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小時候在老家農村看戲的場景嗎,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德州水上泉城


大家好,我是醴陵老李!關於農村看戲的問題,我來回答你,我們那裡看戲很少,主要是看電影,現在我回憶一下,以前看電影的情節。

記得我們小時候那時農村經濟條件不好,基本上家裡都沒有什麼家用電器,有條件好點的人家,最多也就是有臺收音機,那時這也算是一件奢侈品了,一家人一吃完飯就圍著他聽新聞,那個時候大隊每個月都有一兩場的免費電影看,一般大隊長會提前一兩天用大喇叭通知我們,我們可高興了,天天盼著那天早點到來,一到放電影的那一天,早早的放影員就騎著自行車,拖著機器到了我們村大隊,我們一群小孩子跟在他後面歡樂的跳呀唱,那興奮勁可高了,最後在大人們的幫助下,早早的把電影屏幕,掛在兩根大樹上,方方正正的,機器也架好了。

天還沒黑,我們早早的吃完飯相約一起各自扛著一把小木凳,你追我趕的跑到大隊部門口,一陣爭搶地盤過後,各自把凳子擺到放影員前面最理想的地方。天完全黑了,大人和小販們也陸續的來了,裡裡外外坐滿了人。放電影開始前,需要一個的倒片環節,倒片,是片子從別的地方剛放完,需要把片子倒回到開始,倒片需要半個多小時,這時我們就會找到爸媽要錢買零食吃,我記得當時的零食就是瓜子和冰棒,瓜子是一毛錢一杯(一種喝茶的小杯子)用報紙包成菱形,冰棒是五分錢一根,還只有白糖冰棒,有時大人不給錢,我們就拖著大人的腳哭,撒賴,這時大人怕我們耽誤他們看電影,也就爽快的給錢給我們了,那時的瓜子和冰棍可真的好吃,現在怎麼吃也找不到那種感覺了?可能是我們老了吧。

電影也正式開始放映了,我記得當時放的最多的是地雷戰,地道戰,英雄兒女,上甘嶺,當時放電影雖然是露天的,但是都很自覺,沒有吵鬧都看得很認真,整場只聽見電影裡面的聲音和機器的沙沙聲,就在這個時候,奶奶忙完家務,手裡拿著蒲扇才到,(因為當時爸媽要出工累了一天奶奶不叫他們幹家務,自己包了)到處找我們,找到後抱著我坐下來,從圍裙裡拿出烤地瓜,給我弟弟妹妹吃,當時我們是最幸福的,躺在奶奶懷裡吃著瓜子,啃著地瓜,奶奶笑眯眯的看著我們,我們給奶奶吃瓜子,奶奶說不喜歡吃,當時我們還天真的以為奶奶真的不喜歡吃,電影結束了,我們的零食也吃完了,弟弟也睡著了,這時爸爸揹著弟弟,媽媽抱著妹妹,奶奶牽著我,一家人踏著月色,我打著小手電筒一蹦一跳的走在前面,奶奶總是叮囑我小心點,別摔著,爸爸總是大聲的訓斥著,好好走路,一到家,奶奶幫我們洗完腳就躺在奶奶的懷裡,一會兒就睡著了,現在回想起來了,滿滿的幸福感。那時的人們雖然生活不富裕,日子過的很苦,但是人生活的很開心,很快樂,過得無憂無慮,沒有任何任何壓力,現在這種生活再也找不到了,只能留在我們深深的記憶中,謝謝。







醴陵老李


對於八零後的我來說,小時候農村看戲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只不過那時候還小,我只記得當時那種熱鬧景象,卻不記得看的電影名字和內容,也許那時候根本看不懂,所以沒有印象。

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去看電影,都是一大群人一起走路過去,有時候要走好幾里路。因為那時候放電影多半是在某管理區的大禮堂,是幾個村集中的地方。

