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有多大?

鮮明11


北斗七星有多大?

其實北斗七星不能用有多大來稱呼它,因為北斗七星、七星,它是多顆恆星,而不是一顆哦。

北斗七星所在天區的位置位於大熊星座,古代中國將北斗七星分別稱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別以為北斗七星就是七顆恆星哦,這是錯誤的,在北斗七星中,有三合星系統、也有雙星系統,甚至還有六合星系統。

比如天樞、天璣都是雙星系統,根據進一步的光譜分析,開陽其實是一個六合星系統,天權是一個三合星系統,也就是咱們俗稱的三體星系。

(大熊座與小熊座的區別)

有人問,為何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只是一個個單顆恆星呢?

其實,這與我們在遠處看景觀、物體是一個道理,如果兩個人相隔十米站在一起,我站在100米之外可以清楚的看見這兩個人是分開站著的,但是如果我站在500米開外,那麼我可能就會把這兩個人看的重疊在一起,由於我們距離北斗七星太遠,所以只是看重疊了而已,將多顆恆星看成了一顆,天文觀測得需要進行光譜分析才可以得知那裡並不是只有一顆恆星。

北斗七星距離地球最近的也在78光年開外,北斗七星中基本上所有主恆星的質量都比咱們的太陽大,在日常的天文愛好者天文觀測中,常把北斗七星所在的大熊座直接稱呼為北斗七星。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我是科幻船塢,感謝大家的閱讀與關注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科學船塢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星空的標誌之一,這七顆星看起來比較明亮,它們看起來就像勺子一樣。並且沿著勺子開口的方向,還很容易找到北極星,這樣可以在夜間辨認出方向。那麼,北斗七星都是什麼星呢?它們實際有多大呢?距離我們有多遠呢?

事實上,夜空中超過99%的星星都是恆星,其中也包括北斗七星。既然是恆星,它們就像我們的太陽一樣,自身可以經由核聚變來產生光和熱。只是那些恆星都不在太陽系中,它們距離地球至少有4光年。從這麼遠的距離看它們,只能看到亮點。下面,簡單來介紹一下北斗七星。

瑤光

瑤光是一顆誕生大約1000萬年的恆星(太陽年齡已有46億年),它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均大於太陽,分別是6.1倍、3.4倍和594倍、2.7倍。瑤光距離地球大約104光年,目前正以11公里/秒的速度在靠近我們。

開陽

開陽也比太陽更大更亮,它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2.2倍、2.4倍、33.3倍和1.6倍。它的年齡約為3.7億年,距離地球83光年。

如果觀測條件和視力足夠好,還能看到開陽旁邊有一顆較暗的星,它被稱為“輔”,這顆恆星是開陽的伴星。開陽其實是一個六合星系系統,包括互相繞行的兩個雙星系統——開陽Aa和Ab、開陽Ba和Bb,以及輔A和輔B。這六顆恆星在引力的束縛下,繞著共同質心在不斷運動。

玉衡

玉衡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2.9倍、4.1倍、102倍和1.6倍,它的年齡約為3億年,距離地球82光年。玉衡是北斗七星中看起來最亮的一顆,視星等為1.7等。就像瑤光一樣,玉衡也在靠近我們,視向速度約為9.3公里/秒。

天權

天權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1.6倍、1.4倍、14倍和1.7倍,它的年齡約為3億年,距離地球81光年。在北斗七星中,天權是看起來最暗的那一顆,視星等為3.3等。天權是一個三合星系統,主星天權A還有兩顆較小的伴星。

天璣

天璣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2.9倍、3.0倍、65.2倍和1.6倍,它的年齡約為3億年,距離地球83光年。天璣是一個雙星系統,主星天璣A的周圍存在一顆較小的伴星——天璣B,它的質量只有太陽的79%,這是一顆橙矮星。

天璇

天璇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2.7倍、3.0倍、63.0倍和1.6倍,它的年齡約為5億年,距離地球80光年。天璇處在大熊座移動星群中,它正以12公里/秒的速度朝向我們運動。

天樞

天樞古時又稱貪狼,它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4.5倍、22.8倍、316倍和80%。天樞的年齡約為2.3億年,距離地球123光年。

