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兒子,我爸總喜歡來打岔,我該怎麼辦?

猛獁MAMA


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免不了會出現教育觀點和理念的差異。其實,即便是自己一個人帶孩子,不同的階段也會有差異,畢竟環境會變,人會成長,認知就會迭代和升級。

那麼,在家庭教育中,如果跟自己的父母意見相左的時候,我們該怎樣處理呢?以下三點建議,希望能幫到你。

首先,1歲的孩子,正處於由口欲敏感期(寶寶對外界事物的瞭解都通過口來感知,習慣什麼東西都放到嘴裡嘗一嘗)轉向用手來感知事物的階段。所以,他們喜歡什麼都用手抓,最愛玩的遊戲就是把東西扔在地上“聽響”,不同的響聲會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

反覆扔,就像我們小時候重複練習文字一樣,寶寶也是在學習和成長。家長需要做的事情是,寶寶這麼做的時候不會傷害到他,同時也不會打擾到樓下的鄰居即可。

其次,作為新晉寶媽寶爸的我們,人生進入另一個階段~上有老下有小。而我們孝敬父母最佳的方式,除了保證他們衣食無憂,便是讓他們覺得自己有用。

正是基於此,在家庭教育中,我們需要給到父母足夠的尊重。觀念的衝突既然不可避免,那麼我們只能積極想辦法,讓衝突的頻次減低,或者說讓大家的心裡都能達到平和。對於孩子而言,尤其是幼兒,主要撫育者的情緒,對他們的影響很大。情緒穩定平和的家長,才能讓孩子感到安全感,這對他將來適應新的環境非常重要。

當初跟公婆教育理念發生衝突的時候,我沒有跟他們理論和爭吵,這個完全沒有必要,因為他們也在乎孩子,也想要出一份力。於是,我給老人準備一部智能手機,下載了很多專業的育兒APP(跟我手機上用的APP一樣),上面有很多新資訊。老人通過學習,可以升級自有系統,這樣我們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衝突。

後來工作太忙,我就放手把孩子交給老人帶,他們對照APP或者書本,也帶得不錯。只有在一些小事情上學會放手,我們才能做到放心。

最後,我們對待老人的態度,就是將來孩子對待我們的態度。

老人不易,幫忙帶孩子,身體上吃力,心理上還怕被晚輩嫌棄。不管你是否承認,這是很多老人的現狀。所以,對他們多一份體諒和理解,不光可以讓老人心理上更舒服些,也能讓我們自己心態更平和。

將心比心,畢竟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我們也想為自己的兒女再盡一份力,而不是被他們數落啊!



小北視界


這種情況在大部分家庭中都可能會發生。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對孫輩的特別疼愛,所以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在他們眼中是正常的,長大就好了。

我非常贊成寶媽引導孩子的方式,我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我家寶寶七個多月,開始嘗試扶著各種東西站起來,寶寶多爬對寶寶運動協調能力好,我就會在寶寶站的時候,給寶寶放坐下。寶寶的爺爺奶奶就說她不想坐,然後就把寶寶抱到欄杆的地方,讓她站著。可能他們覺得站一會兒沒事。但是這個確實和我的一些想法做法不同。

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就會跟寶寶的爺爺奶奶說,讓寶寶多爬爬有助於他發育,或者說她站太早了容易羅圈腿,也會給他們看一些關於孩子應該多爬的短視頻。次數多了,寶寶的爺爺奶奶自然而然的就不那麼做了。看到寶寶開始站了,他們會主動放寶寶坐下,然後用東西吸引寶寶爬。

這個算是我的一種方法吧。老一輩的人,他們有他們的想法,可能因為我們是小輩,說一些教育理念他們會不以為然。不過給他們多看看育兒相關的知識或者短視頻,通過別人的嘴來告訴他們,他們會更容易接受和吸收。


一朵家庭育兒


同病相憐呀,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我也是一名家長,孩子都是留守兒童,今年回到家後,孩子的變化很大,任性,愛哭,不講道理!很頭痛!

1.很多次孩子哭的時候,我去講道理,他不聽,不聽我就讓他哭,什麼時候哭夠了,我再去講!

2.這時候爺爺奶奶看見了,就不得了了,就去哄,說小孩子懂什麼?孩子一看見爺爺奶奶更加的哭了!我暈,這都是慣的呀!

3.當著爸媽的面,我不好意思直接說,事後的話,你一定要去找他們把情況說明一下,自己的孩子哭都心痛,但是不能一味的這樣慣著!不然長大就不好管了!

4.要讓他們明白他們的處理方式是不對的,讓他們看教育孩子的視頻,好好說!老輩的思想根深蒂固了,不好改變,我們要委婉的去勸!

5.你要知道爺爺奶奶也是心疼孩子才去慣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隻是不知道方式!孩子一哭,就妥協,這是很普遍的問題!

6.最後我們一定要從小改變孩子,不能縱容!不然長大了就沒發管了、一定要從小把他的三觀給擺正了,不然就是養個仇人!

