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選自吸好還是帶T的好?

車技集合


(買車用車,瞭解汽車行業內幕,平行進口車報價,請關注“車兔寶”,私信必回,24小時做你的私人汽車分析師---車兔寶,天津最靠譜的“途樂”專賣大本家)

兩者各有不同,渦輪增壓技術早幾十年就在汽車行業歐美國家廣泛採用,歐美是發達國家,公路平整適合渦輪動力,亞洲汽車業發達國家還是日本,日本主要研發自吸,亞洲地理山路較多所以適合自吸。

其實二者都有優點,現在的技術跑得快不一定是渦輪增壓,日本的1.6L都能拉出400多匹的馬力,省不省油還得看駕駛員的技術,要說環保目前也只有新能源用電。

所以買車要看各人需求,喜歡越野的肯定得買自吸,上班家用省錢買混合,漂車買進口T的,錢不多又想裝的買個帶渦輪的你就別說修理費貴,油耗高。


車兔寶


買T車的人,站出來說句實話,有幾輛車不燒機油的?我上星期年審碰到一個開奧迪A6的,我問他這車還燒機油不?發動機改造好了沒有?哥們直接回答,燒機油,3800公里加一次,當時好面子買奧迪A6,現在想賣賠錢太多,又不啥得,早知這樣不如買雷克薩克斯,我為什麼問他燒不燒機油,因為我在單位開過兩輛德系車,帕薩特1.8T,奧迪A6,2.0T,燒機油燒的都讓我頭疼,以前開老普桑1.6,奧迪100,2.2自然吸氣,開到十八萬公里換了一個水箱,一個暖風水箱,其它正常小保養,車值量沒問題,現在五年沒開帶T的車,不知帶T的車燒機油毛病改好了沒有,請車友們回答一下,我沒有說T不好,錢是自己的,願意買啥就買啥。


臣臣80


自吸與渦輪帶T的車各有優缺點,這個要從以下幾方面來看:

一、同排量的的自吸與渦輪增壓:以2.0L自吸與2.0T渦輪增壓為例:

1、動力肯定是渦輪增壓要強,一般來說,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動力相當於同排量的自吸發動機增加30%左右,也就是說,動力方面,2.0T相當於2.5-2.7L的自然吸氣發動機。

2、油耗:根據能量守恆,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綜合油耗也要比2.0L的高出很多

二、不同排量的自吸與渦輪增壓:以1.8L或2.0L自吸和1.5T渦輪增壓為例:

1、動力方面,低速時,2.0L自吸發動機在響應速度方面要比1.5T的迅速,畢竟渦輪介入需要 一定的轉數,好在現在的渦輪一般介入較早,一般1200左右就介入,但實際上考慮動渦輪的延遲性(雖然不明顯,但還是有),2.0L的動力響應要比1.5T的好一些,當發動機處於3000轉以內的中速行駛時,渦輪的動力響應要快一些,而當發動機轉數超過4000時的高速行駛時,2.0L則顯得後勁稍好一些。

2、油耗:一般來說,1.5T的工信標稱油耗要比2.0L的低一些,當然僅供參考,不過總的來看,1.5T的的確略低一些。

三、其它方面:

1、維護保養:渦輪增壓發動機需要全合成機油,但說實話,現在全合成機油很普遍,價格相差不大,建議能用全合成就用吧,所以,保養也差不了幾個錢。

2、燃油標號:不是所有的渦輪增壓發動機都需要加高標號汽油,這要看設計壓縮比。

3、駕駛平順性:毋庸質疑,自吸的平順性要好於渦輪增壓

4、噪音和震動:增壓發動機的震動相對較大,噪音較明顯,當然,很多發動機會專門針對發動機震動做出應對方案。

5、後續保養:由於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燃燒工況要比自吸複雜、惡劣得多,特別是渦輪介入以後,因此,發動機積碳要比自吸發動機多一些,火花塞、三元催化器等更換週期要比自吸發動機短。另外,由於現在很多渦輪增壓發動機都採用的是缸內直噴,噴油嘴在氣缸內,如果噴油嘴出現積碳除了拆下噴油嘴基本上沒辦法清理,所以,後續的維護費用大一些。


一般而言,渦輪增壓發動機是趨勢,國內家庭換車頻率也較高,所以,也不必糾結到底用哪種發動機,只要使用過程中精心保養即可!


