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重要吗?|《刻意练习》的感悟

前几天在知乎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读书重要吗?

当一个人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显然他对读书的作用产生了怀疑;或者说他从自身经验来看,读书这件事情带来的收益并不高。

这其实挺常见的,即使是那些在各个领域已有所成就的人也经历过这个阶段。

罗永浩就曾说过,为了督促自己坚持学习,在小摊上买了100多斤成功学破书。

可是毅力不够,每当看不下去时,就果断扔到一边,然后换一本看。虽然也是每三天放弃一次,但基本上靠着那一堆书,坚持到了最后。

读书重要吗?|《刻意练习》的感悟


不管成功人士多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他们自己也身体力行着,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从拥有书到读书,理解书,融会贯通再到学以致用,这其中的路程不是那么容易走的。

而我们所看到的那些成功人士都只是一个表象——长期的积累的结果。

就拿《刻意练习》这本书来说,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现象——如何通过反复正确的练习,使得新手成为大师。

读书重要吗?|《刻意练习》的感悟


你也许也知道这本书的重要性,于是决定一读。但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首先,这并不是一本非常容易阅读的书,虽然书中有大量的案例语言也相对通俗。但作者心理学教授的出身,使得这本书不会是一本适用于阅读新手的书籍。三百余的页数,大段的案例,少量专业术语。

也许兴致勃勃翻开书本,看了几章积累了一堆疑问。

特别是没有经历过技能磨练的人,会难以理解刻意练习这种方法与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更不用提那些一看到字数就打退堂鼓的阅读新手。

还有一些人读完了这本书,但合上书之后,就没有然后了,往复从前的生活,工作。有人问起看过这本书吗?他会说,“看过,还不错,不过没什么用啊。”

但这本书给专家们带来的震撼确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有人从中获得了价值和提高,也就是拿到了结果。

结果没有问题,其实问题是出在了过程上。

1. 首先,书的内容不适合。刻意练习这一方法适用于很多行业和技能,从这点上来说,对所有的阅读者都是有帮助的。阅读没有门槛,但不代表所有的书阅读起来都没有门槛。没有一定的阅读基础的人,在看到大量讲述事实的文字时容易分神。没有阅读量的积累,拿到书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经验并不匹配,如何能产生共鸣呢?

2. 其次,看书过程中缺乏思考。大部分人读书是一拿起书就从第一页开始看。看完了合上书这个读书的过程就算结束了。没有主动的思考和调动大脑进行联想,也不明白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阅读注定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3. 不复盘,不实践。就像前面说的,阅读在合上书时就结束了。其实读书只是一个向大脑输入信息的过程,要与带着问题去选书、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复盘这两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循环,才能大大提升阅读的效果。

读书重要吗?|《刻意练习》的感悟

所以首先,带着目的去选书,而不是为了缓解焦虑,或者是看到别人都在读,我也应该凑凑热闹。

选书时要看这本书的内容适合我吗?大家是如何评价的?如果是特别专业的书籍可能不适合外行人看。


然后就是前面说的,带着问题去找书,

更要带着问题去看书了。尽量多的调动自己的大脑去参与其中,把书中的内容与已有的概念进行联系。不贪多,不图快,享受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说说复盘和实践,网上有人说做读书笔记是最重要的。以前我也这么认为啊,可事实并没有什么用(至少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实践。有人说只有工具书才能去实践,非也!随便拿一本经典书籍来说,比如《穷查理宝典》,它是讲述巴菲特的合作伙伴也是朋友的查理 芒格的传记。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思维模型”。

这个多元“思维模型”完全就可以拿来实践。遇到事情时想一想:我是不是在用一种思维模型思考问题呢?我能不能增加思维模型以解决问题呢?或者就是去按照建议去计划建构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

读书重要吗?|《刻意练习》的感悟

想一想古人为什么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其实也正是在说,书中的知识是要拿来用的。任何事情一定要亲自去实践才能掌握。

其实说了这么多,读书还有一种重要的能量,那就是打开我们的视角去看待社会、世界,理解和包容他人。


我是@凌子用书,关注我,一起用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