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原文及譯文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珮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我)心裡感到高興。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岩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裡)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遊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見,一段暗的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淒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瀰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裡的環境太悽清,不可長久停留,於是記下了這裡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起去遊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課文誦讀



知識點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學家,世稱“柳河東”。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以明道”,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柳河東集》。

二、故事背景

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團牽累,被貶為永州司馬。在永州的十年間,他以山水為寄託,遍遊附近的奇山異水,寫下了文筆清秀、富有詩情畫意的遊記作品“永州八記”。《小石潭記》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識積累

(一)通假字

日光下澈

“澈”通“徹”,穿過,透。

(二)古今異義

1.全石以為底

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

2.乃記之而去

古義:離開;今義:往

3.崔氏二小生

古義:青年,後生;今義: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4.不可久居

古義:停留;今義:住

(三)一詞多義

1.清:

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詞)

以其境過清(悽清,冷清,形容詞)

2.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副詞)

不可久居(能夠,動詞)

3.環:

如鳴佩環(玉環,名詞)

竹樹環合(環繞,動詞)

4.以:

全石以為底(把,介詞)

以其境過清(因為,介詞)

5.從: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詞)

隸而從者(跟從,動詞)

6.差:

參差披拂(長短、高低、大小不齊,形容詞)

其岸勢犬牙差互(交錯,動詞)

(四)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

2.皆若空遊無所依

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3.斗折蛇行

名詞作狀語,鬥,像北斗七星那樣;蛇,像蛇爬行那樣

4.悽神寒骨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悽,使……淒涼;寒,使……感到寒冷

5.心樂之

意動用法,以……為樂

6.其岸勢犬牙差互

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那樣

7.近岸

形容詞作動詞,靠近

(五)文言句式

1.倒裝句

卷石底以出。(主謂倒裝,即“石底卷以出”,意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來,高出水面”。)

全石以為底。(賓語前置,即“以全石為底”,意為“以整塊石頭為底”。)

2.省略句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省略主語,即“(餘)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乃記之而去。”)

(六)成語積累

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2.犬牙差互:形容地形交界處像狗的牙齒一樣互相交錯。

(七)名句積累

1.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2.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4.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四、問題歸納

1.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哪些景物?作者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

寫了空竹、水聲、小潭和潭邊的青樹、藤蔓。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了發現小石潭的經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於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境的“寂寥無 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2. 第二自然段所寫潭水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清澄。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裡遊,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彷彿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水的清澄。這裡雖然沒有正面寫水,可是通過對魚兒、日光和影子這些具體東西的描繪,真正地寫出了水清。就像畫家在畫風的時候,用樹枝飄向一邊表示風一樣,是一種形象化的表現手法。這種寫景的方法叫側面描寫。

3. 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作者採用動、靜相結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動的畫面,再加上擬人化的手法。先寫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佁然”就是呆呆的樣子。潭底石頭上印著清晰的魚影兒,這是靜止的畫面;忽然,一些魚飛快地竄往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非常活躍,這是活動的畫面。這些魚兒,又好像跟遊人同樣的快樂,這是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感到快樂似的。

4.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滅可見”?

因為小溪是那樣曲折,所以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看得見的一段水面反映著天光雲影,所以明亮;看不見的一段光亮就滅了。一明一滅,非常精確地寫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徵。

5. “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在本文中有什麼作用?

不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環境清幽的特點,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悽苦的心境,寓情於景,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6. 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悽苦是他思想感情的主調。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所以這裡的樂只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7.文中作者運用多種方法繪景,試舉例說明。

(1)點面結合。寫石“全石以為底”是面,“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是點。

(2)動靜結合。寫魚“影布石上,佁然不動”是靜,“俶爾遠逝,往來翕忽”是動,靜中有動,更顯環境的雅靜。

(3)虛實結合。“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遊者相樂”,表面寫魚,其實也在寫水,魚為實,水為虛,以實寫虛。

五、課文主題

本文通過對小石潭優美、幽深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孤寂悲涼、憂傷抑鬱的情感。

六、理解性默寫

1.文中表現作者發現小石潭過程的句子是: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寫小石潭全貌的詩句是: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3.體現小石潭“怪”(潭的結構)的詩句是:全石以為底。