眾口說車


大家有個認識誤區,以為渦輪增壓會省油,其實渦輪增壓從工作原理上說,只是提升動力水平,可以讓2.0的排量,輸出功率達到自然吸氣3.0甚至更高的功率水平。至於油耗,實際上並不比自吸的更低。當然,官方油耗,小排量渦輪增壓的數據總是很好看,比如大眾1.4T的邁騰,工信部綜合油耗低至5.5升,但實際油耗不會這麼低。因為工信部和歐洲的NEDC測試循環,都是低負荷工況為主,這對小排量渦輪增壓的油耗有利。德國ADCA2013年對144款車的實際油耗做了測試,比廠家標稱的油耗平均高出25%!而相差最大的全部都是渦輪增壓車型。比如兩者相差幅度最大的是沃爾沃V40,其實際油耗比標稱油耗高42%,用的就是1.5T發動機。

馬自達創馳藍天之父人見光夫就曾炮轟,小排量渦輪增壓省油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但是為什麼現在渦輪增壓成為主流了呢?因為一方面政策上以排量劃分消費稅,排量越小消費稅越低,但同時又要確保足夠的動力輸出,這時候渦輪增壓就是最佳選擇了,否則很難想象,沃爾沃XC90那麼大的SUV,居然可以用一部2.0的發動機。這部T6發動機,排量雖然只有2.0升,但是最大功率卻達到了235千瓦,最大扭矩400牛米,T5的也有187千瓦、350牛米,這都是4.0升自吸的輸出水平,如果是4.0升發動機,這款進口SUV的價格就會貴十多二十萬!2.0升消費稅率是5%,而4.0升以上是40%!4.0升也要25%!所以,4.0升以上的車幾成絕響。

所以,如果是大型進口車,當然要買渦輪增壓的。但是對於本身排量就在2.0升以下的普通家用車,要不要渦輪增壓還真是可以考慮,一則這些車本身價格不高,1.2T和2.0自吸的消費稅率也只差2個百分點,一個是5%,一個是3%,這個價差意義就不大了。而排量大一點的自吸,動力輸出的線性和平順性,是渦輪增壓無法比擬的,如果是這類車,我倒是傾向於推薦2.0自吸。(鹿SIR)


DearAuto


買車選自吸好還是帶T的好?主要從下面四個方面進行對比:

1、購車價格: 同排量帶T和自吸的,帶T的價格會貴一些(至少貴一兩萬);在功率和扭矩接近的情況下,比如1.3T和1.5N的別克新英朗,1.3T的別克新英朗價格會貴一些!

2、駕駛感受: 自然吸氣的加速平順,帶T的在加速的初期會有不到一秒的遲緩,但後面加速較快,渦輪增壓非常適合跑高速,超車快而且省油,但在擁堵的城市,自然吸氣的汽車更佔優勢。

3、保養費用:由於帶T的發動機溫度比較高,總體來說機油的消耗量會比較大,保養週期會比自然吸氣的保養週期短。同時,機油的品質、汽油的標號也相對高一些,所以帶T的後期費用會比較大,而且故障率也會高一些。

4、積碳問題:渦輪增壓往往採取直噴的方式,噴油嘴和缸內的積炭相比自然吸氣會嚴重一些,而且比較難以清理;自然吸氣的電噴佔相當比例,進氣歧管和噴油嘴相對來說容易清洗。

其實,在選車時,主要是根據自己的用車環境來選擇帶N還是帶T的汽車。如果主要是市區用車,那麼還是推薦自然吸氣發動機汽車,駕駛感受更好,也更容易駕馭;如果跑高速多一些,渦輪增壓發動機是個不錯的選擇。


