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買賣的法律風險|防範抵債房

案情介紹

2013年7月29日,年近八旬的陳老太通過萬女士的介紹向劉女士借款,並以位於西城區平原裡的一套自有房屋作為擔保。同日,陳老太與萬女士簽訂委託書,授權萬女士有權代其辦理涉案房屋的抵押及出售等相關事宜。隨後萬女士辦理了房屋抵押公證手續。2014年4月1日,因陳老太未能償還劉女士的借款,萬女士代表陳老太與常先生簽訂了《北京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將涉案房屋低價出售給常先生。陳老太被迫離家,後訴至我院,要求撤銷其與常先生簽訂的存量房屋買賣合同。

二手房買賣的法律風險|防範抵債房


律師說法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本案存在著房屋交易價格明顯過低、合同多數條款空白、買房人從未看過涉案房屋等眾多疑點,並結合相關案情,認為萬女士與常先生在房屋買賣合同訂立及履行中的行為不符合市場交易習慣,顯失公平,故判決撤銷了陳老太與常先生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

實踐中,借房屋買賣幌子,隱瞞高利借貸之實,同時辦理委託售房和房屋抵押公證,是變相的以房抵債,當借款人無力償還借款後,房屋被低價轉賣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一行為既縱容了高利貸非法活動,侵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權益,又擾亂了抵押登記秩序,應當引起我們的警惕。此外,從買房人角度來看,在遇到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的在售房屋時,一定不要急於交易,要審核出售人的所有權情況,弄清楚實際交易人和房屋產權人的關係,避免購買抵債房屋造成經濟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