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哪個地方的人最懂吃,最會吃?

雜談評論達人


我是信陽人,但是我推薦鄭州

大家回答較多的答案是信陽第一,也是有道理的,因為河南人普遍都比較節儉,除了信陽。信陽人是河南人中最會享受生活的,不誇張的說,我們這裡的一個小縣城光山縣的消費水平之高早就超過了鄭州。舉個例子,我參加過鄭州人的婚禮,婚宴的用煙用酒都是比較經濟實惠的,一場花費下來在2萬塊錢左右,而在我們這裡用的菸酒都是好煙好酒,一場婚宴下來得9萬塊錢左右,光山縣的房價更是高達8000。消費水平高,自然捨得吃,吃得好。

信陽菜在外面比較出名的,是固始鵝塊,羅山大腸湯,信陽版的武漢熱乾麵。信陽吃米,在河南省中是特立獨行的,受安徽的影響,重油重鹽重鮮是信陽菜的特色,用一個詞;"有味"來形容。

但是我更喜歡豪放派的北方風格,匯聚天下名吃的鄭州飲食。

本人在鄭州只生活了四年,但是對鄭州的美食一直念念不忘。

一開始來到鄭州,作為一個信陽人對這裡的飲食文化非常不理解,比如那麼大的燴麵碗太沒有情調,大盤雞里加麵條太簡單粗暴,吃飯時一人一碗麵條,總覺得沒有人情味。

後來還是逃不過"真香"定律,鄭州美食最令人著迷的就是花樣繁多,因為鄭州地處全國的交通樞紐,鄭州這個地方匯聚了南北東西各地的美食,光面食就花樣繁多,蘭州拉麵,陝西biángbiáng面,油潑面,武漢熱乾麵,還有鄭州特色滋補燴麵,涼麵,等等,真是"面面"俱到

再說喝湯吃饃,面裡就有湯,另外還有羊肉湯,胡辣湯,南方的瓦罐湯,以及各種饃饃麵餅,營養滋補還長肉。

小吃不是飲食文化的點綴,而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所在,開封小吃很出名,開封有的鄭州也有,甚至花樣更多。鄭州的小吃,物美價廉,各種燒烤攤,炸串,肉餅,小籠包,自然不必說,臘汁肉夾饃,烤麵筋更是心頭好。

涼菜也很關鍵,花生米,拍黃瓜,鹽水毛豆,豆角,也是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去了杭州之後再也沒吃到過了

大盤雞不得不說,大塊的雞肉,大塊的土豆,用一個大盤子裝著,令人心中頓生豪氣,真正的男兒就應該大塊喝酒大塊吃肉,味道也絕不含糊。節儉是一種美德,吃完雞肉和土豆,最後用一盤面條來攪拌湯汁,彷彿是約定俗成的規矩,充滿了儀式感。

最後吐槽一下杭州的飲食,我去了根本不知道吃啥,炒菜味道一般般,小吃幾乎絕跡,燒餅都難吃到,蘭州拉麵成了外地人唯一的救命稻草。





杭城春景


最會吃的城市我來分析一下,信陽肯定不用說了,商丘人會吃,滑縣人長垣新鄉鄭州,都可以,最不會吃的據我所知好像是開封吧,開封的羊肉湯牛肉湯小吃肯定牛逼克拉斯,我說的不會吃的是大飯店,打著傳統豫菜名氣,做的菜確實難吃,我在開封呆了6年,喜歡四味菜牛肉湯。


天下第一瓢客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家鄉的那份味道,也都認為自己家鄉的美食才是人間致味。我出生在豫西北的一座小城裡,我的那座小城不大,卻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博愛水席,武陟雜拌,士林滷肉,馬村燒雞,那滋味真是妙不可言,四五月份田野鄉間到處可見的馬芝菜,灰灰菜讓人們的味蕾在春天裡釋放,夏天到了,麥子熟了,人們把豐收盛在麥仁湯里美美的喝上一碗這也許就是喜悅的味道,豐收的味道。秋天趕集,在集上吃上一份炒黃涼粉就著一小碗素丸子湯便是兒時的記憶回放,盈滿在秋意的枝頭上,十分高興。冬天,臘月,小年,大年,大雪小雪又一年,一碟小車牛肉,半碟花生米,就著小燒看著窗外的雪花把新的一年謀劃。一年四年,春夏秋冬,有家鄉的味道相伴,便是人間致味,有此足矣。