車市老爺子


我是大魔王,我來分享

其實我自己以前就是一個崇尚大排量自吸,鄙視“帶T”的人,因為自吸發動機帶給駕駛員的那種平順的加速感受、快速的油門響應、線性的動力輸出、和高轉速時高亢的發動機咆哮聲,這些都是之前渦輪增壓發動機所不能比擬的。但是呢,隨著環保要求的越來越嚴格,渦輪增壓技術的越來越成熟和發動機技術方面的進步,渦輪增壓已然已經是大趨勢了,連一直堅持自吸的法拉利現在的488車型都成“帶T”了,所以……去年換車的時候自己也就換了帶T的車型,嗯,真香~

自吸也好,渦輪增壓也好各有利弊,只是之前渦輪增壓技術的各方面不成熟限制了它的發展,但是總體來說渦輪增壓還是有比較大的優勢的。

1,動力的提升,一般來書民用車型正常增壓值下,2.0T的車動力相當於自吸2.5到2.7左右的動力了,因為帶T的發動機單位時間內的進氣量增大,隨之噴油量也增大動力自然就提升了。但是,一些使用了小質量渦輪的車有些不夠堅挺,雖然帶來了高扭矩但是馬力不足。1.5T可能起步加速0-100跑的比2.0自吸快,但是後程3500轉以後可能就跑不過自吸了。我之前的高爾夫1.4T明顯感覺140以後就無力了。

2,更加節能環保,因為自吸車想增加馬力就必須加大排量和缸數,必然帶來更多的尾氣排放。但渦輪增壓車通過更高效的進氣方法在不提升排量的同時增加了動力,減少了尾氣排放。但是注意,同排量情況下渦輪增壓可要比自吸要費油。

渦輪增壓的弊端有哪些,解決了嗎?

之所以之前沒有太多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是因為它自身的一些弊端

1,渦輪遲滯現象;渦輪的啟動是要通過發動機廢氣來帶動的,所以在低轉速區域時渦輪沒有介入工作,轉速上來了以後渦輪才會工作,帶給駕駛者感受就是加速不平順,比如之前的老奧迪1.8T要在2200轉渦輪才介入工作。不過這個問題現在已經處理的很好了,比如雙渦管導流技術、小慣性渦輪的使用等,現在很多車在1250轉的時候渦輪就可以工作了,也就是說一踩油門基本上就工作了。

2,燒渦輪現象;渦輪由高溫廢氣驅動,而且一分鐘的轉速能達到12萬~15萬轉,所以渦輪的工作溫度是非常高的,如果不對它進行有效的降溫很容易損壞。之前的老渦輪車都要求停車以後怠速兩三分鐘再熄火,目的就是為了讓渦輪充分的降溫,但現在也不用了,很多渦輪車都有延時熄火、電子獨立水泵等配置,立馬熄火走人也不怕。

3,維護保養費用高;這個確實目前還是比自吸的要保養費用貴一點,全合成機油要貴,且由於本身渦輪的工作特性火花塞,三元催化器的壽命相對自吸要短一點。而且機油也要參與到渦輪的降溫與潤滑中,所以消耗量也要略微大一點。

所以說,渦輪增壓車以後肯定是大趨勢,在國家對排放管控這麼嚴的前提下,傳統燃油車只能往小排量渦輪化發展,隨著發動機材料和技術的不斷提高,後期民用車型渦輪增壓值也會越來越大,估計像奔馳AMG A45這種增壓值到1.8bar的會越來越多了(現在普通車輛的渦輪增壓值不到1bar)。自吸估計也會終究會被趨勢所淘汰


出現吧大魔王


儘管渦輪增壓引擎技術日趨成熟,逐漸吞噬自吸引擎的市場份額,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否認自吸引擎與生俱來的優勢。所以,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買車首選自吸版本。我們通過兩者的工作原理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自吸更值得推薦?