大禮堂放電影一般都是白天,去看的人也多,特別是小孩子多,一個大人帶著幾個小孩,特別熱鬧。見了熟人大人們是要打個招呼,站一起聊幾句的,而小孩子們就到處亂串亂跑你追我趕。

偶爾還能看到有人賣瓜子賣甘蔗的,瓜子是自己在家炒好的,用蛇皮袋子裝著,裡面放一個茶杯,旁邊放一摞撕好的報紙,有人來買的話,就把報紙捲成圓錐體形狀,然後用杯子從蛇皮袋裡舀一杯瓜子倒進卷好的報紙裡。

賣甘蔗的則是用木板車裝起來的,那時候的甘蔗不削皮,只去頭去尾,多少錢一棵我也不知道,因為看電影我們從來就沒買過吃的。

那時候,看電影能買瓜子和甘蔗吃的都是家庭條件稍微還可以的,像我們窮人家的孩子,就只能是看看,看別人吃,當然也有小孩去撿別人砍掉的甘蔗吃,大人一邊訓斥一邊表示無奈。

我記得那時候白天看電影總是媽媽帶著我們去,爸爸在家幹農活。晚上看電影就是全家出動,因為是走夜路,所以總是爸爸揹著我或者把我高高的舉在肩膀上。看電影的時候也總是由他們抱著或揹著,爸爸個子很高,我從來不用擔心前面人擋住我的視線。

也總會有一些調皮的小孩擠到放映機前面,舉起小手在那裡晃來晃去,或在人群裡穿來穿去,或拿著手電筒照來照去,一些大人則拉開嗓門大聲喊自家的小孩。

我小時候去看電影,雖然也看不懂講了什麼,也沒有錢像別人那樣買瓜子買甘蔗吃,但是隻要聽說可以去看電影就很興奮,哪怕只是去看看,看看那種熱鬧場景,看看誰家的孩子今天買吃的了……

那種體驗就像你遇上了漂亮心儀的姑娘,你興奮,你抓狂,可你卻始終無法靠近她。

現在想起那時候看電影的場景,真的是五味雜陳,既心酸又懷念!


山裡伢伢


你還記得小時候在老家看戲的場景嗎,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看到這個話題,勾起了許多的兒時回憶,雖然過去了那麼久,場景依然那麼清晰!

當大人們說哪村要演戲了,那顆懵懂的心,就激動不已啦!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到了戲場,那真是人山人海的地方。還有許多小商販,吆喝聲此起彼伏!感覺特別好聽!我只是看看,從不要媽媽給我買…

等劇場的鑼鼓聲一響,戲臺下面,鴉雀無聲了!當穿著戲服的演員登場後,我真喜歡她們的扮相,還有那戲服太好看啦!唱腔也特別優美!雖然對劇情不是很瞭解,感覺就是好玩,很享受,就像盼著過年,有新衣服穿,有肉可以吃!

能看一次戲,對我來說,是件特別奢侈的事。因為我小時候,體質特別弱,小夥伴們邀我去看戲,媽媽總是阻三攔四的不讓去。常常是看著小夥伴們遠去的背影,我就會嚎啕大哭一場。有時候,竟然用不吃飯,跟媽媽抗爭。勝出的時候很少,很傷心,很落寞!

看完戲後,回到家,我用鉛筆畫出了女主演的一張像!我覺得特別像,保存了好久!伴隨了我大半個童年!

時光荏苒,最美好的還是無憂無慮的童年!





