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搞運輸,游擊隊帶節奏,不起眼的緬甸戰役英軍為何打了46個月

二戰中緬甸戰爭是一個奇怪的存在,大英帝國雖然是落日餘暉,但畢竟還是戰前國際規則的制定者,如果說日本在法屬中南半島,荷屬印尼的摧枯拉朽之勢有法荷在歐洲被佔領的因素,那麼英國在亞太戰場表現拙劣得如同北非戰場上的意大利就沒有什麼藉口了,不僅海空軍支持遠不如日本,甚至於叢林戰的經驗也遠遠不及,概括二戰英日對決初期那就是段譽遇上鳩摩智,技不如人只能凌波微步走人了。


動物搞運輸,游擊隊帶節奏,不起眼的緬甸戰役英軍為何打了46個月

變成賽跑的緬甸戰役

這也正是1942年,日軍僅僅付出了陣亡2000人的代價就拿下了緬甸的原因。在緬甸戰役的前四個月,日軍在400架飛機的空中支持下,迅速獲得了制空權,並以一個難以想象的大範圍迂迴繞過了英軍在滇緬公路重要據點曼德勒附近佈置的防線,佔領了最需要的仁安羌油田。當英美計劃展開一次鉗形攻勢打擊兩端的日軍時,這些習慣了叢林作戰的敵人再次憑藉機動優勢做出了更大範圍的迂迴,繞過了鉗子外圍。在日軍連續兩次大範圍迂迴以後,當時英軍的指揮官亞歷山大將軍明白無論是油田還是滇緬公路這條支援中國的生命線,他都守不住了。

然後整個戰場就變成了一條跑道,率先搶跑的是英國人,4月26日6萬左右的曼德勒守軍在長達300多公里的跑道上急速向終點的印緬邊境撤退。而日軍在完成切斷滇緬交通線的戰略目標後,也參加了這場比賽,追逐英軍。因為緬甸的熱帶季風氣候,所以英日兩軍既是在跟對手比速度,也在跟五月中旬即將到來的季風搶時間,因為季風帶來的大雨會使印緬邊境的河道水位大漲,如果雨季之前英軍還沒進入印度,那麼突圍行動就將失敗,而反之日軍則必須在五月水漲的時候將英軍拖在欽敦江的東側。

動物搞運輸,游擊隊帶節奏,不起眼的緬甸戰役英軍為何打了46個月

日軍坦克水準放到歐洲也就比意大利好一點

大家都知道敦刻爾克千帆用盡的海上轉移,但對於發生在叢林之中的緬甸撤退應該很少有人瞭解,依靠著後衛在坦克火力上的優勢,英軍還是搶渡了欽敦江,即使英國人丟棄了大部分的武器裝備,但是在緬甸的大潰敗下,英國人還是保住了絕大部分部隊,這也為後來其在印緬邊境重新站穩腳跟提供了保障。

當然說二戰中緬甸戰役的怪不只是因為開局即潰敗,戰場變跑道。緬甸戰役的奇怪是還有其他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

僵持的緬甸戰場中,英國人開始實驗游擊隊的可行性

作為一場持續了46個月的戰役,日軍在前5個月就已經拿下了絕大部分戰果,之後雙方就僵持在了印緬邊境,日軍雖然看得到邊境山脈,但也拿在其間的英帕爾和科希馬的英軍陣地沒有辦法,這就好像雖然英軍外塔全倒但仗著高地優勢說守家我在行啊。

動物搞運輸,游擊隊帶節奏,不起眼的緬甸戰役英軍為何打了46個月

在歐美蘇主導的其他戰場,比如說歐洲的西線是古德里安拿閃電戰大放異彩的戰區,東線是蘇聯鋼鐵洪流揚威的舞臺,至於太平洋戰場則讓航母和海軍航空兵成為了主角,可偏偏同樣是英軍主導的緬甸戰場,以裝甲師為主角,海陸空一體的戰爭卻變了味。從1942年5月英軍撤回印緬邊境開始一直到1944年3月緬北遊擊部隊主帥溫蓋特死之前,英日在這一區域的對抗並不是發生在前線的飛機坦克大戰,而是來自於叢林陰暗處射來的子彈。

作為英國的一個炮兵上尉,溫蓋特在中東服役期間就組織過游擊隊,因為這一才能他還被派到東非組織敵後作戰部隊參與了光復埃塞俄比亞的戰鬥。當1942年,英軍在緬甸遭遇奇恥大辱之後,時任英國東南亞戰區總司令的韋維爾召回了其在中東任職的老部下——溫蓋特,並命令他在緬北組織游擊隊。