自吸引擎的工作原理:自吸引擎相比渦輪少了增壓器這個部件,空氣只需經過空氣濾清器、節氣門、進氣歧管最後到達汽缸,而汽油是通過噴油嘴直接噴射進進氣歧管裡,他是依靠自然壓力差來實現吸氣的目的。

渦輪增壓引擎工作原理:其實就是一種空氣壓縮機,通過壓縮空氣來增加發動機的進氣量,壓縮後提高氣體的壓力和密度,當氣門打開時靠壓力差和氣體自身的高壓來增加進氣量,從而達到提高功率的目的。

通過對比兩者的工作原理,我們得出以下結論:自吸引擎由於減少了壓縮這個環節,從而大幅度提升了動力響應速度,銜接更加流暢,平順性肯定優於渦輪增壓引擎了。

渦輪增壓引擎的優點就是提高發動機動力性、改善燃料經濟性、降低廢氣排放,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加大進氣量的基礎之上的,加大進氣量就必然要經過增壓器,雖然目前渦輪增壓引擎的結構越來越簡單了,但是中間環節並沒有減少,這就導致其缺陷也比較明顯:動力輸出反應滯後、對轉速要求較高、駕駛體驗不及自吸。我們簡單講解一下造成渦輪增壓引擎缺陷的原因。

渦輪增壓引擎為什麼反應遲滯?他是由葉輪驅動的,葉輪要先接到油門指令,然後轉動增大進氣量,這裡邊有一個時間差,而且直到目前也沒有完全消除這個時間差,這就導致想瞬間提速卻提不起來,甚至幾秒鐘的延遲現象發生。由此得出,起步渦輪增壓引擎不如自吸,渦輪更適合跑高速。

還有一點就是渦輪增壓引擎對轉速要求較高,比如3000轉以上甚至更高,而我們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市區低速行駛,轉速根本不可能達到渦輪介入的數值,即便是現在技術進步了,一些車型在2000轉甚至更低就可以介入,但是依然有一種有力氣發揮不出來的感覺。而渦輪增壓引擎還會面臨六七年之後的很多問題,比如大眾有的車型要求更換整機,故障率高、維修費用高昂等等。自吸引擎則完全不必擔心這些問題。所以,我們強烈推薦自吸版本的車型。


貓眼看車


各有優缺點!要專業來講解那太多了!用直接的優缺點說明!

自然吸氣的發動機發展時間長,技術成熟,使用壽命長,保養好的發動機20~30萬公里不用大修,有的甚至可達40萬公里,非常耐用又省心!而且保養也便宜,維修比渦輪增壓便宜的多!二手車的保值率比渦輪增壓高。缺點就是同等馬力油耗比渦輪增壓高、同等排量的發動機的性能差不多是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一半!

渦輪增壓:發展時間短,早年的問題多多,發動機壽命沒有自然吸氣的一半長,故障率多高,特別是增壓器。發動機保養成本高,比較嬌氣,機油和汽油都是用高規格的。二手車保值率相對自然吸氣低!優點就是省油,發動機有力,駕駛體驗很好,同等馬力相對於自然吸氣的發動機排量小又環保!由於環保所以國家大力支持!現在技術越來越完善!以後有可能取代自然吸氣發動機!


zengyuekun


對於汽車的發動機來說,是否要帶T的,這個問題一直困擾很多車友,兩種有各自的優缺點,首先可以詳細瞭解一下幾種發動機的原理,做一個詳細的分析,這樣就可以綜合考慮選擇!

現在市場上賣的車子,大部分標有1.5L、1.8L、2.0L各種排量的汽車,其實也指自然吸氣式發動機,就是的一部分車子在發動機常規吸氣的基礎上發展的增壓發動機,一種是渦輪增壓式發動機,就是我們平時買車標有1.5T、1.8T、2.0T等,T即是TUIBO,是發動機吸氣做功的一種方式,另一種是機械式增壓發動機,少量高檔大動力汽車使用這種增壓方式。

自然吸氣式和增壓是發動機它們到底怎麼工作?有何區別呢?買車應該怎麼選擇呢?

