹿徑路標》系列原創編者(作者)蘇櫶邑回答如下:

首先,把這個問題梳理一下:

1、筆與紙,只是文字書寫的必要工具,都是一種完成一幅書法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

2、書法技法是完成一副書法作品(精品、珍品、上品、絕品)的關鍵所在。

3、不要將問題的質量停留在“以形式探討形式”的淺層次上面而最終忽略了對“書法技法”這一核心、靈魂的研究。因此,可以看得出來:就形式探討形式,不應該是問題提出者的本來之意。

如若問題提出者堅持自己的文字書寫練習原則,那麼,筆者的回答也很簡單,七個字:筆和紙都不重要。

有鑑於此,我們是否可以把這個問題進行一次原樣“翻版”:

事物:形式重要,還是內容重要?

只有這樣,這個問題不論對於提問者,還是對於回答者才更具專業性、知識性而更加具有意義。

只有這樣,回答起來才會更加邏輯化、條理化、具體化、形象化而對學習書法者就關於“紙筆”這一書寫工具做為形式與“書法技法”的關係方面更加容易認識和理解,從而儘快、盡好地掌握書法這門藝術,將其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之中去,充分體現書法的藝術張力、價值張力、生命張力!

一、“紙筆與書法技法”比較“輕武器與射擊方法”。

以“一九五六年式衝鋒槍”射擊方法為例,說明“形式”與“方法”的關係。

A、武器,做為作戰工具,只是一種作戰形式。戰士要運用武器,精確、有效地殺傷敵人。

B、射擊方法:

1、據槍方法(略)。

2、瞄準方法(略)。

3、擊發方法(略)。

比如:

將一隻衝鋒槍、5發子彈交給一位從未經過射擊訓練的新兵,讓他完成“射擊一練習”的射擊,即:在100米的距離上,臥姿有依託,對“胸環靶”進行射擊。

結果,可想而知:五發子彈,全部脫靶,成績為零。

而將這支槍交給一位老兵,即使這隻槍的瞄準具(表尺板、準星)存在問題,老兵也會在射擊過程之中,自行調整瞄準點,發發命中10環(靶心)。

近年,我軍代表隊不斷參加國際軍事競賽,在射擊項目上,所用武器都是賽會指定的外國“破槍”,我軍神槍手從來未因槍破而讓成績墊底,在後邊“打狼”。正是憑著過硬的射擊技術,用破槍打出了“冠軍”的好成績,令外軍刮目相看,歎為觀止!

所以,國際軍事射擊競賽,比的不是武器的精良與否,而是槍手過硬的射擊技術。

筆紙與書法技法的關係較之槍與射擊方法的關係,同理。我個人的體會是:只要你掌握了相關字體的書寫方法,用鐵剪子、刀片做成的“鐵片筆”、“木板筆”一樣可以寫出漂亮的好字來。反之,你給一位不懂書法技法的人以上好的毛筆、宣紙、墨汁,他也只能把漢字寫成一個個活蹦亂跳的小蝌蚪。

二、“筆紙與書法技法”比較“樹枝與《獨孤九劍劍法》”。

很多人都讀過金庸先生的武俠系列小說,令狐沖學會、掌握了風清揚老前輩傳授給他的《獨孤九劍劍法》,隨便折斷一根樹枝,都能為劍傷人。這就如同筆者上述所說的以鐵片、木板為筆是一個道理。

三、“筆紙與書法技法”比較王羲之的“清水為墨、大地為紙”。

王羲之,被歷代書法界譽為“書聖”,王羲之幼時練字,以天地為學堂、以清水為墨汁、以大地為紙張,不知寫幹了多少大缸清水,終於把自己寫成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書聖!

對於一個書法初學者來說,不要一開始就追求筆的高貴、紙的豪華而忽視了書法技法的練習與專研。

先練硬筆,後練軟筆,諳熟書理,融會貫通!

