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權和防疫之間艱難選擇,日本政府緣何舉棋不定?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政府這次處理疫情近乎“不作為”的手法受到各方批評,例如靠泊在橫濱港的“鑽石公主”號淪為疫區,邊境防控散漫,醫療系統內指引模糊令醫護人心惶惶等,都讓日本民眾不滿。日本的做法當然亦有經濟和政治考慮,最重要的是,今年7月2020東京奧運即將舉行,茲事體大,當然不想延期或甚至取消,安倍晉三政府正拼命地為這場史無前例的“國家災難”而努力。正因有這種種考慮,才導致日本的疫情處理失誤。

“安倍首相在哪裡?” 在日本拼命遏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擴大的情況下,這樣的批評呼聲不斷高漲。

“領導力去了哪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日本政治專家傑拉爾德·柯蒂斯也提出了質疑。“在此期間,他沒有露面,沒有與人民交談,並試圖動員人民。這種狀態持續的時間越長,人民對他的信任就越會受到傷害。”

在人權和防疫之間艱難選擇,日本政府緣何舉棋不定?

隨著疫情日益嚴峻,日本政府在26日出臺了防疫基本方針:“輕症在家,無症不檢,錯峰出行,儘量遠程辦公。”

在人權和防疫之間艱難選擇,日本政府緣何舉棋不定?

對於日本政府出臺的防疫基本方針,很多的日本民眾表示不滿。

在人權和防疫之間艱難選擇,日本政府緣何舉棋不定?

日本的搞笑藝人的河本準一也對這項政策表示很困惑...

在人權和防疫之間艱難選擇,日本政府緣何舉棋不定?

FNN上週末舉行的民意調查,安倍內閣支持率36.2%,比1月突然下跌8個點以上。

在人權和防疫之間艱難選擇,日本政府緣何舉棋不定?

下圖是日本的某節目做了一個“你認為作為日本政府最應該優先考慮的對策是什麼?”的小調查,其中感染後醫療體制的建立,以及可以開發易於檢查是否感染病毒的測試工具等是大家最為關注的。目前日本政府的應對重點還放在“防止疫情”的階段,而在意識上,日本國民則是著眼於前方的感覺。

在人權和防疫之間艱難選擇,日本政府緣何舉棋不定?

截至日本當地時間2月26日,日本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894例,日本新冠肺炎累計死亡7例,以下數據由日本厚生勞動省發表。

在人權和防疫之間艱難選擇,日本政府緣何舉棋不定?


在人權和防疫之間艱難選擇,日本政府緣何舉棋不定?

26日,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表示,日本政府與從“鑽石公主”號遊輪下船的813名乘客保持聯繫,其中有發熱等症狀的人從25日時的28人增加到了45人。加藤說:“我們要求所有人接受醫療機構的檢查,並根據醫生的判斷是否再進行核酸檢測,並已於昨晚發出通知。”

停靠在橫濱港發生新型冠狀病毒集體感染的“鑽石公主”號郵輪的乘客中,病毒檢驗呈陰性者,從2月19日開始下船,到21日下船結束,共有970人下船。而乘坐各國各地區政府安排的飛機離境的外籍乘客及船員已有759人,但是日本仍然面臨著許多“鑽石公主”號郵輪的遺留問題,而且有許多很棘手。

在人權和防疫之間艱難選擇,日本政府緣何舉棋不定?


麻風病的慘痛記憶


日本這次在處理疫情表現的比較沒有緊張感,其背後也是一場人類不同利益團體之間的博弈。日本社會今天仍然沒有對國內出行商業等等各個層面做強制措施,其中緣由之一就是他們早年處理麻風病的慘痛經歷。

麻風病患者病情嚴重後臉部及手足會嚴重變形,變得面目全非,有些人會因此失明。在日本麻風病一直被視為比洪水猛獸更可怕的不治之症,隔離幾乎是唯一可行的對策。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研製成功了療效極好的特效藥“普洛明”,使得病人有徹底治癒的希望。之後,醫學界已經公認麻風病的傳染性極其微弱,1956年,包括日本在內的51個國家在羅馬召開了有關麻風病的國際會議,通過了“保護麻風病患者並讓他們迴歸社會”的決議,強烈要求國際社會將麻風病患者與其他傳染病人同等對待,取消區別對待。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曾經被日本統治過的韓國和臺灣等,於60年代起一個接一個地廢止了隔離政策,唯有日本保留到1996年。

在人權和防疫之間艱難選擇,日本政府緣何舉棋不定?

