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級的哲學書籍有推薦的嗎?

堅持到底127574238


您好,我是復興小文花!

新手接觸哲學一定要打好基礎~

第一本我建議 《蘇菲的世界》,這是一本風靡世界的哲學啟蒙書。

這本書會帶領著我們從蘇格拉底、柏拉圖到達爾文、弗洛伊德等哲學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這本書告訴我們,哲學不是高深莫測的,卻是深遠博大每個人都能接觸的。它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接下來可以看導論類的書籍📚

我推薦:《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

基礎一定要先打好,導論類書籍不用看太多,打好基礎就行

接下來一定要鍛鍊哲學的思辨能力,我們可以稱之為“練習類”

一定要按照順序來學習哦。不可囫圇吞棗,一蹴而就。

接下來要去了解歷史淵源。可以任意選擇一本《西方哲學史》市面上有很多不同哲學家寫的。

希望這個答案可以對您有幫助!在哲學的學習上,會越學越明朗,越幸福。

在此引用維特根斯坦的一句話:“把精神說清楚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喜歡我的答案的話請點個贊,關注我,迴帶大家博覽群書,沉澱自我,共同進步。


復興小文花


必須是《蘇菲的世界》啊。

還記得第一次讀到這本書,那種被驚豔到的感覺:

原來哲學、哲學史和哲學理論,也可以當小說看!!!

《蘇菲的世界》,作者喬斯坦-賈德

這本書用小說的形式,講了一位哲學導師,向一位叫做“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歷。

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蘇菲漸漸意識到了自己只是一位名叫“艾伯特”的少校腦中的虛構人物,他想寫一本有趣的哲學小說,送給自己的女兒當生日禮物,而蘇菲就是這本小說裡的女主人公。

在完成所有的主人公任務(也就是上完所有的哲學課程)之後,蘇菲和哲學老師決定向作者抗爭,逃出這個虛擬世界。在他們設法出逃的過程中,書中的虛擬世界開始變得扭曲而不可控,不斷與現實世界重疊交互,最終的結局是開放式的,可以理解為蘇菲和老師都逃出了虛擬世界,來到了艾伯特少校所在的現實世界。

這個劇情是不是好棒棒?充滿了虛擬現實,科幻推理,懸疑驚悚的元素有木有?


這本書我建議的讀法是:

讀到某個哲學家或者哲學理論,你覺得感興趣,先把這個名字記錄下來,然後再去搜索相關的入門書籍。

舉個例子,我喜歡上了書中提到【存在主義】,非常認同這個哲學理論所主張的價值觀,那麼我就會去找【存在主義】相關的入門書籍和理論知識,又瞭解到存在主義思想是“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我更加認同和感興趣,接下來我又瞭解了存在主義的哲學家代表如薩特、加繆、西蒙娜波伏娃等,代表作如:存在與虛無,局外人等等。

這樣一本一本的去讀,去了解,過程就像你本來在沙灘漫無目的的散步,忽然看到一個晶瑩的貝殼,你心生喜愛撿了起來,看到不遠處又有一枚一樣的貝殼,你會不由自主地隨著貝殼散落的痕跡,去搜集更多你喜歡的同類貝殼。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哲學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如果一開始就想啃尼采、康德、黑格爾,不出意外的話,你會喪失對哲學的興趣,再也不想看一眼。

如果不想從一開始就失掉興趣,建議就由《蘇菲的世界》先入門,先讓自己對所有的哲學派別有個基本的瞭解,知道它們主張什麼,宣揚什麼,如何解讀世界的本質,然後挑選自己認同的哲學觀點逐漸深入學習。


PS:我知道會有人說《西方哲學史》,這本書呢,講歷史更多一些,哲學只是一個觀察視角——然後還略為枯燥,並不適合作為入門第一本書,個人看法。


吉姆妮成長日記


入門級德哲學書籍,我的推薦下面幾簡單易懂的哲學書籍。

一、《世界觀》

推薦理由:

“如果你每天都讀你看得懂的書,你就只知道已知的世界觀”。不是世界變化太快,可能是你的世界觀還沒來得及刷新。所謂成長,就是用“世界觀”升級認知。這是一本廣受美國大學歡迎的人文通識讀本,科學哲學和科學史的必備入門書。

本書縱論西方科學兩千年,探索科學的起源和思維的本質。這是每一個現代人都需要閱讀、瞭解的關於科學的歷史和哲理,有助於讀者構建正確的世界觀。

這本書能讓我們:

