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是如何看待日系車的?


大眾集團董事主席 保時捷掌門 【費迪南德皮耶希】

這位保時捷之父在他的自傳《汽車和我》中,就毫不吝嗇地表達出對於本田工程技術的崇敬。

“如果我在日本工作,我最想去的是本田公司,第二是豐田公司。”

“我想去本田,是因為我對摩托車的執著喜愛,更重要的是,本田作為‘非典型公司’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非常認同本田的作風,即依靠技術攻勢開闢原本不存在的市場。”


NoBirdYou


我不想借著日系車和德系車來評論,因為我第一臺車是銷售神話豐田卡羅拉,我開了大概4年,後來給我老丈人了,第二臺車是日產天籟,開了大概3年,給我媳婦了,現在我開的是大眾的邁騰,不說別的日本車確實是不錯也不能說沒有小毛病,卡羅拉我經歷過轉速錶針不動了,升降器壞了,但是確實很省油,本人油腳很重,不願意拖拖拉拉開車,卡羅拉那時候油價6元左右,我百公里7個半油左右,確實很省心也很省油,後來我換了天籟,天籟2.0的很舒服開起來,但是天籟的油耗就得10個左右了,天籟我感覺非常不錯,現在我也在開!後來因為家裡成員變多了需要兩臺車,我是屬於每天都得跑100公里做的樣子,總上高速,我就換了一臺邁騰,邁騰高速很穩,感覺同樣20左右,他就比天籟要好很多心理上感覺,駕駛感受要好很多!我說了這麼多我感覺日系車的優點是省油,小毛病少,缺點是漆面薄,隔音差,駕駛感受很低!德系車的優點是底盤非常好這個是重點,底盤要比日系同級別好太多了,隔音要好很多,但是費油,自重也是大!內飾在同級別要比日系的好,但是三臺車都是不錯的車,都沒有大修過,也都只是換換油水,但是同樣對比德系車後期保養要比日系更貴,所需的燃油也要比日系更高些,說白了就是矯情了!日本車真是吃粗糧啊!我感覺德國的做車工藝更好一些,日本的車更符合國人日常所需一些!買車呢就是看個人所需,一個上班族每天都只是上下班開,買個日系再好不過了年輕人買個思域,高爾夫我看就很好,但是像我這種總長途開車的,德系車真是高速穩如狗啊,高速真是不慌,日本車高速方向盤一動有時候都子得瑟有點嚇人!個人觀點,純手打,非喜勿噴


空空滿滿大自然


沒有一定說那個國家的車好車壞,選車就是看個人注重,就像我,我就把省心放在第一位,其次就是車輛外觀,動力夠用就好,以前家裡也有過帕薩特08年那種1.8t的,跑高速確實稍微穩一點,自我感覺新車前幾年還可以,車齡年紀稍微一上來就問題百出,後來就便宜處理了,後面就換了臺二手凌志,現在開著我感覺挺不錯,沒有任何毛病,讓我選車我是會選擇日系車,40萬以內的車子在2019年的社會我感覺也彰顯不了多少身份,現在準備入手一臺新漢蘭達。


潮水已退94733372


在德國人眼中,日系車的優點可有可無;很多歐洲人的需求,也是日系車不能給予的。所以,德國人從來不喜歡日系車。


從銷量來看,德國人確實是不喜歡日系車。豐田、本田、日產等全球富有名氣的日系車,在德國銷量非常慘淡,豐田進不了前五,日產進不了前十,本田更是排在二十名之外。


為什麼德國人不喜歡日系車呢?很簡單,德國人的用車習慣與日系車的造車理念格格不入。德國人注重汽車的行駛質感和操控樂趣,從德國人偏愛手動擋汽車我們可以看出來,從德國人偏愛兩廂車我們也能看出來。

德國人把汽車看作是玩具,而日系車更像是工具。玩具,肯定需要好玩;工具,則是注重耐用。日系車追求的是耐用,可以不用先進的技術,但是必須保證質量,豐田就是最為典型的案例,一切求穩從不冒險。



當然,德國人不喜歡日系車的原因還有其他,德系車更高豪華頗具質感,日系則處處體現夠用即可。還有,德國人對本土品牌還是比較青睞的,就像是國人對自主品牌汽車有一份特殊情懷是一樣的,不同的的自主品牌汽車不夠給力,而德系車卻沒有讓德國人失望。


當然,德國政府也會保護德國本土品牌汽車,其他品牌汽車在德國銷售,還是需要繳納比較高的稅費,這讓日系車進入德國的門檻更高了。

德國人不喜歡日系車,同樣德系車在日本也沒有什麼存在感。所謂一方水土一方人,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大概如此吧。


