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電影節上的賈樟柯,不是中國電影界的功勞

2月24日,在柏林電影節上,《小武》修復版首映現場。這是22年後,賈樟柯帶著他的長篇處女作,再次來到柏林電影節。在本屆柏林電影節上,賈樟柯還公映了他的新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賈樟柯電影如同往常一樣,贏得世界各地人的喜愛。

柏林電影節上的賈樟柯,不是中國電影界的功勞


在中國,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賈樟柯?作為一名山西人,我發現身邊很多朋友都不認識賈樟柯。除了那些一批又一批的藝考生,或者是資深影迷。電影導演,基本大家只認識張藝謀、陳凱歌。

柏林電影節上的賈樟柯,不是中國電影界的功勞


張藝謀、陳凱歌等人是中國第五代導演,在80、90年代活躍較多。賈樟柯算是第六代導演,是他們的接替者。而第六代導演中,基本都是拍國家不允許的題材,所以也不會拿到電影院播放。賈樟柯也是在這兩年,開始逐漸迴歸院線。相比之下,賈樟柯更像是外國養大的孩子,如今回來報答祖國。

柏林電影節上的賈樟柯,不是中國電影界的功勞


《小武》一片用歐洲藝術家的眼光來看,是一部上乘佳作。但是對於當時的中國,這是公然對社會秩序的挑釁,當時還有某些大導演出來抨擊。在那之後,賈樟柯就開始走了國外路線,從柏林、戛納再到威尼斯,賈樟柯憑藉自己的才華打通了三大獎項,還包括洛迦諾等二流電影節。如果說他是中國驕傲,那麼沒問題,如果說賈樟柯是中國電影界的驕傲,對不起,不沾邊。

柏林電影節上的賈樟柯,不是中國電影界的功勞


除了賈樟柯, 第六代導演事實上離我們更近,至少比張藝謀、陳凱歌近。但是為什麼張藝謀、陳凱歌拍一部電影,即使大家看不懂,仍然萬人空巷。但是離我們更近的章明、婁燁電影,卻總能享受到一人包場?

柏林電影節上的賈樟柯,不是中國電影界的功勞


第六代電影導演的成功不是中國電影的功勞,而是他們自己努力的結果。不知道大家對伊朗電影有了解多少,本屆柏林電影節最高獎項被伊朗電影《無邪》獲得。而導演本人卻無法前來領獎。

柏林電影節上的賈樟柯,不是中國電影界的功勞


賈樟柯電影飽含豐富的東方文化,是基於中國前年沉澱下的民風民俗。在山西這片土地上,給了賈樟柯很多創作靈感。他的新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則是試圖傳承人們對農村的鄉土記憶。其實《鄉村愛情》也在完成這個使命,只不過一個對內,一個對外。

柏林電影節上的賈樟柯,不是中國電影界的功勞


當代年輕人對於過去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缺乏認識和理解。現在的賈樟柯更多的是要表現這種“記憶中的文化”。而記憶的連續,就是歷史的書寫,就是一種傳承。

柏林電影節上的賈樟柯,不是中國電影界的功勞


現在,賈樟柯自己走出一條電影路之後,他也在致力於扶持新導演,不僅創辦“添翼計劃”,給年輕導演搭出一個平臺。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20年前的中國電影來說,沒有什麼能幫助賈樟柯這批導演走向電影道路。

柏林電影節上的賈樟柯,不是中國電影界的功勞


中國電影雖然一直在發展,但是卻始終不盡人意,在商業上不斷突破記錄,但是在藝術上卻總不盡人意。那些在外國經常獲獎的電影人,又有多少是中國電影界推薦出去的呢?

柏林電影節上的賈樟柯,不是中國電影界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