雖然天樞的年齡遠低於太陽,但它已經是一顆垂暮的恆星——紅巨星。天樞的核心氫燃料已經耗盡,現在正在進行氦核聚變,這會導致天樞的體積劇烈膨脹,光度增加,表面溫度降低。

另外,天樞也是一個雙星系統,伴星天樞B的質量約為太陽的1.6倍。如果沿著天璇和天樞的延長線向著北斗七星的勺口方向延伸,很快就能找到一顆比較亮的恆星,那就是目前離北天極最近的恆星——北極星。


火星一號



北斗七星很大,它就在那裡。但是如果你能從各個角度看到北斗七星,它有多大?


瑤光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6.1倍、3.4倍、594倍、2.7倍; 開陽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2.2倍、2.4倍、33.3倍和1.6倍; 玉衡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2.9倍、4.1倍、102倍和1.6倍; 天權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1.6倍、1.4倍、14倍和1.7倍; 天璣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2.9倍、3.0倍、65.2倍和1.6倍; 天璇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2.7倍、3.0倍、63.0倍和1.6倍;天樞的質量、半徑、光度和表面溫度分別是太陽的4.5倍、22.8倍、316倍和0.8倍。天樞是一個雙星系統,伴星天樞B的質量約為太陽的1.6倍。


居住在北半球的任何人,只要能畫勺子,通常都能在天上認出它。 天空有88個星座,北斗七星不是其中之一。它是大熊座的一部分。事實上,你熟悉的勺柄實際上是大熊的尾巴。 那個北斗七星有多大? 你可能會驚訝於它佔據了多少天空。天文學家以度數測量天空。360度帶你一路環繞天空,我們的月亮寬半度。 天璇和天樞是北斗七星中的指針星。你可以把11個滿月並排放在它們之間的空隙裡。從北斗七星的底部到手柄末端大約有40個滿月。所以,北斗七星大約有20度。 這裡有一些測量尺寸的簡單方法。你的小指指甲,保持一定的距離是半度。3個手指是5度,你的拳頭是10度。


那麼,從頭到尾,我們巨大的天球有多大?我知道你知道那些東西不像直線。有些星星離得更近,有些星星離得更遠。如果你能做一個完全包圍它們的盒子,它會有多大? 七星中距離最近的恆星是58光年的開陽星。最遠的是124光年的天樞星。然而,它們看起來亮度大致相同。這意味著開陽是一顆比天樞亮得多的恆星,而且它離我們很遠。因為這些星星在天空移動,我們今天看到的北斗七星與古代並不總相同。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北斗七星是由位於大熊星座的7顆恆星組成的,人類很早以前就已經發現了這七顆恆星,這七顆恆星依次連起來,看起來像是一個勺子,古人遂聯想起來用來舀酒的鬥形,於是便命名為北斗七星。

古人通過觀察發現,在不同的季節以及夜晚的不同時刻,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向不同的方位,於是古人根據初昏時斗柄指向的方位來定義季節,比如斗柄指向北方的時候,天下皆冬。組成北斗七星的七顆恆星,這七顆恆星,跟地球的距離彼此不同,發光亮度也彼此不同,從勺柄端往勺口端數,它們依次是搖光、開陽、玉衡、天權、天璣、天璇、天樞。

從天璇向天樞做延長線,大約延長5倍多一點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另外一顆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度的恆星,那就是北極星。在這七顆恆星中,天權星是亮度最暗的一顆,它們跟地球的距離從天璣的78光年到天樞的124光年不等,它們大都處於主序星狀態,而且體積和質量都比太陽大。

關於北斗七星的故事,有很多,最廣為人知的恐怕就是東漢末年諸葛亮六出祁山,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決的時候病倒了,這個時候諸葛亮自知已經時日無多,於是遂在五丈原前點起七星孔明燈,向天續命,原本只要孔明燈七天七夜不滅,孔明就可以續命20年,可誰知到了第六日,魏延突然穿進軍帳,將孔明燈帶滅,孔明遂就一命嗚呼了。下面就來簡略介紹一下這七顆恆星。



