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滴血驗親時甄嬛為何確定皇上不敢用自己的血?

赤裸裸的浪費


因為甄嬛經過在宮裡這麼多年,早已經瞭解皇帝的為人。他心裡知道什麼樣的事,皇帝不會拒絕去做,果然她賭對了。雍正是不會用自己的血去滴血驗親的,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的原因:

  • 一、雍正惜命。

拋開雍正皇帝這個身份不談,他個人本身就是個非常愛惜自己性命的人。作為前朝“九子奪嫡”事件的勝利者來看,經過無數陰謀和手段才得到這個位置,不可謂不愛惜。

加上端妃極力的遊說,皇上龍體怎可損傷?其他人沒有任何理由和膽量要求皇帝割手指滴血驗親,於是這個事就成了。

甄嬛太瞭解雍正了,她知道只要能排除六阿哥和溫太醫沒有血緣關係之外,就基本打消了雍正大部分的懷疑。

甄嬛和十七王爺允禮有私情這件事,知道的人是極少數的;一來二人發生感情的地方偏遠人少,本就是自己身邊的人和十七王爺允禮身邊的人才知道,二來,心腹之人都是跟著那麼多年,是不會輕易叛變的。

甄嬛從祺嬪說六阿哥和靈犀公主不是皇帝的孩子的開始,甄嬛的內心是非常恐慌的,那雙抓住桌角的手和慌亂的表情就是最好的描寫;但甄嬛又是非常穩得住場面,她畢竟不是宮廷的新人,一舉一動都在眾人眼裡看著,不到最後一刻有真正證據,只能盡力保持冷靜。

可惜咋咋呼呼的祺嬪始終缺了那麼點智商,只憑借甘露寺幾個姑子毫無根據的話,就一口咬定甄嬛和溫太醫私通,實在是棋差一著;祺嬪也因此栽了個大跟頭,沒有皇后的提拔和救助,在宮裡再也翻不起什麼大浪。

加上那個時候的雍正年紀漸大,平時也在服用一些丹藥來保持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甄嬛和整個宮裡的人都知道此事,要取一個惜命的人的血來滴血驗親,那是不太可能的事。

二、皇帝即使心裡有存疑,但是畢竟這麼多年夫妻,加上現場那麼多嬪妃和太監奴婢在場;也要給自己留個退路。

雍正是個極聰明的人,可甄嬛畢竟是在宮外懷的孕,不比宮裡一舉一動身邊都是眼睛看著。雍正卻也是個性子多疑的人,疑惑沒有盡除去,是不會安心的。

甄嬛怎麼說和他夫妻恩愛了那麼多年,又在宮外冒著風險為他添了一對龍鳳胎,從心裡本身就對甄嬛是有一定虧欠的;

除非找到鐵證,如果沒有搞清楚事實真相就莫名的給甄嬛扣上一頂淫亂的帽子,不僅自己的面子丟的乾淨,也會徹底失去甄嬛的心和眾人的信任。留個退路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雍正整個過程說話很少,只等證據揭示,再行發落。

甄嬛能賭贏雍正不會用自己的血去做滴血驗親,也是存在一點運氣成分的,試想下,如果祺嬪舉報的是允禮呢?她還會有那麼好的運氣嗎?還能成為最後的宮鬥勝利者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瓢哥講影視


甄嬛由於事發突然,並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因此亂了手腳,第一次滴血驗親宏曕和溫實初的血融在一塊,皇帝龍顏大怒,甄嬛性命幾乎不保,幸於千鈞一髮之際識破皇后在水中加了白礬的伎倆,向皇帝說明,皇帝疑心頓減,但為了確保大清社稷的繼承人的血脈純正,還是不得不再一次滴血驗親。甄嬛本就和溫實初毫無關係,且又料定旁人不知自己與果郡王有私情,故而大膽提議讓宏曕和溫實初滴血驗親即可,無需損傷皇帝龍體。