一、自然吸氣式發動機

是在不通過任何增壓器的情況下,大氣壓將空氣壓入燃燒室的一種形式,空氣靠活塞的抽吸作用進入氣缸內。其工作方式最簡單。

自然吸氣的加速很平順,線性感很強,也就是說給油就有力,在加速過程中十分平順,油門反應很及時。現在大多數汽車使用自然吸氣式發動機,如1.5L,1.8L,2.0L等

二、渦輪增壓式發動機

渦輪增壓是利用發動機的廢氣帶動渦輪來壓縮進氣,從而提高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使車更有勁。

主要是通過發動機排出的廢氣衝擊渦輪高速運轉,從而帶動同軸的壓縮機高速轉動,強制地將增壓後的空氣壓送到氣缸中。

渦輪增壓主要是利用發動機廢氣的能量帶動壓縮機來實現對進氣的增壓,整個過程中基本不會消耗發動機的動力,擁有良好的加速持續性,但是在低速時渦輪不能及時介入,帶有一定的滯後性。

三、那麼問題來了,日常使用是否需要渦輪增壓式發動機?

(1)渦輪增壓的優點:一臺發動機裝上渦輪增壓器後,其最大功率與未裝增壓器的時候相比可以增加40%甚至更高。

就拿我們最常見的1.6T渦輪增壓發動機來說,經過增壓之後,動力可以達到1.8L發動機的水平,但是耗油量卻比1.6發動機並不高多少,在另外一個層面上來說就是提高燃油經濟性和降低尾氣排放。

(2)渦輪增壓的缺點:渦輪增壓的確能夠提升發動機的動力,但它也有一些缺點,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動力輸出反應滯後。一般經過改良的渦輪增壓也要至少2秒左右來增加或者減少發動機動力輸出。如果突然加速,瞬間會有提不上速度的感覺( 當然了,這也要看購買車型的調校參數)。

四、幾個方面的比較

(1)為什麼選擇1.6L的人更多呢?是1.6L的價格低

1.6L和1.6T在價格行相比,至少要便宜2萬,如果加兩萬買1.6T的車,還不如買1.8L或2.0L划算。就拿別克英朗XT來說1.6L和1.6T的售價比較相差兩三萬。而同款XT1.8L的才賣15.9萬,1.6L保養費用低。

買1.6T的還要將底盤、平衡杆和避震改裝之後才可以發揮它的作用,這是一筆開支。後期使用、保養維修上也要比自然吸氣的貴很多。所以購買1.6L的更省錢。

(2)節油能力

按照同等功率下渦輪增壓機排量更低的理論,加裝渦輪增壓裝置,可以讓小排量發動機爆發更猛的力量,也就意味著可以縮小發動機的體積、減輕發動機的重量,也可以降低製造成本,因此會宣揚特別省油!

其實跟同等功率的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比起來,Turbo確實省一點點,但也就是一點點而已(具體數據可以參見美國EPA油耗測試數據,美版2013款蒙迪歐1.6T和2.5的對比,兩者功率差不多,前者百公里綜合油耗比後者低0.6升)。為何Turbo機省油效果不明顯?據美國《消費者報告》的說法,Turbo靠強制增加額外的進氣量來提高升功率,但空氣和燃油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多進氣就得多噴油,油耗還能降下來嗎?也就那麼一點吧。

(2)動力大小

自然吸氣其實是大氣壓將空氣壓入燃燒室;蝸輪增壓則是在大氣壓的基礎上再次增壓,提高燃燒室內混合氣的物質密度,這樣燃燒更加猛烈,所以動力更加強勁。渦輪增壓的發動機加速方面表現很好,同等排量的車,渦輪增壓的發動機動力要比自然吸氣的好,通俗一點講就是渦輪發動機的肺活量更大,因此運行起來動力表現更好

