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返青期才發現播種密度過大,麥地裡密不透風,這個時期還需採取什麼措施嗎?

鄉音鄉情


當然,麥子出現倒伏的原因有多種,比如天氣原因,突然之間大風大雨,或者是小麥長勢弱,再或者病蟲害不及時防治或導致的倒伏,這些倒伏是比較常見的,但是,下面要說的這個倒伏原因,就比較麻煩了,它就是種植密度過大引起的(比如一畝地下種了60斤)。

關於小麥因種植密度大導致的後期倒伏問題,一些朋友感到很頭疼(雖然小幫手一直給大家強調,小麥播種時,量不要過大,但是有些朋友就是不聽),不知道怎麼處理,下面,小幫手簡單說幾點:

1、如果種植面積不大,那就人工拔除,在一些密植的地方,拔除掉一部分麥株,有些朋友會感到很可惜,但是,拔除後的小麥生長情況比不拔時候結穗更好,而且在抗倒伏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2、如果人工不能拔除,那就看下面的做法,在水肥方面,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是在返青期開始追肥澆水,種植過密,可以適當的往後拖延,在拔節期進行水肥管理,起到一個蹲苗作用,目的減少小麥的無效分櫱,以此來稍微控制生長。

3、注意控旺,既然已經種植過密,適當的控旺顯得很有必要,如果在相同的天氣情況下,長勢高的比長勢低的小麥,倒伏情況要嚴重,所以,通過控制小麥向上生長來達到目的。

其實,綜上來看,小麥在播種時,特別建議下種量不要過大,莊稼和其他的不一樣,不是說你種的越多,收成就越好,合理的種植,才是最重要的。

4、在小麥生長後期,注意營養的補充,提高小麥的抗逆性,比如在灌漿期及以後,噴施磷酸二氫鉀或者小麥專用葉面肥,來達到抗倒伏的目的。



周奧運弟弟


小麥播種量偏大,密度大,就是稠了。這事不稀罕,我也種地幾十年了,說實話,我就喜歡稠些,根據自己的經驗及老農們種植小麥的體會,就是在出現了失誤,小麥稠了或稀了,鐵律:偏稠的絕對比偏稀的產量要高!這不是給你吃開心丸的,真的。但最好還是合理密植,物極必反嗎!

如題,種植密度偏大了,怎麼應對!提供兩個方法供參考。

一、控制水肥管理。不論返青水起身水,不要急於水肥管理。如果確實出現旱情了,那得澆,追肥儘可能不要過多追施氮素肥,多施磷鉀肥,磷鉀肥作追肥不太方便,那就從現在開始至灌漿期,至少打三次磷酸二氫鉀。當然除草劑、防治病蟲害不能忽視。

二、化學控旺,不按常規的打藥量,可適當加大些控旺劑類,這不是胡來,是因苗制宜。

三、密度大,最擔心的是怕倒伏,控旺作的好,不倒伏準獲高產。在控旺的同時,注意防治病蟲害,特別是密度大的麥田,最易感染白粉病、紋枯病、全蝕病,因為稠密通風透氣性差,最易感染病害,控制住病害,就沒有問題。

資料上技術人員和有些朋友提出,密度大進行疏苗,解決問題的辦法,我不否認,這確實是解決問題的有效的好辦法。但在實際生產經營中,給小麥疏苗純屬理論上的問題,是不切實際的紙上談兵。為什麼這樣說,除非僅種植了0.02畝,那就好辦,坐著板凳聽著歌,用不了多大功夫搞定。如我原來種20小麥,怎麼個疏法,人手!調個獨立師來幫忙疏苗還許到麥天能疏完。

所以,唯有化控,壯稈,防病,增施磷鉀肥和微肥,再就是運氣了,如老天風調雨順,不刮狂風暴雨,那麼,稠點的小麥產量都不會差!我堅信!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小麥返青期才發現播種密度過大,麥地裡密不透風,這個時期還需採取什麼措施嗎?

如今已經進入到了三月份了,氣溫上升的快,地裡的麥田生長速度也是加快了不少,冬季早播麥苗的地區快的已經進入到拔節期了,但大部分還在返青的末尾,因為農村播種小麥的地區較多,但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導致麥苗過旺、播種過密等問題,那出現這樣的情況,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呢?

