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農戶喜歡養豬,不喜歡繁育豬仔呢?

荊楚陽哥


養殖模式分兩種,一是外購育肥仔豬,第二就是自繁自養。



很多豬農選擇外購育肥的養殖模式,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外購仔豬的養殖模式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對養殖技術以及豬場管理方面的要求也比較簡單。但是真正能夠賺錢的,並把養殖場當作事業來做的話還是以自繁自養這種模式比較多見。


很多養殖戶不願意養母豬,主要是因為養母豬比較辛苦和麻煩,另外養母豬的資金投入也比較高,養母豬要有產房,稍微上規模的還要為母豬購買定位欄,自繁自養的豬場不僅要求有養殖戶具備熟練的養殖技術,還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尤其夜間接產的工作是最為辛苦的,另外剛生下來的小豬也比較難護理,稍有不慎,仔豬的成活率就會下降。

外購育肥仔豬相對來說比較簡單。

很多養殖戶外購育肥購的仔豬體重一般都在40斤左右,只要購買的豬苗健康,一般還是比較好養的。外購仔豬對養殖技術要求也比較低,相對於自繁自養的養殖模式。外購育肥仔豬在養殖利潤方面具有在短平快的優勢,對於養殖戶的資金回籠相對來說比較快。而且外購育肥仔豬的養殖模式也比較靈活,豬價貴的時候可以適當多養,當豬價便宜的時候也可以選擇做其他工作。因此很多養殖散戶喜歡這種外購育肥的養殖模式。


豬病課堂


我是農民,在小時侯家裡也養過母豬,在我們這裡幾乎是家家都有豬圈,都會養豬,每一戶也就養個一兩頭,但多數都是買仔豬來養肥豬,很少養母豬的,我家就是那很少中的一類。

在農村,圈舍不大,養母豬育小豬真的特別麻煩,對豬舍要求很高。豬舍的底板不能有超過拳頭大的破洞,怕小豬仔掉下去,也不能有裂縫,怕小豬仔卡腳。而多數母豬的破壞力超強,圈舍的攔板經常被破壞,三天兩頭要修補。我們那時侯為了讓小豬仔長的活潑一些,每一次小豬㞢生十幾天後,都會趕去山上散放,母豬好像習慣了後,每天準點都會想出來,要是稍有耽擱就會在圈裡大肆破壞。

每一次從母豬懷孕到出生都得精心照顧,雖然比不上照顧孕婦,但是也不可掉以輕心。在我們這裡,無論什麼只要一受孕了之後,屋舍什麼的都不能修改,只能復位,也不能捆綁,也不能用鐵釘釘牢。要是母豬把圈欄弄壞了,就每天只能用人去盯牢。真的特別耗心力。剛生小豬仔時,那幾天像照顧小嬰兒一樣,全家人神經緊崩著,一有風吹草動就趕緊往豬舍跑。還要全家總動員,那種提心吊膽的日子,真的是常人無法體會的。

特別是那年月豬仔不貴,一隻豬仔也就幾元到十幾二十元左右,一窩豬仔平均八到十隻,圈舍又小,再便宜也得賣掉,因為養不起。而養肥豬則不一樣,肉價太低可以不賣,留下來醃臘肉自己吃。

人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裡,既然養母豬那麼些個麻煩,誰還會去養母豬呢?大家說是不是。


無證農民禹二孤獨子


為什麼現在農戶喜歡養豬,不喜歡繁育豬仔呢?

養殖母豬麻煩,母豬要一年到頭都要餵食物,只要養殖母豬就辛苦下去。而且仔豬市場價格波動頻繁,機遇好,養殖母豬就賺大錢,市場疲軟仔豬就銷售不出去,經濟收入就減少。


如果自己繁殖自己養殖那就比較好,不擔心仔豬價格的波動,又能減少購買育肥仔豬帶來的風險。


現在農村養豬都是隻養殖幾頭,養來自己享受,要銷售出去的很少。農村大多數青年人都外出打工,剩餘一些老弱病殘和婦女兒童,都沒有希望依靠種植農作物和發展養殖業養家餬口,只是種植幾畝地,養幾頭豬、幾隻雞鴨,用多餘的糧食和剩菜剩飯喂,基本不用花費購買配合飼料。年底兒女回來後宰上一頭年豬,享受天倫之樂。平常有客人來蒸點臘肉、香腸,宰一隻雞來招待是多麼的豐盛的宴席。


養肥豬不願意養母豬是現在農村大多數家庭的做法。老年人還能夠做就養豬,早晨提著籃子割豬草,既得到了適當的活動鍛鍊又收集到夠豬吃的青綠飼料,一切都是採用傳統的養殖方法,不喂飼料添加劑,不求長得快,只求不要生病,到年底有年豬宰殺就行。這種肥豬是多麼的香,城市裡的人是吃不到的。


為什麼現在農戶喜歡養豬,不喜歡繁育豬仔呢?養殖母豬麻煩,養肥豬隻為年底有年豬殺。


老周說三農


為什麼農戶大多喜歡養育肥豬,而不喜歡繁育仔豬?有3個原因。

1、養育肥豬投入低,養種豬賣仔豬投入大。如果你不怕環保處罰你的話,前者只需要簡易豬舍,剩下的主要就是購買仔豬、飼料、獸藥疫苗等費用。若是養的頭數少,二三十萬就能起步。但後者投入卻很大,首先豬舍要功能完善,保證冬暖夏涼,否則母豬的生產性能發揮不出來,PSY(一頭母豬一年提供的斷奶仔豬數量)水平會低;其次要買種豬、飼料、獸醫疫苗等。如果養20頭母豬,投入不會低於50萬。