然而相對一般的家用車或者說中低檔車來說,自然吸氣的發動機的運轉平穩性,怠速的平順性都比較好,渦輪的再這些方面要差點,當然如果是高檔轎車,渦輪的就不一定比自然吸氣的低

(3)操控難度

控制性能比較,自然吸氣方式的發動機動力輸出更容易控制,加速順暢,加速度也很均勻,細微油門控制點很好找;而渦輪增壓式的發動機的動力輸出沒有自然吸氣式的好控制,會有明顯的頓挫感,這也是很多車企不願意選擇渦輪增壓的原因之一

實際情況

(1)創馳藍天在抗爆震方面有突破性優勢

馬自達創馳藍天技術可謂獨樹一幟,該公司堅持走自然吸氣技術路線有自身的特殊性。首先,他們在發動機抗爆震方面有突破性優勢,從結構和運轉兩個方面均很好地解決了爆震問題;其次,專利保護機制保障了創馳藍天技術的惟一性與保密性。同時,自然吸氣技術還有可靠性和動力響應性的優勢。

(2)城市工況下自然吸氣具備優勢

駛體驗的角度來說,目前的城市交通狀況是車輛保有量大、道路擁堵問題比較明顯,許多消費者不喜歡車輛頻繁起停帶來的頓挫感。渦輪增壓發動機在堵車路況下,燃燒效率不佔優勢。相比而言,在城市工況下,自然吸氣發動機車型的加速性較好,加上與變速器合理匹配後,油耗也與同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差別不大,因此在未來還是有市場發展前景的。這也解釋了為何日系車企堅持走自然吸氣路線;在日本,自然吸氣發動機匹配無級變速器是主流。

(3)小排量渦輪增壓技術是主流

在業內,渦輪增壓還是主流。從理論來講,綜合工況下,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效率會優於自然吸氣發動機。長期來看,增加渦輪增壓器帶來的成本會逐步下降,節油效果也會更顯著。它是目前依然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提升動力手段,具有小排量實現大馬力、爆發力強、在國內有更低的排量稅,這些都是自然吸氣引擎所沒有的優勢。但要提醒各位消費者莫要將增壓機“神化”,雖說它的技術賣點比自然吸氣引擎多,但渦輪增壓機在輸出線性、耐用性、可靠性和保養方面還是比不上自然吸氣引擎,理性考慮自己想要的是那種特性的動力輸出。


兩種發動機的車型,出於不同的考慮,選擇自己需要的那種!歡迎留言,與【傑美車品改裝】一起討論交流!


傑美車品改裝


小編最近準備出去租房子,奈何有選擇困難症的小編,又想要物業服務好,又想要地段方便,又想要價格實惠。奈何有句古話“又想馬兒跑得快,又想馬兒不吃草”,怎麼可能!然後小編就一直磨磨唧唧兩個月emmmmm好丟臉。

我想很多人和小編一樣,都有選擇困難症!就好比很多人在選擇一輛代步車的時候,都會有些糾結:到底是買渦輪增壓好還是自然吸氣好?



首先,解釋一下這兩種發動機。自然吸氣就是在不通過任何增壓器的情況下,大氣壓將空氣壓入燃燒室的一種形式。說的通俗點,就是汽車在工作的時候,它的進氣管就相當於一個真空管,氣壓是被大氣壓力壓入到進氣歧管裡去的,就像是我們平時呼吸時的“吸氣”一樣!自然吸氣發動機不必多說,最傳統的發動機都是自然吸氣的,說白了就是沒有在進氣道做文章的發動機,技術成熟,自然吸氣發動機在動力輸出上的平順性與響應的直接性上,是要遠優於增壓發動機的。特點是動力輸出線性很好、工作穩定、保養起來也便宜。



而每每選購車輛時,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子都要貴上一兩萬塊錢,為什麼呢?其實渦輪增壓比並非什麼高科技產物,渦輪增壓器這種東西已經出現將近一百年了,只是以前是用在航天發動機上而已。當然偶爾也會出現在賽車上,用來提升發動的動力性能,也就是我們說的升功率。渦輪增壓發動機特點是中低速就能達到峰值扭矩,保養費用相對比較高。



