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諸葛亮,曹操厲害,為什麼最後統一國家的卻是司馬懿?

嫘祖


題主提問的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偽命題,這三個人究竟誰厲害,而且為什麼最後成就了司馬懿,這並不是司馬懿有多厲害,我們就這三個人逐個剖析一個各自的性格及所處環境的綜合對比。

諸葛亮做事謹小慎微、事無鉅細,不過頗有治國安邦之策,按照現在說法,就是做事認真、仔細、深謀遠慮。從劉備三顧茅廬,就在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已為劉備量身定製了一套軍事戰略規劃圖,稱為“隆中對”,這一套規劃圖可不得了,這是其他二人都無法比擬的,劉備一介草民,靠草織品吃飯,徒有一個“劉皇叔”名號,雖然人緣好,但是如果沒有諸葛亮的這套戰略規劃,撐死也就是謀一個一官半職的頭銜,劉備絕對不會走到後期三國鼎立的局面,雖然是三國中是最小,實力最弱的一個國家,但確也是稱霸一方。


曹操,此人更是厲害的角色,政治開明,人才制度更是唯才是用,不論出身,在那個尤其講究出身的朝代,更是因此舉招納了諸多人才,所用之人皆為清正之士,能行法制,其本人還廉潔自律、以儉率人。而且此人精於兵法,有高深的軍事理論作為基礎,熟讀孫武等兵法,並著書《兵書摘要》,主張“兵以義動”,強調師出有名,並對軍紀嚴明,治軍有方。善詩歌,諸如《觀滄海》、《龜雖壽》等大作,更是體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平烏丸,戰袁紹,奪西涼,曹操這一生彷彿開掛一般,雖然位極人臣,乃北方實際老總,但是一直沒有篡漢,這一點確實值得欽佩。


最後說到正主司馬懿了,其實司馬懿這人本身就很奸詐,這個奸詐和曹操絕對不是一回事,曹操那是有高度的狡詐,司馬懿的奸詐那真是市井之徒的奸詐,當初被曹操強留在身邊做事,一直忍辱負重,如果不是曹丕偏袒,以曹操用人察人的智慧眼光,司馬懿早已經死了好多次了,司馬懿此人隱忍、氣度,用兵都值得肯定,即使諸葛亮如何羞辱都不與正面對戰,真正的老狐狸。

如果說最後最後贏家,為什麼偏偏是司馬懿,可以單純的從年齡問題和身體素質問題簡單做比較,不過如果從各自的發跡史來看,都是相當厲害的角色。不一定非要以統一與否來衡量他們。


蘭陵郡主


你好,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征伐不斷,至天下三分,但最終會歸為統一,至於誰是統一者,將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曹操,亂世之英雄也,中平元年,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中平六年,陳留起兵,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五年,官渡之戰大破袁紹,建安十二年,征服烏桓,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北方統一,意味著離全國統一又進了一步,曹操功不可沒。



諸葛亮輔佐劉備奪取荊州,佔領西蜀,擊敗曹操攻取漢中,進而建立蜀漢政權。劉備薨後,白帝託孤,繼續輔佐後主劉禪,發展經濟,整備兵力,七擒孟獲,平定南中,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後病逝五丈原,劉禪追諡忠武侯。諸葛亮促成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北伐中原,為全國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



司馬懿追隨曹操西征張魯,南征孫權,善謀略獻奇策,嶄露頭角,後不斷得到重用,魏明帝時,手握兵權,負責抗擊諸葛亮北伐,成為曹魏的依靠。魏明帝死後,曹芳繼位,與同屬輔政大臣的曹爽矛盾日益激烈,後被曹爽用計,明升暗降,奪去兵權。後司馬懿趁曹爽攜曹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之機,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史稱高平陵之變。至此,曹魏政權被司馬氏掌控。鹹熙二年,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



在魏蜀吳之中,魏國最為強大,公元263年,蜀漢被司馬氏掌控的曹魏所滅。晉國代魏後,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公元280年,晉滅東吳,一統天下。

因此,三足鼎立狀態下,必然會是強盛的一方,滅掉另外兩個。無論曹操還是諸葛亮,還是司馬懿都不能以一己之力統一天下,他們只是天下統一的助推者,用現在的潮話說就是歷史的弄潮兒。司馬氏代魏後,在全天下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完成了天下的統一!

以上是個人觀點,如有不當,還請指正,一起討論!


