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倆都接近70歲,手中積蓄已有70萬元,倆人月退休金8000元,還需要理財嗎?你怎麼看?

陽光


觀點:如果您之前已經具備一些理財的基礎,那麼我其實建議可以投資一些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至於是否投資基金,那麼可以看您個人的興趣和能力,如果年輕的時候就有投資股票型基金,那麼你可以試著投入一些,因為畢竟只有股票型基金才能擋得住通貨膨脹,像理財產品只能降低通貨膨脹的損失。

理財是必要的,與年齡無關,這隻與通貨膨脹有關

雖然你們夫妻都接近70歲,而且手中的儲蓄也有70萬,兩人月退休金就8000元,可以算得上是我國老人中生活條件十分頂級的一層了。很多人可能就認為老了還折騰啥呀,保本就行,反正這麼多錢也夠你倆花。

但是吧,作為一個理財小編,我認為只要有財富積蓄就應該理財,只要有通貨膨脹就需要理財。這是一種財富觀,不與年齡相關。

那用什麼方式理財呢?

如果您的理財知識基礎比較薄弱,接觸的理財知識較少,建議可以買入銀行存款或者是銀行理財產品,這些理財方式的風險都比較低,而且收益的話可以達到4%到5%。

如果你年輕的時候就對於基金定投有一定的經驗,那麼建議您其實可以繼續進行基金定投。畢竟股票型基金的收益才有可能高達10%。那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都到達不了,也扛不住通貨膨脹。

保持的健康身體就是最大的理財方式

有句話說得好,你的積蓄夠住幾天的ICU?

所以老年人不怕沒錢怕的是沒有健康的身體。平時你們多加鍛鍊保持好健康,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那麼,我想你們的老年生活肯定會很幸福的~


百元理財


可以做一些低風險的理財嘛。

我有一個朋友,在日本讀完書後進入當地銀行工作,負責基金的銷售。一次聊天時,他提起,因為日本屬發達國家,人均收入高,壽命長,人們也具有儲蓄意識,所以很多老人手裡是有不少閒錢的。他接待的顧客,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跟我們提起時,剛剛接待了兩個近百歲的老人,顫顫巍巍地自己到銀行去買基金。

朋友十分感慨,他在國內的奶奶才70多歲,就已經把經濟上的事情交給兒女的,自己才不會操心什麼基金債券之類的事情呢。

所以,接近70歲根本不算年紀很大嘛。哪怕買一些保本的貨幣基金,收益總是比定存要高的嘛。當然,我不是理財專家,在這方面給不出什麼具體有效的建議。只是覺得,隨著年齡增大,抗風險能力降低,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以穩妥為主。千萬不要被那些花言巧語的所謂高收益矇蔽了雙眼,須知,風險和收益永遠是共存的。遇到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一定要小心,三思而後行。

我婆婆退休後就一直喜歡搞一些理財投資,說實話很多在我看來都是騙人的,就像是包裝了直銷的外衣,其實內裡就是傳銷。我勸她自然是沒用的,我老公說她也不聽。幾乎是每投必敗的幾率,可下次還義無反顧地投進去。

前兩年被人拉入了一個什麼外幣投資,還一套套的理論,什麼現金池之類的說法。每天都看著自己的現金池有收益,可過了一段時間再問,就垂頭喪氣了。收益是可以看見,但是隻在屏幕上,根本提不出來。最後怎樣了我也不知道,沒問過。問了她就不高興。

前一段時間又不知從哪得知了一個什麼平臺,投5000就算是入股,拉一個下線給10%,然後下線的下線還會給她分紅。這一聽不就是傳銷嘛!但是我們說啥都沒用啊,還一天到晚視頻讓我們也加入。我們拒絕後,她一天到晚抱怨我們不支持她的工作。

我簡直哭笑不得,我們交5000給什麼平臺,給她10%,那不如直接給她5000,她拿的不是更多?可是不行,就得交給平臺,她才覺得真的掙錢了。實在是難以理解!

