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老牛灣 十年之約

「原創」老牛灣 十年之約

「原創」老牛灣 十年之約

說起老牛灣,其實並不陌生。因為姥姥家到那裡也就十公里的路程,小時候的老牛灣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小村落,這裡的人們以種地、打漁為生,日子過的不能說是富足,倒也是悠閒自在,其樂融融。

「原创」老牛湾 十年之约「原创」老牛湾 十年之约

慢慢的,“老牛灣”這個地名在周圍逐漸的傳播開來,種種傳說佳話也變的廣為人知。

那時通往老牛灣的路還不像現在一樣,摩托車在顛簸的石子路上走了有近半個小時,可這絲毫沒有減少我對老牛灣的期待。這裡路險彎急,溝壑縱橫,懸崖峭壁,也算是給老牛灣增添了幾分魅力吧。

「原创」老牛湾 十年之约「原创」老牛湾 十年之约

登上“老牛灣堡”,放眼望去,明長城烽火臺在群山上蜿蜒盤踞著,在歲月的痕跡下顯得更加雄壯。緊靠黃河水的懸崖彷彿是用神斧劈開的一樣。那時下游的萬家寨水庫還沒有投入使用,水流湍急,並不是現在的碧波盪漾,攜帶著大量的泥沙一路狂奔,忙忙碌碌,絲毫沒有休息片刻的意思。

河面上漁夫划著一艘木製小船,逆流向我們的方向划來,看著漁夫的黝黑的笑臉一定是收穫滿滿。在老牛灣堡北三五百米處,有幾處坍塌的石砌院落,荒草叢生,院落的主人應該是離開了。小船劃到了河邊,漁夫停船下錨,順著臺階走上岸,笑著和我們打招呼,原來是舅舅的老友。我們幫著拎魚曬網,正巧趕上中午,在漁夫的熱情邀請下,我們跟著漁夫朝他的新石窯走去。

「原创」老牛湾 十年之约
「原创」老牛湾 十年之约

在老牛灣堡的北邊,新砌的第三排邊上的就是漁夫的石窯,這些石窯坐北朝南,寬敞明亮,鱗次櫛比。雖然不是城裡那樣的高樓大廈,但總給人一種比大廈更踏實的感覺。窯洞裡有長廊、客廳、廚房、固定吃飯的地方、兩鋪大火炕,看著這裡的空間利用不得不讓人佩服世世代代的牛灣人積累下的生活智慧。

「原创」老牛湾 十年之约

在老牛灣,“地道黃河燉魚和炸蝦”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經漁夫從黃河裡親手打撈上來的小魚小蝦才是人間美味。

一個小時後,烹熟黃河魚蝦端上餐桌,漁夫還特地拿出了他存放多年的老酒,開瓶倒滿,主人與客人大快朵頤。席間,漁夫和我們聊起了老牛灣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九九八十一天的傾盆大雨直下得天地不分、房屋倒塌、田地被衝,一片汪洋,雨停後連地上的石頭都在水裡浸軟了。玉皇大帝派老君爺下凡普救眾生,老君爺在河套地帶給老神牛套了神犁,下決心讓老神牛重新犁出一條新的河道,讓洪水歸道,讓大地復生。時隔不久,老君爺掌燈親臨明燈山視察,迎面而來的老神牛被這突如其來的亮光驚嚇,拉著犁向東狂奔,撞到石壁上,又向西急轉,剎那間犁出一個四十里長的大灣,這就是今天的老牛灣。隨後我便問起老牛灣堡三五百米處廢棄掉的石砌窯洞,漁夫告訴我說那是過去的古村落,具體是哪朝哪代的他也說不上來,就是這樣,古村落以自己的方式,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原创」老牛湾 十年之约

該走了,雖只是剛認識不久,卻有太多的不捨。不想離開,因為這裡的一切都讓我流連忘返。蜿蜒起伏的明長城讓我看到古代疆場的金戈鐵馬;奔騰不息的黃河水讓我想起大自然千百年來的無私奉獻;依山而建的老牛灣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牛灣人。

「原创」老牛湾 十年之约「原创」老牛湾 十年之约
「原创」老牛湾 十年之约

之前有些遺憾,來的倉促,“滿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的綺麗景色沒有看到。

有幸再次來到老牛灣,這次,我不會錯過你。

「原创」老牛湾 十年之约

大家都在看

「原创」老牛湾 十年之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