那為什麼渦輪增壓發動機要貴上一兩萬塊錢呢?正如上面說的,渦輪增壓器其實並非成本很高,一個渦輪增壓器的造價按照工藝來說也就一兩千塊錢,如果是量產還更便宜。那這一兩萬塊錢究竟貴在哪裡了呢?其實是貴在了發動機缸體的材料上,因為渦輪增壓發動機是通過渦輪增壓器,增大了氣缸進氣時的進氣量,使得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燃燒更充分(當然噴油量也更多,這裡就涉及到空燃比的知識了,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然而我們的氣缸容積只有那麼大,怎麼辦呢?渦輪帶動的大量空氣被壓進氣缸,如此大的衝量,自然也就使氣缸的轉速提高,有效的利用的高壓氣體的動力,使得汽車的動力性得到了提高。然而,如果這時我們還用傳統自然吸氣發動機的缸體來承受如此高的壓力的載荷,顯然是吃不消的,廠家就只有在材料上下功夫了,渦輪增壓的價格自然也就提了上來。(所以說大家不要想著在自然吸氣發動機上加裝增壓器喲,發動機吃不消的,還是那句話NO ZUO NO DIE啊)



那麼,我們在選購汽車的時候,應該選擇哪一種類型的發動機呢?

大家都知道,在同排量情況下,渦輪增壓的動力性肯定是要完爆自然吸氣的。畢竟人家並不是白白多了一個“渦輪增壓機”的。舉個例子,如果一臺1.8L發動機經過增壓之後,動力完全可以達到2.4L發動機的水平。相反的,自然吸氣發動機的起步稍微差一點,但是後期的加速還是非常有勁的,不過對於小排量的自吸家轎而言,可能對有些人來說這個後勁即使有,來得也沒渦輪增壓那麼刺激。



雖然在同排量的前提下,渦輪增壓發動機動力性能要比自吸強上太多,但是自吸發動機勝在平順安靜,車子加速會比較暢順、加速度相對比較平均;開自然吸氣的車,你很容易找到一個讓車子穩定、精細地發力的油門位置;而使用渦輪發動機的車子會呈一種漸入高峰的變化性輸出。渦輪的車子這個油門位置就比較難掌握,往往要踩一下、放一下,線性度是明顯不及自然吸氣的。而且,畢竟帶了額外的“外設”裝備,所以在平順、靜音這些方面的處理也沒有自吸那麼好!



渦輪發動機究竟是更費油,還是更省油?這個問題相信不少車主都很困惑,因為不少廠家宣傳他們的渦輪發動機時都提到了經濟省油。事實上,渦技術本身是為榨取大馬力而誕生的,在有限的排量限制下,獲得超過其排量的動力輸出,是這項技術誕生的出發點。但是,正所謂多大的動力輸出,就需要消耗多少的能量,這是個硬道理。也就是說在相等的排量下,渦輪增壓式比自然吸氣的油耗更高。



保養基本就不用說,以自然吸氣發動機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基本上定時做好大小保養就足夠了。但是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保養就不是那麼簡單,因為加入了渦輪增壓器導致發動機磨損更嚴重,所以大小保養所用的機油都需要更好的品質。而且,由於渦輪工作時會給發動機帶來更高的燃燒溫度,所以理論上它的壽命不如自然吸氣發動機更長久。

此外,渦輪增壓器在停車熄火斷電後,冷卻系統就不能對渦輪增壓繼續進行冷卻,渦輪葉片仍然因慣性高速轉動,軸承就會受損。渦輪增壓器的工作壽命一般在10萬-20萬公里,更換渦輪的價格根據品牌不同也有出入,一般更換一次的價格在0.8萬-2萬元之間。

所以,這裡倒是建議大家,如果你想要入手一輛小排量的二手家轎,就不妨考慮穩定性更好,保養成本更低的自吸發動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