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養父母的人,是什麼原因?

登西麥瑞


不是不養,更加不是不孝順。而是很難兼顧到雙方都滿意的度;比如我自己的,我有五個兄弟姐妹,每個人都有2個小孩。雖然我們這裡是個小城市,但是物價不比大成市低多少。每個月的車貸,房貸,就要好幾千,還有家庭中的個種開支,小孩的生活費、學費,就要不少的錢!生活的壓力真是,不言而喻啊!只能是儘可能的對老人好,真做不到百分百孝順。



對於老人像我公婆,她們也是自己獨居在鄉下,現在他們自己還種田,種地,夠二老自己的生活費。我婆婆跟我公公說,雖然孩子們都在外掙錢,但是壓力也非常的大,在他們還能動的時候,就儘可能的不給我們增加壓力和負擔,到他們動不了時,在兄弟平攤,每個人500塊錢的生活費,要是有什麼頭疼腦熱得也是5個兄妹平攤醫藥費。讓她們來跟我們住,她們說,不給我們添麻煩,五個兄弟姐
妹,跟誰住都不合適,怕引起紛爭。我公公婆婆還是蠻明事理的。平時我們都是有時間就多回去看她們,看他們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在買點生活用品給他,為了生活不能總陪在他們身邊的。盡心盡力對她們,就是最好了!而我孃家爸爸,每個月有幾百塊的退休金,他說還不用我們出錢,有什麼大病,在兄妹平攤吧。老人替我們著想,我們也儘可能的多關心她們,這種平和就是最好的了!


孝順並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是我們自己真心實意的,用心的做,做到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兄弟姐妹情,我覺得就可以了。不必拿別人的眼光來衡量我們自己的心!


梁姐情感解答


為什麼會是這樣,我的母親,我叫她到我家裡住,她說,我在家她才來。我要上班養活自己,那有時間待在家,我今年隔一個月給她500元錢。現在我每個月給她500元。我只能這樣做了。她有2個兒子。大兒子把父親養老送終。母親跟小兒子養。她不願跟兒媳婦相處。所從一個人住破房子。叫我拿錢給她修新房子,我想和她兒子共同拿錢修新房,兒媳婦不同意。我做女兒的也沒辦法。雖然我是母親撿來喂大的。希望我的500元加上她的100多塊錢。在農村夠用。


用戶2642864219627768


身教勝於言傳。這一點,我老爸老媽就做的很好。我爺爺跟我們一起吃飯,永遠都是自動坐主位,菜還沒上齊就開始喝酒吃菜,有時候還會叫兩個玩的好的到我家吃飯。可是他在我嬸嬸家就會很拘謹,常常打了飯端回家吃。

我媽說“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就想小孩子一樣得哄著,讓著,要不然你爺爺就會像小孩子一樣,會委屈,會流眼淚。”

要知道,爺爺年輕時最不待見的就是老爸老媽了。除了我家,兩個大大的房子都是爺爺張羅著蓋起來,婚事也是爺爺一力促成。老媽跟小姑合不來要分家時,爺爺就給了兩雙筷子兩個碗。還說老媽“哭!哭!哭給誰看呢?想讓誰給你出氣呢?”這是欺負我媽是外地人呢!

這些事是我待嫁時,老媽才跟我說的。她告訴我“嫁近點好,受委屈了就回來住。結婚時要點東西才好,省得被你婆家看輕。”

上一輩的恩怨,我們不知道,爸媽他們也沒有刻意將這些不好的事情灌輸給幼小的我們,所以我們和爺爺相處的也是其樂融融。而我和弟弟這一輩子必定會盡自己最大努力來孝敬他們二老,這是不用質疑的事實。


