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春節:商品越來越豐富,央視春晚成為必備“年夜飯”


每年歡度春節,購物辦年貨使人們的頭等大事。上世紀八十年代,彩電、冰箱、洗衣機、錄音機四大件開始走進尋常人家、過節的時候,人們紛紛上街採購大件。

過年了,小朋友們很高興,除了買新衣,還要買喜歡的玩具。

從八十年代開始,商品越來越多樣化,時代鉅變正在進行。圖為八十年代中期春節時的北京王府井,人們在搶著買平時買不到的糖果。

圖為上海最大的百貨公司——第一百貨商店裡,顧客正在挑選新年新衣。

1987年春節前夕,北京農展館舉辦的農副產品展銷會上的人們。

八十年代某地一個體經營戶攤點,“個體戶”是那個年代的熱詞之一。

1985年春節前夕,湖南益陽一農貿市場蔬菜區一角。

在八九十年代的農村,過年貼窗花自是不能少的,候窗花都是家裡手巧的人剪的,每個圖案都代表不同寓意。貼上紅紅的窗花,過年的氣氛頓時濃了很多。

吃年夜飯,是由來已久的習俗。圖為1983年,張海迪在山東聊城家中和父母姐妹包餃子過新年。在八十年代,張海迪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她身殘志堅的事蹟激勵了無數人。

過年了,自然少不了放鞭炮,各地的人們在爆竹聲中除舊歲。

自編自演,自娛自樂,歡度春節。圖為1985年春節,遼寧營口農民在表演節目。

熱鬧的廟會,農民踩高蹺來歡度春節。

1985年春節,某地廟會上,演員正在表演數來寶。

過元宵節買燈籠的小朋友。

那個年代,小孩子們這樣看文藝演出,還有爬上樹、站在屋頂看的。

從1983年開始,看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成為除夕夜的最主要內容。圖為1998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彩排現場,趙本山、範偉和高秀敏正在表演《拜年》。

圖為1996年,央視春晚彩排現場,小品演員趙麗蓉和鞏漢林表演小品名《打工奇遇》。

圖為1992年,央視春晚彩排現場,主持人趙忠祥、倪萍和楊瀾。那時,他們都還很年輕。 【如果您喜歡攝影、行遊、歷史、國學及傳統文化,歡迎關注“行攝驛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