面對皇后動了手腳的一碗水,看到溫實初跟自己孩子的血竟然能溶在一起,太不可思議了,知道水有問題,儘管這時候皇上一開始那種很怒恨的打她一把掌質問她為什麼?甄嬛還是一副不懼怕的態度,要是一般的妃嬪早就嚇的不知道該從哪兒辯起了,何況自己確實有跟皇上戴綠帽子一事。後面經過甄嬛拉著蘇培盛.瑾汐滴血竟然也溶,皇上也知道這水有問題,明白了這又是後宮爭寵的戲碼,皇上對此都感覺很疲倦了。

另一個原因,可能皇上也怕驗出孩子不是自己的,這樣會讓整個皇家丟臉,只要證明跟溫太醫沒有關係就可以,如果懷疑以後可以派人調查豈不是兩全其美,不得不說後宮玩的就是心理戰。






小竹追劇


因為甄嬛還有方案B,就算皇上用了自己的血,甄嬛也有辦法讓兩滴血融在一起。


在滴血驗親這場大戲之前,甄嬛對於皇后質疑雙生子的身份,一直是有準備的。當時甄嬛和崔槿汐在自己宮裡聊天,甄嬛問槿汐,祺貴人為什麼請了姑子講經,為什麼不找寶華寺的師傅,非要從外面找?



其實這個時候甄嬛就有警覺了,從外面找姑子還能從哪兒找,肯定是國寺甘露寺啊,加上祺貴人早在甄嬛入寺的時候,就私下聯絡過靜白,甄嬛已經推斷出祺貴人找來的姑子,八成就是靜白。



還有當時崔槿汐被皇后指派,去教新來的宮女規矩,宮裡那麼多資深宮女,皇后為什麼非讓槿汐去?一方面支開槿汐,一方面又找了甘露寺的人進宮,其實甄嬛應該能猜到,皇后和祺貴人肯定是在密謀什麼針對她的事情



而甄嬛在和槿汐說話的時候,鏡頭一直給到了她的指甲,古代染指甲的材料裡,肯定會添加白礬,也就是滴血驗親的時候,溫實初說的,只要有白礬,就算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血液也能相融。



所以如果皇上親自滴血,甄嬛只要把指甲輕輕往水裡一碰,皇上和六阿哥的血就能融在一起了,這就是甄嬛的“方案B”。


達人鈞鈞


我覺得演到滴血認親那裡,甄嬛已經沒在怕了,主要是那之前丫鬟指認甄嬛偷情時甄嬛確實害怕了,不過當說出偷情對象時,可以看到甄嬛整個人都放鬆下來,說明她已經沒在怕了

再說果郡王和皇帝是兄弟,雖說嫡庶有別,可畢竟是有血緣關係,在滴血認親成立的環節上,是無法分出究竟是父子還是叔侄,因為他們都有血緣關係,所以雍正滴不滴血已經無所謂了

甄嬛要做到的就是看看皇后有什麼後招,自己怎麼才能讓皇帝以後對這件事沒有懷疑,不再去追究,所以在最後甄嬛會去問皇帝如果以後還會有人懷疑怎麼辦之類的,皇帝也給出了承諾






安娜與小兔


《甄嬛傳》中令觀眾最緊張的一幕,就是滴血認清了,倘若當時皇帝用了自己的血,那麼甄嬛將萬劫不復,結局也會改寫。可惜,皇后雖然想設局扳倒甄嬛,卻沒抓住最關鍵的因素。

一碗摻了明礬的水——皇后也猜到了皇帝不會用自己的血

如果皇上剛開始用了自己的血,那麼就沒有後面緊張的劇情了,因為摻了明礬的水會讓任何血型的血液融合。

可見皇后也猜到了皇上不會用自己的血。


皇上沒有用自己血的原因有三個:

1. 皇上對此事將信將疑,但還是要給甄嬛留些情面

大家都知道,後面皇上發現問題後,是直接讓夏刈偷偷去取孩子血的,想必他一定會滴血認親。

但這次,皇上是將信將疑的,還沒有到非用自己的血不成的地步。因為用自己血來驗,已經不是後宮嬪妃間互相猜忌的事情了,而是涉及國本,這種事情放在當今,就是父親驗兒子的DNA,夫妻感情也就走到盡頭了。