覓荒野的美


你好,我是三農領域的創作者,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關於你的問題,我有以下幾個觀點。1,我們村以前有很多唱戲的,我們叫唱彩茶,以前的老人很喜歡聽,每次有這種戲的時候都是很多人,非常熱鬧。2,以前的時候還有電影看,就在村裡面的大地坪上看,幾百號人呢,我看過的就有很多,像地道戰,中華兒女,這些打仗片,那時候沒有彩色,都是黑白的,非常經典呢。3,我們這裡唱戲的一般都在晚上,很多小孩和老人非常喜歡看,就算是走路半個小時也會去看,而且消息傳得很快,洗完澡吃飽飯就拿個凳子去佔位置了,現在想想時間過得飛快,以前村裡的老人,很多都去世了,滿滿的回憶。




農村創業記


小時候沒見過電視機,電影也難得看上一回,最開心的是過年的時候村裡大禮堂唱戲,一連要唱好幾天,白天晚上都有,非常熱鬧。我們這裡唱的是大多是婺劇,難得有越劇,也就幾個劇本在反反覆覆的唱。小時候也根本聽不懂也看不懂,只是看熱鬧好玩而已,看著唱戲的人臉上塗的花花綠綠,好奇極了。於是和小夥伴拼命找機會鑽到後臺看個究竟,或趁人不注意時撥弄一下伴奏的樂器,然後被人哄出嘻嘻哈哈來到處竄。

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電視機的普及,唱戲也慢慢消失了。這幾年村裡的老人又開始自己湊錢請戲班子唱戲,我也回去看了一回。現在戲班子的設備高級多少,還有了字幕,和小時候的根本無法比較,但看戲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小孩寥寥無幾,也沒有了小時候的那種氛圍。





金洪


大家好!我是二笨!

說起小時候農村看戲的場景真是歷歷在目,那種美好的快樂時光也許這輩子都不會忘記,我是80後二笨,那時候的農村很貧窮落後,孩子也沒有什麼好玩的,不像現在互聯網發展這麼好,有很多電子產品,玩手機打遊戲。

那時候家裡有臺電視機看就已經很不錯了,平時只能玩玩自己做的玩具,豆包,紙槍,冰車等,根本沒有其他娛樂,唯一盼望的就是村裡每年的廟會,每個村裡都有自己信仰的寺廟,每逢廟會時就會唱三天大戲,我們這裡主要唱的是晉劇或者是道情,都是漏天搭臺那種,每當戲班子來臨時,我們相伴一群迫不及待的去迎接。

其實我們孩子根本看不懂戲,不知道唱的是啥,看戲的都是大人或者老年人,而我們只是圖戲場裡孩子多給我們帶來的快樂,為得是在戲場裡可以拿父母給的僅僅一元錢買的好吃的好玩的,那時候的老冰棍真的很好吃,一毛錢一根,還有五毛錢的水槍,那是我們孩子必須買的玩具,三五一群在戲場裡嬉鬧,唱戲三天時間,每天都玩得天黑了才回家。

現在回想起,以前的快樂時光一去不返,真的是感覺時間過得太快了,轉眼間從不懂事的孩子已經是為人父母了。

在看現在我們國家發展是天翻地覆的在變化,農村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生活條件好,農民富裕了,唯一的是農村現在隨著國家發展,很多村民為了未來為了孩子教育為了生存都進城了,農村只留孤寡老人了,村裡的廟會唱戲也沒有原來熱鬧了,沒有原來的氣氛。這種感覺也許慢慢就會沒有了!

真的很感慨!我文憑有限,哪裡有什麼不對的請諒解,感謝朋友們!





二笨


看到這個問題真是有了時空穿梭的感覺,好像童年的時光又在眼前!

我們這是清朝才子紀曉嵐的家鄉,那時村裡都是以這個為噱頭,請很多戲班常駐我們村演出!那時還很小可是記事我很早的。

一般的時候晚上唱戲的時候多,用白布做圍擋圈起來,在門口有售票點都是有人把手的,票價我記得是幾毛錢一場,都是很簡單的紙票!當然,我們小孩子買票的時候不多,都是逃票掀開圍擋偷偷溜進去,就是看見他們拿我們沒辦法,嘿嘿!