緣影俠


司馬懿並沒有統一中國,而是司馬炎,也就是司馬懿的孫子取代魏,建立晉朝。

漢末軍閥割據,司馬懿、曹操亦或是諸葛亮都不是靠一己之力來完成大事,都是靠的家族力量。

漢末各大家族,司馬家族笑到最後,諸葛家族最雞賊

漢末群雄並起,軍閥割據,但並不是你想割據就割據的。需要有錢、有權、有人,那時候具備這種條件的都是各大家族。漢末的名門望族很多,在這場大亂鬥裡面都有自己的角色。

袁家。袁家的代表人物是袁紹和袁術,袁紹就是討董卓的時候的被奉為聯軍首領的那個。袁家是“四世三公”,門客故吏遍天下,一時是最有實力的家族。不過,後來被曹操滅掉了。

楊家。就是被曹操殺了的那個楊修的那個楊家。也被曹操滅了。還有荀彧的那個荀家,為曹操所用。

諸葛家族。諸葛家族出了個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都以輔佐他人為主。諸葛家算是最雞賊的一個。兄弟三人分別輔佐了劉備、孫權和曹魏,而且都混的風生水起。即便任何一方被滅了,也能保持整個家族能夠延續下去。不得不說,多方下注的手段還是很雞賊的。

曹家。曹操從他爺爺那輩子開始,便是大官,在亳州那邊也是名門望族,還和夏侯家聯合,實力相當了得。趁著黃巾之亂,誅殺董卓,隨後勢力不斷壯大。

司馬家。司馬家族興起於商周時期,因為功勞,被賜以官職名稱為姓,一直到漢末三國時期,這個家族都算是名門望族,從司馬懿往上數,七代全部都是高官,而到了他這一代,拋開他自己,兩度成為了曹魏的託孤重臣不談,他的幾個兄弟,也都非常爭氣,要麼身居要職,要麼被封為列侯。

而司馬家族人才輩出,採用韜光養晦的戰術,家族力量更加強大。

家族的力量才是根本,劉備算是白手起家,所以更得到敬重

孫權也是因為家族的力量,才在江東建立基業。和很多臣子的關係都是靠家族關係維繫的。

孔融能當上太守,也是因為家族力量。

曹操也是因為有本家族的力量,還有夏侯家、荀家、楊家的支持才能逐漸壯大的。

楊修能那麼囂張還自作聰明,也是因為有家族力量的支撐。

劉備的皇叔身份說實話,不知道真假。假借之名,然後靠張飛的家業才支撐起來。後又得到諸葛家的支持,在徐州的時候得到地方大戶甘、糜兩家的支持,也就是這樣不斷積累起來的。

曹家人後來戰死的多,人才後繼乏力,而蜀劉也是逐漸沒落,江東孫權一脈也逐漸偏弱。

在這期間,其他家族的人死傷殆盡,或者逐漸式微,只有司馬家族的人不減反漲,逐漸控制了曹魏,取而代之只是時間問題。

分久必合,也是歷史的潮流

三國時期是連年征戰,在加上漢末的時候就開始打,還有黃巾起義,打了那麼多年,也是民不聊生,人困馬乏。

在這樣的情況下,也都沒有力氣再打下去了。民心向齊,到了曹魏後期,東吳和西蜀也人困馬乏,再也沒有再打下去的本錢和信心了。

此時的司馬家族把持了曹魏所有的政權,而放眼全國,各大家族也沒有和司馬家族競爭的實力了,司馬家族統一中國也就順理成章了。


瘋哥哥l


很榮幸能回答您的提問

曹老闆的行為,北宋的老古板,天天跟新法唱反調的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也不得不承認,東漢末年,天下無一地屬於漢家,曹操的江山不是從漢家手裡拿來的,是從群盜手裡奪來的。

曹老闆是正兒八經的憑藉軍功,憑藉外交手腕,縱橫捭闔,割據寰宇

司馬懿呢?

說起來,不得不提起同時代的另外一個人

諸葛亮!

