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1+2”模式下,選擇了物理,選政治和地理可行嗎?

S和M是神馬


新高考“3+1+2”模式中,你選擇了物理,意味著你還是希望將來自己讀大學的時候能夠學理工類相關的專業,又想避開來自化學專業的嚴酷競爭,或許覺得自己的生牠 沒有什麼競爭力,所以最終選擇了物理、政治和地理三門學科。

新的高考方案之下,沒有什麼叫可行或者不可行,因為每一種組合都有其合理的存在。一方面選擇自己的優勢科目,一來便於自己後面的學習,以便在高考中得到最好的發揮,取得最好的成績,二來也便於自己將來填報志願時候的專業選擇,這些都是在選擇科目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希望儘量避開強勢對手,讓自己的高考賦分能夠儘可能獲得較高的得分。這樣的賦分方式已經與試卷的難易程度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與競爭對手的強弱以及考生在競爭對手中所佔的位置相關聯。

同一門科目報考人生數多就一定競爭激烈嗎?不一定。或許大家都覺得這門課相對好學,比如說地理,比如說生物,大家都覺得相對好學,報考的人就多,最後誰能得高分,得等到高考是驢是馬拉出來溜溜的時候才能見分曉。報考人數多就一定競爭不激烈嗎?也不一樣。比如說化學。在“3+1+2”模式中,物理是必選科目,除了物理大家可能就會覺得化學比較難了。但是,想要考好大學的理科生,一般不會放棄選擇化學,所以在這個模式中,化學可能會成為競爭最為慘烈的一門課。反倒是3+3模式,因為對後面的三門課不作任何限制,可能給了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很多學生為了獲高分放棄了難學的物理和化學。

在“3+1+2”模式中,對於已經分科的學生來說,就是你既然已經選擇了它,就努力去學,爭取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在同科目中拔得頭籌,而不是總想問可行不可行,因為即使是出卷的老師錄取的專家也沒法簡單的用一兩個字回答你“行或者是不行”。

加油吧!這是唯一的辦法!

都看到這兒了,點個贊再走唄。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並轉發分享!


蘇小妮


這個組合在“3+3”模式中並不受歡迎,但是在“3+1+2,”模式下,這是一個折中的方案,適合中等生,體現新高考的理念,可以考慮這個組合。

題主這裡說的“可不可行”,我覺著可以從這幾個個方面進行解讀:一個是好不好學?一個是好不好考?一個是還不好選專業?

一、選擇物理+政治+地理好不好學?

這個組合的難度 ,相對來說是難度不是很大。這裡最難的是物理,物理不僅要把公式定理記住,還要通過大量的刷題來加深理解,這對於理化生不是很強的學生來說,難度很大。但是,去掉了化學和生物,改成政治和地理,難度馬上就下降了很多,不會出現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的情況,物理成績較好的學生,學習地理的難度不大,學習政治中最難的哲學部分的難度也不大,三科之間還是有一定的關聯性的。

二、選擇物理+政治+地理好不好考?

選擇這個組合,有以下幾個好處:

1、物理以原始分計入總成績,不用擔心因為賦分政策而失分。這是“3+1+2”模式帶來最大的變化,物理如果採用等級賦分的制度,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不會報考物理;對於成績中等的學生,不敢報考物理;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也會擔心出現“尖子生互掐”的現象,心有餘悸。而如果物理以原始分計入,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學生可以大膽選擇物理。

2、選擇地理的人數比較多,有利於賦分。比如山東省2017級學生中,選擇地理的人數是最多的,而人數多,意味著基數大,基數大意味著賦分更有利。比如100人中的前3%是3個人,而10000人的前3%是300人,考入全省的前3名和300名的難度是不一樣的。

3、選擇政治的學生比較弱,有利於賦分。新高考賦分制度下,你不僅要選擇自己的優勢學科,還有考慮對手的實力,如果對手實力弱,你賦分就會高, 選擇政治學科的學生水平如何?相信 大家心裡都有數。如果你的政治學得比較好,選擇政治沒有錯,而且大學考研、考公務員都能用得到。

三、選擇選擇物理+政治+地理能報什麼專業?

專業的問題,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這個組合,在專業的選擇方面,沒有多大的限制。

選擇了物理,你可以報考這些專業:數學類、物理學類、天文學類、大氣科學類、地球物理學類、力學類、機械類、儀器類、電氣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計算機類、土木類、海洋工程類、航空航天類、兵器類、核工程類、安全科學與工程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其中,有些專業要求必選物理和化學,多數專業,只要必選物理就可以報考。

由此可見,用物理保專業,用地理和政治來提分,這個組合,適合中等偏上的學生。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對新高考有較多的研究,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新高考選科方案中有12種組合,每個組合都不能用好不好來定義,但可以用“適不適合自己”來判斷。

對於物理科目來說,是非常實用的學科。我們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物理知識,我們對宇宙的瞭解也是物理領域……學了物理後我們能夠知道很多奧秘,起碼也能看懂科幻電影,比如能看懂《流浪地球》。

