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到中年,還把大把時間放在微信三事上,十有八九沒有大出息

有一種人叫“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總是說起來一套一套的,說得有理有據,像個偉人似的,而一旦要付諸於行動,就會變得“雷聲大,雨點小”,只聽其聲,不見其人。

從最早的QQ聊天軟件開始,到現在以微信為主的社交軟件,其實從來都不缺少各種吹牛的、虛構的設計,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裝逼,但令人覺得難以理解的是,很多人喜歡把時間都耗在微信上,尤其以這三件事為代表:

男人到中年,還把大把時間放在微信三事上,十有八九沒有大出息


聊天是相互瞭解、增進感情的主要方式,也是相互交流信息的一種渠道,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總能獲取到許多新鮮的資訊和一些新的熱點話題,與人聊天就是打開一扇看到外面世界的窗戶。

可隨著微信朋友圈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人,聊天成了一種應付式、敷衍式的問答,即使認識了很久的人,也不再是探討某個領域的合作交流、意見交換,更多的是這個網紅、那個網紅,八卦新聞滿天飛,似乎只有把時下流行的熱門元素作為聊天主題,才“帶勁”。

互聯網可以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但也充斥著許多三俗的泛濫,而這一類型的集中,幾乎就在平時的聊天中,完全把社交工具當作婚外戀、出軌的窗口,聊天沒營養、沒任何文化交流,俗不可耐。

一箇中年男人把太多的時間耗在這種三俗聊天中,樂此不倦,令人費解。

男人到中年,還把大把時間放在微信三事上,十有八九沒有大出息


光在群聊中吹牛不行動,讓別人瞧不起

微信有很多群,一開始微信剛註冊,沒有多少好友,很多人的想法是通過進群,在群中認識一些有共同話題、志同道合的朋友,尋求達成共識,能互通有無,交流發展。後來莫名其妙地進了許多群,才發現群裡都是一些日常潛水、部分人活躍、有些人專門搶紅包的成員。

最活躍的那一部分人,往往就是喜歡吹牛,通過各種點評、議論、顯擺,證明自己在群中“話事人”的地位,也給人傳達一種信息,他是個牛氣哄哄的人,群裡誰需要幫忙,都可以搞定。

男人到中年,還把大把時間放在微信三事上,十有八九沒有大出息


這種明顯在群裡刷存在感,弄個群管理、群主的人,就像一個故事講得,男的去相親,跟女的講:我可是管著幾百人的。女的問:什麼工作啊?男的說:群主。

建個群,進群,只是為了尋找存在感,在群中吹牛證明自己很牛,結果離開群什麼也不是,這種人多半都被人看不起。

男人到中年,還把大把時間放在微信三事上,十有八九沒有大出息


用虛構的朋友圈,騙得了點贊,卻遠贏不得人心

有一類人的朋友圈,就像一部精彩的電影,他自導自演了許多看上去高大上的剪輯合成,不清出入各種高級場合,就是日常狂曬,出行都是豪車,日常似乎都是別墅,甚至還能定位到新馬泰、中東地區。

這種精心設計的朋友圈,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翻車,恐怕很難有人辨別真假。

一次意外的打招呼,別人在朋友圈點贊,評論,問他在哪裡瀟灑,結果這人回了個“阿酋聯”,好吧,要知道我們朋友圈的人可是讀過小學的,至少知道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是“阿聯酋”而不是“阿酋聯”吧?想裝逼,呵呵。

虛構的朋友圈,再精彩,也是噱頭和刻意的運作,即使別人點贊,也無法贏得人心,道理很簡單,一個商業大鱷,需要在朋友報道自己的行蹤,日程安排嗎?朋友圈的閒人,難道是這個商業大鱷的領導、上司,需要打卡報到?

男人到中年,還把大把時間放在微信三事上,十有八九沒有大出息


作者的結語:

很多人使用聊天工具、社交平臺,純粹是為了方便聯繫,而有的人卻是為了在這裡尋找存在感。就像很多直播的網紅主播,明明自己沒讀過幾天書,還在那兒給人猛灌心靈雞湯,教人學做人,這恐怕是一種思之發笑的滑稽搞笑吧?

男人到中年,多花時間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微信上這些行為,不過是浪費,毫無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