小強說說車


本世紀最大的笑話就是德國人嚴謹,德國製造皮實耐用。別人一週工作35小時還嫌多,到點必下班。無論是開地鐵還是公交車到點,車沒到終點停在路上。

一輛車值這個價優惠就虧本,歐洲東西賣的時候就比成本高几十倍優惠你就高興。德系車對半打折它都不值這個價。一輛車的最大製造成本,發動機缸體曲軸連桿包括減速箱的齒輪液力變矩器,加工精度圓度誤差平整度包括材料的熱處理,材料的屈服強度拉昇強度疲勞強度韌性每多一道工序多一點精度只要成本翻幾番。德系車最坑人把成本省在看不見的地方,日系車最傻把錢省在看得見的地方。BBA來個三五年不是燒機油就是漏機油,短軸。發動機五萬公里不是這裡漏油就是那裡漏油,偷工減料,蓄意減少製造工序加工精度,熱處理也欠好幾道工序


軒轅萌晴


我們都知道日系車在北美市場可謂銷量驚人,可是在德國卻不受待見,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相比日系車,德國品牌本身就有很深厚的底蘊,比如保時捷、奔馳、寶馬、大眾都源自於德國,而且德國車在造車技術上更有非常雄厚的技術儲備。

而日系車的發展,相對於德國品牌,歷史及文化沉澱則弱了許多,所以雖然在中國市場備受歡迎,但到了德國的地界,可以說是一點優勢也不具備了。

其次,在德國人的眼中皮實耐用才是好東西,所以這也成為了德系車一慣的風格,德系工程師也更以能設計出用不爛的東西為榮。

而日本工程師則不這麼想,他們通過調查本國人的換車習慣得知平均3-4年就會更換一臺汽車,然後第二任買家再開個3-4年,因此,他們便以此來設計產品的使用壽命。

而且,日本能源和鋼鐵緊缺,所以設計出來的車子往往皮薄,拉到高速可能就有些輕飄飄了,這和德國人的駕駛習慣也是不符的,要知道德國的高速公路可是不限速的,日車車能hold住?

因此,德國人不待見日系車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輕輕侃車


簡單的說一句,小市民喜歡日系韓系車,就是為了省那點有錢,而不顧安全係數。有格局有品味的人不會買日系韓系。本人在美國德國都呆過…開日系車的人是以下幾類人…清潔工,黑人,失業人,墨西哥人…各位去想吧……


用戶1085914140129053


旅行車多

在德國你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旅行車,有時你還會驚歎到晶銳都有旅行車?凱美瑞還有旅行版?這也是德國人選車實用主義至上的一個體現吧,旅行車在空間大的同時又保持了普通轎車的那種直接的駕控感受,讓喜歡駕車遠行的家庭實現最自由的旅行方式。

低配車多

仔細留意德國停車場的車輛後,你會發現很多車都使用鋼製輪轂,而不是國內常見的鋁合金輪轂(有些是冬季輪胎的原因),前後保險槓用的都是沒上過漆的黑色塑料毛坯,車內的配置也是比較低的那種,手動空調、織物座椅之類。這也是德國人用車實用主義至上的另一個體現吧,車只是一個代步工具,夠用就好。

手動擋多

很多去德國自駕朋友會抱怨租車公司裡自動檔車型怎麼那麼少,但是當你在德國街頭留意觀察過以後,你就會發現多數車型都是手動檔的。德國司機開手排的技術都非常了得,女司機都會拉轉起步然後熟練地上下翻飛,把我都看呆了,女人也可以很帥啊~

性能車多

德國的高速公路不僅里程長,而且還不收費,所以它也就成了國民出行的第一選擇。在德國,不僅是公路運輸、出遊需要走高速,大量住在郊區、工作在市裡的上班族每天通勤也都是走高速。就因為德國人經常跑高速,所以它們對於車輛的動力和高速穩定性也有更高的要求,而這也正是德國車的強項。

我不認為美國車、日本車不好,但就高速的表現來說,同級別、同價位往往是德國車更勝一籌。所以跑德國的高速的時候,你可以看到很多性能車,因為沒個輕鬆過200碼的實力,真的不好意思跑在最左側的車道上啊。還有一點就是如果是敞篷車的話,司機一定會把敞篷打開的。