動物搞運輸,游擊隊帶節奏,不起眼的緬甸戰役英軍為何打了46個月

溫蓋特

在溫蓋特的理念中,這支部隊應該是叢林作戰經驗豐富,又具備足夠的機動能力,不會因為龐大的組織結構拉低效率。這個3000人左右的旅級作戰單位,1943年2月渡過欽敦江之後,在南北兩個方向開始了對鐵路公路橋樑等交通設施的破壞。對於這次游擊隊主導的攻擊波,交戰雙方都認為自己取得了勝利,丘吉爾因為亞太戰場上萬馬齊喑的大環境上出現了一些光亮極為振奮,把這個專注於游擊隊的少校提拔成了上將,並給予他更多的裝備和自由度準備後續的作戰。而在日軍看來,在其調動2個師進行圍剿後,溫蓋特的游擊隊在損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員以及絕大部分的裝備後才撤回印度,無疑是成功的反擊。

應該說,溫蓋特作戰並沒有丘吉爾想象中那麼重要,因為其對日軍並沒有造成太大實力上的損耗,但是游擊隊的作戰還是有特殊意義的,它證明了英國人也能進行叢林作戰,為後來英軍的行動提供了參考,並讓日本人認識到欽敦江這種水道在旱季時並不足以成為軍事上的屏障,加速了後來日軍發動對印度東北部發動進攻的計劃。可以說僵持了的緬甸戰場在英軍正面部隊主動性不足的情況下,溫蓋特的游擊隊起了催化劑的作用。只不過溫蓋特本人沒有活著看到英軍的大舉反攻,他在1944年發動第二次敵後進攻時,因為飛機失事死於陣地視察的返程途中。

動物搞運輸,游擊隊帶節奏,不起眼的緬甸戰役英軍為何打了46個月

溫蓋特率領的游擊隊

英國和日本隨軍都帶著一座動物園

雖然溫蓋特的死降低了英軍游擊隊的攻勢,但是日軍還是覺得放著高地不管,還是等於給了英國人自由進入緬甸的入口,為此他們決定再組織一次上高,希望把若開山脈和那加丘陵之間的通道掌握在自己手中。

東京的一些脫離實際的夢想家甚至幻想這次進攻除了拿下印度東部地勢險要的陣地以外,還能促成印度反抗英國殖民的武裝起義,雖然從歷史經驗來看不太現實,畢竟印度歷史推動大多數時候都是由外來侵略者帶來的,靠自己實現改朝換代的也有,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可不是什麼武裝暴動,所以即使日軍一路從戰俘中拉壯丁組建印度師,也幾乎沒有什麼效果。

動物搞運輸,游擊隊帶節奏,不起眼的緬甸戰役英軍為何打了46個月

儘管攻心不成,但是日軍的軍事上的行動還是取得了巨大進展,最初英軍以為日軍目標是英帕爾,開始增調援兵佈防,但是英國人還是沒有從之前的教訓得到經驗,其防線再度被日軍迂迴,南側突出部的英軍防守部隊甚至被切斷了和英帕爾陣地主力的聯繫。而另一支日軍沿著欽敦江向北突進,其目的竟然不是英帕爾而是距離英軍主力100公里控制著山地間小道的科希馬,受困於日軍的速度,英軍似乎有重演緬甸大撤退的可能。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為日軍補充急行軍所需的糧食彈藥的可不是那些裝甲化或者摩托車化的機械化部隊,而是驢、犍牛和騾子,就為了這些承載著全軍希望的牲畜不會在叢林中過於醒目,他們還被染上了顏色,要想生活有滋味,身上哪能不帶綠。日軍還會因地制宜提高運輸能力,緬甸大象就此進入日軍視野,他們僱傭當地人訓練大象並作為物流運輸的工具,不過跟想象中不同的是,大象的負重能力並沒比體型小上許多的騾子優秀太多,但大象也不是不能誇,因為它們雖然虛胖卻是工程部隊最好的幫手,在緬甸幾里一條河的自然環境中,一頭成年大象能夠輕鬆舉起250公斤重的木頭來搭建浮橋,除了摳鼻屎不好摳以外,這簡直就是一條不所不能的鼻子,看到這大家或許也會對緬甸時至今日都有5000頭以上用於伐木業的大象這一現狀見怪不怪了。