對於政治科目來說,需要背、記的東西太多了,考試時還有時事政治題目,對於整天上學刷題的學生來說,很難把握得住這時事政治。如果學生記憶力超強,我覺得選擇政治學科也不錯,畢竟背得出來也就答得出來,容易得高分。

對於地理學科,它其實是理科範疇,但有些地方是把地理當成文科的,我們當初在高中選科時,地理就是文科生要選的。地理學科比歷史學科實用性要強,思維力雖然不如物理,但也是需要用邏輯思維去理解的,起碼不全是背書,地理偏中性。

所以,這個組合只能適合有些偏理科但文科也拿手、邏輯思維較縝密的人,不過記憶力不好的千萬不能選。


南通誠德教育


新高考來了,最近第三批進入新高考的省份公佈了新高考方案,其中比較令人關注的選科問題有了定論,那就是採用“3+1+2”模式,也是說物理和歷史只能選擇一個,然後從其他的四科中再選兩個。這樣的話共有12種組合,其中物政這地個組合的專業覆蓋比例91.0%,如果這三科是自己的優勢學科,那當然是可行的。

眾所周知,只要選擇了物理學科,那就可以覆蓋所有理工類專業,但是地理和政治都是傳統的文科專業,因此這個組合整體來說是屬於一個偏文的組合,將來在專業選擇上自然也以人文社科類專業居多。

這個組合學習難度相對較大,因為物理是傳統理科中最難的學科,而且要想上名校幾乎都需要選擇物理,而且學霸也比較多。而地理往往是傳統的文科生學起來比較困難的科目,尤其是涉及到一些計算的時候。政治雖說難度不算太大,但是往往拉不開距離,得高分比較難。


因為沒有化學或生物,起碼在醫學類專業上會受限制,因為絕大多數高校的醫學類專業要麼會要求物化,要麼要求化生。另外一些和化學相關的專業也會受限制,比如材料類、化工與製藥類、食品科學類、環境類等。

在科目選擇上沒有可行不可行之說,只要適合自己,是自己的優勢學科,那就是最佳組合。當然,為了保險起見,在選科之前一定要明確一下這個組合有哪些專業不能報考,免得錯失自己喜歡的專業。雖說高考報名之前都可以更改,但是學校都會提前選好科目進行專門學習的,等到報名時才發現自己不能報考自己喜歡的專業,那不就晚了嗎?


道道快談


呼籲:暫停高考3十模式😥

☺高考改革應遵循①不同個體發展差異性及共性,②教學規律及學科關聯性、③國家需要及國情,④個體就業和公平競爭要求!本人反對只遷就個性、不尊重專業人才成長規律的高考改革!

😒3十高考模式缺點:高考設計者,把該主考的學科改成選考,把可以選考的學科設計成主考,這對高校教育無益。學歷史(文科)要學理科生一樣的數學,化學與歷史搭配(笑話),生物與歷史的組合(笑料),選物理學理工而不學化學,學歷史不選政治(政史不分家),基礎數學稍差與高考無緣(判死刑),化學(難)政治(高分難)無人選是不重要嗎?科任教師也不好配。文理科不分,如同陰陽不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成長不易,化學家、哲學家等要相應基礎學科。工程師紅利不容揮霍,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事關改革持續發展大好局面!

☺高考是選人才,更是指揮棒。高中是人才的孵化訓練場,非學子進大學的賭場!

☺有人認為:反覆折騰難為老師,苦了家長,也害苦學生。20種3+模式,資源有限,搞得師生無所適從,有老師不足,教室不夠,學生上課找不著東西南北。


南人988


我最贊成這個組合了


劍膽香魂


可行,大部分的理工科專業均可選,僅醫學,化工類專業受限,但這是根據3+3省份目前公佈的情況合理分析的,最終要依3+1+2省份自己公佈的為準。正常情況下,6-7月應該公佈2021年選考科目要求了。


養心要寡慾


眾所周知,只要選擇了物理學科,那就可以覆蓋所有理工類專業,但是地理和政治都是傳統的文科專業,因此這個組合整體來說是屬於一個偏文的組合,將來在專業選擇上自然也以人文社科類專業居多。   

這個組合學習難度相對較大,因為物理是傳統理科中最難的學科,而且要想上名校幾乎都需要選擇物理,而且學霸也比較多。而地理往往是傳統的文科生學起來比較困難的科目,尤其是涉及到一些計算的時候。政治雖說難度不算太大,但是往往拉不開距離,得高分比較難。   

因為沒有化學或生物,起碼在醫學類專業上會受限制,因為絕大多數高校的醫學類專業要麼會要求物化,要麼要求化生。另外一些和化學相關的專業也會受限制,比如材料類、化工與製藥類、食品科學類、環境類等。   

在科目選擇上沒有可行不可行之說,只要適合自己,是自己的優勢學科,那就是最佳組合。當然,為了保險起見,在選科之前一定要明確一下這個組合有哪些專業不能報考,免得錯失自己喜歡的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