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攝影師,你習慣先對焦後構圖,還是先構圖後對焦?

熊貓映畫


攝影應該“先對焦後構圖”還是“先構圖後對焦”?這真是一個好問題。好到經常有人爭論,而且各說各有理。

最近,有朋友問:到底是應該先構圖還是先對焦呢?

攝影應該“先對焦後構圖”還是“先構圖後對焦”?

嗯,是一個好問題,好到經常有人爭論,而且各說各有理。到底是應該“先對焦再構圖”還是“先構圖再對焦”呢?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個概念,一個關於對焦很重要的概念——餘弦誤差。

什麼是餘弦誤差?

餘弦誤差,聽上去就不明覺厲,其實道理非常簡單,看一張圖就知道了↓↓↓

藍色線條是第一次對焦的合焦情況,橙色線條是移動機位之後的變化

如果這個圖沒有看懂的話,那麼看下面一個更易懂的簡圖。

簡易圖

上面這兩張圖其實就簡單明瞭地說明了什麼是餘弦誤差:有時對焦到人眼上,然後稍微以改變構圖,焦平面就會有所改變。所以這也是什麼有時候你在拍妹子的時候先對焦再構圖的話,你認為的焦點會是“虛”的原因(可能有人會提到對焦鎖定,對焦模式要選擇單次自動對焦,如果選擇智能對焦或連續對焦,就不存在鎖定對焦了)。

單次自動對焦

那麼,回到正題,應該是先構圖還是先對焦呢?

理論上來講,正確的拍攝流程是先構圖,構圖完成意味著畫面鎖定住了,你最終呈現的就是這個取景範圍。然後再有變化的無非就是照片明暗——曝光,以及最重要的哪清晰哪模糊——虛實。而對焦恰恰決定了後者。這時候你對焦,做的就是達到自己需要的虛實結果。

但是我們實際拍攝中卻會發現這一模式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

慢...

在實際拍攝中,為了保證我們對焦的精度,大部分情況下我們使用的都是單點對焦,所以最終的對焦結果經常是這樣的↓↓↓

單點對焦

但是有更多的時候,我們拍攝的重點不在構圖畫面的中心,比如這些↓↓↓

拍攝重點偏離構圖畫面中心
拍攝重點偏離構圖畫面中心

那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如果是先構圖,再慢吞吞的去調整焦點的位置,那很可能就會錯過最佳拍攝時機,尤其是拍攝動態或者新聞紀實類的題材。

慢,是第一個問題。其次,很多型號的相機都不具備“點測聯動”的功能,只有中心點才可以測光。很多時候為了測光數據的準確性,不得不先對焦,然後才開始構圖。

所以,綜合以上問題,先對焦後構圖的拍攝方式也就應運而生了。

餘弦誤差怎麼辦?

只有在景深很淺的時候餘弦誤差的作用才會被放的越大。如果畫面的景深很深,那麼不會受到“餘弦誤差”的影響。因為大景深的時候清晰範圍很大的,即便你機位位移產生了誤差,也依然是在景深範圍之內,所以就沒影響了。

“打鳥”就是很好的先對焦後構圖的例子

另外,對於拍紀實、運動、新聞類、鳥類題材的,拍這類題材的首要目標是把畫面拍下來,那還有時間慢慢構圖,調整對焦等等。舉個例子,你是一個拍社會新聞的,構圖之後再對焦,你可能需要調節對焦點,對焦點調節完,人位置不在了,再調。也許出片率很低。而你先對焦後構圖,你完全不需要有調節對焦點這一步,時間大大被節省了。

那麼,關於到底是先構圖後對焦還是先對焦後構圖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已經得出結論了:如果你的景深範圍足夠,即便產生餘弦誤差也能保證原本對焦位置清晰的話,放開了去用“先對焦後構圖”的方式;如果你必須要用小景深拍攝,那還是乖乖的構好圖再進行對焦吧。

對焦、構圖兩者誰先?誰後?

簡單點來說:

1、先構圖,再對焦適合創作和對焦點控制要求較高的場合拍攝,更適合拍攝靜止的物體。

2、先對焦,後構圖適合要求抓拍、拍攝節奏較快的場合、以及對靜止物體或移動物體的拍攝都有很好的表現,拍攝效率更高。


墨染印畫


先對焦還是先構圖,這個應該除了跟個人使用習慣有關,還跟使用的機子有關吧。

但是目前來說,設備性能都很好了,對焦速度很快。我自己一般是先找好拍攝角度,構好圖,然後對焦的,就是對一下焦看的清晰一點,很多時候是對完焦,然後再調整構圖,然後再對焦。需要不斷的反覆對焦和構圖,直到看到滿意的畫面,然後開始拍攝。

所以,先對焦還是先構圖,這個誰先誰後,都沒關係,最終是一起配合好,才能拍出好照片的,畢竟沒有好的構圖,也不好看,沒對到焦,拍出來也是虛的。


MT影像


我習慣先對焦後構圖,很方便。


用戶96327888333


問題過時。數碼時代再說對焦的問題就是玩笑,不客氣的說就是罵人,拍得清與不清那是膠片年代的事,現在還糾結清楚的事那隻能你對現代科技的不瞭解。


萬象一瞥


我用中心對焦點,喜歡先對焦後構圖,比較方便,選對焦點受侷限比較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