所以,在我看來,若是這樣的所謂理財,不理也罷。


木橋故事


昨天去銀行辦事,看見傍邊一位老太太85歲了,居然要定存三年。周圍的人,都服了。你看人家的自信,說不定活到100歲呢。其實,85歲的老人,真的要合理規劃自己的積蓄,選擇比較合理的方式。

你們夫妻70歲,月退休金達到8000元,人均4000元,還算可以的,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000元不少啊。我比較奇怪啊,兩個人退休前工資不算低,怎麼只有70萬元存款?70萬存款對應這個退休金水平,不算高啊。所以,要好好規劃呀。

首先,要堅決防止上當受騙。老人的積蓄是一生的積蓄,而且不可能再掙錢,千萬要守住。不要搞不靠譜的理財,不要買保健品,不要被詐騙,不要被任何人套路了,不要炒股。就找大銀行,存款和理財合理組合。安全第一,這是底線。

其次,把70萬積蓄進行合理組合,比如,大額存單20萬,利息可以超過4%。再搞那種存款形式,整存,領取利息,給每月增加現金流。把10萬分成2萬一份,存那種定存兩遍的,萬一急需用錢呢?生病了,住院了,急需現金,可以一筆一筆取。

再次,把8000元退休金當作現金流進行生活消費,如果身體較好,真的可以到處旅遊轉轉。這個收入水平足夠了,不要太委屈自己,不要捨不得吃,各方面生活質量高一點。不管怎麼樣,一定要鍛鍊身體,保持身體健康。只要身體健康,這些積蓄和退休金,可以保持一個較好的生活質量,如果大病,那就很難說了。


職場火鍋


話不多說,只說重點,千萬不要理財,千萬不要理財,千萬不要理他,重要的話說三遍。

如果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他今年20歲到40歲左右,正值青壯年,對於社會的運轉有一定的瞭解,那我沒有問題,大不了去拼一拼。

可是一個70歲的老年人這個階段你要去理財的話,十有八九會落入陷阱,一旦落入陷阱當中,你可真的是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一、什麼是理財有風險?

我們再去理財的時候,甭管去哪個公司理財,總會見到似有似無的小標題,這個小標題就是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而這個標題就和大家抽菸的時候,煙盒上寫著吸菸有害健康一樣,都是起到一個警醒的作用。

在不知道什麼是理財,以及不知道理財將會把自己推向何方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的去理財,因為這個時間階段裡面你去理財,對你所造成的危害要遠大於機遇。

我們不妨把這句話說的再直白一點,理財的時候你連啥事理財都不知道,就一抹黑的紮了進去,進去之後就想著自己怎麼樣能夠讓錢生錢,怎麼樣能夠讓短時間之內賺更多的錢,這是不可行的。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可能就稍微有點露骨了,如果真的有一個投資項目,只要把錢加進去就能夠源源不斷的生錢,那這個機會為什麼會輪到你?

你是有超強的人脈關係,你還是對未來有一定的把握呢?

如果這兩方面都不是的話,那麼你現在理財究竟理的是什麼?你想過未來一段時間裡面你怎樣發展嗎?

二、70歲的人已經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了。

我把這句話說出來,多多少少有一些頹廢。

的確有一些年近70甚至年近80的人,他們在學習外語、他們在學習新鮮的經驗技術,甚至他們開始考慮怎樣去上網。

但是這一部分人僅僅是一少部分人,絕大多數的70歲或者80歲的中老年人,他們短時間之內很難跟上社會時代的發展,他們所學到的知識遠不如社會所更新替換出來的知識。

而且70歲的人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並沒有中年人或者年輕人心理承受能力強,短時間之內如果把自己的本錢全部賠光的話,他們可能會走向極端。

出於這樣或者那樣的考慮,我們不建議70歲左右的人去理財。

而且70歲左右能夠擁有這些薪資,那就已經非常可觀了,既然已經有這些薪資,養老不是問題,這個時候就沒有必要理財了,如果真的想理財,那就直接丟到銀行,最起碼銀行安全有保障,只不過漲的幅度有點低罷了,但最起碼安全呀。

作者:職場全能王,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職場速成師,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擅長職場問題指引和輔導。歡迎大家贊、轉、收、評,期待大家的關注~~~

職場全能王


接近70歲,手中積蓄已有70萬元,倆人月退休金8000元,還需要理財嗎?

不需要太複雜的理財了,買重疾險,醫療險就夠了。

除去看病,你要那麼多錢還能幹嘛?70萬加8000退休金,都夠你周遊世界了!