文心雨142792099


我感覺除了開封就是我們襄城,襄城小吃還是比較多的,大家都知道的燜面,烙饃豆腐,燒雞,丸子,焦燒肉片,胡辣湯,煎包,油饃,豆腐泡,熗鍋面,特色生嗆燴麵,生嗆羊肉湯,等一些我們這裡的回民小吃,不信你有空可以來我們襄縣嚐嚐。


襄城人士


魯西南味道—燒餅

我認為最能代表魯西南特色的食品,不是單縣羊肉湯、鉅野罐子湯、成武醬大頭、曹縣燒牛肉、鄆城壯饃與驢肉、鄄城燒羊肉、東明粉肚、定陶柴燒雞,也不是水煎包、面泡、油茶、胡辣湯,而應該是小井的燒餅。

全國各地叫燒餅的食品很多,做法也不盡相同,比較出名的有周村燒餅、萊蕪燒餅、黃橋燒餅、油酥燒餅等等,但我覺得唯獨魯西南的燒餅最有特色、最有味道,魯西南的燒餅是用炭火烤熟的。

“打” 這個字在漢語中應該是表達含義最多的一個字,如打架、打水、打球、打牌、打擾、打算、打量、打針、打電話等等,在魯西南地區製做燒餅就叫“打燒餅”。打燒餅的爐子是用兩口大鐵鍋製成的,將上面的鐵鍋一側開一個口子,倒扣在下面的鐵鍋上,再塗上一層約5公分左右的泥層用於防止熱量散失,然後支撐在一個木頭架子上,就是獨具特色的魯西南燒餅爐子。

燒餅用料主要是麵粉,只添加酵母粉和少許鹼面和成發麵,經過揉、盤等多道工序,將麵糰分割成大小兩種劑子,大劑子做燒餅皮,小劑子做燒餅芯。將燒餅芯蘸上用鹽調製的大茴香、花椒等專用佐料,再用大劑子包起來,放在案板上經過拍扁、切花、盤沿,並在上層表面塗上一層糖稀,沾上芝麻,貼入爐內烤熟。這樣製作的是三層燒餅,如果不加燒餅芯,就是兩層的燒餅,價格當然會便宜三分之一。

魯西南的燒餅主要是鹹味和甜味兩種,燒餅芯用大茴香等佐料的,是鹹燒餅,也叫五香燒餅;用白糖的,就是甜燒餅。烤燒餅需要技術和耐心,最重要的是控制爐內的溫度和烤制的時間。炭火不能太旺也不能太弱,太旺會把燒餅烤焦,太弱會把燒餅烤得夾生。控制炭火,全靠個人的經驗,打燒餅的師傅會不時地看看爐火,拿鉤子撥弄燃燒的木炭以控制適宜的溫度。

燒餅在炭火的烤制下慢慢變大、鼓起,顏色變得黃中透紅,就是烤熟了,然後用專用鏟子剷下來。剛出爐的燒餅熱氣騰騰,外酥裡嫩,用手揭開,燒餅底兒、蓋兒、芯兒層層分離。燒餅蓋表面厚厚的一層芝麻焦香酥脆,燒餅芯柔軟、佐料的味道濃郁撲鼻,整個燒餅都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慢慢咬一口,香甜的糖稀味兒和濃濃的芝麻香味兒便溢滿口腔!