動物搞運輸,游擊隊帶節奏,不起眼的緬甸戰役英軍為何打了46個月

正在搬木頭的大象

當然在自己的補給線上大量使用動物的不只是日軍,無論是騾子、犍牛還是大象,都能在當時英軍的行動中找到,當然英軍也會在使用過程中瞭解到了這條動物組成的補給線的脆弱,有限的運輸量相較機械化部隊緩慢的運輸速度都是動物搬運工們的弱點。而且因為日軍所進攻的阿薩姆地區不僅足夠溼潤到孕育出世界上最好的紅茶,其年均2000毫米以上的降水量更是讓日軍前期突進時放棄了大量的重型裝備。

明白了這一切的英國人從容做出了佈置。在日軍總司令河邊還在反對第十五軍軍長牟田要求繼續迂迴奪取科希馬背後的山地道路出口時,英軍的支援部隊利用這一時間差陸續趕到了戰場,等到英軍指揮官斯利姆將軍在4月上旬發動全面反攻時,英軍在該區域已經集結了超過15萬人,幾乎是日軍的兩倍,而且英國人還擁有制空權,此時日本的空軍力量已經因為太平洋戰事的吃緊而被調走了一半,僅有的重型炮和裝甲部隊也因為前鋒的戰術突進而難以跟上。

在日軍前期不斷迂迴取得成功的同時,其戰線也被拉長,現在這些長的過分的戰線成了英軍戰機打擊的最後對象,3個月時間,日軍就被作戰經驗升級,武器裝備碾壓的英軍打回了欽敦江東側。而跟在斯利姆的追擊部隊後面的同樣是騾子犍牛和大象組成的動物園組合,只不過在這時,這些動物為英國人賣命,而且英國的動物園規模還在不斷擴大,因為日軍潰敗的過程中除了付出超過5.3萬的傷亡以外,還送給追擊的英軍1.7萬頭騾子、驢、犍牛以及大象。

動物搞運輸,游擊隊帶節奏,不起眼的緬甸戰役英軍為何打了46個月

曾被日軍徵用的大象

英國軍隊裡英國人是少數派

除了這些有生命的運輸工具,斯利姆手下的英軍也有不尋常的地方。與其說在印度東北部打仗的是英國人,倒不如說第十四集團軍是一支多國部隊,其中貨真價實的英國人最多不超過十分之一,佔絕大多數的是印度士兵,印度人的佔比有多高,我們可以從英軍事後頒發的勳章來看,整個緬甸戰役英軍指揮部一共頒發了20枚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其中給印度官兵的就有14枚。

動物搞運輸,游擊隊帶節奏,不起眼的緬甸戰役英軍為何打了46個月

英軍中的印度人

而英軍中戰鬥力最強的也不是英國人,而是廓爾喀人,就是那個曾經兩都入侵西藏,後來被福康安星夜馳援,六戰六捷,越過喜馬拉雅山一直打到加德滿都城下的尼泊爾部落。巔峰時期的廓爾喀王國靠著善戰的族人,面積有如今尼泊爾三倍大小。雖然後來在時代巨輪碾壓下,遠不如昔,但是緬甸戰場這種需要單兵野外能力的特殊環境重新給了廓爾喀人合適的舞臺。

如果說身材矮小的廓爾喀人是英屬印度的特種部隊,那麼錫克人就是英屬印度軍隊的主力兵種了,這些來自北方的旁遮普人身材高大,民風尚武,他們和更北面的廓爾喀人與其說在打仗倒不如說在享受戰爭,他們把軍功章看的勝過生死,把尊嚴看的高過政治意識。

動物搞運輸,游擊隊帶節奏,不起眼的緬甸戰役英軍為何打了46個月

廓爾喀士兵

而來自尼日利亞、肯尼亞等其他英屬非洲殖民地的三個師對於戰爭的追求就沒有上面兩類人那麼熱情。相比於狡猾的敵人,這些來自非洲的異鄉人首先要面臨的是他們往往因為缺乏訓練和戰鬥經驗以至於不知道該怎麼應付戰場上的突發反應,是不是像極了如今的非洲籃球,他們擁有肉眼可見的天賦,卻因為少有訓練和機會在世界大賽上一直難有成績。

除了斯利姆直接統領的英軍,在緬甸戰場上配合英軍作戰的還有美軍的空中力量以及緬北的中國軍隊,可以說日本人是以一國之力在挑戰歐亞非拉的大團結,又怎麼可能贏。

動物搞運輸,游擊隊帶節奏,不起眼的緬甸戰役英軍為何打了46個月

飛在亞洲上空的美國飛虎隊

佔據絕對優勢的英軍推進的為何異常緩慢

但是問題來了,當1944年10月,斯利姆展開對緬甸的全面進攻時,盟軍在從北至南的廣闊的戰線上有超過17個師在對日軍發起進攻,而此時的日軍僅有9個不滿編的師,為了配合這次攻勢,盟軍投入了800架飛機,此時他們的對手日本能飛上天的只有50架老舊戰機。步兵師配備的大口徑火炮,裝甲師裝備的坦克更是日軍想都不敢想的裝備。