柴油車多

在德國市場,有接近一半的新車都是採用柴油發動機,在出租車或運輸行業,這個比例還會更高。選擇柴油車的主要原因還是便宜。在德國,柴油的價格在每升1.5歐元左右,而汽油的價格從95號-98號的價格在1.6-1.7歐元之間。柴油不僅便宜,而且柴油車還比汽油車省油,相同動力水平的柴油發動機,在油耗上也就是汽油車的80%左右,也難怪德國人會做此選擇。

至於在德國的日本車的情況,細心的朋友們可能已經發覺了,我故意用了很多在德國實拍的日本車來做配圖,我是想說明德國人還是非常支持自己的汽車品牌的,但是日本車的比例也不低,路上隨處都能見到,基本都是些比較低端的車型,日系的豪華品牌幾乎看不見。

在混動車型領域,這個情況就截然相反了,德國的混動車基本是日系車的天下了,最多的就是各種普銳斯了。

老款的日本車也很多,說明日本車很早以前就開始進入德國市場了。

還有很多類似這種的日系貼牌車,貼著歐洲車的牌子,底子裡就是臺完完全全的日本車。

新老款的MX-5在德國出現的頻率非常高,說明德國人對MX5的駕駛樂趣還是很肯定的。

日本車在德國能獲得這樣的銷售成績也真的是不容易了,真的是拼了老命了,要知道日本車企在德國一般都提供6年的保修和長時間低利率貸款,相比國內來說要長很多。

其實,更可怕的還有韓國車,在德國提供7年的保修和84個月零利率貸款,整整7年啊!為了搶佔點德國市場真拼啊。

作為汽車的發明者,德國人對於車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他們也擁有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車、最好的高速公路、以及最規矩、最認真的駕駛員。我想說的是這三個最好其實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如果沒有高性能、高品質的汽車,那麼再好的路網也是浪費;如果沒有那麼好的高速公路,也許德國人也就不會熱衷於生產高性能、操控出色的汽車;如果沒有那些守規矩的駕駛員,不限速高速更將會從天堂變為地獄。

這樣的一個人群都能接受日本車,國內那些說日本車不安全然後買了臺德國車天天不戴安全帶在開的人應該不能算是真正的德系粉吧~


南京萬通車輛研究僧


德國人看待日系車,要比咱們國內的一些德粉要理性一些,至少皮包餡大、一碰就散架的這類無腦邏輯,人家不會有;而他們看待日系車不會刻意黑,而大多數日本人也不會刻意去黑德系,這或許就是強者之間會存在敵意、也存在敬意,但不存在潑髒水這類事,至少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出現相互抹黑的狀況,只不過是通過兩者不同的特性做比較!


德國人對於自身工業的驕傲,或許認為日本不如德國,但面對具體問題時、德國人也不得不佩服日本的技術;上世紀改開之初,瀋陽最先引進了德國的數控機床、也培養了共和國最早的一批數控機師,後來全國都開始引進國外的數控機床,有德國的、日本的;當時的株洲電力機車廠,邀請瀋陽的一批數控工人、過他們那裡交流學習;這批工人到了那裡後,發現分別有德國機床調試隊、日本機床調試隊,都在忙著調試各自的機床!



德國過來的負責人,是一個打冰球出身、給姐夫打工的非職業技術人員(姐夫董事長),日本來的調試人員清一色都是技術員;這位老德看不上日本,因為自身高大、頻頻用身高暗諷日本技術員個子矮、並不斷囑咐咱們早晚會被日本人騙;調試過程中,這位老德經常讓咱們給打下手、但日本技術員則會拒絕我們主動的幫忙併表示歉意(那意思是說他們會抓緊時間調試);最可笑的是,德國機床內的滾珠絲槓居然是日本造,當我方員工調侃的問那位老德你們的工業那麼強大、為什麼用人家日本的滾珠絲槓,瞬間這位老德面紅耳赤、嘀嘀咕咕半天,轉身回宿舍了(嘀嘀咕咕的話,就是不斷在說我們被日本人騙了)。。。


當然這個故事發生在上世紀改開之後,相信株洲電力機車廠老一代的工人師傅、都會對這件事有印象(這是件真事),所以即便德國人心裡不認可日本在工業上的地位,但卻沒辦法去找到駁斥的辦法;就像德國的機床,底座要用混凝土砌住(當年),為了保持穩定性;設計壽命更是比日本床子長很多,比如日本床子設計壽命十年、德國床子設計壽命二十年,但結果是德國床子可能用到7、8年就壞了,而且一壞、非專人誰也修不了,但日本的機床、說用到十年,那麼十年肯定能用到、用到後不久之後就會開始出現小問題!


