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校:西北民族大學



每日一校:西北民族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勤學,敬業,團結,創新


西北民族大學(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簡稱“西北民大”,位於甘肅蘭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創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是直屬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的中央部屬高校,為少數民族骨幹計劃、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甘肅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單位,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教育部、中國科學院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建,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學校肇始於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蘭州開辦的藏民問題研究班和藏民學校。1950年1月,改建為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蘭州分校第三部。1950年8月,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學院。2003年4月,西北民族學院更名為西北民族大學。


截至2019年3月,學校建有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1776畝,其中西北新村校區359畝,榆中校區1417畝,圖書資料400萬餘冊(含電子圖書),博物館館藏文物2964件,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4.7億元;設有28個教學單位,有71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1914人,全日制在校生26544人,其中本科生24258人,碩士、博士研究生1795人。

校園風景


每日一校:西北民族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坐落於“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蘭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創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隸屬於國家民委,是國家民委與教育部、國家民委與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肅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單位。學校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學校肇始於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蘭州開辦的藏民問題研究班和藏民學校,1950年1月改建為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蘭州分校第三部,1950年8月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學院,2003年4月更名為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學校建有2個校區、1所附屬醫院。學校設有28個教學單位、 3個獨立建制的科研機構。學校擁有各類圖書和電子圖書401萬餘冊、博物館館藏文物3381件、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6億元、固定資產總額約38億元。


學校加強人才培養。建校近70年來,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堅持為國家戰略和少數民族、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始終堅持把為民族地區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幹得好”的專門人才作為使命自覺,已培養各類人才17萬餘人。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特色鮮明,涵蓋11個學科門類,擁有72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招生。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現有教職工2000餘人。人才隊伍中現有“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西部大開發突出貢獻集體”1個,“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1個,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全國勞動模範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11人;國家民委“創新團隊支持計劃”4個,突出貢獻專家6人,領軍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4人,中青年英才培養計劃人選27人,教學名師3人,青年教學標兵4人;甘肅省教學團隊8個,基礎研究創新群體2個,領軍人才23人,優秀專家6人,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4人,跨世紀學科帶頭人5人,“555”創新工程人才人選6人,“333”科技人才工程人選7人,教學名師2人,“園丁獎”8人,青年教師成才獎47人。


學校夯實辦學基礎。現有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學位授權點、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交叉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資格和招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碩士、博士研究生資格。學校現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8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4個省級特色專業;2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6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35門省級精品課程。學校建有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1個甘肅省技術創新中心,1個甘肅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甘肅省重點實驗室,2個甘肅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學校重視內涵發展。現有2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包括7個國家民委重點學科、16個甘肅省重點學科。在甘肅省“雙一流”建設規劃中,民族學為一流學科建設優勢學科,中國語言文學、計算機科學與民族信息技術和生物工程為一流學科建設特色學科。學校現有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4個國家民委創新團隊,2個甘肅省基礎研究創新群體。學校建有1個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發展中心重點研究基地;1箇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2個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國家民委“一帶一路”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研究基地;3個甘肅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甘肅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2個甘肅高校新型智庫;建有“絲綢之路信息港大數據研究中心”“絲綢之路信息港中國-中西亞研究院”。學校是“甘肅省民族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牽頭主持單位;“一帶一路安全問題協同創新中心”“中國多民族文化凝聚與國家認同協同創新中心”“絲綢之路與華夏文明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核心協同單位。


學校注重科學研究。2001年以來,學校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027項,其中國家科技支撐項目主持2項、子課題9項,“863”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50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11項,省部級項目694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獎勵2項,省部級獎勵178項。學校研發的《藏漢雙語信息處理系統》獲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藏文視窗平臺、字處理軟件和藏文網站》獲200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學校編輯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獻》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獻》,實現了我國珍貴歷史文獻的迴歸與面世,在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敦煌文獻整理中的又一個里程碑。在學校格薩爾研究院三代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包含藏族、蒙古族、土族等多民族、多語種的三卷30冊(16開本,每冊600頁左右,共計約2500萬字)學術著作《格薩爾文庫》於2018年11月出版面世。


學校出版發行《西北民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漢文版、自然科學版、哲學社會科學藏文版、哲學社會科學蒙古文版)。其中《西北民族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A類核心期刊(AMI)、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重點學術期刊、甘肅省一級名牌期刊和優秀期刊,2019年被評為改革開放40年我最喜愛的優秀甘版期刊,被學術界稱為西北區域學術研究期刊中“一點(《敦煌研究》)、一線(《絲綢之路》)、一面(《西北民族研究》)”的一面,費孝通先生在《西北民族研究》創刊十週年時說“(刊物)能辦成《西北民族研究》那樣就不錯,那是專家辦刊,學術水準很高”。《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評為首屆全國民族地區自然科學版十佳學報、首屆中國高校民族類特色科技期刊。《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藏文版)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期刊、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全國民族地區民族文字版十佳學報。《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蒙古文版)被評為首屆全國民族地區民族文字版優秀學報。


學校堅持服務社會。在玉樹地震救災中,藏語言文化學院師生受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嘉獎;多次被團中央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榮譽稱號;學校被文化部確定為全國首批非遺保護傳承試點單位;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為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一批骨幹企業;學校積極參與武陵山片區、臨夏州、白銀市脫貧攻堅,在2018年甘肅省脫貧攻堅幫扶工作考核中獲“優秀”等次。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開展國(境)外交流與合作,構建結構合理、項目豐富、管理高效的國際化交流合作平臺。先後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俄羅斯、馬來西亞、蒙古、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的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交流關係;堅持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雙軌驅動的國際化人才隊伍培養模式,選派優秀師生赴國(境)外參加國際會議、研修、培訓、開展科研合作、學術及文化交流。完善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體系,提高教師國際學術對話及科研參與能力;秉承“高端引領、整體推進、立足學科、建設體系”的理念,引進國(境)外智力和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國際化;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結合學校自身優勢、特色,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有關國家相關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實質性合作交流。


進入新時代,學校將一如既往紮根西北大地,堅持正確辦學方向,自覺投身“四個偉大”歷史進程,把學校建設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高地、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模範之地、服務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特色智庫,寫好西部地區民族高等教育的奮進之筆,寫好新時代學校改革發展的新篇章,為培養擔當“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大任的時代新人而努力奮鬥!


每日一校:西北民族大學


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3月,學校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資格和招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碩士、博士研究生資格,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有7個國家民委重點學科,16個甘肅省重點學科,4個學科入選甘肅省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其中甘肅省優勢學科1個,甘肅省特色學科(A類)3個。

重點學科:

國家民委重點學科:中國少數民族經濟、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計算機應用技術、社會學、應用數學、法學、民族傳統體育學

甘肅省優勢學科:民族學

甘肅省特色學科(A類):中國語言文學、計算機科學與民族信息技術、生物工程

甘肅省重點學科:民族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畜牧學、獸醫學、工商管理、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宗教學、民俗學、格薩爾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