晨暉1984


這個問題真的太夏雜了,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十幾億的人口,各種各樣的家庭,什麼樣的情況都有。前幾天我回老家看望九十九歲的老岳母,聽說村子裡有一個老人因腦血栓住院,這種病哪有幾個能治好的,他的兒子真孝順,父親岀院第三天,就被兒子送到養老院,老人還有老伴,而且老頭在沒得病之前,對自己的老伴非常好。真是慣的,居然忍心讓兒子把老頭送到養老院,老伴也不想照顧老頭,真沒良心。現在的青年人,不知是怎麼想的,活的特別現實,只想著自己的小家庭,只要自己的小家生活的好就行,不去過問父母的身體狀況和生活問題,也不承擔養老的費用。越是兒女多,就越麻煩。可憐天下父母,在困難時期能養活幾個子女,可是幾個子女卻不能盡心盡力去照顧父母,反而沒有孝敬之心。特別是有很多的啃老族,明明自己的日子過的很好,就是想方設法,以各種各樣的藉口,花父母的錢。兒女們組團式的回父母家吃飯,吃完就走。我想:現在的年青人們,你們將來也有老的那一天,捫心自問都能反思反思,你們的所為,你們自己的兒女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你們的不孝,就是你們老的時候回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好心態由感而生


沒錢~麻煩。


YIPIANyun


小輩“不養父母”,主要原因還是父母在經濟上能夠自立,無需子女的贍養。其背景是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人民群體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

具體可以分為城市和農村兩類情況:

一、城市退休職工

對於城鎮退休人員來說,其家庭主要收入來自養老金,支出方面最大項目就是住院醫療。就目前而言,廣大城鎮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基本上能夠滿足自己的生活開支。老一代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傳統,使得他們手上還有積蓄以防突發性事件的發生。

城鎮退休人員享受國家的醫保政策,住院期間可以享受95%的醫療補貼。平時門診方面,每月都有百十來元的醫療補貼,具體額度按照工資比例發放。門診費用累計超過1500元,在1500元~4500元的範圍內,可以享受30%~50%的折扣。

如果患者在社區醫院就診,這個範圍內的醫藥費折扣在30%;去醫院就診醫藥費折扣在50%左右。如果平時身體尚好,醫療費用無需過份擔憂。

二、農村老人

現在國家對於農村的養老事業,已經開始重視。先後推出了“新農合”和“新農保”,有效地解決了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緊迫問題;為他們的子女減輕了贍養老人的經濟負擔。

“新農合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其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新農保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是以保障農村居民年老時的基本生活為目的,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一項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社會保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老待遇由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模式。

綜上所述,疊加城鄉舊房子拆遷等意外收穫,所以大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都得到基本保障;而且還能夠幫助子女還住房貸款。

當然貧困地區,以及患病長期住院的家庭,屬於特殊困難群體,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當然,還是存在少數子女自私自利,不願意贍養老人的事例。

插圖選自網絡,侵權必刪。清涼好個秋!


陸燕青


不養父母有兩種,一種主動不養。一種是被動不養。

主動不養是由父母文化缺失造成.的孩子人格缺陷。或轉化能力缺陷。而自顧不狹。

另一種是孩子異地求學,異地工作,異地按家。他們上學期間基本花光家中積蓄。貸款買房,生活費用,養子費用等。在城市就是白手起家,加上城市中的各種對於農村基本沒有的費用。表現到社會上,可.能是心有佘而無力。

社會因素,城鎮化拉動了社會經濟。但同時也拉開了貧富差距。以西方思想為首的改革大潮,衝激了中華的方方面面。不再尊師,不再重孝。認為歷史是老封建。追求個人自由,個人享受。

現實雖然是現實。(不包括全部)我在頭條呼籲,人人都會變老。等自己老時,孩子跟誰學。子欲養而親不待,希望異鄉赤子在百忙中抽出一些時間,看看老人,培培老人。盡孝是人道應盡的義務。供大家三思。




直隸智清


養老問題還是法律規定的問題,我們現在還做不到新西蘭那樣靠國家養老,但我們的繼承法律規定是有點問題,既然規定兒女承擔養老責任,就應該按所承擔責任來繼承老人的遺產,不能只要是老人的父母和兒女就有同等繼承的權利。如規定誰養老,誰就應該是主要繼承人,那樣子女就有可能都會去照顧老人了,不至於都將老人往外推。老人沒有養老金,子女又沒有條件照顧老人的,可規定按自己家人均收入拿錢也可,法律應該完善一些。人本自私,靠兒女自覺有時是做不到讓兒女養老的,即使去養老院也需要兒女的,所以法律應該向負責養老的兒女傾斜。

