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讓四百死囚犯回家過年,結果如何呢?

丿ZouJunWei丶


怨女三千放出宮,死囚四百來歸獄。

這是白居易《七得舞—美撥亂,陳王業也》中歌頌唐太宗李世民的豐功偉績。白居易是非常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後世影響力很大,因此他詩中所說唐太宗放3000宮女出宮,400死囚放走又全體歸來的故事廣為流傳。但白居易畢竟是一個詩人,並不能準確再現當時的歷史情況,這裡面有白居易的藝術誇張。(白居易劇照)

唐太宗到底釋放了多少死囚犯,結果如何?

白居易的詩詞流傳久遠,難免有人尋根問底,是不是真的,尤其是一些帝王,真的歷史情況是如何的?白居易說的李世民釋放死囚犯回家,來年迴歸和釋放宮女出宮的事情在歷史上確有其事,只不過人員數量有些誇大,屬於文學藝術。(李世民劇照)

歷史上對於李世民記載釋放死囚回家的有關記載非常短,給大家分析一下:

十二月辛未,親錄囚徒,歸死罪者二百九十人於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後應期畢至,詔悉原。

這是《舊唐書》中李世民釋放死囚的記載,632年(貞觀6年)12月,李世民親自驗看死囚犯的資料後,篩選了290個人,並不是白居易所說的400人,第二年秋天,囚犯全部迴歸,李世民下詔赦免了這些囚犯。

十二月辛未,慮囚,縱死罪者歸其家。…… 九月,縱囚來歸,皆赦之。

這是《新唐書》中有關記載,時間更加準確,是632年12月,李世民篩選死囚釋放,633年9月囚犯迴歸,全部赦免。

六年,親錄囚徒, 閔死罪者三百九十人, 縱之還家, 期以明年秋即刑; 及期, 囚皆詣朝堂,無後者,太宗嘉其誠信,悉原之。然嘗謂群臣曰: “吾聞語曰 ‘一歲再赦, 好人喑啞’。吾有天下未嘗數赦者,不欲誘民於倖免也。

這是《新唐書.刑法志》的記載比較詳細,記住這裡的死囚數字已經變成了390人,非常接近白居易所說的400人。(死囚劇照)

注意一下《舊唐書》成書於後晉945年;《新唐書》成書於1060年的宋仁宗時期。《舊唐書》保留了大量的原始史料,沒有改動。唐太宗釋放死囚的數字應該以290人為準,並不是後來《新唐書》所說的390人,有些附會詩人白居易的數字了,這裡有誇大或者筆誤問題在裡面的。

李世民釋放死囚和放宮女出宮的意圖是什麼?

其實李世民本來就想特赦一批死刑犯,不過直接赦免不能彰顯仁德和自己的治國理念,反而會導致他人效仿,犯了死罪可能被赦免。李世民精心篩選死囚犯,並不是隨意把所有死囚都納入進來,主要是罪狀比較輕的死囚犯,罪大惡極的也根本不能進行赦免。李世民篩選的死囚犯來自於全國各地,並不集中在一起。並且和他們有一個君子協定,632年12月釋放,回家過年,來年9月自動回到囚禁的地方,如果按時回來,並且沒有再犯罪的死囚就會全部赦免,沒想到的是所有死囚全部迴歸。

全部迴歸的死囚犯統一押解到京城長安,李世民親自教育,統一釋放,非常有特色的特赦大會。這樣一件政治秀,影響力非常大,李世民仁德愛民的形象深入人心。李世民在玄武門殺兄弟奪權登基,在民間的形象非常差,通過這一次政治操作,李世民的光輝形象豎立起來了。(唐代的宮女們劇照)

貞觀初年,李世民還將宮內大齡的宮女分批放出宮外,大約也有1000-3000人之間,而且並不是一次性放出宮外。這也是事先醞釀,先讓這些宮女聯繫家人,安排好自己的歸宿,到了一定時間然後統一放出宮外,這也是一個大的政治舉措。

李世民崇尚節儉,可以節約不少的財力,為後世帝王樹立良好的榜樣。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在武德和貞觀初年,由於長期的戰爭,全國登記的戶數只有200萬左右,人口數量銳減,幾千宮女出宮是勞動力,更是增加唐朝人口數量的生育大軍,幾十年下來,這些人會增加到幾萬甚至幾十萬人多的規模。

宋代歐陽修有《縱囚論》,別樹一格,說李世民是沽名釣譽!

同樣是特赦死囚,李世民做的就是特立獨行,不愧為千古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