甄嬛回宮本就是皇上請回來的,一直就在想辦法彌補甄嬛,甄嬛在外面吃苦,本就可憐,回來還要被後宮的人詬病,如果皇上再親自滴血認親,無疑是把最後的感情斷送了。

2.沒有人敢建議刺皇上的血

甄嬛不知道那是一碗有白礬的水,但她心裡清楚,雙生子並不是皇上的孩子。

皇上龍體貴重(況且古代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隨意損傷的說法),雍正更是愛重自己的身體,甄嬛要求刺溫實初的血,不僅符合了皇后的心思,也正中皇上下懷。

況且沒人敢建議刺皇上的血去滴血認親,除非皇上自願,別人去說,就有傷害龍體的嫌疑,等事情平息後,就會被皇上猜忌。

3. 面子問題

甄嬛與皇上再度重逢後,是皇上執意將她迎回宮中的,有人說孩子不是皇上的,就是在打皇上的臉,間接的嘲笑他是接盤俠。

如果他再親自滴血認親,就成了一個大笑話。皇上也要給自己留面子,大庭廣眾自己刺一滴血,怎麼想都不舒服。

這件事只要消除流言就可以了,沒必要鬧得那麼大。


亦喜亦悲


如果問《甄嬛傳》中哪一集最驚心動魄,毫無疑問滴血認親這段看的是最過隱的,為什麼呢?因為不懂的人看熱鬧,懂的人看門道啊!這個劇是皇后和祺嬪精心策劃的,而甄嬛也不是好對付的,儘管有皇上坐鎮,這兩夥人還是在皇上眼皮底下動歪心思,整個局與其說是一個陰謀,不如說是一場博弈了。

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滴血認親的可靠性是非常低的,因為任何人的血在水中最終都會融在一起的,要確定親屬關係就必須進行DNA的檢測。但是在古代醫學水平不高的時候,人們相信血滴入清水中,血相融者才為親生的,否則就不是親生的,所以通讀醫學典籍的皇后宜修才想到滴血認親的局。



可是在那個情況下,因為真正和甄嬛有問題的當事人是果郡王,並不是溫實初,就算皇后不動手腳,六阿哥和溫實初的血也融不在一起的,只能證明六阿哥和溫實初不是父子關係,並不能證明六阿哥就是皇上的孩子啊!


於是這裡有個疑問了,就是甄嬛為什麼敢篤定皇上一定不會用自己的血呢?倘若皇上直接用自己的血就可以真相大白了,何必繞那麼大一個圈子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這裡我們就來解讀一下,為什麼甄嬛這麼肯定皇上不用自己的血。

第一點,皇上龍體珍貴,不可隨意損傷

當時就皇上和一群妃嬪在現場,這些個妃嬪那麼在意皇上,比如端妃立刻出來說皇上龍體怎可損失;同時,就算不是真關心皇上也會假裝關心的說不能損害龍體之內的話,就比如甄嬛自己。當指認對象錯的時候,她就開始演戲了,她故意說幾句關心皇上的話,在皇上面前表現。既然眾人都阻止,皇上必定會採納建議。



第二點,一致認為用溫實初的血檢測效果一樣

因為當時醫學水平的限制,大家都一致認為不用皇上的血,用溫實初的血結果一樣。只要六阿哥和溫實初的血相融就是有問題的,如果不相融就沒有問題。這是基於當時醫學水平,人們的無知造成的。

第三點,皇上會顧及自己的顏面,和六阿哥之間的父子情

皇上雖然多疑敏感,可是畢竟是天子,有天子的尊嚴。劇中皇上很多事都是找人私底下進行的,比如讓血滴子清除前朝異己;比如逼太后去料理隆科多,而不自己動手……皇上這麼做不就是想維護自己的面子和尊嚴嗎!