4.形容流水聲音清脆悅耳的一句是:聞水聲,如鳴珮環。

5.本文借魚從側面寫水清的句子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寫出魚兒自由輕靈遊動的姿態的句子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7.對游魚作靜態描寫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作動態描寫的句子是: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8.文中準確地寫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魚的形神姿態的句子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9.“潭中魚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柳宗元借游魚實寫水清,蘇軾在《記承天寺夜遊》中也使用了相同的描寫方法的一句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10.用擬人化手法寫魚,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句子是:似與遊者相樂。

11.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表現溪身的曲折蜿蜒的句子是:斗折蛇行。

12.描寫小石潭岸上植物的句子是: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13.請寫出形容岸勢峭拔多姿的一句是: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4.環境使作者內心憂傷淒涼的句子是: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課文圖解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初中語文讀講練:八下三單元《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中考試題

一、2019年中考重慶A卷:

9. 解釋下列加橫線的詞語。

(1)潭中魚可百許頭( )

(2)佁然不動( )

(3)俶爾遠逝( )

(4)以其境過清( )

10.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 下列對文章內容和寫法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 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遊記,按"發現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遊者"的順序,記錄了作者遊覽的經歷。

B. 文章開篇以環佩相擊之音來寫水聲,表現出水聲清脆,令人愉悅;同時也借水聲烘托出環境的幽靜。

C. 第②段寫游魚,先總體寫魚的大體數量和"空遊無所依"的狀態,接著採用特寫鏡火寫日光魚影,勾面出一幅生動活潑的游魚圖。

D. 作者善用正面和側面的描寫方法來寫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採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寫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12. 作者感到"悽神寒骨,悄愴幽邃",這不僅僅是自然環境的冷清所致,還有更為深層的原因。請結合選文和鏈接材料(作者同時期在永州寫給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層原因。

[鏈接材料]

僕⑴悶即出遊,時到幽樹好石,暫得一笑,已⑵復不樂。何者?譬如囚拘圓土⑶一遇和景⑷,伸展支體,亦以為適,然終不得出,豈復能久為舒暢哉?

(選自柳宗元《與李翰林建書》,有刪節)

[注]

⑴僕:對自己的謙稱。

⑵已:過一會兒。

⑶譬如囚拘圓土:好像被因禁在圓形圍牆之中。

⑷和景:溫暖的日光。

【答案】

9. (1)可:大約 (2)佁然:呆呆的樣子 (3)俶爾:忽然 (4)清:悽清

10. (1)陽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2)兩岸的地勢象狗的牙齒一樣相互交錯,不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裡。

11. D

12. (1)柳家元寫小石潭的美景,是為寫自己被貶後的憤懣孤悽做鋪墊,以樂景寫悲情,也隱喻自己如美景被埋沒的境地;(2)材料中"警如囚居圓土""然終不得出"等句,也表達了對統治者排擠埋沒人才的不滿和嘲諷,進一步抒發了自己內心的壓抑和孤悽。

二、2011年中考河南卷: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7-20題。(共11分)

(一)柳宗元《小石潭記》

(二)青溪之跳珠濺雪,亦無以異於諸泉,獨其水色最奇。蓋世間之色,其為正也間也,吾知之,獨於碧不甚瞭然。今見此水,乃悟世間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曉嵐①;比之舍煙新柳則較濃,比之脫籜②初篁則較淡;溫於玉,滑於紈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注:①嵐:林中霧氣。

②籜(tuò):竹筍皮,筍殼。

③紈:白色的絲絹。

④拊(fǔ):撫摩。

17.解釋下面加橫線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潭中魚可百許頭

(2)斗折蛇行

18.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9.在語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從哪些內容可以看出來?(3分)

20.兩個語段分別是怎樣突出水的特點的?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4分)

【答案】

17.(1)大約(2)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每小題1分,共2分)

18.因為這裡的環境過於悽清,不能久留,於是題字(記下這裡的景緻或記住這個地方)後就離開了。(意思對即可。2分)

19.由樂到憂(1分)從"心樂之""似與遊者相樂"可以看出樂;(1分)從"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可以看出憂。(1分)(共3分)

20.語段(一):用潭中的石、魚、日光、影等從側面進行襯托。語段(二):用"秋天""晚嵐""含煙新柳""脫籜初篁"等比喻水色。(用"含煙新柳""脫籜初篁""玉""紈"和水進行比較)(意思對即可。一個語段2分,其中方方法l分,具體內容l分。共4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