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思明破解“套路”立案調查涉嫌違法“開蚌取珠”商家

本報訊(蔣曉惠 張薇 記者陳家華 發自廈門)近期,廈門市思明區蓮前市場監管所接到群眾反映,在環島路遭遇“開蚌取珠”套路。12月31日下午,蓮前所抓住元旦前夕商家自認為的“監管盲點”時間,兵分三路,同時出擊,直奔何厝和觀音山度假區的開蚌取珠經營點開展突擊檢查。

廈門思明破解“套路”立案調查涉嫌違法“開蚌取珠”商家

圖為執法人員檢查現場

第一組執法人員來到觀音山店招為“貝中寶珍珠批發”的店面,到場時發現珍珠經營店大門緊閉,地板上卻遺留著開蚌取珠的水漬,執法人員無法入內檢查。在觀音山廟邊另一家“七彩珍珠批發”店,執法人員發現店家對珍珠標註有“A、AA、AAA”等級的評定,並自稱是按行業規矩自己標識的。店內銷售的珍珠吊牌上有品名、產地和價格但無廠名廠址,外包裝標識不規範,涉嫌銷售三無產品。

第二組組執法車輛在何厝媽祖廟邊一停,廟前的“兩片海珍珠”就聞風而動,把店門口的蚌迅速藏起來,但地板上仍殘留的水漬。執法人員進店檢查後發現,店內廣告標語存在誇大詞彙(“極品珍珠”)、產品等級標識認定未經行業鑑定,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貨架上的鏈子甚至沒有明碼標價,商家稱其為贈品,但卻無 “贈品”標識。

第三組組執法人員同時來到媽祖廟後的一家何偉利工藝品店發現,部分在售飾品沒有標明質量等級、價格標籤不規範。部分工藝品掛件外包裝標識不規範,未標明場地、廠址,店家現場也無法提供產品合格證。

針對上述涉嫌違法行為,執法人員對涉事商家做了現場檢查筆錄並開具詢問通知書,並予以立案調查。同時,執法人員也並對轄區開蚌取珠經營者進行普法教育,要求商家守法誠信規範經營,自覺維護廈門旅遊市場秩序。

據悉,思明區市場監管局在前期旅遊市場秩序專項整治的基礎上,根據市局及區掃黑除惡綜合治理組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強“兩節”前旅遊熱點製假售假、消費欺詐等亂象亂點整治,從2019年12月10日起至2020年1月10日,重點針對開蚌取珠、海鮮排檔、芒果經營秩序以及旅遊購物集中點,以及其他旅遊市場秩序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旅遊市場“利劍”行動專項整治。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開蚌取珠經營易產生對現場銷售的珍珠性質、質量以及提供的取珠服務做出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的現象,現場銷售的珍珠易產生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未按明碼標價或價格欺詐行為,消費者應予以警惕,不要輕易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