1.建立新的認知體系,刷新已有的世界觀。

2.確立看待世界、知識學習的“底層邏輯”。

3.掌握科學哲學和科學史的基本脈絡。

二、《活法》

推薦理由:

大多數人把那些宏觀的道理,看成無趣的說教,然後置之不理。但有沒有想過,他們為什麼喜歡講道理呢?因為既得利益者需要說教?不,因為他們真切地體會過道理的魔力。越是宏觀的道理,越是密密匝匝地影響著所有的日常。只是,只有很少的人真正相信,認真執行……

三、《中國哲學簡史》上、下兩本

推薦理由:

關於先賢思想,奉若聖明者有之;心向往而不得其門者有之。當然,也不乏有一些冷嘲熱諷,甚至惡言相向,比如新文化運動時,視諸子百家為萬惡之源,言必稱中國人劣根性,恨不得和自己祖宗切割得乾乾淨淨。不過,不屑與鄙視,可能也只是妄自菲薄後的裝腔作勢。

在我們看來,諸子百家是我們中國人的根與魂,只不過時代久遠,而且鑑於文言文的緣故,一般人還真是看不懂、搞不明!

這本書能幫助我們學到:

1、中國哲學的精神。

2、中國哲學的背景。

3、諸子的由來。

4、中國哲學德發展歷史。

推薦的這幾本書都是簡單易懂的,讀完這幾本哲學書籍,就已經算入門了。有了這幾本書的基礎,再去讀其他哲學書籍就容易理解了。





小強愛寫作


[挪威] 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的獨特價值首先在於:它消除了以往不少學者撰寫普及讀物時或多或少會流露出的輕視意味。這種輕視意味同時表現為對讀者理解能力的低估和操作能力的高估,基於哲學主要是用語言傳達,這種輕視的後果就更為嚴重。而《蘇菲的世界》則不然,不再有人在書裡充當全知全能的角色,即使是導師身份的艾伯特和“像個上帝”的艾勃特中校在現實中也同樣時時充滿困惑,同樣會陷入被人愚弄的境地。幾個世界的套式結構更讓讀者體會到:人,即使是擁有知識和智慧的人,在造物面前同樣是如此渺小。當艾伯特和蘇菲意識到這一點後千方百計逃離了自己的世界,他們終於自由了,不再受人擺佈了,但同時也失去了重量,變成了隨風而逝的影子。這樣的敘述充滿了迷人的現代哲學意味,但絕不深奧難解。書中還有一些小場景頗為有趣,如蘇菲學習哲學後對喬安的父母等思想平庸者的憎厭,很好地反映出一個擁有精神世界的人面對庸眾的無奈,也顯示了“愛智”的效果。

把通俗小說的模式成功地引入一本哲學著作,是《蘇菲的世界》的另一大特色。所謂“可以躺在床上讀的哲學”,正是要祛除不可容忍的兩大毛病:枯燥和平庸。單一的線式敘述,純粹的抽象思辨,再加上模稜兩可的評價,很容易把一般的讀者弄得懨懨欲睡。過分的通俗化顯然又會由於完全偏離原義而貽笑方家。普及讀物之難寫,恰在於此。《蘇菲的世界》很小心地沒有觸碰“哲學史講稿”本身,卻給它加上了一個“偵探+童話”的套子,而且這個套子並不只是為了取悅中學生那麼簡單,它溶入了相當多的現代意念和新的文學手法。從這一點來說,《蘇菲的世界》已遠遠超越了《愛麗絲漫遊奇境》。

最後應該指出的是,雖然書中的哲學史部分確實如某些學者所言,沒有很好地展開,以致讀了有不過癮的感覺,但有一點卻非常值得我們的哲學教育借鑑。書中在講述每一位過去的哲學家的理論時,都充分考慮到文本的語境(context),力求儘可能呈現這種理論的合理性。這對受教育者嚴謹治學精神的形成大有幫助,可以避免養成輕易懷疑和否定的壞習慣;也提醒了哲學教材的編寫者們,不要口口聲聲“批判地繼承”,最後卻成了完全沒有繼承的唯我獨尊的批判。


楊早講史


推薦《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蘇菲的世界》《萊布尼茨不是黃油餅乾》

《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是一套童書,彩色印刷,配有繪圖,到目前,已出了八本,此套書是這樣做自我介紹的:“回答了8歲以上的青少年提出或思考的關於人生的重大問題”。雖說是一套童書,但得需要很優秀的孩子能看得了。我覺得,它同樣適合青年人讀。本書各種舉例說明,對問題解釋得很詳細,作為入門讀物,不會讓人望而生畏。該書討論了生與死、自由與不自由、幸福與痛苦、對與錯、公平與不公平、暴力與非暴力、真實與虛假、身體與精神等人生基本問題。