所以唯一需要保障的就是健康,加點保險。

如果買太複雜的理財,到時候萬一,有個什麼三長兩短,給孩子們都麻煩。

如果你愛旅遊,那總得找點事做,你要非說你除了賺錢就沒其他興趣,跟巴菲特大神一樣,那我也是沒話說,你該理財就理財,該炒股就炒股,權當是預防老年痴呆了。

所以其實不需要怎麼理財的,除非你熱愛,那是可以的。

人生可以有很多種活法,任何活法都是自己人生意義的達成,別人無法去評判你的人生,只有自己選擇的,才對自己有意義。別人的人生,對你其實沒太大意義,你的人生,對別人也沒太大意義。活好自己,就行了。

你看人家巴菲特和芒格,一個馬上九十歲了,一個都九十多歲了,不照樣還在做投資嗎?人家早都實現財務自由了,你能說人家看不透人生嘛?沒道理的,人家就愛賺錢,就愛這麼活著,這就是人生,這就是命。他賺的錢,最終也花不完,最後還是要捐給社會。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人生不過就是這般輪迴吧。


趙冰峰財經


積蓄70萬,退休金8000元,這樣的水平已經是很多讓嚮往的晚年生活,如果生活不算鋪張浪費,那其實已經算是可以財務自由了,畢竟退休金屬於被動收入,積蓄70萬,即使按照最簡單的銀行活期存款利率,一年也有2萬元左右的收入。

因為現在醫療水平進步,科技發達,所以長壽老人已經很普遍,我之前帶母親去上海瑞金醫院看病,主任醫生就是90多歲返聘回來的專家。

對於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仍然建議老人家合理地理財,以保證更好更高質量的晚年生活!

手中積蓄做分散投資

目前手中的積蓄建議30%左右作為定期存款,30%可以拿出購買銀行相對利率較高的理財產品,一般5-10%的很多相對都是穩健性收益。

30%可以用來買一些商業保險或者子女(孫輩)的教育儲備基金。

10%用作日常的活期儲蓄,可放在餘額寶中,也有和銀行活期利息差不多的收益,這些錢用來日常急需,比如生病,比如旅遊等等。

多和子女溝通,避免理財上當

很多老年人對於金融市場很陌生,因為年代不一樣,認知能力沒有跟上時代發展。很多騙子也是專打老年人的主意。

所以建議多和子女溝通,有什麼理財的想法多聽聽子女的意見,買的保險也需要子女知道,這樣以備萬一情況。


理財和學習是一輩子都要做的事情,這樣才可以在任何突發情況之下都可以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


歡迎評論留言加關注@黛曉米,一起討論~


黛曉米


退休金能達到8000元、手中積蓄70萬的退休人士,也是很厲害的。令人佩服。儘管條件如此優越,但是,仍然需要理財。


退休金8000元,足夠退休人員快樂安詳的生活。但是,年僅70歲,年齡確實很大,身體素質也逐步下降。這時候,老年人很容易生病,尤其是一些大病重病。這些都是花錢很多的,也可以說是花錢如流水。雖然自身條件很好,但是也要做好準備,掙更多的錢,保證自己有一個健康安詳的晚年。


一、退休人員要防患於未然。退休人員不擔心生活開支不夠,也不擔心沒有穩定的收入。最擔心的就是身體健康。70歲高齡的人,體抗力差, 極易生病。大病重病,一般是需要花很多錢。因此,進行必要的理財是應該的。


二、資金閒置等於浪費。70萬元的存款,放在銀行,利息是很低的。尤其是短期存款,每個月的利息少得可憐。這其實等於是浪費資源。讓資金流動起來, 才能掙到錢。


三、理財要穩健。老人理財,最重要的是穩健。掙錢少可以,但是要穩。股票之類的高風險產品直接不要考慮。可以選擇政府債券、定期存款,這些收益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勝在穩定。


四、多多徵求子女的意見。年齡大, 對當前的理財形勢理解並不那麼透徹。在理財前,要徵求子女的意見和建議,讓他們幫助你完成相關的手續,選擇有成長性的理財產品。


五、注意禁忌。老年人理財,對錢和本金的安全性特別看重。切記不要選擇高風險產品,理財要穩健。理財,不需要將全部資金投入,選擇幾個好的,適當的投入就可以。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就是這個道理。


