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專業OK嗎?

哪怕笑得再大聲


我雖然不是心理學專業,但我對該專業有很大興趣,並且認為前景不錯。

現代人的壓力越來越大,焦慮症,恐婚症,將神分裂什麼的,其實挺常見的。

所以作為專業的人士,為他們提供專業的開導,心理學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也不只是醫學上的心理醫生,還有考教師資格證的也需要學習一些心理學,雖然不是很專業很深入,但是至少要學,這對之後的教育工作也是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的。

所以,心理學專業可以的。



溪yun


首先,你說的ok是指學了後對自己有用還是將來就業前景好?首先,講講關於學心理學對自身的好處。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科學,學了它不等於自己就會讀懂人心,通過學習心理學,你瞭解到的人大腦的構造秘密,瞭解到人的心理源於大腦功能;心理學專業包含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實驗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等等細分方向,內容體系龐大,個人感覺學了後能更好了解心理的內涵意義,瞭解人在社會中常見的心理傾向,對自己最大的好處就是更好了解人類行為。

另一方面,從就業前景來說,目前心理本科畢業出身的學生,如果有志於從事心理諮詢方向的工作,基本進入各大認知力訓練中心、情商訓練、自閉症訓練機構或者進入從事心理教師工作,還有少數能進入醫院從事心理諮詢相關工作,更有人從事私人機構的心理諮詢助理等等。總的來說,本科畢業生除一線城市在編教師,基本比較難找到薪資很滿意的工作。如果從事人力資源方向工作,則進入公司多一點,也需要自己慢慢從小職員做起,一點點積累優勢。

總之,心理學有出路,但是這條路也不是那麼容易走。如果喜歡,就放心選擇吧!


ils慧玲


北師大心理學部出過一份多達90頁的《心理學職業發展手冊》,對近些年常見的11種心理學工作場景(崗位),從專業背景要求、學歷水平要求、工作經驗要求、外語水平要求、薪資待遇及福利、職業發展路徑等做了詳細的描述。

對於心理學專業能夠從事的職業方向,這份文檔以及其他回答都已經做了詳細的描述了。

這裡,也沒有必要佔用大家的認知資源再贅述一遍。

我只想把這個問題深入一下,解答一下,問出這個問題下深層次的困惑,這也是很多人向我提問過的問題。

以下,主要針對以下二個問題進行深入:

1)心理學真實的就業環境,是否像學校或者是教育培訓機構宣稱的那樣美好?

(換個表述方式:很多心理學專業研究生畢業了之後,工作都很一般,是這樣嗎?)

2)如果我跨專業考研到心理學,這樣選擇是否合適?

(換個表述:我到底該不該考心理學的研究生?)

PS.這個問題會分在校學生和在職人群兩種不同的情況進行討論

一,心理學的就業環境是否良好?

結論:

近些年,心理學的就業環境已經發生改觀(變好),但是遠遠沒有達到市場爆發,供不應求的狀況。

在心理學專業能夠從事的專業領域,也面臨著其他專業出生的人才的競爭。

學校的事,我就不妄談了,因為不在其位,實在是不知其狀。

單獨分出的一類,也就是心理諮詢這塊,也不做過多的闡述,實在是非專業所長。

想了解更多請閱讀北師大的《心理學就業指導報告》心理諮詢師那個部分,以及簡單心理聯合北師大和第一財經發布的《心理諮詢行業人群洞察報告》

有這兩份報告應當比看什麼回答都要靠譜了。

這裡,排除掉兩個部分,我只分享一下關於商業組織這個分類下的相關問題,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就業,說到底,最終看的是商業環境。我們把要素問題(就業),放到系統(經濟、產業、企業)中,就能很快理清楚這個問題的邏輯。

事實上,任何一個專業就業的好壞,看的是經濟大環境的好壞。

對於特定的一個專業來講,其就業的好壞要取決於這個專業所服務的產業的冷熱程度。

再微觀一點,就是看為這個產業提供服務的企業的生存狀況和發展方式了。

(一點都不饒,就是經濟-產業-企業,這樣逐層細化的過程)

好在,過去的幾年,隨著商業中關鍵要素的變化(移動互聯網),帶動了一大批產業的興起,比如,在線教育產業、IT產業、智能家電產業等等。

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線上的市場逐漸從藍海變成競爭的紅海,每個商業組織都在盡力爭取消費者的關注和青睞。

以往做出一個產品(實物也好、虛擬的APP也罷),只要能滿足能用的基本功能就行。

現在,僅僅能用是遠遠不夠的,你的產品還得好看、方便、賞心悅目,讓用戶喜歡用。

比如,小米的智能電視。產品在設計中,在用戶交互(Users Interface)上是下足了功夫,人和電視之間的交互界面簡單明瞭(信息分類做的好)、設計美觀)、界面的反應速度、人機交互的方式(語音、遙控器)也更加多樣。