今天這麼多人在場,倘若用自己的血驗,驗出來不是父子,就等於昭告天下他作為皇帝被戴綠帽子了,那他顏面豈不是盡掃。況且他小時候發現太后和隆科多之間的事,一直是它心裡的刺,他是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的。倘若驗出來是父子,將來六阿哥長大知道這件事,眾人也知道六阿哥是一個被質疑血統的阿哥必定損傷父子情分。所以皇上是萬萬不敢在眾人面前輕易用自己的血驗的,這就是為什麼劇末皇上發現問題,讓夏刈偷偷去取血。


第四點,皇后必定會動手腳,必定會阻止皇上的

這麼說大家可能還是不太明白,那我們說的再詳細點,皇后她們設這個局是為了扳倒甄嬛的,所以她們一定會想盡辦法引導局勢向自己有利的方向進行。

那什麼才是有利於自己的局面呢?她們指認溫實初,就是要出來個六阿哥不是皇上孩子的結果,不管溫實初是不是那個人,只要有找個人來充當那個人的存在就行了。因此她們一定會在水裡動手腳,讓兩人的血融在一起,這樣就能百分百做死這個局。但是如果用皇上的血,是父子她們就輸了,若不是父子加了明礬不就讓他們成父子,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反而幫了甄嬛,她們才不會那麼蠢,所以必定想盡辦法阻止皇上用自己的血的。



從這個局就可以看出來甄嬛的智商和情商是多厲害,在那樣一個突發又複雜的局裡看出破綻,把一個死局變成活局,反將對方一局。

歡迎關注我,帶你跟著甄嬛走進雍正王朝,看盡後宮的紛繁複雜、爾虞我詐!


姒莞萱


甄嬛是最瞭解雍正的人,甄嬛知道皇帝是一個多疑的人,所以當別人指出孩子是溫實初的時候。她心中平靜了許多。

甄嬛知道滴血認親是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甄嬛就想到了用反證的辦法。讓溫實初和孩子驗血就可以了。那麼為何甄嬛就這樣的篤定皇帝不會用自己的血呢?

古代帝王的身體就是國本。損傷國本可是大不敬之罪。

甄嬛雖然貴為皇帝最寵愛的妃子!她當然有義務解釋自己孩子名分的權利。當別人誣陷甄嬛和溫太醫的時候。甄嬛還是需要證明自己的清白的。

為了孩子和自己,甄嬛必須證明孩子的身份,所以甄嬛拿出一個辦法。那就是滴血認親。甄嬛心裡明白,孩子不是皇帝的,可孩子也不是溫實初的。

所以她才敢讓皇帝驗血。以甄嬛的聰明。她知道眾人不會讓皇帝出面損害自己身體的。所以只能溫實初和雙生子滴血認親。

雍正太愛惜自己的身體,雍正自己也不會用自己的身體冒險。

甄嬛和雍正相處這麼多年,雍正是怎樣的一個人。想必甄嬛知道,雍正一直尋求長生不老藥的信息。

甄嬛不會一點都不知道。所以當眾人一提滴血認親的事情的時候。甄嬛也試圖引導讓溫實初和孩子驗血。

雍正是一國之君。所以甄嬛心中有了幾分把握,這也是甄嬛這麼多年看人的本領。她心中十分的清楚雍正的為人。

可能是運氣,萬一雍正滴血認親了呢?

甄嬛本身就是主角,主角光環讓她走到了最後。也是甄嬛的運氣不錯。在後宮裡走到最後其實有的時候也有點運氣。

甄嬛的運氣很不錯,她的外貌家世各方面都比較符合雍正的審美。

甄嬛能夠躲過這一劫難也是她自己的造化。如果這次沒有過關,估計甄嬛的後宮之路就到此了。


喜歡的可以關注哦。


l圈裡圈外l


首先看一下電視裡面的情節:

甄嬛從甘露寺回宮之後就開始和皇后明爭暗鬥了。後來又生了雙生子,甄嬛在後宮的地位就更加牢固了。為了扳倒甄嬛,皇后指使琪貴人告發熹貴妃私通 穢亂後宮。

突然來這麼一出,甄嬛一開始還很緊張。但是祺貴人接下來的話讓甄嬛立刻明白了這是一場陰謀:

臣妾有憑證證實, 熹貴妃與溫實初私通,熹貴妃出宮後, 溫實初屢屢入甘露寺探望, 孤男寡女常常共處一室, 皇上若不信, 大可傳甘露寺姑子細問 此刻人已在宮中。

此時的甄嬛就知道自己不會有事了。

然後祺貴人又找來了靜白師太和宮女斐雯作證。皇后“假意”要證實甄嬛清白提出滴血認親。當六阿哥和溫太醫的血融在一起的時候,甄嬛就開始了反擊,乘勢轉敗為勝。

那麼,甄嬛為何料定雍正不會用自己的血的呢?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端妃幫忙

當皇后建議滴血認親的時候,端妃這時就說了:皇上龍體怎可有所損傷!甄嬛順勢就建議六阿哥可以和溫太醫滴血驗親。只要證明六阿哥不是溫太醫的孩子。甄嬛就沒事了,因為本來就不是。

2)皇后會阻撓

滴血認親是皇后設的一個局,提前在水裡面加入了白礬。任何人的血放進去都會相溶。如果皇上用自己的血,和六阿哥的血也是會相溶的。這樣皇后的算盤就落空了。所以皇后肯定也會阻撓。

3)皇上自己也不會願意的

皇上只是懷疑孩子不是親生的,但是並沒有證據。如果皇上用自己的血驗親:

如果血不相溶,那麼甄嬛和六阿哥必死無疑,但是這一正事了自己帶了綠帽子,顏面將無存。

如果血相溶,證實孩子是親生的,但是和甄嬛之間的情份也會無存,這個時候的皇上還是很寵甄嬛的。並且也會破壞自己和六阿哥之間的父子感情。

4) 皇上的至高無上的地位沒人敢讓他滴血

皇上乃九五之尊,龍體貴重,損傷龍體的事情是不能做的。皇后是建議滴血認親,也沒敢提是用皇上的血。並且底下也沒人敢讓他滴血,太監和太醫也沒有膽量去刺皇上的手指。

所以說到滴血認親這一步,甄嬛基本上就必勝無疑了。


經典影視片段欣賞


滴血驗親這場大戲,可謂是《甄嬛傳》全劇的高光點。甄嬛被皇后黨汙衊和溫實初私通才生下了六阿哥。皇上也開始疑心甄嬛,為弄清真相,他接受了皇后滴血驗親的提議。此時的甄嬛內心也是很忐忑的,直到端妃建議皇上不要用自己的血,甄嬛才稍稍安心。

在這件事上,即使端妃不開口,皇上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不會用自己的血。他的地位就決定了不能輕易傷害自己。

皇上的安危在古代被認為代表國運,宮廷裡見血也被認為是大不吉的象徵

皇上在古代又被稱為天子,是整個國家地位最為崇高的人。古人認為皇上的身體健康,是國運的象徵。皇上的身體無恙,就說明天下太平,如果皇上的龍體欠安,那就是國運要走衰的前兆了。

封建社會倡導儒家思想,到了清朝,皇帝更是以孝治天下。儒家的孝道主張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有點小磕碰,都會被人認為不孝。滿族貴族更是連頭髮都不能隨意剪,唯有國喪時才能順便理個髮。

劇中的皇上怎麼說也是名義上的一國表率,帶頭刺破自己的手指,那可是沒給天下人做出好榜樣,等於變相告訴他人,他一國之君不珍惜身體,不孝順父母。還會連累國運轉衰,這責任太重大了,他是天子也擔不起啊。

皇宮裡的規矩眾多,用色配飾都有講究。每次要給人用個刑,都要拉到特定的地方,就是不想讓宮廷裡染血,帶來一些不吉利的影響。皇上的血也是血,灑出來比普通人更加不吉利。加上皇上本身就很迷信,他也不願這麼做。

沒有合適的人去做為皇上採血的工作

即便皇上願意用自己的血去和六阿哥的血進行驗證,也沒有人能去為他採血。用針刺破皇上的龍體,等同於傷害皇上,被安個謀逆的罪名也不為過。在場的也唯有太醫溫實初身份特殊,能在皇上身體上施針,可他被懷疑是私通之人,皇上在真相沒弄清之前,可不敢讓他手持利器給自己採血。