同樣是託孤,劉備說“君可自取”,葛賊是痛感先帝知遇之恩,秋風五丈原,捨己忘身,把自己一生都奉獻給季漢。

司馬懿呢,曹叡臨終前,給司馬懿說不要忘了曹芳抱你,這種慕孺之情

主少國疑的時候,直接竊取勝利果實

可以,你竊取就竊取,你好好幹啊

結果咧,自己又沒能力,除了殺人,別的啥都不會,連既定政策都搞不好,九品官人制,好歹人家以前還能有中央把持,到你這直接下放給世家大族

清談誤國開始,世家門閥進一步開始

連司馬炎自己都說,晉朝沒有新朝風氣

果然,二世而亡

自己的子孫聽說祖宗功業,都羞愧難當

你說你怎麼比,你怎麼好意思比

阮籍窮途而哭不是沒理由的,三國被國人一代代記憶,也不是沒理由的,因為三國是一出巨大的悲劇

英雄過去,豎子成名

所以,不黑你,黑誰





淺藍君影視剪輯


個人覺得主要原因就是壽命長短問題。

曹操文武雙全,手下將領神勇無敵,八大虎將在曹操創業初期立下汗馬功勞。可是曹操一生征戰,到了中年得了慢性病,導致頭疾嚴重,最終在洛陽逝世。曹操的兒子曹丕雖然當了皇帝,但命也不長,才登基沒幾年便也隨著曹操而去,反觀司馬懿,司馬懿歷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代,曹操祖孫三代都沒活過他。可能司馬家族就有長壽的基因,他的弟弟都是長壽而終。

對於諸葛亮,兩個人才能都不分伯仲,但是兩個人還是有很大區別,司馬懿是想著我要奪天下,而諸葛亮想的是我要報恩。司馬懿可以以自己為中心,什麼事情都不能損害到自己的利益,而諸葛亮目的是為了報恩嘛,那很多事情即使自己有所損失,也不會想太多。諸葛亮做事喜歡事必躬親,不懂得如何分配給其他人去做,再怎麼厲害最終也會拖垮自己的身體,最後活活的將自己熬幹,病死五丈原,留下劉備的子孫也沒什麼大志,等諸葛亮去世之後,群龍無主,自然會導致滅亡的宿命。另外常年的北伐也將蜀漢帶入了暗無天日的戰爭歲月,並緊緊地伴隨著,直至滅亡。\r

司馬懿則是韜光養晦,雖然敗給諸葛亮,但是那有如何,這個世界有機會的總是那些活著的人,只要活著,總會有更多的機會。所以司馬懿最終奪得了天下!



陽光皓媽


首先要申明,最後一統三國的不是司馬懿,是他的孫子司馬炎。

曹操統治的時代,司馬懿並沒有顯出多少才華,也沒進入曹魏集團的核心,他只是加入了曹丕的幕僚團,在曹丕與曹植爭奪皇位的時候,出謀劃策,但並沒有太過出色的功績。


而到了曹丕時代,司馬懿才露出了他的鳳毛菱角,成為了漢魏禪代的主要策劃者。而在曹丕時代,司馬懿毫無疑問是一個絕對的大忠臣,也是一個重臣!

曹丕去世後,曹睿繼位,司馬懿的官也是不斷攀升,升到了魏國的核心決策團。而為了對付諸葛亮,曹睿一直倚重於司馬懿,而司馬懿在政治上已經位極人臣了。但他手上的兵權卻並不多,還在曹爽等皇室貴族手中有很多把柄。

而到了曹芳時代,司馬懿和曹爽成為了輔政大臣,即使到這個時候,司馬懿還是被打擊和猜疑的對象,並沒有真正掌握大權,一把年紀還常常被曹氏派系安排去打仗,指明要帶兩個兒子一起去,這是要絕人後的行為嘛。深思熟慮之後,大叫一聲:WC,反了!

後來機會來了,曹爽和曹芳離開都城為曹操掃墓,就有了當時的高平陵事變!於是控制了曹魏核心集團,所以說,直到高平陵事變開始之前,司馬懿才有了篡魏的打算!

司馬懿在洛陽發動政變,誅滅曹爽集團,從此魏國的實權為司馬氏掌握。他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也都握著軍事重權。尤其司馬昭,做大將軍後,權重一時,大肆屠殺曹氏家族人員。進而威逼魏帝曹髦讓位於他。

曹髦作為曹丕在世的庶長孫被立為新君。 他對司馬氏兄弟的專橫跋扈十分不滿,忍無可忍,於是召集親信大臣秘密開會。曹髦憤怒地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騰不能坐以待斃,今日和眾卿共商大計,剷除這個逆賊!”會後曹髦親自仗劍,率三百餘人向司馬昭發起進攻。由於事先有人告密,司馬昭早有準備,所以曹髦的人馬傾刻間被瓦解,曹髦也被殺死,年僅20歲。司馬昭殺曹髦後,又立曹奐為帝。到司馬昭兒子司馬炎執政時,廢曹奐,自立為帝,建西晉。