天樞星,距離地球124光年,質量為太陽質量4倍,半徑為為太陽半徑3.2倍;天璇星,距離地球79光年,三倍太陽質量,3倍太陽半徑;天璣星,距離地球84光年,質量和半徑與天璇相差無幾;天權星,距離地球81光年,質量和半徑都約為太陽的1.5倍;玉衡星,距離地球80光年,三倍太陽質量,4倍太陽半徑;開陽星,距離地球78光年,2.2倍太陽質量,2.4倍太陽直徑;搖光星,距離地球101光年,6.1倍太陽質量,3.4倍太陽半徑。


鏡像科普


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七顆明亮的恆星組成,

在北半球的夜空中極為明亮,排列成勺子的形狀。以前如果在野外迷了路,靠著北斗七星其實都能判斷得了具體的方位。不過,現在光汙染這麼嚴重,就比較難辦。

北斗七星很早就引起了古人們的關注,漢代緯書《春秋運鬥樞》就有相關的記載:

第一天樞,第二天璇,第三天璣,第四天權,第五玉衡,第六開陽,第七瑤光。

所以,北斗七星的七顆恆星也被我們叫做:

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瑤光。

天樞

天樞距離地球約124光年,是一顆紅巨星,大概是4倍的太陽質量,32倍的太陽半徑。光度是太陽光度的316倍。

天璇

天璇距離太陽79.7‎‎光年,天璇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2.7倍,半徑是太陽半徑的3倍,光度是太陽光度的63倍。

天璣

天璣距離地球83光年,天璣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3倍,半徑是太陽半徑3倍,光度是太陽光度的65倍。

天權

天權距離地球81光年,天權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1.6倍,半徑是太陽半徑的1.4倍,光度是太陽廣度的14倍。

玉衡

玉衡距離地球約80光年,玉衡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3倍,半徑是太陽半徑的4倍,光度是太陽光度的102倍。

開陽

開陽距離地球大概有78光年,開陽的質量是太陽的2倍,半徑是太陽半徑的2倍,光度是太陽光度的33倍。

瑤光

瑤光距離地球大概有104光年,瑤光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5倍,半徑是太陽半徑的3倍,光度是太陽光度的700倍。


鍾銘聊科學


夜晚仰望星空最明顯的就是北斗七星了,顧名思義是由七顆恆星組成外形類似於“古代舀酒的勺子”一樣,從勺子的方向向外延伸就可以看到北極星。
北斗七星屬於大熊座中的七顆亮星,距離我們78光年-124光年不等,視星等在1.77-3.3之間都是肉眼可見的亮星。


  • 北斗一:天樞又被稱為貪狼星或者大熊座α,是一個雙星系統主星較亮,視星等為1.79距離我們124光年,大熊座α是一顆橙色巨星,質量為太陽的4倍,半徑是太陽的32倍。雖然年齡僅僅為3.2億年,但是由於質量巨大已經步入“晚年”,屬於紅巨星。
  • 北斗二:天璇又被稱為巨門星或者大熊座β,距離地球79光年視星等為2.37。天璇的質量為太陽的3倍,半徑大約也為太陽的3倍,目前處於主序階段。
  • 北斗三:天璣又被稱為祿存星或者大熊座γ,距離地球大約83.7光年視星等為2.5。天璣星的質量為太陽的3倍,半徑也為太陽的3倍和北斗二的大小相似。
  • 北斗四:天權又被稱為文曲星或者大熊座δ,視星等3.40距離地球81光年,天權的半徑是太陽的1.5倍,質量也為太陽的1.5倍。
  • 北斗五:玉衡又被稱為廉貞星或者大熊座ε,視星等1.7距離地球80光年。玉衡的半徑為太陽的4倍,質量為太陽的3倍。
  • 北斗六:開陽又被稱為武曲星或者大熊座ζ,視星等2.4距離地球大約78.2光年。開陽的質量是太陽的2.2倍,半徑為太陽的2.4倍。開陽有一顆半星大熊80,視星等為3.95,一般只有天氣晴朗視力較好的人可以看到,據說古代軍隊用這顆星測量士兵的視力。
  • 北斗七:搖光又被稱為破軍星或者大熊座η,距離地球大約101光年視星等1.8。搖光的質量是太陽的6.1倍,半徑為太陽的3.4倍。搖光的年齡較小,僅僅為1000萬年。