老家的村子叫小井村,村上五天一個集市。據說村名的由來是明永樂年間李趙楊三姓從山西來的移民到此,都想以自己姓氏為村名,爭來爭去最後以三姓共用的一口水井為村名,胡取村名叫小井村。

村裡東頭十字路口是集市最繁華的地方。在十字路口的兩側,有兩家固定的攤點,一家是打燒餅的,一家是煎水煎包的。小時候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燒餅和水煎包是使我饞涎欲滴的美食,每逢趕集,我就會站在水煎包和打燒餅的攤點附近看一會熱鬧,順便聞聞濃郁的水煎包氣味和混合著芝麻及麥香的燒餅氣味。

小時候沒去過城裡,連鎮上也很少去,沒見過啥世面,很少吃到蛋糕、煎包等其他食品,就想當然的認為燒餅和水煎包是除了饅頭之外,能用麵粉做成的最好的美食。那時候的奢望,就是買上一個燒餅和一包水煎包,用燒餅夾著,美美的飽上一次口福。

我在東明生活了十幾年,感覺東明應該是魯西南地區美食最豐富且最具特色的縣城,小魚湯、蒸碗、羊肉燴麵、燒餅水煎包等都很有特色。那時候經常去村東頭買上一個剛出爐的熱燒餅,再夾上五塊錢回民的小車燒牛肉,狠狠的咬上一大口,那種暢快、過癮的感覺不是僅僅能用大快朵頤這個詞來形容了。

轉眼已中年,每逢過年回家;

燒餅加牛肉,當餓又解饞。

1999年,東明王家燒牛肉6元一斤,現在應該60一斤了吧?燒餅夾牛肉,比肯德基的漢堡、陝西的肉夾饃好吃,魯西南的燒餅個大份足,就像魯西南的人們一樣實在。

魯西南的燒餅,應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製作方法是魯西南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過程中探索總結出來的,普通的麵粉除了酵母和少許鹼面之外沒有任何添加,再配上糖稀、芝麻和以大茴香為主的佐料,貼在用兩口大鍋製作成的簡單爐子裡面,用果木製成(現在木炭可能是買的加工好的)的木炭烤制,將麵粉、芝麻、糖稀和佐料進行有機的結合,呈現出了麵粉的麥香、芝麻的焦香、糖稀的甘甜和大茴香獨特氣味,還混合著一股微微的炭火氣味。魯西南的燒餅是用最簡單的方法烤製出的魯西南地區最具特色、最有味道的美食;對於外地的遊子來說,燒餅更有一種久違家鄉的味道。

燒餅,是魯西南的人們喜歡吃的街頭食品,燒餅攤隨處可見,一些檔次高的飯店為了突出地方美食特色,也做燒餅,但是形狀要小很多,算是“袖珍燒餅”,可是吃不出街頭炭火燒餅的味道。

現在,在魯西南的縣城和鄉鎮,隔不多遠都會有一個燒餅攤。如果你遠遠的看見了一個一人高左右的木頭架子上面放著兩口扣在一起的大鍋,這就是打燒餅的。

如果你來到魯西南,到單縣喝羊肉湯,去鉅野喝罐子湯,配上炭火燒餅,包你吃的過癮;還可以用燒餅夾成武醬大頭、夾曹縣燒牛肉、夾鄆城驢肉、夾鄄城燒羊肉、夾東明粉肚、夾定陶柴燒雞……只要能用燒餅夾起來的,都是令你不會釋口的美味。










李166210356


我是信陽張小廚,河南最懂吃、最會吃的,當屬最南部的信陽人。

信陽以北的河南地區,是廣袤的平原地區,飲食以麵粉為主。信陽地區,位於淮河一線以南,降水豐富,又屬於丘陵地區,以種植水稻為主。這就決定了,食用米飯🍚,需要豐富的配菜。

先說早餐,就信陽市區而言,早餐絕對繞不開熱乾麵。雖說是起源於武漢,但又有別於武漢。比如,沒有武漢熱乾麵那般添加太多的芝麻醬和花生醬,取而代之的是榨菜、紅油、香蔥等。

中午可以是米飯+炒菜,晚餐可以考慮燒烤+啤酒🍺。餐桌上和燒烤攤上,都離不開的是燉菜系列。如燉羊肉、燉牛肉、燉排骨、南灣魚頭湯、紅燜大蝦。燒烤則有,炭烤羊肉串、烤羊腰、烤雞翅、烤雞心、烤豬皮、烤鯽魚等等。燒烤的打卡聖地,在市區有羊山八處、消防隊、小南門、羊山五街等等。