周圍買小雜貨的買吃的很多很多!太熱鬧了!正對們很遠的地方就是大戲臺,臺下都用檁條搭的座位。坐滿了人人,很是熱鬧啊?我們這唱河北梆子的多其次就是京劇什麼的,那時候小,能聽懂不多,唯一記憶猶新的就是《轅門斬子》這出戏,到現在還能哼上幾句!我記得那個“角”叫閆建國是我們鄰村的,從小喜歡唱戲,走出去很多年後終於熬出了頭!

那時候人心淳樸,也沒有現在人的勾心鬥角!人和人之間顯得那麼和諧!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晃這麼多年都過去了!再也沒有了童年的熱鬧,真的好回憶!真的致敬歲月致敬我們的少年時代!


棗鄉紀事


很願意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它能勾起童年的回憶

轉眼以過去這麼多年了,真懷念那個時候,我記得我們小的時候啊!也沒有什麼,電視機也不是家家都有的,只是一些富裕的人家才買的起呢,想想就覺得有趣,我記得我們幾個小夥伴,去人家看電視,看了一天都不想著回家,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好笑呢!

我還記得村裡偶爾就來夥戲班子,就提前知道的就奔走相告,用不了一會全村就都知道,於是各家各戶就提前放下手頭的活,早早的吃了飯,就到地方去佔位子了,我還記得我們村來唱戲的,都去學校,我們學校有個大的講臺,他們就在上面唱,那些大人們看的都是津津有味的,我們小孩子,說是去看戲了,大多都是唱的什麼戲都不知道,就顧著嬉戲打鬧了,就沒幾個消停看戲的,

真懷念小的時候,隨然小的時候什麼也沒有,可是我們是快樂的,花上一毛錢買個冰棍就高興的不行了

在看看現在的孩子,和我們小的時候比,就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可是他們的童年,不見得比我們小的時候快樂

我們小的時候,看場大戲都能玩的很開頭,現在呢!一切都不一樣了,也許你給錢都沒有人去看嘍!

真的搞不清楚現在的生活嘍!什麼也不缺,可是快樂就很少,真的很想回到過去,回到那個單純的社會





小工匠郭子


小時候在老家看戲是特別難忘和期待的事。

我們那是大山區,我姥姥她們村是農曆四月二十八日的廟會,是要唱大戲的。每過完年以後就掐指算了。

唉!要說起我小時候,我們大山裡的大人孩子太可憐了。就我剛上小學那會連電燈都沒有,一年的娛樂就是這臺戲。

姥姥她們村離我家有八里地,每年的四月二十八日廟會,二十六日晚上就開始唱大戲了。由於我們這沒有任何的交通工具,每一場戲我們一個村的人都步行著去看。那時候我不是說多麼想看戲,主要是享受和父母一起走在路上的感覺,和拿著父母給的幾毛錢在戲臺子底,買那個汽水冰棍,那時候一根冰棍二分錢,吃著還特別甜。

看戲的人特別多,因為這個廟會是老一輩人傳下來的。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看戲的人們看了白天的,吃了帶著的玉米麵餅子,接著看晚上的。

小時候我們那的人太可憐了,一年的娛樂就是這臺戲。

我岳父這是平原,每逢提到這些往事,他都說那時候我們山區老家比他們這整整落後了一代人還多。

是啊!那個年代山區的交通落後,信息蔽塞,現在好了,願祖國富強吧!


農村大兵


我是蘇農小王,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看戲沒了印象,我們小的時候會去看電影,膠帶的那種。一輛自行車,一塊電影布就是一場美妙的電影。我們小的時候一般都在大隊部,現在應該叫居委會了。提前一上午大家就會接到消息,接著一傳十 十傳百一個村的都知道了,到了晚上一個個老老少少都提著板凳早早的到達大隊部等待著電影播放員的到來。等到電影結束大家又三三兩兩的一起回家,走在月亮照印著的大地。一路上還會不停的探討著回味著電影的內容。那個時候別提多激動了,現在再也找不到那種感覺了。真是人越大越念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