截止到1994年底,日本共有國立麻風病隔離所13個,私立2所,共收容患者5800餘人,麻風病平均年齡70歲,其中絕大多數人早已治癒,也沒有傳染性。日本政府每年撥出約4億日元來支付麻風病人的醫療費和生活費,患者還可以每月領取8萬日元的零用錢。 但是,在如此優裕的政策下,麻風病人也付出了精神上的慘痛代價。日本政府從1907年制定《法律17號》開始,到1953年修訂現行《麻風病預防法》為止,對麻風病患者實行嚴厲的“強制入所,禁止外出,禁止工作”的隔離措施,違反者將受到嚴厲懲戒。每個隔離所附有專設的監禁擅自外出和企圖逃跑的患者的特殊監禁室。

日本政府還以“優生保護法”為依據,對麻風病人提出了“防止不良子孫出生”的要求,男女患者如想結婚,必須先施行絕育手術,方能獲得隔離所的批准。當時的電視節目中播出了採訪麻風病患者的鏡頭。

在人權和防疫之間艱難選擇,日本政府緣何舉棋不定?

1989年昭和天皇去世後實行的18項大赦對象中,其中一項就是赦免麻風病患者擅自外出遭受懲戒之罪。當時因有正義感和良知的社會活動家的強烈反對下,才勉強刪掉這對麻風病人有侮辱之感的所謂罪名。

去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代表日本政府首次向麻風病患者家屬正式道歉,他們於1907年至1996年期間,長期是隔離政策的受害者。地方法院裁定政府需對他們進行國家賠償,日本政府不會對該判決進行上訴。

在人權和防疫之間艱難選擇,日本政府緣何舉棋不定?

如今,安倍承認了這一嚴重的事實,患者遭受了嚴重的社會偏見和歧視。首相在內閣會議的一份公告中表態:對於麻風病患者及其家屬所承受的痛苦和折磨,政府將深刻反省並由衷道

在人權和防疫之間艱難選擇,日本政府緣何舉棋不定?


對奧運的巨大期待


曾在SARS爆發時期領導WHO地區行動的日本東北大學教授押谷仁2月12日在大學網站上刊登的撰文中警告:“不要僅僅因為偶然‘可見’的遊輪疫情而迷失全局。相反地,遊輪上的疫情明顯暗示,像新加坡一樣,新冠疫情在日本已出現連鎖感染。”

日本出現許多假陰性和陰轉陽的病例,也說明這種檢疫方法具有很大的侷限性,日本政府也知道這一點,但是對於那些下船時呈陰性的人,也不得不讓他們回到日常生活中的去,另一方面也呼籲他們少出門,每天接受保健所的詢問與檢查,日本政府這樣對待他們,是在維護人權和防疫之間的一種艱難選擇。

對於此次日本防疫遲緩,還有一個經濟方面的考量。日本央行委員片岡剛士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經濟影響具高度不確定性,央行需要非常謹慎地觀察疫情可能對全球復甦時點和力度的影響。

在人權和防疫之間艱難選擇,日本政府緣何舉棋不定?

日本經濟已經失落30年,市場原本預期,藉助2020東京奧運會,日本經濟能在今年首季復甦。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了日本的出口及旅遊業,甚至對今年的東京奧運能否成功舉辦也成了迷。2020年的奧運會是日本提振經濟、促進發展,以及擴大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日本歷史上曾三次成功申辦奧運,不過每次前後均會遇上不同程度的麻煩。日本第一次想申辦1928年的東京奧運,結果遇上關東大地震;第二次主辦1940年的東京奧運,因為日本侵華所以被取消主辦權;第三次主辦1964年的東京奧運,因為岸信介在安保改定後,整個日本學運大暴動下臺。

在人權和防疫之間艱難選擇,日本政府緣何舉棋不定?

如今第四次主辦2020年的東京奧運開幕前又遇上新冠肺炎,更成為中國及韓國以外最多感染人數的國家。東京奧運會的聖火傳遞將會在3月12日在希臘開始,3月26日就會真正傳遞進入日本。這些標誌性活動以及一些重要的隊伍營地,接下來也有可能受到這場全球衛生緊急狀況的影響。

國際奧委會資深委員龐德早前表示,如果日本疫情持續,或者應該探討停辦東京奧運。日本奧運大臣橋本聖子表示,這個並非國奧會的官方意見,強調會繼續籌備奧運。為了奧運而建設的場館設施當然不少,而在1964年東京奧運時所建設的公共設施也有了翻新的機會,這些都算是日本政府的公共投資。根據最新預測,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耗資250億美元,這幾乎是最初計劃的4倍。

在人權和防疫之間艱難選擇,日本政府緣何舉棋不定?

說到奧運的一些突發狀況,可能會想到鹽湖城冬奧會的911事件,還有里約奧運寨卡病毒的事情。2011年911事件後,該屆冬季奧運仍正常舉辦。2016年的里約奧運的時候,也在寨卡病毒的肆虐上完成了賽事。

目前,東京奧運最大的問題可能在於多項在中國或其他地區舉辦的資格賽事已經被取消或者延期,有可能需要重新調整賽程。中國運動員的因應對策也是一大挑戰。日本本國資源投入在防疫上的人力物力,是否有辦法並行奧運的舉辦也成為一大隱憂。

經過半個世紀再奪主辦權,本來是日本再顯世界強國實力的好機會,可惜一波多折,最終結果如何就看日本政府是否能早日控制疫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