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原創 3號廳的婦女們 3號廳檢票員工 昨天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寫在前面


關於不要汙名化「婦女節」,為什麼要反對「女生\\女神節」這個話題,其實我們已經說了快三年了。


但因為每年女生\\女神節依舊還是在消費主義的庇佑下大行其道,所以我們今年我們還是決定再來說一遍。

很多人其實還沒弄清楚,「國際婦女節到底是什麼?」

婦女節這個節日的全稱叫: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婦女是所有14歲以上的女性,三八也不是一個罵人的詞語,相反,我們國家表彰傑出貢獻女性的用詞叫:三八紅旗手。

今年國際婦女節的世界主題叫做:


「Each For Equal」

(我是平等一代:實現婦女權利)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這個節日的設定不是讓你去跟著商家利誘去掉入消費主義陷阱。

是為了提醒你這一百多年裡,全世界有多少的女性先驅為了反抗男權社會的打壓,以血汗去爭取平權。


提醒你時至今日也不要忘記去爭取自己的權益,去參與事關平權的政治經濟事務。

提醒你,這不是小題大做,你敏感點也無妨。

那麼「為什麼我們應該拒絕女生節,女神節?」

首先,這兩個詞在本身的原始語境中,隱含的意義是男性出發的“年輕女性”(女生),“漂亮的女性”(女神)。

特別是目前愈演愈烈的女生節,不管是3月7日的版本,還是直接改稱3月8日為女生節的版本,這都是在將婦女這個詞汙名化,分裂化。


重點不是女生節要去慶祝什麼,而是我們不可以用一個看起來更為年輕的稱呼把女性分門別類對半開。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今天你不陪她過女生節,明天別人就帶她過婦女節”

你們老的,已婚的,已育去過你們的婦女節,我們年輕的,漂亮的過我們自己的女生節。

這根本不需要討論,就是一種非常赤裸的歧視。

當你選擇暗自拒絕婦女這個稱呼,高聲歡迎“女生節”“女神節”這樣帶有歧視色彩的詞語的時候,你其實就已經在無意中否定了所謂“大齡女性”的價值,也把未來老去的自己摘除在了這個節日之外。

所以今天我們想做一件事。

我們找來了25部電影,33個女性角色,我們想給所有人看看這一群不同年齡,不同國家,不同職業,不同困境的女性各自的人生。

以此讓更多人明白。

女性的了不起其實是多元化的,我們不應該在這個節日裡被年齡,工作屬性去分門別類。

一個女人不管多少歲,都可以去擁有自己的無限可能。

請大家跟我們一起點開這首歌,然後往下,看看我們到底可以成為什麼樣的女人。


Hall 3 Soundtrack來自3號廳檢票員工00:0004:46


1


我們真的可以是很多人。


我們可以是《隱藏人物》裡的那三個女人,可以成為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用絕對不輸給男性的才華讓質疑者閉嘴,用決不放棄自己權利的咬牙,來破除交叉式的性別,種族壓迫。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隱藏人物》


2


我們可以是《送我上青雲》裡的盛男,熱愛自己的慾望,在女性自予的高潮裡踩雲昇天,在受困的所謂大齡中,找到自己的尊嚴與通途。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送我上青雲》


3


我們可以是《剩女》裡的邱律師,以自我學習和自我強大作為武器,來抵抗對女性必須結婚的社會枷鎖,大齡並非可怖,不獨立才是陷阱。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剩女》


4


我們可以是《女人,四十》裡的主婦阿娥,可以選擇成為普通的主婦去承擔家庭責任,但像阿娥抗爭的那樣,這不意味著我們必須以此放棄獨立,放棄自己堅持多年的事業。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女人,四十》


5


我們可以是《女大法官金斯伯格》裡的金斯伯格,用實力去打破社會的成見,選擇自己想成為怎麼樣的人,站上最高法院,以超人的意志力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情,為平權運動貢獻自己的一生。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RBG》


6


我們可以像《20 30 40》裡那樣,在20歲時擁有做夢的勇氣和浪漫,在30歲時想明白在感情中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東西,在40歲的中年危機裡也許會獲得重生。20,30,40,女性人生中重要的三個階段,有著各自的美麗,缺一不可。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20,30,40》

7


我們可以是《時時刻刻》裡的戴羅薇夫人們,勇敢地去親吻自己愛著的同性,擁有去直面社會壓力的勇氣,時時刻刻選擇為自己而活著,對自己負責。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時時刻刻》