司馬炎在稱帝之後,開始怠惰政事,把重心轉移到了後宮,直到現在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的後宮佳麗有上萬人,導致他也顧不上理政事,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

讓人想不到的是晉武帝最終將皇位傳給了“何不食肉糜”的白痴兒子司馬衷,最終導致了外戚亂政。其實司馬炎就是一個扶不起的官N代,僅僅是因為家境好,混成了大一統的開國皇帝,又因為自己的錯誤決策,最終葬送了晉政權,可以說,除了投胎投的好以外,簡直就是百無事處.


劃重點了,其實說了這麼多,總結一句話就是:投胎從古至今都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聞秋1491


大家好,我是一個頭條創作者,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提問,在答題方面,我有著豐富的經驗 ,以下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首先,你為什麼說諸葛亮嚴重?因為諸葛亮輔助劉備是貧窮的,從零開始,最終能夠劃分世界,這表明劉備團隊是強大的。例如,當前的馬雲阿里巴巴比有深厚家庭背景的中石油中石化企業要強大得多。諸葛亮是總理舒,他是最大的貢獻者。再加上諸葛亮的忠誠和智慧,可以稱之為中華的巔峰,怎麼讚美孔明都不過分。

  然而,曹操非常強大。感覺它主要是在現代。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試圖打破常規,變得附庸風雅。真實的曹操沒做什麼。用皇帝來做統治者並不可恥。這當然不值得在各個朝代提倡正統。雖然他們非常重視人才,但他們在殺死平民和軍人英雄的努力上卻很吝嗇。這場戰爭也是以失敗為主導,幾乎完全失敗了諸葛亮。三國的統一與曹操無關。我不知道是否有人相信他,說曹操有權勢的人完全令人費解。曹操唯一的成功可能是他教育的孩子,但最終他們還是贏不了司馬懿。

  最後司馬懿,後人把他與諸葛亮聯繫起來是合理的。至少司馬懿家人笑到最後,而曹操不是他們的對手。

  司馬懿忍受屈辱給了司馬家族江山,但司馬懿的歷史地位只能是險惡的,不值得公開讚揚。諸葛亮但上帝的存在總的來說,至於曹操,確實沒什麼激烈的,現在這句話是歷史人物的醬油。

以上就是屬於我個人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開開心心的做頭條,頭條作品能更進一步,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大家!


奮鬥青年小林


熟讀三國後,我們會發現,前期幾乎就是曹操的奮鬥史。曹操四處討伐,殺呂布,滅袁紹袁術,統一了北方。然後徵西涼,南下奪荊州,可謂是一帆風順,當時覺得大多數人都覺得,曹操能夠一統天下。可事實呢?赤壁一把大火,將曹操的凌雲之志給燒的一乾二淨。那麼,赤壁之戰真的就是曹操失敗的唯一原因嗎?當然不是,曹操雖然在赤壁大敗,然而卻未傷筋動骨,只是損失了8萬左右的兵馬,但是對於擁有9大洲的曹操來說,這不過只是皮鞭撓癢癢一般。休息個一年半載就能緩過勁來,曹操不僅掌握天下絕大多數兵馬,擁有絕大多數底盤,還擁有大量的軍事政治人才,又擅長謀略和傭兵。那麼,既然如此,曹操為何還是沒能統一天下呢?

其實他未統一天下的原因很多,而最為主要的,就是他做錯了三件事。

第一:害死了曹昂

曹操之所以無力南征,歸根結底是因為曹魏的內部混亂,爭奪不休。而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關於曹操繼承人的爭奪戰。但是,如果有一個人還在,那就不會發生這些事了。沒錯,他就是曹操的長子曹昂。

曹昂不僅是曹操長子,還跟隨他南征北戰,文韜武略,是個全能型人才。曹操也一直把他當做自己的繼承人來培養。如果曹昂繼承了曹操的位置,不但會安定後方,而且還是一代雄主,統一天下自然不在話下。而司馬懿等人更不會乘虛而入,覆滅魏國。然而曹昂卻在宛城之戰中被曹操害死了,實在可惜。