綜上所述,70歲的老人,為了更好的生活,可以選擇理財。但要穩健,要安全,不要貪多冒進。


職場百靈鳥


我的情況和這差不多,我70歲,老伴69歲,每月兩人退休金總共8000多,手中的存款也差不多。可以做到衣食無憂。但是我們還有擔心,如果住院怎麼辦?老年人大病住院,動輒每天花費上萬。雖然可以報銷,但是有些項目和藥品報銷不了,這一部分要佔總額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幾十萬塊錢不經花。

我想,理財我是絕對不參加,就是想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商業醫療保險,允許不允許我們在年齡的參保?到時候能幫助減輕一些醫療方面的壓力。


用戶5240554009049


記得之前看一位財經大牛的觀點,能夠達到財務自由的條件是,自己現有資產的4%,大於等於自己一年的消費,就可以不用工作了,靠現有資產的投資收益,就可以足夠生活。

所以夫妻倆手中積蓄已有70萬,月退休金8000元,按照財經大牛的觀點簡單測算一下,該夫妻倆現在每年的收入應該為70萬的4%,加上每月8000元退休金乘以12個月,約為12萬4千。只要夫妻倆一年的花銷不高於12萬,配合一點基礎的理財,就足以應對之後的日子了。

當然,如果夫妻倆每年的花銷不高,甚至低於九萬六,把積蓄存銀行也不是不行,基本沒有風險。只是可能由於通貨膨脹,這筆積蓄會縮水。

給老夫妻的建議:

40%的積蓄存銀行定期,30%的錢買銀行5%左右的理財產品,其餘30%的錢用來定投指數基金。

這樣資產可以稍稍分散。有需要急用錢的時候取出來銀行定期就可以,理財產品是更穩妥的增加收益的方法,長期定投指數基金基本可以達到10%的年收益率。

如果還能買,多少買點商業醫療保險和意外險。夫妻倆既然有退休金,應該醫保也是有的,所以正常醫保應該能報銷掉大部分,買些商業醫療保險來降低風險。

關注@職場綠皮書,職場軍師,用生動的故事和案例講述職場上的那些事兒,與你一起成長。認同我的回答,請點贊、轉發、評論。q

職場綠皮書


[職難癌]為你解答,夫妻倆都接近70歲了,手中積蓄已有70萬元,倆人月退休金8000元,還需要理財嗎?你怎麼看?

我個人覺得您二老都這麼大年紀了,還理什麼財,這個時候就應該享受退休生活帶來的快樂,好好體驗退休後的天倫之樂,就手中的月退休金都夠你們二老好好地玩耍,去旅遊,吃美食等等,兒孫自有兒孫福,就不要想著他們了,安享晚年是最好的打算了。

享受當下的生活,到處走走,去旅行,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1. 趁著還有時間,享享天倫之樂,畢竟年齡也不饒人了,快七十多歲了,如果按照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變動情況表來看,雖然都在逐年增長但是截止2018年也只有76歲,這樣來看的話,您二老的享受生活的時間確實也沒有多少了,所以說抓住契機,好好享受生活。

2.為了生命安全,建議您把70萬塊錢存在儲蓄銀行,讓銀行代為保管就可以了,這樣一來既安全還可以生利息,實際上是兩全其美的。

3.借用小瀋陽的一句話“人這一輩子最悲催的事就是錢還在,人沒了”,所以說,以前一天到晚一直工作,如今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休息,去旅遊,去吃美食,和老伴去感受一下人間的美好時光。

老人理財的弊端

  1. 老人年紀大了,不懂理財產品的門道,孩子們都忙於工作,沒時間給您參謀,而且現在的騙子都比較多,尤其是騙老人和孩子,這樣一來,您被騙的可能性很大。我就知道這樣一件事情,老頭七十歲了,揹著兒子拿了養老的十萬塊錢去投資了,結果被人給騙了,不僅沒撈到收益連本兒都沒收回來,差點把老頭給氣死,要死要活的。
  2. 其次,理財都是有風險的,作為老人,您只能承受理財過程中帶來的收益和財富的開心,並不能承受理財失敗帶來的打擊,人年紀大了,抗風險的能力就比較弱,而且這樣一來的話投資的風險就太大了,一點也不值當。

感謝閱讀,職難癌:多年職場經驗,專門解答職場疑難雜症,助您輕鬆玩職場、輕鬆職場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