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支撐有力!昆明闖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路子來

掌上春城訊致力於建設“立足西南、面向全國、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昆明,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找準主攻方向、夯實產業支撐,促進經濟發展提質增效,把改革創新作為動力源泉,破除瓶頸制約、匯聚發展要素,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呈現持續向好態勢。

根據經濟發展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測算對比,昆明經濟發展質量指數由2009年的0.273提高至2018年的0.331,提高了21.2%,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的排名由2009年的第18位提升至2018年的第11位,前進7位,闖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路子來。

产业发展支撑有力!昆明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来

因勢而謀

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

時間回到2018年1月10日,這一天,市委十一屆四次全會舉行,這是黨的十九大之後昆明市委召開的一次全會。

“高質量發展”一詞7次出現在全會報告中,“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把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推向前進”“推進高質量發展,下更大力氣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找到高質量發展和高速增長的最佳結合點”等要求首次明確提出。

時間再往前,2016年9月21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程連元在全市產業發展大會上強調,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全市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順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新潮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定不移地走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集群化的發展路子,按照“一產做特、二產做大、三產做強”的發展思路,加快推進“188”重點產業發展,加快形成高端引領、協調融合、綠色低碳、優質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努力把昆明打造成為在全國乃至南亞東南亞地區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現代產業基地。

沿著這一發展思路,全市上下突出抓好產業轉型升級、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園區建設、提速都市經濟、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深化改革創新等工作,“十三五”以來,全市GDP年均增長8.3%,在全國已公佈的23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7位。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5個維度的發展質量指數來看,昆明綠色、開放、共享3個維度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分別排第3位、第7位、第8位。

順勢而為

實現“量”“質”齊頭並進

“截至2月28日,公司員工到崗率已達到100%。今年雲內動力一季度雖受到疫情影響,但比去年同期依然有所增長。”3月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雲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九場新聞發佈會,雲南雲內動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波擲地有聲。

無獨有偶。3月4日,位於高新區的雲南五龍汽車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番忙碌的景象,25輛純電動汽車即將下線交付。公司董事長姜安寧談及前景信心滿滿:“我們1月份交付了200輛氫能源汽車和47輛純電動汽車,總銷售額4.26億元,實現了開門紅,今年將在去年銷售收入6.5億元的基礎上力保銷售收入達到15億元以上,力爭突破18億元。”

底氣來自市場。中汽協發佈的汽車產銷數據顯示,2019年,雲內動力累計銷售柴油發動機422131臺,佔總市場份額的14.07%;而五龍汽車1月交付的200輛氫能源汽車則是企業斬獲的氫能源客車全球最大訂單。

“除五龍汽車外,北汽新能源昆明公司,向國家工信部上報的3個車型於2020年2月13日完成公告,具備了量產能力;江鈴新能源汽車總裝工廠建成投產,下線新能源乘用車1178輛,雲南轎車製造實現‘零’的突破;東風雲汽整體搬遷升級改造項目一期試生產車輛900餘輛。”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前4年,全市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900億元,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97個、竣工158個。全部工業增加值連續3年躍上新臺階,2017年、2018年先後突破1100億元、1200億元,2019年突破1300億元關口,達到1319.21億元。

來自市統計局的信息顯示,2015-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8%。其中2017、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4%和14.0%,增速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1位;化工、醫藥、冶金、電力行業增加值分別年均增長5.3%、6.7%、7.2%、17.3%;石油工業成長為全市支柱行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17.5%;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增加值增長態勢良好,年均分別增長19.6%和10.5%。

乘勢而上

堅持穩中求進 力求完美收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明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高質量打贏全面小康收官戰,高標準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全力推動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邁上新臺階。

夯實經濟發展“穩”的基礎。緊扣國家發展戰略,選準投資領域和項目,破解工業投資難題,加速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鞏固地產投資良好勢頭,充分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大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幫扶指導力度,切實提高復工復產整體效益和水平,全面落實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政策舉措,穩住企業發展基本面。

鞏固經濟發展“進”的勢頭。抓好在建項目提速推進、新建項目落地開工和前期項目謀劃儲備。加快以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為主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抓好5G網絡、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加快高水平對外開放步伐,重點推進中國(雲南)自貿區昆明片區、國家物流樞紐載體、長水國際機場國際航空樞紐、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四大平臺”建設。

加快經濟發展“轉”的步伐。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抓好農產品“第一車間”和精深加工兩大重點,爭當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排頭兵。把穩工業擺在穩增長的核心位置,狠抓傳統產業存量變革,著力提升工業新興產業比重,搶佔5G、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工業革命制高點,培育數字經濟、新能源汽車、信息技術等新增長點,推進石化產業強鏈延鏈。加快中國(昆明)大健康產業示範區建設,打造大文創、大旅遊,推動文化與旅遊、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健康旅遊、夜間旅遊等新模式。

築牢經濟發展“實”的支撐。圍繞“188”重點產業發展,強化產業招商,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加快投資領域“促轉型”“補短板”,實現投資量的增長與質的提升並重。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提升營商環境,穩步推進創新創業,加快孕育新經濟,積極培育行業“小巨人”,“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收官“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昆明高質量發展的步子將走得更快更穩更實。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殷雷

編審:周曉雪

終審:李嚴

戳圖片關注更多疫情進展

↓↓↓

产业发展支撑有力!昆明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