第二:放走劉備

曹操有生之年,其實還是有機會統一天下的,他最大的敵人就是劉備。而曹操明明知道劉備的威脅(煮酒論天下中可知),但並沒有殺他,最後讓他溜走了,才導致三分天下的局勢出現。

第三:放棄益州

劉備雖然厲害,但其實力遠弱於曹操,在曹操佔領關中之後,可以乘著益州不穩,一鼓作氣拿下益州,那時候,劉備就再也沒有機會翻身了。而只剩下東吳一國抗戰,是打不過強大的魏國的,那麼天下很可能就會全部歸曹操了。



恆遠遠大云云


外國有句諺語講的好:只要你在河也坐的足夠久,你的敵人的屍體一定會順流而下經過你的眼前!

司馬懿就是那個在河邊坐的足夠久的人!

曹操活了65歲!

諸葛亮活了53歲!

司馬懿活了多少歲?72歲!

咱不看這三個人是啥時生的,就看他們活到了什麼時候?曹操活到公元220年掛了,諸葛亮活到了公元234年,而司馬懿一直活到了公元251年!也就是說司馬懿把那哥倆都靠死了,還多活了17年!

別小看這17年!可以翻天覆地了!養活個孩子都能長成大小夥子了!

其實活多大也只是一個方面,最關鍵的是什麼?最關鍵的是司馬懿一開始就是曹魏的重要角色,用現在的話說是第一代領導成員!第二代領導核心!其後其官職及勢力逐漸衝高,幾次擔任託孤老臣。他不但把曹操靠死了,還把曹魏集團中好多老英雄都靠死了!司馬懿這資歷,不用擺,人前一站,誰不恭敬有加?況且諸葛已死,某的智謀可謂算及天地,誰人能及?

看一下司馬懿的基本履歷吧:①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闢司馬懿為文學掾。

②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

②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

④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⑤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

⑥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的太傅。

⑦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

高平陵事件之後,內部司馬懿把原曹魏集團的人搞的也差不多了,軍政盡掌其手,誰還敢炸個毛?外部司馬懿先是誅殺孟達集團,之後又於渭水與諸葛亮相持,致孔明無計可施,愁病交加,命喪五丈之原!這樣司馬氏內外均無大患,司馬懿才肯撒手西行。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司馬懿生前為其子師、昭掃清一切絆腳石,最終司馬昭篡魏自立,平定吳蜀,三國歸晉!

曹操的理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諸葛亮的理想,向天再借五石年!

司馬懿:生死由命,所以要各安天命!你們借到了嗎?我也不問蒼天借500年!我多活17年,就把大事都辦了!咱承認江山是你孟德打下的,最後還不是我司馬氏的?你們也不過是為聖天子驅除云爾!





大日突泉


曹操的奸詐,是小說演義出來的。歷史上的曹操,雄才偉略,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善用賢士,愛護百姓,消滅多路諸候,一統北方,給北方帶來空前的繁榮,之所以未能一統天下,皆因同時代所遇的兩對手劉備、孫權皆是非凡人物,伯仲之間,都有自已的精英團隊智囊團。雖然曹的實力巨大,具備一統天下的條件,但倆對手十分的聰明,互相聯合,互相制衡,終無所獲。至於諸葛孔明,亦是如此。而諸葛雖有才能,在正史上是治國之能,管理國家沒個說的,但行軍打仗確實不中。《三國演義》那是小說,作者又站在蜀漢立場,有意刻劃諸葛亮,至使諸葛成為神化般人物。同時蜀漢國力最弱,全國總兵力據史上記載,不過十餘萬人,經關羽之敗,又失地損人,根本不具備統一天下之實力。諸葛亮教次北伐無非以戰養戰,以戰保國之策,所以,諸葛亮雖有才確無有統一天下之人力、物資的基礎。

而司馬懿確不然。他通過忍忍躲過殺身之禍,如不反擊,只有裝瘋到真瘋至死,或再度被殺!對於曹魏立下汗馬大功,怎甘心於如此下場,所以抓住時機,絕地反擊,一舉奪回權力,執掌朝綱。而此後,西蜀由於年年征戰國力更微,內部又分化,司馬抓住時機一舉殲之,之後討吳,一統天下。可以看出,司馬父子,能夠忍忍,看準時機,突破危機;摘得重大果實,借力打力,權謀無雙。同時兩個對手,今非昔比,人才不濟,國力衰弱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