四、“筆紙與書法技法”比較畫家的“以指代筆”作畫。

中國自唐代起,有畫家開闢了一種新畫法:以指代筆作畫。

現代“手指畫家”所畫力作,價格過億。以指代筆作畫的代表畫家有潘天壽、張伏山、王和平……

綜上所述,通過諸多的“形式與方法”之於書法的反覆比較,得出結論:學好書法,筆紙不重要,技法很重要。

有一點需要說明:學習書法,說“筆紙不重要”,只是相對而言。對於一個神槍手而言,你給他一把好槍,他會如虎添翼;對於一位書法老手而言,你給他一隻好筆、一張好紙,他的字會錦上添花。

(回答於2020·2·28 鼠年二月初六)



蘇櫶邑


學書法幹什麼呀,大街地上用大水筆寫字多的是!都是水法很好的老幹部。可惜時過遷境。現在都是手機手寫、電腦打字了,並且可選各種字體,練書法就好比捏泥人、吹糖人,已經落伍了,用途不大了。

我建議去練攝影與跳舞吧。



楊哥之翩翩舞


字才最重要。很多書友常糾結於筆的型號粗細,紙的材質規格,其實這些真的沒那麼重要,學字與臨帖,比使什麼筆用什麼紙重要太多了。

古人說書不擇筆。技藝練精了,任它什麼筆都能輕鬆駕馭。線條質量出不來,間架結構處理不好,即便給一支馬良的神筆,也照樣寫不出好字。有的書友特別關心筆的粗細,墨水濃淡,紙的洇墨度,以及軟硬滑澀……其實這些根本就不是個事,不值得去耗費太多心思去琢磨,更不是寫不好字的藉口。

要把寶貴的時間、有限的青春放在臨帖與理論上,看更多的書,臨更多的帖,寫更多的字。真正的書法藝術雖體現於筆墨紙硯,但根源在人的手與腦。就像是一個優秀的木工,沒有鋸子斧頭鑿子刨子,即便連木頭也沒有,他依然是個優秀的木工,一旦有了任一種工具,他都能造出有匠心的作品。因此,寧願讓人才等裝備,也不能讓裝備等人才,就是這個道理。

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我覺得這兩者相比較來說,還是筆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筆是寫字的工具。

1.在練習書法時,練字的話,不要用太細的鋼筆,用M型號的,筆尖粗度3.2-3.8的就行。太細的練不出運筆的效果。 練的稍微有點基礎了,在平時寫字的時候可以用稍微細一點的,因為細筆寫出來的筆鋒和運筆效果好。

但不管你字寫的多好,練的時候都不要用細筆尖。因為細筆尖寫字難度明顯低的多,我們寫給別人看的字用細的好,平時練的話還是用中號的最好,就是M號的。

那種彎筆尖的美工筆絕對不能拿來練字,平時寫字更沒人用它,它是美工用的鋼筆,那是畫鋼筆畫的,是美術用筆。

2.在練習毛筆字時,毛筆是學習書法當中最主要也是最為關鍵的工具,沒紙它可以以地為紙,沒墨它也可以以水當墨。毛筆的生產方式大至是用禽或獸的毛加工成圓錐體的筆頭,再安上筆桿製成富有表現力的寫工具,它與硬筆的區別一軟一硬,所以書寫方式也不一樣。

每支筆都是有生命的,越養越好寫這是真的。


從筆頭的長短上來講,又可分為長鋒、中鋒、短鋒。一般在練習書法,我們中鋒用的比較多,如果談到創作方面上,我想不同情況會使用不同筆,所以我們常見到一個書家,桌案上能擺上上百支筆在那。毛筆的大小、軟硬程度的不同,用途上也大不相同,通常是寫多大的字用多大的筆,這裡槓精請繞路,不想與之多言。

寫字時選用的毛筆大小,最好是能與之字的大小相稱,如手上沒有相匹配的筆,可以參照上方所講的大中小筆的使用情景。只有選用的大小相適宜的筆,才能體驗到寫字過程中的妙,也更能達到好的效果。如用小筆寫大字,筆小,毛少,含墨不多,毛短,寫字時連根往下壓,這是非常傷筆的。


教育創作者聯盟


人才重要,人的做法思維創新能力等,人寫的好了,破紙爛筆都能寫出驚人書法!


輕柳逐風


相比之下,當然是筆重要。

理由:最初是在甲骨上刻字。後來刻在簡上,這些是書法之根。

後來,顏真卿起初在牆上寫,懷素起初在芭蕉葉上寫。

連筆的好壞也不是決定性因素,“能運中鋒,雖敗筆亦圓;不會中鋒,即佳穎亦劣。優劣之根,斷在於此。”

不管在什麼上寫,學會運筆是關鍵。


大悔憶智冰


學書法,筆比紙更重要些,針對不同風格的字體選合適的筆。不同的學習階段選不同的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