動物搞運輸,游擊隊帶節奏,不起眼的緬甸戰役英軍為何打了46個月

斯利姆

可偏偏斯利姆在經過前幾個月的亮眼表現後,推進異常緩慢。這是因為叢林戰並不能套用歐洲戰場上的那一套,在緬甸大家都知道叢林複雜的地形是最大的挑戰,但這個思維並不夠具體,因為人們往往不知道山林間從黎明時一直到早上九點都會被大霧籠罩,而這不僅會拖慢部隊行軍的節奏,也會讓撤退的敵人有機會組織反擊。

在緬甸地圖上的距離,不能等同於實際移動的距離,畢竟這是一個補給要靠動物,搭橋要靠大象的國度,在叢林之中你可能一小時才能走兩公里,比走得慢更可怕的是當你強行軍了一天,驀然回首,原來回到了起點。而且就像美軍在硫磺島、瓜島遇到的抵抗一樣,日本人修建這種特殊地形中地堡的功底可以說相當的高。甚至於在緬甸的推進更像是一場絕地求生遊戲,相比於重型火力支援,帶了8倍鏡才是更靠譜的技術手段,因為面對日軍很難被發現的散兵坑和地堡,你能有的反擊機會不是很多,扔一顆好手榴,或者一梭子彈打完能壓住槍頭透過工事縫隙打到人,甚至於一槍爆頭都是比用大炮清掃地面灰塵更有效的辦法。

動物搞運輸,游擊隊帶節奏,不起眼的緬甸戰役英軍為何打了46個月

緬甸光復

隨著英軍推進越深,戰線也就越長,之前日軍進攻英帕爾和科希馬的問題都會成為英軍的問題,動物園組合雖然好用但負重有限,而且滿載之後一天大概只能走13公里,這就使得英軍想要更及時充足的補給就要向天要飯,幸好之前溫蓋特的游擊隊已經開發出了依靠運輸機空投來獲取裝備補給的辦法,有沒有覺得等待空投的英軍是和在刺激戰場上搶空投的你有一點點相似。

而且相比於日軍阻擊的效果,緬甸的蚊子可能才是斯利姆最大的敵人,英軍的非戰鬥減員大概是戰鬥減員的兩倍,在非戰鬥減員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瘧疾,這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是熱帶地區可怕的存在,而因為高溫導致食物變質進而引起的傷寒和痢疾也在非戰鬥減員中佔了不小比重。

另外我們要注意的是,英軍中也有不少精神疾病病例,日軍堅決的抵抗,被散兵坑裡和屎尿一起熬了好幾天的落單敵人突然襲擊的可能,被不知埋在哪裡的地雷炸爛的同伴,各種潮溼環境下的皮膚病等所有的一切都能使一個正常人瀕於崩潰。倫敦的戰情室裡並不知道在緬甸的推進有多難,想想美軍在瓜島。硫磺島、馬島的遭遇,雖然英軍遇到的戰爭強度不如美軍,但同樣斯利姆的底牌也不如尼米茲和麥克阿瑟的好,而且緬甸不是太平洋上的小島,這是一個有著67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在這個國家裡叢林的面積要遠遠多於道路和城市。

動物搞運輸,游擊隊帶節奏,不起眼的緬甸戰役英軍為何打了46個月

英軍陣地

誠然緬甸在整個二戰中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存在,交戰雙方都沒有把這裡當做決定勝負的關鍵手,日軍著眼於這裡的橡膠和石油,而英國人則主要是想恢復戰前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但這並不表示這裡的游擊戰毫無意義,並不表示那些騾子、犍牛、驢和大象組成的運輸隊是花拳繡腿,並不表示來自亞非英屬殖民地的士兵乃至中國遠征緬甸的部隊是不堪一戰的弱兵,更不表示盟軍用謹慎態度重新打下來的緬甸是沒有意義的。

持續了46個月的緬甸戰役對於盟軍來說雖然是一場遲來的勝利,但滇緬公路的重新開通,日軍在中南半島的撤退都有其歷史價值。盟軍雖然有絕對優勢,但下死一手好棋的也大有人在,李信急進有郢陳之敗,王翦求穩才有亡楚之功,斯利姆的英軍在英帕爾和科希馬的應對以及後來在緬甸推進的初期都有不錯的表現,遲來的勝利也好過遲遲不來的勝利。

動物搞運輸,游擊隊帶節奏,不起眼的緬甸戰役英軍為何打了46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