德國人尊重日本的技術,但不太認可日本的產品

德國汽車上,採用的日系配件很多,比如渦輪增壓器、活塞環之類的,這足以證明德國對日本工業的認可,這一點無需爭辯;但德國人亦或者說是歐洲人,並不太認可日本車,當然這是觀念的不同;歐洲人能容忍車子小毛病多一些、早幾代的歐洲人大都能自己修修車,但無法忍受車子沒質感、沒靈魂;日系車除了那幾款性能車外,不能否認大多數車輛開起來毫無感覺可言,至於操控就更不用說了、日本車企的重心根本不在操控上,所以日系車的經濟及耐用特性,德國人並不在意!



況且歐洲不是美國,美國的日系車便宜、而歐洲的日系車比歐系車更貴,所以德國人、歐洲人很難有選擇日系車的理由,有錢的依然會選擇BBA,沒錢的各路二手車源豐富,像法系那些經典的小車,操控好、價格低,才是歐洲普通人群的最愛,卡羅拉同樣不錯、但在歐洲的山道上玩的過法系車麼?沒法比,這一點差異段時間內無法拉近,所以日系車企從來也沒把歐洲作為主戰場,而是將路況更理想的美國作為主要市場;日本人看待車就是工具、所以無需它有什麼特點、質感,能用、用的久就是王道;而德國人看待車是一個生命,除了要能完成工具所能完成的工作,還要有屬於自己的靈魂、特點,要求越高、就越容易出問題(容錯率降低),所以德系車永遠比日系車更富有激情、更具質感,但也像生命一樣,沒事來個頭疼腦熱!


所以德國認可日系車企的技術,但對日系車企打造的產品,存在理想上的不和;但要比咱們國內的德粉理性的多,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而不會去刻意抹黑;比如我們總喜歡說日系車不結實、不安全,但這是日系車企導致的問題麼?而是咱們的標準太低,高標準才是能保護我們的利器,所以德國人不擔心日系車不安全,因為德國人相信他們的安全標準,能通過標準、在德國市場售賣的車子,怎麼可能不安全呢?所以標準越完善、嚴格,越能讓車企進化,同樣也能減少爭議、讓車粉變得更加理性!


非專業車評


這個問題也是國內長時間爭論的問題,到底德系車好,還是日系車好,這兩大陣營一直存在爭議,但誰也說服不了誰。那德國人如何看待日系車的呢?我們從大數據上就能看出端倪,德國民眾對於本土品牌車的支持那是相當的給力,2019年1月份到11月份的德國汽車銷量排行榜,就能夠看出大眾品牌在德國地位。

那日系車獲得全球人民的喜愛,為什麼在德國就水土不服?德國人如何看待日系車呢?

1、德國擁有汽車發明地的先天優勢,天生看不上其他國家的汽車

世界第一輛汽車誕生於1886年的德國,由卡爾奔馳製造的“奔馳一號”,所以德國是汽車的發源地,所以他們對於造車方面有著爐火純青的技術以及民眾對汽車文化的普及程度很高,而且擁有眾多的汽車品牌,涵蓋了中高低不同的市場,真正能讓德國老百姓非常認可的品牌首選就是本土品牌。

2、地域文化決定了汽車文化,進而影響了購車選擇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一個國家的地域文化都有獨特的軟文實力和內涵,從風土人情以及民族風俗習慣來說,也會影響了一代人的審美。在汽車製造方面,德國擁有精湛的工藝和工匠精神,日耳曼民族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貫穿在整個紮紮實實的工藝製造之中,展現出爐火純青的技術,並且看出來了他們精工巧匠的靈魂。而且濃厚的汽車文化加上德國擁有無限速高速的條件,讓人們對於駕駛更加的痴迷和對機械的喜愛。我覺得德國人真正把車當成一種自己的“玩具”,從手動擋的熱銷也可以印證,所以即使出現一些小毛病,對於動手能力強大的德國人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因為維修也是另外一種樂趣。

日本的汽車工業相對於德國較晚,而且國土面積較小,資源匱乏,所以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節約資源,再加上日本人更多的把車當成自己的“工具”,所以更加的注重實用性和耐久性,大部分的日系車都擁有皮實耐用、經濟省油、品質可靠的優勢,也存在早期的鋼板薄、重量輕、油漆面薄的劣勢,這也是地域文化形成的的造車理念。而日系車存在的優勢,在德國人看來,根本不是他們想要的,所以德國本土的銷量方面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當然,德系車在日本本土的銷量,也慘不忍睹。

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及全球商業化的聯盟,很多汽車獨有的區域性特點已經越來越小,而且很多品牌進行併購之後都會進行技術的共享,所以德系和日系車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這也是趨勢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