2、養育肥豬生長週期短,週轉快。買回來仔豬,再養四五個月就能出欄,然後就能見到錢。若是養母豬賣仔豬,把母豬養大,配種後經過114天的懷孕,再把仔豬養到15公斤左右,這個過程需要一年左右。

3、育肥豬皮實,免疫力高,對疫病的的抵抗力強,對飼養技術的要求遠遠低於養母豬和仔豬。這個邏輯很簡單,對待孕婦和孩子,要讓她們吃好、休息好,還要適量運動,同時不能凍著,也不能熱著。豬也一個道理。事實上,普通老百姓不具備養好母豬和仔豬的技術。

總之,農戶喜歡養育肥豬並不是更能賺錢,而是因為門檻低,上手快,錢週轉快。


畜牧大集網


這很正常。

現在生豬價格那麼高,農戶們都是靠成年豬來賺錢的,豬仔根本不賺錢,而且在農村很難找到收豬仔的。

在農村,組長到6個月就算成年了,也就是說可以拿出去賣了,也有喜歡繁育豬仔的,這就叫做復投,復投講究的是利滾利,只要自家的豬仔夠多,等到6個月以後就能夠出售了,但是由於生豬價格最近這幾天過高的原因,農戶們都不願意再等了,害怕生豬的價格再降下來。


在我所知道的幾個農村養殖戶中他們選擇的都是直接賣出去,然後再進購豬仔繼續養殖,為什麼不喜歡繁育豬仔呢?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兩頭豬養成需要6個月的時間,這6個月時間裡要不停的給它餵豬飼料,耗資是非常巨大的,如果進行繁育,除了這些成年豬還要繼續吃自家的豬飼料之外,那些小豬仔一樣要吃,戰術吃了兩倍的豬飼料。

養豬的我們都懂得一點那就是到6個月以後租基本上都不漲了,給它餵豬飼料也實屬浪費,還不如直接把它賣掉重新養殖比較好,在我所認知的農村裡面的養殖戶中,沒有一個是讓豬進行繁育的,基本上都是到6個月以後進行賣出,因為這樣才有錢賺,如果進行繁育,那就要吃多一份的豬飼料,而且豬的體積並沒有漲到多少,整體上來說是比較浪費的。



所以說,一方面是由於最近生豬價格比較高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由於生豬到6個月以後體積很難上漲,農戶們不捨得浪費豬飼料,便直接把豬賣了,這在農村是非常常見的,也是見多不怪。


農村豬世紀


豬是六畜之首,是農村養殖品種之一。自然老百姓喜歡養。但繁育仔豬就要養母豬,那挺麻煩的,從進後備母豬到配種產豬仔。要花費一年左右時間。而且有的還不一定一成功。再說培育仔豬也難,最顧小孩子一樣,不好照顧。若是隻養三五頭肥豬根本沒必要去養母豬。外購仔豬來養育肥豬直接簡單,只是多有了購仔豬的成本。


cmz老實人


最近因為豬肉價格暴漲引發了家庭養豬的話題,國務院及相關農業農村部門,都在呼籲支持鼓勵各大中小型養豬場及廣大生豬散養戶,立即行動起來響應國家大力發展和恢復生豬養殖號召,並給予資金政策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優惠獎勵,達到豬肉市場價格合理穩定貨源供應充足的目的。其實如果家在農村,飼養條件具備,環境衛生狀況達標,搞個微型的年出欄量在15頭左右的生豬散養戶還是很不錯的。這樣投資不是很大,相反投資風險也較小,豬埸的管理也較為筒便。這樣的家庭養殖場適合養一頭母豬,然後母豬下仔後不賣,仔豬全部用來自養。因為餵養母豬是件很麻煩不容易的事,從母豬發情到交配成功,大約需要115天時間,在這115天時間裡,你要根據母豬在受孕各個不同時段進行不同營養標準的飼餵,否則將影響到母豬的產仔率等。因為飼餵數量有限,又家在農村,母豬在孕期所需的青綠飼料就容易採集,保證母豬每天在吃飽正常飼料補充好營養外,還能吃上新鮮綠色的青綠飼料,以補充母豬孕期所需的營養和微量元素,保障仔豬在母體內健康正常發育生長。根據母豬產仔一年兩窩兩年三窩的規律,這樣精心飼餵一頭健康生育繁殖能力強的好母豬,完全可以保證一個微型家庭養殖場的育肥豬即自繁自養的需求,形成一個產仔育肥出欄三不誤的良性循環。如果你再有10畝八畝地,小型豬場所產生的優質農家肥,又可使你減少化肥的購買量,優質農家肥可使你所種土地地力肥為增加,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大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從而提高總體的種地效益,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何樂而不為呢?


神秘的東方之音


我就是自繁自養,太累了,買仔豬喂 沒技術含量,每天喂就行 ,母豬還得控料,加料,保健,配種,查情,,,,,太多的活,下小豬那就是三天兩頭打針做疫苗,閹割,,,,,,,,。


生活背後的那份沉重


大家都積極養豬,到時候豬肉就會供大於求,不但不能掙錢,搞不好還要白忙活,一定要謹慎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