《蘇菲的世界》,是久負盛名的一本書,用小說的形式向讀者講述哲學。本書有故事性,喜歡看故事的讀者,可以選之。

《萊布尼茨不是黃油餅乾》是對話體,德國哲學家米歇爾·施密特-所羅門和其20歲女兒以一問一答的形式探究哲學的基本問題,主要討論了萬事萬物是否如我們所見、死後還有沒有生命、生命的意義何在、神是否存在、寬容是不是讓我們更幸福、性為什麼能帶來快樂而死亡不能等。

稍難一點的,可以看《北大哲學講座》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小史》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羅素的《幸福之路》以及柏拉圖的《理想國》。


把書讀薄


閱讀哲學史可以獲得系統的哲學知識,並能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哲學思考的訓練。針對入門級的對哲學懷有興趣的學習者來說,要獲得初步系統的哲學知識可以閱讀以下幾本書:

一、中國哲學方面:

入門書籍:

1、《中國哲學簡史》

(本書系馮友蘭著,由其在美國教授中國哲學時的講義編成,原文是英文,現在有中文本,語言簡單,理解容易,入門迅速,書中也有許多中西哲學觀點的對比,對於促進西方哲學的瞭解也有一定幫助。該書曾由多個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是文字版,新世界出版社是圖文版)

2、《中國哲學初步》

(簡單易懂,對於迅速掌握中國哲學史的發展和各大名儒的觀點有幫助,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進階書籍:

1、《中國哲學史》(上、下)

(也是馮友蘭先生的著作,屬於中國哲學史領域的經典著作,目前市面版本可見華東師大出版社版本。)

2、牟宗三先生的《心體與性體》(上、中、下)

(市面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本。)

3、李澤厚的《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

二、西方哲學方面:

入門書籍:

《西方哲學初步》

(性質類似《中國哲學初步》,均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進階書籍:

1、梯利:《西方哲學史》(商務印書館)

2、羅素:《西方哲學史》。



剩僧China


哲學的故事(最經典的哲學入門讀物,讓深奧的哲學立刻生動起來)

★ 威爾·杜蘭特的成名力作

★ 最經典的哲學入門讀物,讓深奧的哲學立刻生動起來

★ 其實,思想的發展也是一部激動人心的浪漫傳奇★ 出版第一年連續再版22次,迅速譯成18種語言,掀起全球哲學熱潮

本書著重描述了人類史上數十位著名哲學家的境遇、情感與生平,因之,它並不該被看做是一部哲學史,而是一部關於哲學家的故事。
這些故事本身奇巧而有趣,加上作者娓娓動聽的敘述,使它變成了一部極富魅力的人文經典。該書自問世以來,一直暢銷不衰,給熱愛哲學但又心存敬畏的讀者們敞開了一扇親切的大門。
蘇格拉底服毒、柏拉圖逃亡、亞里士多德被流放,為了真理師徒三人前仆後繼;培根立遺囑託付“把靈魂送給上帝,把軀體留給泥土,把名字留給後世”; 伏爾泰和盧梭兩人合夥“擊垮了法國”。
威爾·杜蘭特以蘇格拉底的謙遜、伏爾泰的洞察力和恆心、羅素的冷靜,用生動幽默的文筆,將哲學思想融合於血肉之軀,記述了從蘇格拉底到約翰·杜威等有史以來的主要哲學家,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有趣的方法讀懂漫長的哲學發展和艱深的哲學精髓。[1]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觀看


今天很好


我在大學是屬於美術學系的學生,具體的專業名是:藝術品鑑賞與修復。然後我看見您說您對藝術、營銷、傳播之類感興趣。我跟您一樣也對哲學這一塊比較感興趣,不過因為不是專業。因而不可能如哲學系專業的學生學院系的分類看書和邏輯訓練,像比如我有同學在復旦大學讀的政治哲學。那麼,之前我也曾經詢問過他像您說的這類問題。他是推薦我 先去看黑格爾的《西方哲學史》1、2卷的。也就是說先看歷史,先了解歐洲哲學發展的一個歷史過程。其次就是看哲學書會強調一個翻譯版本的問題,他說推薦看孫周興這類學者翻譯的。然後根據他的這個思路,如果您覺得黑格爾太晦澀,我可以推薦您去看一個比較通識一點的,我記得是美國大學生的哲學推薦書籍,也叫《西方哲學史》,作者好像叫斯蒂芬,你可以在知乎上查查。對了,牛津出版了一系列的通識讀本,中英同步。再一個,最基本的柏拉圖《理想國》。