還有,它在電視中嵌入了一個查找遙控器的功能。因為用戶研究人員發現,用戶在真實的使用場景中經常會遇到找不到遙控器這個問題。這樣的設計,用專業一點的詞來講,叫做用戶體驗(Users Experience)要好。

上面囉嗦了一堆,只是舉了一個企業在現在的市場環境和產業結構調整下,對自己產品方面的調整。

同樣的變化,發生在營銷端、發生在組織結構的創新當中。

營銷端最典型常見的就是,廣告與傳播;組織結構創新當中,最典型常見的就是人力資源管理。

前者不用多說,廣告是不能停的,但是如何用更少的成本創造高傳播性的廣告就需要燒很多腦子。

組織結構創新其實也是時代所需。90後已經成為職場主力,一言不合掀桌子走人都不是什麼罕見的事(開個玩笑)。商業組織在選人、育人、用人、留人方面也要花很多心思。

由於企業招人也是需要很高成本的,想把人留住,也是需要專人負責的。

因此,對於一個企業來講,在產品端、營銷端、以及組織結構創新端,都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而在這些領域,恰好是有心理學能夠發光發熱的空間的。

所以,很大程度上來講,由於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心理學的就業終於擺脫了之前“有人的地方就需要心理學”這樣一句泛泛而談的口號。

這也是最近幾年心理學就業趨向變好的原因之一。

二,如果我跨專業考研到心理學,這樣選擇是否合適?

我知道,問這個問題的,存在兩種人群。1)在校學生;2)在職人群。

對於這兩類人群,我能提供的建議也是不一樣的。

1)對於學生黨而言(畢業兩年以內也算),如果你的還處在先讀研還是先工作的糾結當中,那自然是讀研優先。

理由很簡單,時間不可逆、時間不等價、學歷膨脹。這裡不展開了,還在猶豫不決的的,那就自己再猶豫猶豫。

那麼,跨考心理學究竟可行不可行?

如果,你是想從事中小學及高校教育、心理諮詢這方面的工作,讀研乃至讀博都是必要的。考研到心理學更是一條必經之路。

如果,你是想在市場組織中,發光發熱,進入互聯網公司(騰訊、網易等)、終端設備設計製造公司(小米、華為等),在產品崗位、營銷崗位創造價值、傳遞價值的話,心理學研究生是一個能給你提供不錯助力的平臺。

這個平臺,只是給你提供了接觸這些崗位的機會,但是能不能做好,有什麼樣的技能儲備完全看的是你個人的積累。

拿騰訊的市場研究崗舉個栗子。

專業要求一欄,有專業要求,但是並未指定必須是心理學。這其實,說明了企業在招人時的一個基本原則:達標且相關。

達標就是你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而標準無非就是學歷和經歷。

相關就是你所學的專業和企業的崗位職能要求是相關的。

說到底,讀研讓你達到學歷標準,讓你擁有可以接觸到這個崗位的門檻;而相關的工作技能,部分學校可以教、部分需要自己去實習積累。

不是說你讀了心理學的研究生之後,就萬事大吉,坐等年薪了。

別的專業的研究生,那些和你一樣滿足達標且相關的人,會和你競爭那些本就不多的好崗位。也可以這麼理解,社會學、市場營銷學、統計學面臨著什麼樣的競爭,你心理學也一樣。

對很多本科背景一般的同學而言,它為你提供了邁過這個行業門檻的必需的階梯。

2)對於在職的朋友(工作兩年以上)來講,這個問題就顯得簡單很多。

考在職的非全日制形式也好,還是重返校園的全日制也罷,該不該考心理學的研究生,可以從以下兩個點判斷:

①看一下藍底的那個職業分類圖,你是否在從事相關的工作。

如果是,而且想要在這個專業領域內更進一步的話,你可以考慮深入。

前不久,微信上收到一個在上海工作三年多的HR小姐姐的諮詢,她在讀研與否以及讀心理學還是MBA之間搖擺。

其實,問題很簡單,她想在專業領域內繼續深入下去,自己也在維護一個屬於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的公號和諮詢小業務。

我回了她幾句類似:“MBA對你來講是橫向的拓展,是從人資方向向財務、管理、戰略這塊的延伸,而不是在專業領域內的縱向深入。工作很忙,就近選擇上海的學校讀非全日制就好。”這樣的建議。