雖然遺產是老人的,但首先應該將自己需要別人照顧的費用除去再談繼承的問題,而且應該按市場價計算。即使老人有遺囑,法律也應該合理執行,應該修改法律,對執行養老責任的兒女應該法律保護,而不是完全執行被養老人的遺囑。


漢字拼音化科學


各家有各的情況,養父母不一

"羊羔跪乳"之恩,,烏鴉反哺"之義,動物,鳥類都懂得感恩,何況我們人類高級動物呢,更懂得孝順父母,父母到了晚年,生活不能自理時,方顯出兒女養父母的重要性。

養父母:一,兒女懂得贍養父母是《婚姻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的法律義務。二,兒女懂得報恩。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就不易,把我們拉扯大,更是付出了心血。父母老了,不能動彈了,做兒女做為回報,一定贍養父母,養老送終。三,贍養父母的方式不同,在農村兄弟姐妹多,一般隔叚時間父母輪流到各家。兒女少,只有兩位的或將父母分開,一人養一位。也有的兒女外出打工,常年不回家的,不能出力的出錢,委託在父母身邊的出力,離父母遠的其餘掏錢。

在城市的,父母有房不願上兒女家的,兒女共同攤錢僱保姆,或送進老年公寓,醫養中心。父母身體尚可,能夠自理的,依託社區,白天參加日間托老中心話動,就餐,晚間回家就寢,兒女常回家看看。在外地的打電話,視頻聊天。也有的父母願上某個兒女家住,其餘分擔贍養費。

總的來說,兒女贍養父母的,還是多數。

但兒女不養父母的,雖然是少數,但確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其原因是:

1.8O一9O年代,計劃生育獨生子女佔相當大比例,父母育兒觀念發生根本性變化,由散養粗放養到專人精細養轉變。由大帶小"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到嬌生慣養。許多獨生子女大了不懂得感恩,不知道贍養父母是自己的責任,不僅不養老,就知道啃老,一味地向父母索取。

2.富裕的農民父母,城市有較高退休金的父母,對下崗失業,生活困難的兒女"幫扶"。不僅不要兒女的贍養費,還倒貼兒女。供孫輩上大學,給兒女交養老保險,平時供應兒女米麵油,雞魚肉蛋,蔬菜水果。

3,在城市打拼的兒女,還房貸,養子女有巨大壓力,做父母的給交房子首付。兒女暫無能力。

4,個別父母對兒女偏心,不是"一碗水端平",在農村土地上,在城市分配房產上,重男輕女,引起兒女的不滿。極個別的兒女,小時候父母有虐待行為,兒女懷恨在心。

5,個別父母為老不尊,兒女嫌丟人。

6,父母再婚,兒女推卸責任。

7,確有極個別有錢的兒女,不孝兒女,嫌厭年邁的父母,把父母拒之門外。

不管城市,還是農村,做兒女的都要盡到贍養父母的責任。


用戶6096一帆風順


謝謝提問。這裡所說的,越來越多的人不養父母,並不是說,不管和不孝敬父母了,而是更好的孝敬父母了。隨著我國養老系統的改革,主要是提升呵護老人的養老水平,現已初見成效。所以,人們放心的將身邊的老人,送進院裡。使自己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新時代,脫出身來,全身拖去工作。是的,前一階段,個別敬老院,管理體質差,致使有的老人不樂意去。而通過這次改革,院裡的工作人員,對老人視如親人,特殊老人,有專人負責,醫療,娛樂設施,一律俱全。並有子女們常去看看,且休班時間,可在院共同聚餐。老人們開心,兒女們又不耽誤拼搏,真是兩全其美。所以,這就是越來越多不養老的原因。愚見,見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