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關於男女愛情一首詩《野有死麕》,你能看明白嗎?

詩經中最露骨的一首詩《野有死麕》,課堂上,學生都裝聽不懂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現存三百零五篇,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三百多首詩,孔夫子的“思無邪”三個字最為恰當,也就是說它的情感都是正當的,沒有偏邪的東西。今天要說的《野有死麕》則取自其中的一篇,區別於《蒹葭》,卻也是愛情的真實模樣。

詩經中關於男女愛情一首詩《野有死麕》,你能看明白嗎?

《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詩歌中有很多字都不好認,先給大家解釋一下:

樕(sù):小樹。

純(tún)束:捆綁。

脫脫(tuì):舒緩的樣子。

感(hàn):通“撼”,動。

帨(shuì):女子系在腹前的圍裙。

尨(mánɡ):多毛而兇猛的狗。

詩經中關於男女愛情一首詩《野有死麕》,你能看明白嗎?

認識了這些字,大家或許能慢慢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不過其中的一些熱辣字眼,送讓人忍不住想入非非。

記得當時老師在課堂上講解這首詩歌時,很多學生都因為不好意思,而裝出一副聽不懂的樣子。

詩經中關於男女愛情一首詩《野有死麕》,你能看明白嗎?

這首詩歌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在郊外,一位小夥子發現了一隻已經死掉的小獐子,他找來白茅草,悉心地將小獐子包裹起來。

一位清秀的姑娘,在熱切地等待著她的心上人,小夥子為討她的歡心,便將小獐子作為禮物送給了她。

在樹林裡,有一片小樹,郊外的野地上,放著獵物。有心之人找來白茅草,將它們悉心地包裹起來,送給純真無邪的姑娘,向她大獻殷勤。

請你多些溫柔,別將我的衣裙弄亂,也別惹得狗兒汪汪大叫。

詩經中關於男女愛情一首詩《野有死麕》,你能看明白嗎?

《召南·野有死麕》一詩出自《衛風》,而《衛風》與《鄭風》一樣,在後世的聲名都不太好,被斥為“亂世之音”“靡靡之音”。

漢代《毛詩序》最先提出這首詩“惡無禮”,之後歐陽修更是直接地指出,這首詩有違大道,傷風敗俗。

但是如果把這首詩放在當時的環境中解讀,你會發現不一樣的看法。

自先秦以後,儒家得以大一統,講究很多禮節,男女婚配需要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戀愛是不被允許的,在當時而言也是不道德的。

慶幸的是,《詩經》得到了老夫子的肯定,稱其“樂而不淫”,“思無邪”,由此《衛風》才得以流傳,再次見到先人們的戀愛是什麼模樣。

詩經中關於男女愛情一首詩《野有死麕》,你能看明白嗎?

既然《蒹葭》是愛情的極致,這首詩不也能讀出愛情的最原始衝動嗎?少了刻板繁多的道德約束,所以愛得自在灑脫,這是最初始的感情,不問其他,愛了就愛了。兩情相悅的世界,是生命裡永遠最動人的畫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