銀河系內大約含有2000億顆恆星,我們的太陽只是其中普通一顆,大多數恆星在地球上肉眼都難以看到。全天肉眼可見的恆星大約有6000顆左右,例如北斗七星、天狼星、北極星、牛郎織女星這些都是比較著名的。


科學黑洞


北斗七星是北方星空中一個象徵,它明亮的七顆星連起來就像一把巨大的勺子,勺口正對著的北方就是最明亮的北極星。如果有人在夜晚迷路時,可以參照天空北斗七星的勺口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

北斗七星在天文學上是大熊座的天樞α、天璇β、天璣γ、天權δ、玉衡ε、開陽ζ、搖光η七顆恆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顆連成了勺子的勺身,古代稱為“魁”;玉衡、開陽、搖光連成了勺柄。北斗七星距離地球約為78~124光年,玉衡最亮。



北斗七星分別有多亮?有多大呢?

且聽我一一道來:

一、北斗1,天樞,又稱大熊座α,貪狼星,是北斗魁首。距地球約124光年,視星等1.79,光度有太陽的181倍。是太陽質量的4倍,半徑的32倍。天樞有一顆4.8星等的伴星,為雙星系。易學認為是智星、吉星、統治管理者的象徵。

二、北斗2,天璇,大熊座β,巨門星。距地球79.4光年,視星等2.4,光度為太陽的55.2倍,比太陽大近10倍,也熱得多,被一圈寒冷的塵埃盤環繞。在地球上看,它與天樞連成的直線直指北極星。

三、北斗3,天璣,大熊座γ,祿存星。距地球83.7光年,視星等2.5。光度為太陽的59倍,太陽質量的2.9倍,半徑的3倍。寓意為財富。

四、北斗4,天權,大熊座δ,文曲星。距地球81.4光年,視星等3.4,北斗七星中最暗的星。光度為太陽的24.4倍,質量的1.6倍,半徑的1.4倍。

五、北斗5,玉衡,大熊座ε,廉貞星,鬥勺與斗柄連接處。距地球80.9光年,視星等1.77,光度為太陽的98.7倍,質量的2.9倍,半徑的4.1倍。

六、北斗6,開陽,大熊座ζ,武曲星。距離地球78.2光年,視星等2.4,光度是太陽的60.2倍,質量的2.2倍,半徑的3.4倍倍,是雙星系。

七、北斗7,搖光,大熊座η,破軍星。距地球101光年,視星等1.86。光度是太陽的141倍,質量的6.1倍,半徑的3.4倍。

另外在小熊座中也有七顆恆星連成的小北斗七星。


弄潮科學


感謝提問!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關於北斗七星的一些冷知識。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北斗七星是位於大熊座中的一個星群,由搖光(北斗七,破軍星)、開陽(北斗六,武曲星)、玉衡(北斗五,廉貞星)、天權(北斗四,文曲星)、天璣(北斗三,祿存星)、天璇(北斗二,巨門星)、天樞(北斗一,貪狼星)七星組成,如果將這七顆星串聯起來,正好像一個大勺子,故而又得名“勺子星”(如上圖)。

說到北斗七星,其實它與咱們地球還是有著頗深的淵源,不僅自己所組成的造型在天空中很好辨認,而且還在給地球“帶路”。我們都知道咱們的地球圍繞在圍繞假想的地軸自轉,這裡所說“地軸”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而北極星所在的位置恰好是在由北斗七星“勺子”的底點天璇向“勺子”的外端口頂點天樞畫一條直線並將其延長約5倍的位置。

不過雖然北極星只是在夜空中看上去亮度和位置都比較穩定的一顆星星,但它也是一顆恆星,其直徑約為5200萬公里,質量約為太陽的4倍,只是由於它距離地球過於遙遠足足有434光年,而且北極星(現階段所指的“勾陳一”)實際上是一顆三合星,由北極星Aa、北極星B及北極星Ab三個天體組成,因此嚴格意義上講由於歲差的關係,北極星的某一顆星的位置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下面我們再把思維轉到北斗七星的大小上來。