然後對於我個人的喜歡來說,我也是一點點看哲學書看過來的,基本上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不過聽說最好是在 百度網盤裡下載孫周興他們翻譯的版本會更好。那我呢,是根據細節的興趣來讀的。哲學這一學科很難去說入門級讀物,在我看來,所謂的入門級讀物,只能說在敘述或呈現的內容裡引起了我們“思”的“意識片段”,它是一種通過閱文本(理性有序的結果)觸發我們的內外感官而引起的對生命中表象的知性的可能性(反思)。而讀者主體(感知)是這個反思的關鍵。

所以,我更建議您,如果您沒有辦法通德法文,那就最好先去直接看哲學家的中文翻譯原著。您可以選擇您喜歡的哲學家或哲學分支或者派系去讀,這是興趣為主導。也可以根據您在生活中思考最多但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樣的欲求,這樣的思路,您去找相關的哲學書籍。可以如圖書館去尋找,有些書名就會很有意思,這也是一個途徑。

選定一個哲學家的,比如就去讀,可以輕鬆一點,去慢慢適應他的敘述和思維風格。讀的深了,那麼最重要一點要學會 反駁和批判。這是讀哲學書並且使自己思辨思維迅速提升的關鍵。因為其實讀哲學書不是最重要的,最終是要自己有獨立的理性思維能力。要發現、觀察並覺知。


Prcieusevividly


我總結了各位大神的答案,看我這一篇應該就可以了:

國外的

  • 魯道爾夫·歐肯《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與《哲學研究》


  • 盧梭的《懺悔錄》、《蘇菲的世界》


  • 《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西方哲學史》


  •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


  •  魯道爾夫·歐肯《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引論·新論》、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



  •  柏拉圖《理想國》、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國內的

  • 毛主席的《矛盾論》和《實踐論》


  •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胡適《中國哲學簡史》


上面十六本書要是能看完,那肯定可以步入哲學的殿堂了。

  

  個人建議:不知道題主有沒有把我國傳統的哲學看完了沒,比如論語、道德經、莊子、孟子、陰符經、程朱理學、心學這些。


畢竟這些傳統的文化,在世界哲學史上也是有很高的地位,而且言簡意賅,相關的註解很多,視頻的講解也很多。從這方面入手可能會更便捷些。


哲學講解的視頻,比較好的名師可以上百家講壇裡去搜索


哲學是探究事物本源的方法,是對人生系統的思考。

這邊推薦的越多,可能越會讓您眼花繚亂。不妨再多問問些專業人士。

最後,萬事開頭難,希望題主能儘快的選擇一本開始看下,畢竟行動才是解決你選擇困難的最直接的方式。堅持下去,肯定會有收穫的。


這是我的答案。


大額頭者


哲學是跟隨時代不斷向前發展的,哲學也是不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層層推進的。

所以,首先學習以符合現階段時代的哲學作為出發點最好,比《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要知道他也是窮盡世界上的所有哲學總結出來的,緊接著再看看《毛澤東選集》,看看如何分析如何指導實踐。

畢竟我們是用哲學來幫助指導人生的,提高我們的思維境界和能力,而不是來讓自己產生矛盾讓自己尷尬的。

如果哲學興趣高,可以找一本哲學史簡單瞭解一下,可以是東方傳統或西方哲學史兩方面,瞭解一下整體脈絡很有好處,因為哲學家們也是彼此學習思考中進化出來的,如果對某一位哲學家感興趣了再進行具體學習。

總之,哲學就是跟從哲人的思考逐步體會人生,有的哲學是很難懂的,畢竟哲學家智商大都超過常人,也不必要求自己樣樣都懂,這不太可能,我們只要吸收有用的部分就可以了,關鍵就是讀完覺得對自己有用就行。

讀哲學不要越讀越迷糊,雖然有時候不可避免。再厲害的哲學都也不能代表能夠面對現在人類所面對的新環境,新變化。

所以說哲學是發展變化的,我們站在哲人的眼光角度看世界當然好,但是還是要自己獨立思考,與時俱進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