謝謝🙏


馮小胖1988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初為人母人父的都很糾結。就好比我兒子一歲的時候,我因為兒子的不良習慣會懲罰打小手板。可每次外公要是看到我訓孩子就會罵我,然後把孩子摟過去,說他還小,什麼都不懂。可是在我認為,一歲的小孩懂事了。知道好壞,更知道誰疼他,所以總會耍小聰明。我覺得對於老一輩溺愛孩子我是能理解,但是我不會放任不管。

1.當老一輩袒護孩子的時候我不會當場反駁。不會給孩子樹立一個不好的榜樣。

2.我會事後跟老人家溝通孩子教育存在的問題,現在大部分老人都能理解的

3.也會跟孩子去講剛剛爺爺(外公)之所以這樣護著你,是不希望媽媽批評你或者打你,但是這並不代表你今天沒有犯錯。錯了就是錯了。

這是我的以上觀點,謝謝!





陳小妹


你好,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建議如下:1.你可以和老爸先溝通,表明你的意思,我覺得老人會有改變,2.告訴老爸如果對你有什麼建議可以單獨交流,不要在孩子面前大人持相反的態度,這樣對孩子形成好的習慣不利,3.老人的育兒經驗比年輕人多,他說的話也有道理,只是說話的時機存在問題,4.作為老人,他認為你不懂孩子行為的真正意思,老人想教給年輕人怎麼看護幼兒,所以才在你面前說話給你聽,表示自己比你懂得多,也達到討幼兒喜歡的目的,5.建議你也改變一下自己的教子方式,如果老人無意中再有類似的舉動時,可以喊聲“老爸"提醒一下或者告訴老人家能不能單獨和你講。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閱讀。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038c9553a0148db85d8e4b423c63791\

淄燕與你分享


教育孩子的時候,最不應該被打斷。因為每一個人傳達的是一種教育觀念,人與人之間的教育觀念不盡相同。所以如果一個人在教育的時候,應該先由教育的人進行教育觀念的傳達。被打斷,會讓孩子感覺,你的教育觀是不被別人認可的,那麼孩子為什麼要認可你的教育觀念呢?

所以,作為家裡的長輩,尤其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輩,年輕人一定要在孩子的教育上與他們達成共識。


腦洞炸裂boom




一開始別搭理吧,或者乾脆換個地方,如果還是不停的干擾,就單獨跟他說好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33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b3c40eb723d4eb88127e513dd1825e0\

HUUOME花語夢的時光


回答你的問題。

這個問題確實困擾了很多家庭。但是,我一般不會正面和老人衝突。

而是先轉換畫風,再事後溝通。

首先,您也知道,扔東西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他們需要去探索不同的材料,聲音,還有家長的反應。那就接受他們的行為,但是不放任。

01 轉換畫風。

我會說,寶寶,我們比賽,看誰撿回來的東西多,輸了就不可以扔了。當然,去撿的過程,要故意變得有趣,讓他覺得這也是遊戲。

當然,能扔的東西才能給孩子玩。

02 事後溝通

(1)教育觀念不同,必須承認

年輕父母和老人的教育觀念千差萬別。老人們必須承認,社會在進步。她們所接受的教育,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而新時代的孩子,必須與時俱進,接受最前沿得教育方式。而父母畢竟更懂得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得孩子。現在講究的科學育兒。

2、不要拆臺

孩子應該愛在心裡,不要掛在嘴上。孩子做錯事,肯定是要及時糾正的。老人唱反調,容易縱容孩子,孩子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錯了。另外,孩子們天生會趨利避害,她們似乎認識到自己擁有了尚方寶劍,一到關鍵時刻,就奔向老人。慣著慣著就長大了,脾氣也改不了了。


兔丫丫說早教


我個人的建議,老人的意見還是要尊重的,他們經歷的人生比我們要豐富太多。

在一些價值觀的取向上,老人所給的意見都是他們經歷了幾十年的為人處世而得來的,這一方面作為家長來說是有必要採納的。

但是,時代的發展,科技的變革,同時讓我們這一代與上一代產生了無法逾越的鴻溝,我們更知道如何與現在這個社會去相處,同樣的我們的下一代所面臨的道路也已經不是我們上一代所能理解的了。

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可以私下裡與老人進行溝通,總結出最正確最完美的教育方式,畢竟盼望孩子成才是我們與我們上一代共同的事業。








天涯路斷腸


這很正常,因為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別說自己的爸爸了,就是自己的老公老婆也有和自己教育理念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我吧,我就見不得孩子情緒反感,急躁。我老公帶娃時,總是和孩子鬧,孩子很反感了,還不罷手,都哭了,還是在那裡鬧騰,我就看不過去,每次都忍不住當著孩子的面批評。整的老公挺鬱悶的,他說這是他和孩子的相處方式,我說我不認同。每個人都堅持己見,誰也不肯讓步。意見不同不怕,及時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