1.中耕深鋤加間苗

這也是返青期中必做的一種栽培措施,其一可以增加地溫、疏鬆土壤、促進麥苗生長;其二的目的就是為了切斷麥根,結合間苗,除去生長弱或者過於密集的麥苗,減小競爭。

2.肥水延後,及時控旺

麥苗生長過密過旺都會形成田間鬱閉的情況,一旦鬱閉就容易出現小範圍內的高溫高溼,這就容易引起病蟲害問題,而且後期還有倒伏的可能,所以這種情況下,返青期的肥水不可多施,而且目前快進入拔節期,一定要注意麥苗旺長的情況,生長過快的及時噴灑調節劑。

因為處於麥苗的生長期,營養吸收快,田間麥苗生長過密過旺一定要及時控制,以防拔節後田間鬱閉嚴重,養分缺少,造成減產就麻煩了,所以現在多進行田間中耕開溝,減緩長勢,後期在進行補肥恢復生長,這樣才能保住產量問題!


冒藍火的小農民


這個問題很頭痛,返青地時候才發現種植過密有點晚,但是有補救的方法。

一,面積小可以人工墊苗,這個方法費工費時,如果有個一畝半畝還行。

二,如果是大面積那就得機械加人工,如牛拉鋤子,順 攏莉苗,除去多餘的麥苗,但是這得有決心,我們農民看著禍害莊稼會心疼的,但這個辦法很有效,這時候要多想想到時候小麥倒伏了會絕產之類的後果,不這麼想是下不了決心的。

三,要控旺,就是要用農藥控旺,但是這種辦法雖然簡單,得有技術,每畝地需要多大地藥量得精準計算,否得打藥少了不好用,打藥太多也是減產,

這幾種辦法我建議還是用牛拉梨子地辦法為好,這個辦法見效快,雖然費點工出點力,效果比較好,但是得有決心,下不了狠心是幹不了的。


老農趕集


此問題己回答過,事關小麥收成,也是具體戶的大事,在此在重說和補充些。

現在看已太稠了,小苗拔節後,小麥的桔杆一定會細,等上糧食後,有風有雨就會倒伏,輕則減產,重則幾乎絕收。

現在採取措施,地塊小,自己去剔麥苗,人為的變稀。再一點,遲澆水,如是河北南部春後第一水,可推遲到四月15號,以旱蹲苗,控旺長,少追肥,自然淘汰一部分弱苗。四月底五月初,小麥己開始灌漿,此時可看地乾溼度,能早澆一水就早澆。小麥灌漿完成,如果看小麥群體還是稠,桔杆細,就是看著小麥旱了,別人澆,你也別澆了,小麥後期需水量不大,一般5月初一水,就不需再澆了,到6月8號左右小麥就開始收割了。

小麥倒伏原因,有天氣,小麥品種,氮肥過多,播種早等因素,但主要的與播種量有關。

在我們河北南部,播種量一般都在20斤左右。如果不是桔杆還田地塊,畝用麥種不超過15斤,這裡有農戶己經七,八年了,播種量每畝都是I5斤,不但不減產,而且穩豐產,單株小麥旺,分的櫱粗,多,麥穗大,籽粒重,同樣的百十斤的袋子,播種量小的重播種量大的近2斤。

在河北南部桔杆還田的,播23斤麥種,就足夠了,其產量過千斤。但是有些戶播種量在35斤左右,其產量也不高,收麥前一颳風就害怕,播種小麥的機手告訴他,大家都是2O多斤,可他就是不聽,麥子倒伏了,嘴上說,明年種麥一定不多用麥種了,可是到種麥時,還是多播,真想不明白,是咂想的,老年人說,有錢買種,無錢買苗,可有些戶主年紀不大啊。

今年小麥苗太稠,能採取的措施,也只有那點辦法。關鍵是來年,一定要控制住播種量,如果還不平心,或當不了全家的主,就種個半畝試一試。


曾憲英10


你只能推遲到拔節後管理了


高產之路


一、疏苗,疏苗用農村話講也叫剔苗,顧名思義就是把多餘的麥苗進行剔除。這也是治理密度過大問題的最主要的一項措施。給小麥剔苗並不是說隨時都可以,它也有一定的技術要求。

二、澆水施肥,小麥的種子在生根發芽期間,吸收了土壤中不少的水分和養分,正是由於種植密度過大,導致土壤中的養分過早的缺失,即使對多餘的小麥幼苗進行了剔除,但剩餘的幼苗仍然無法從土壤中獲取充足的養分和水分,所以這時候最好進行一次澆水補肥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