於是,她比較歡快地接受了華東師範這個方案。

②看一下,你目前在組織內部是否有明確的上升路徑,如果沒有更加合適的,選擇讀研這個外部上升路徑是一個好的選擇。

人總是要往上走的,如果此時此刻,你在公司內部已經沒有什麼明確的上升路徑,或者是這條路徑暫時對你不開放,你可以選擇尋求外部的提升機會。

也許等到你的學歷提升完成之後,就是內部上升通道對你開放的時候。

如果事業發展順利,那還是建議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主業上,或者是順手做做副業。

學歷對於此時的你來講,並不是剛需。

-END-

額外補充說明:

事實上,你最後能夠選擇的職業範圍和你所在城市的商業環境相關。

越是商業發達的城市,可供你選擇的職業種類就越多。

越是不發達的城市,它的產業就越少,而且越是偏向滿足基本需求,比如餐飲、基本零售、中小學教輔等等。

想要從事用戶體驗、市場研究這樣的崗位,你肯定是要留在一線城市工作的。

而且,我建議你選擇到一線城市讀書,這樣讀研期間方便實習和接觸更多更好的的工作機會。

像之前有學妹問我,她的學姐們,湖南師範心理學畢業,大多都進了教育機構。難道大家就只能去做這樣的工作嗎。我只能說,地區產業結構決定的,這個著實是沒辦法。想要高大上的職位,真的只有大城市有。


心理師孫啟剛


你好!

隨著現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是挺匱乏的,而且心理醫生這個行業,一直也屬於一個高薪行業。

這個專業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在於你以後能不能把它發展開。

心理學這個學科,說實話挺難的,現在也挺缺心理醫生的。

專業沒什麼問題,全看個人了。


路遇少商


百分99.經歷的越多越懂的,如果在懂奇門遁甲,大六壬,人生五行,道德經,五行,中醫理論,化學,物理原理,人生巡迴,世界變遷,宇宙奧妙,等等,其實這些我都入門了,只是我一生沒那麼多時間都專一啊!所以專一的人會成功,專多的人只能做心裡導師啊,就像鬼谷子



子午縱橫1


答案是肯定的,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AI時代……說得太多,我們甚至搞不清自己到底處於什麼時代了[呲牙]我們身處的時代,不要說十年八年,也不要說三年五年,我們甚至不能預知明天會發生什麼,世界變化太大太快了。

我們不用出門,可以做到“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物質的極大豐富,我們的內心會變得越來越空虛,我們已經隱隱感覺到我們處在焦慮恐懼之中。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武漢,湖北,乃至全國,有多少人需要心理撫慰甚至干預啊,沒有相關的官方數據,如果有那會嚇著你的。撇開特殊情況,我們平時去諮詢心理醫生都是要預約的,還有,稍微留心一點我們會發現各地的心理健康醫生越來越多。再思考一下,更多的沒有條件接受心理干預或者沒有意識到心理問題更有被我們忽略的一大群人,等等那是一個多麼大的群體需要我們心理學方面的專業人材啊。

心理學專業是真正的朝陽,它的能量還沒開始發揮。


天海悠悠百善泰來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一般規律的科學,這既是一門基礎科學,又是一門應用學科,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都是受其心理活動支配的,必然形成心理活動的具體的,獨特的規律,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更需要進一步瞭解自己乃至他人的心理活動,給心理學科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和挑戰.所以說,心理學專業前景廣闊!非常OK!


清奎1231


個人覺得心理學專業還是很不錯的,特別是當代社會,特別是中國,社會競爭生活壓力比外國都大,這也導致了許多人或多或少的有點心理問題,所以,心理學這個專業的前景還是很不錯的。比如小孩子需要心理導師開導,讓他們從小就健康成長,學生需要心理導師開導,讓他們客觀看待學習壓力,上班族需要心理導師開導,讓他們適應社會競爭和生活壓力,老人需要心理開導,讓他們能夠安穩的頤養天年!總之,社會離不開心理健康這個專業的專業人員!


心理技巧


老實說,心理學專業被劃為紅牌專業。

心理學不是一個學科,涉及的範圍很廣,但是最後又不太知道能做什麼。雖然大家都說現在社會發展快速,人人都需要一定的心理幫助,但是現實情況可能不是這樣。心理學是一生都需要去專研去修通的。怎樣才專業、對求助者有幫助、自己能有成長,都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累積的。

如果真心喜歡心理學可以去學習,而不是說能八卦別人的隱私,或者覺得很好奇,狹隘的覺得學了就能知道別人在想什麼的話,這樣最好還是不要學了。


吃一勺娜醬咯咯笑


如果自己真的熱愛,是非常好的職業。現在,人都需要心理專業上的一些指導,只是社會還沒有那麼多的專業人士被培養出來,屬於未來更有前景的職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