除了市區,縣區的小吃也各具特色,如羅山大腸湯、光山臘肉燉鱔魚、泥鰍拱豆腐、商城燒餅、板鴨、土雞、新縣將軍菜、潢川貢面、黃崗寺魚湯、固始鵝塊火鍋、淮濱面炕雞、息縣香煎淮河大白刁魚、鐵鍋魚塊、砂鍋魚塊等等等等,難以一一列舉出來。

在省會鄭州,你點幾個涼菜就可以跟朋友喝白酒🍶,但在信陽沒有熱菜上桌,不會有人跟你喝。總之,一方水土一方人,在河南省的各地市中,論最懂吃、最會吃、特色菜品最為豐富,還是當信陽莫屬。











信陽張小廚


不能說哪最會吃,因為各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美食,也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口感,單純以最好吃最會吃無法概括。

開封是豫菜的發祥地和集大成者。除了最具代表性的豫菜十大名菜有九道出自開封之外,我個人認為開封人的嘴最刁。

漫步在開封新區的金明西街南段,你會發現這條路上雖然也有很多外來的飯店,但是絕大多數還是本地特色比較多。

別的不說,短短的一公里範圍,僅湯館就最起碼有十來家。象羊肉湯、驢肉湯、牛肉湯、羊雙腸湯、雞血湯、胡辣湯等等應有盡有。這是因為開封人特別愛喝湯,早上起來的早餐肯定離不開湯的。或胡辣湯配油條,或者各種葷湯配鍋盔或者餅絲和燒餅,哪怕在家自己做飯的,也都會有個湯,即使是大米粥小米湯或者是豆漿啥的總之就是不能放過湯,離開湯,好像咽不下飯似的。

而這些湯,特別是各種葷湯,講究的是醇厚味道,那就必須要是真材實料。基本上都是大骨頭熬製出來的,有些甚至熬好幾個小時才開始賣。假如哪家想糊弄消費者偷工減料,最先倒閉的肯定是哪一家。因為開封人嘴刁,能喝出來,你說奇怪不奇怪!

再就是各位經常去外地的,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蘭州拉麵。而在這條街上,僅打著開封拉麵牌子的就好幾家。開封拉麵沒有湯,面拉的也比蘭州拉麵粗,上面澆些滷,吃起來麵筋道有味,又是另一種滋味。

說真的各人有個人的愛好,你覺得好吃,換個人可能吃不下去。反之,你認為美味的臭豆腐,有些老外聞到就吐,也有吃了兩次日思夜想的。

再比如說現在很多地方都講究什麼配料配方,搞的比葵花寶典還神秘。其實說白了就是中國人常用的哪幾種調味料來回折騰而已。到西北特別是新疆的牧民家裡,現場宰只羊,別說調料了,人家鹽都不帶放的,照樣吃起來香的很!

哎呀,不說了,找點吃的去。


白酒有黑幕


我是開封人,我說說吧,早上喝湯,胡辣湯,羊肉湯,四味兒燴菜,驢肉湯,有豆沫,有豆漿,豇豆稀飯,八寶粥,丸子湯,酥肉湯,開封特產羊霜腸,想喝還有全牛湯,雞血湯,小米稀飯,疙瘩湯。再說早餐吃啥,單批兒油條,小焦槓兒,雙批油條焦油饃。炸油餅,焦火燒,芝麻燒餅,小籠包,炸菜角兒,小焦圈兒,雞蛋布袋,油饃頭,熱饃配著焦花生,弄碗麵湯衝一衝。中午,晚上,且聽下回分解。


竇來了就是朋友


要說吃,對河南的印象還不錯。

吃過鄭州的大鍋燒雞(具體菜名記不清了),三門峽的烤羊肉串、內鄉的羊肉湯泡饃、鄧州的滷牛肉、欒川的野山雞(可惜對洛陽的美食印象不深),都很不錯。河南人牛羊肉做的不錯,麵食做的也很好,特別是麵餅。

比較起來,個人對三門峽的羊肉串、鄧州的滷牛肉印象最好。


銳不可當179907905


我是信陽嫁到開封的,真心是不喜歡這裡的飯菜。這邊喜歡放醋和很多香油,酸雞蛋湯,酸湯麵條,扣碗,魚湯,好像處處少不了醋和香油啊(不知道是地域特色還是家庭飲食習慣)。吃不慣。好想念我大信陽,好想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