8


我們可以是《詩》中的美子,66歲的她靠著打鐘點工賺錢,生活並不富裕,但這不能阻擋她對詩歌的熱情,參加詩歌朗誦會,學著去寫詩,用眼睛去觀察生活,隨身帶著本子記錄靈感,年齡和職業永遠不是成為詩人的阻礙。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詩》

9


我們可以是《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裡的米琪,在失去婚姻之後獲得獨立,努力打磨段子成為一名脫口秀演員。在重新獲得平凡的幸福後,依舊選擇獨立,因為她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10


我們不一定要成為一個大人物,可以是《永不妥協》裡的普通人艾琳,生活困窘,但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會不顧一切地站出來為大家討回公道,去做那件大家都不敢做的事情,哪怕勝利的可能性極其渺茫,也決不妥協。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永不妥協》

11


我們可以活成樹木希林,也可以活成瓦爾達,可以是任何一個老人,不會再擔心自己老去,能自信地說出“這皺紋是我好不容易長出來的”,也不再擔心死亡,而在選擇在活著的時候,儘可能去完成內心所有未完成的事情。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活出“樹木希林”》

12


我們可以是《弗裡達》裡的弗裡達,哪怕一生和病痛糾纏,也能在畫布上綻放出生命的熱烈,用藝術展現女性的真實與苦楚,並說出“生命萬歲”。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弗裡達》

13


我們可以是《野馬》裡渴求自由的女孩,在被宗教秩序和貞操道德籠罩的小鎮裡,拒絕被規訓,勇敢逃離牢籠。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野馬》

14


我們可以是《聖女貞德蒙難記》裡的聖女貞德,面對“異端和女巫罪”的汙名,堅定自己被賦予的使命,用精神力量去抵抗一切,哪怕是死亡。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聖女貞德蒙難記》

15


我們可以是《羅馬》裡的女僕和女主人,在男性缺席的亂世裡守護自己與自己所愛的人,世界不成世界,但愛與善念始終超越血緣,更是凌駕於時代之上。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羅馬》

16


我們可以是《神女》裡的媽媽,在女性地位低入泥土的時代裡與不公的現實反抗,去戳破一張張道德的假面具。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神女》

17


我們可以是《我,花樣女王》裡的花樣滑冰運動員託尼亞,不去迎合人們對於冰上公主的主流想象,不被階級的特性評價框住形狀。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我,花樣女王》

18


我們可以是《她》裡的女強人米歇爾,在黃昏之年遭遇侵犯卻不自輕,而是去瓦解受害者的常態面目,也正面自己的情慾渴望。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她》

19


我們可以是《我不是潘金蓮》的農婦李雪蓮,不甘做男權社會下一個沉默的女性符號,為自身正名,去對抗體制的傾軋。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我不是潘金蓮》

20


我們可以是《摔跤吧!爸爸》裡的姐妹倆,反對父權社會對女性的種種規訓,勇敢向對手揮拳,向所有人證明女孩同樣能夠成為優秀的摔跤運動員。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摔跤吧!爸爸》

21


我們可以是《鐵娘子》裡堅毅如鐵的撒切爾夫人,既不挽著丈夫的胳膊也不獨自在廚房裡刷盤子,而是參與政治甚至成為一個政黨的領袖,憑藉著自己的信仰和能力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鐵娘子》

22


我們可以是《搖搖晃晃的人間》裡的詩人餘秀華,寫詩唸詩、談性談愛。我們接受身體的殘缺,但絕不要沒有愛情的婚姻,從一潭死水的生活裡我們也能找尋到詩意。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搖搖晃晃的人間》

23


我們可以是《假小子》裡的勞拉,我們可以不化妝、踢足球、剪短髮,可以成為一個“非女性化”的女性,從不為了迎合社會文化對女性形象與氣質的期待而活著。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假小子》

24


我們可以是《三塊廣告牌》裡的海耶斯夫人,用那紅底黑字的三塊廣告牌發出憤怒的聲音,用自己的力量與腐敗的體制和冷漠的社會對抗。


聽著,我拒絕女生節

《三塊廣告牌》

25


我們可以是不諳世事的弗蘭西絲·哈,不管我們馬上20歲還是30歲,我們只會做自己喜歡的事,只過屬於我們的節日,“什麼年齡做什麼年齡該做的事”對我們來說都是屁話。


《弗蘭西絲·哈》


最後,我們希望明年這個時候,這篇文不要再派上用場,


也希望大家,不要再去要求一個女性永遠年輕,永遠貌美,也不要認定她們只期待年輕,只期待貌美。


我們有比你們想的豐富得多的人生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