北斗七星是七顆恆星組成的星群,且每一顆恆星無論是體積、質量、光度和表面溫度等都要比太陽系的中心恆星太陽要大,其中相比而言最小的是武曲星天權,其體積和質量分別約為3.87329E+18立方千米、3.18256E+27噸,相當於太陽的2.8倍和1.6倍。

從北斗七星各星到地球的距離來看,搖光101±2 光年、開陽78.2±1.1 光年、玉衡80.9±1.2 光年、天權81.4±1.2光年、天璣83.7±1.4 光年、天璇79.4±1.1 光年、天樞124±2 光年,可以說除了“勺字”的兩端外,中間各星離地球最近。

前面講到了地球到北極星的距離約為434光年,假如地球到天璇的距離去近似值80光年,那麼可以計算出天璇距離天樞約為(434-80)/(5+1)=59光年。

然而,同樣作為恆星的太陽,相比於北斗七星卻要顯得孤獨很多,因為北斗七星大部分都是雙星系統或者多星系統,比如開陽就是一個六合星系統,而天權則是一個三合星系統,僅搖光、玉衡和天璇為單恆星。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喜歡我的朋友歡迎記得點評、點贊喲!


地理那些事


看到北斗七星朋友們是不是耳朵裡立刻迴盪起了劉歡的那首《好漢歌》?“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行星參北斗啊……”歌裡面的北斗就是天空上的北斗七星。“天上的星星參北斗”足以看出北斗七星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圖示: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在星座上屬於大熊座。它的形狀看起來像一把勺子。組成北斗星的七顆星從勺子口第一顆開始到勺子把最後一顆名字分別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

組成北斗星的七顆星都是恆星。它們都比太陽大不少。

天樞

天樞星又叫大熊座α星。它是一顆恆色巨型,質量是太陽的4倍,直徑是太陽的32倍,距離地球大約有124光年。

圖示:天樞星和太陽大小比較

天璇

天璇又叫做大熊座β星。它是一顆主序星,質量是太陽質量的2.7倍,直徑是太陽的3倍,距離地球大約79年光年。

圖示:天璇星和太陽大小比較

天璣

天璣又叫做大熊座γ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3倍,直徑是太陽的3倍,距離地球大約84光年。

圖示:天璣星和太陽大小比較

天權

天璇又叫做大熊座δ。它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1.6倍,直徑是太陽的1.4倍,距離地球大約81光年。

圖示:天權星和太陽大小比較

玉衡

玉衡又叫大熊座ε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3倍,直徑是太陽的4倍,距離地球大約80光年。

圖示:玉衡星和太陽大小比較

開陽

開陽又叫做大熊座ζ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2倍,直徑是太陽的2倍,距離地球大約有78光年。

圖示:開陽星和太陽大小比較

搖光

搖光又叫做大熊座η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5倍,直徑是太陽的3倍,距離地球大約有104光年。

圖示:搖光星和太陽大小比較

北斗七星的形狀也是在一直髮生變化的,10萬年前和10萬年後的北斗七星因為各自運動的方向和運動速度的不同,形狀發生了很大變化。

10萬年後,我們看到的北斗星已經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了。


兔斯基聊科學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崇拜星斗,並且用天象的變化預測吉凶。北斗七星從被人們發現開始,就被用作星象命數等一些玄學的研究。而北斗七星到底是什麼呢?



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北斗七星其實是大熊星座的七顆恆星,距離我們也不是很遠,經常出現在北方的天空,肉眼就可以看到。同時這七顆恆星是個獨立的天體系統,互相公轉的週期是80萬年。北斗七星組成一個鬥型,所以很容易辨別。



北斗七星距離我們78光年-124光年,儘管這七顆恆星有的相距很遠,但它們也依然是個整體。如果與我們的太陽做比較,事實上這七顆恆星都比我們的太陽還要大,只有天璣星和我們的太陽相差無幾。

在北斗七星的鬥口上方有一顆亮星,從地球的北半球看,它的位置幾乎不變,它叫做北極星,距離地球434光年,人們可以通過北斗七星找到它,藉助北極星辨別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