宮中其他的御醫尚不知道滴血驗親的事,此事關係皇家顏面,越少人知道越好,所以皇上也不方便下令再找一個太醫來採血。

唯一的辦法就是皇上自刺一滴血,可他迷信又自私,讓他對自己下手是不可能的。當著大庭廣眾的面,皇上也是要面子的,給自己一針實在是太難了。

用溫實初的血來實驗,就能起到驗親的效果,沒必要讓皇上刺血

皇后指使祺貴人出頭,誣告溫實初和甄嬛有染。恨透了甄嬛的皇后黨,並不知道甄嬛和果郡王在宮外的情況,那麼甄嬛的孩子如果不是溫實初的,就可以判斷他是皇上的了。

溫實初已經被人從太醫院帶到了事發現場,他是嫌疑最大的人,又不關係國運,刺一滴血沒有什麼禁忌。更何況皇后早就在水裡下了明礬,不管誰的血,都會融在一起的,也就沒有必要非用皇上的血了。

機智的甄嬛在兩滴血相容後,以最快的速度判斷出是皇后給的水有問題,這才找準了對方的軟肋,取得了滴血驗親的勝利。皇后黨機關算盡,還是沒有扳倒甄嬛。


萌萌小笑笑


這一幕雍正後宮攪動的‘滴血認親’以皇后一派的失敗告終。正所謂“成也滴血驗親,敗也滴血驗親”。

甄嬛由於事發突然,並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因此亂了手腳,第一次滴血驗親宏曕和溫實初的血融在一塊,皇帝龍顏大怒,甄嬛性命幾乎不保,幸於千鈞一髮之際識破皇后在水中加了白礬的伎倆,向皇帝說明,皇帝疑心頓減,但為了確保大清社稷的繼承人的血脈純正,還是不得不再一次滴血驗親。甄嬛本就和溫實初毫無關係,且又料定旁人不知自己與果郡王有私情,故而大膽提議讓宏曕和溫實初滴血驗親即可,無需損傷皇帝龍體。

面對皇后動了手腳的一碗水,看到溫實初跟自己孩子的血竟然能溶在一起,太不可思議了,知道水有問題,儘管這時候皇上一開始那種很怒恨的打她一把掌質問她為什麼?甄嬛還是一副不懼怕的態度,要是一般的妃嬪早就嚇的不知道該從哪兒辯起了,何況自己確實有跟皇上戴綠帽子一事。後面經過甄嬛拉著蘇培盛.瑾汐滴血竟然也溶,皇上也知道這水有問題,明白了這又是後宮爭寵的戲碼,皇上對此都感覺很疲倦了。

碗中的明礬是甄嬛加到裡面的,因為只有這樣甄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皇后怎麼樣也不會加明礬,因為皇后也不知道皇帝會不會用自己的血。倘若是皇后加了明礬,萬一皇帝用了自己的血,豈不是證明皇帝是六阿哥的親阿瑪,又豈不是為甄嬛做了嫁衣裳。而且這樣還會折了祺貴人,皇后可沒那麼傻。

另一個原因,可能皇上也怕驗出孩子不是自己的,這樣會讓整個皇家丟臉,只要證明跟溫太醫沒有關係就可以,如果懷疑以後可以派人調查豈不是兩全其美,不得不說後宮玩的就是心理戰。

原著裡還是甄嬛強烈要求皇帝刺破手指滴血認親,皇帝也滴了,但是為什麼沒有穿幫呢?因為抱來的孩子,是被浣碧換成了貞嬪(電視劇裡這個人物被剪掉了)的兒子,浣碧把甄嬛的兒子和貞嬪的兒子掉包,換了孩子包被,然後以貞嬪聽不得孩子哭鬧的理由,讓她離開可以現場。

這裡我覺得就把後面的劇情改得很合理了。因為當初用得不是自己的血,所以皇帝起了疑心,才會讓血滴子去重新驗證甄嬛孩子的身份。總的來說,電視劇中的皇帝縱使決定要用自己的血,甄嬛也可以再弄來一些白礬,到底也是沒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