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養生之道

養生之道,在中國文化的儒、釋、道中都有論及。

儒家的養生之道

儒家的養生之道是什麼呢?大家都很關心。其實,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物孔子最早提出"仁者壽"的觀念,這也就是儒家的養生之道。《中庸》也論大德“必得其壽”,指出養生與道德修養有關。

漢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解釋“仁者壽”,謂:“故仁人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淨,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是其且多且治。”說明有良好道德情操者所以長壽,皆因不貪求外物,心境平和而保持中正,擷取天下美好的東西來保養身體,所以能內氣充沛且和調。

儒家講“存心養性”,“養性”不僅有助養生,更有助治國平天下。“養性”要訣是“誠”,《中庸》論:“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所謂“誠”,是要能做到恭敬無欺,這種修養,讓精神不會馳亂,對身心都有好處。

總之,"仁者壽"的養生之道,對於我們現代人的啟示是:做人要真誠,因為真誠才能引發向善的力量,我們只有一心向善才能提高思想修養的水平,才能保持積極的心態,身體健康才有保證。因為唯有真誠,才能達到"仁者愛人"的境界,社會關係才能和諧,才能達到身心清靜、健康長壽的目標。

養生是長期行為,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只要能夠悟懂養生之道,善用行之有效的養生之術,健康不難,長壽有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