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啃老還那麼理直氣壯,是什麼原因造就的?

實事求是好難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有些孩子理直氣壯的啃老,那是因為,自己從小被父母慣壞了,養成了不好的習慣。以至於成人以後,不知道通過自己的努力掙錢,還要靠父母,一是他覺得父母的就是他的。二來,他覺得自己沒有錢花,伸手要就會有人給,父母不捨得自己受罪。三是父母覺得孩子沒錢,以後老了也是要靠孩子養老,反正自己百年以後得東西,都是留給孩子的。所以在孩子啃老,父母有的知道不好,但是無力改變,只能任由孩子啃老。有的父母覺得沒什麼,反正自己有錢不給孩子花,給誰花。


佑佑2878


我弟弟今年四十多歲了,收入一年12萬,從工作那天就經常和家裡要錢,直到現在也是,請客吃飯500塊錢都回家和父母要,而且回父母家從來不買一口東西,他感覺回家要錢要東西都是應該的 理所當然,我不理解,我就比他大兩歲我從來不好意思回家要一分錢,每次回家過節都是大包小包的


用戶447450650823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這肯定是家庭教育帶來的後果了,一般的情況就是溺愛。10個有9個都是這樣的原因。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

我有兩個兒子一個七歲一個兩歲,相差五歲,老大是跟著我們夫妻長大的,我們就不慣孩子,該打就打該吵就吵,要什麼東西都是以完成什麼事情作為獎勵才給買。

老二不一樣因為現在我們夫妻都比較忙,只能帶一個,老二是跟著奶奶的。隔輩親那是真親呀。這個無可厚非。但是真的是已經慣的不成樣子了,見啥要啥,而且只要不如意馬上就嚎啕大哭,哄都哄不住,而且因為經常見不到老二,好幾天才見一次,媳婦對老二也是寵的不行,可能是心裡有愧疚吧,陪伴的時間少!

我自己能深刻認識這點問題,但是目前有可觀問題存在,也再想辦法去解決。現在兩三歲還好解決真正到了7 8歲形成了自己就的概念以後想改就改不過來了,正兒八經顯現出來就到了叛逆期15到18歲,有的不太嚴重的過了叛逆期走上了社會也就慢慢好了,但是嚴重的媽寶,就會像問題提出的那樣理直氣壯的啃老!

變成一個極度自私自利的人!

原因就是這個原因了。

我建議就徹底一些,你不是啃老嗎?作為老人我就不給你,抱著我沒有這樣的兒子或者女兒的心態去對待ta,越放不開手腳,越嚴重。


小辰哥談情感


答:一聽到“啃老”這個詞、相信很多人會特別的敏感,以傳統教育來講養兒應該防老,而不是啃老!

如今有些孩子啃老還那麼理直氣壯、是什麼原因造就的?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們深思!

啃老的方法各不相同,跟年齡大小、男女無關,有的人幾十歲了還生活在父母的翅膀下過日子,在我們身邊經常會看見、以下幾種甚至更多的啃老形式。

1.好吃懶做形

好吃懶做通常年輕人居多,他們剛剛走出校門,還沒有工作經驗,而大多工作單位要求、有工作經驗和經歷等等…年輕人對於工作又十分的挑剔,高不成低不就,以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為理由,一天天賦閒在家、好吃懶做還那麼理直氣壯的啃老。

2.幻想形

都一大把年紀了、還整天無所事事,東遊西逛,沒能力照顧父母,還讓父母操心,每天吃住在父母家裡,為了自己的虛榮心還向父母拿錢做大事投資什麼的,到頭來一場空。這樣的啃老族不在少數。

3.自私形

對於自私的孩子來說、不管你為他付出再多,他都覺得是應該的。在他心裡你的、就是他的!他可以不管你,一但他有需要、你又可憐他。還伸手幫他,這樣的啃老族壓的父母們喘不過氣來。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孩子出生都是天真可愛的。是什麼讓他們(她們)變成好吃懶做,自私自利的人?

我們不可否認、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我們一味的付出、有求必應的同時!孩子們已經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過日子,這樣的孩子不會懂得感恩!也永遠長不大。我們應該在反思中告誡自己,讓孩子們在力所能及中學會做人做事,讓他們適當的吃點苦也不是壞事,體會人生的不易,讓他們(她們)學會懂得付出與感恩!一個人懂得了付出,才會有一顆感恩之心!


客家人小雨


有些孩子啃老還那麼理直氣壯,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溺愛愛出來的。

這於家長過分滿足孩子的物質生活,缺乏鍛鍊孩子的生活技能,與思想上沒有正確引導有關。

有的是窮家富養孩子。家長認為再窮不能窮孩子,別人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得有。攀比心理促使家長無論想什麼法子,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得到。對孩子的要求無限滿足,要啥給啥,不讓孩子受委屈。以為只有這樣才是真的愛孩子,做父母才算合格。殊不知這樣養成了孩子索要無度的品性,不知感恩,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不懂放手

孩子一天天慢慢長大,家長總把孩子當作未成年,捨不得讓他們單獨去飛翔,總覺得孩子的翅膀不硬,所有孩子的事情家長代替操辦。孩子習慣了,“巨嬰”家長也培養成了。

曾經親眼看到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連自己的襪子內衣都沒有洗過。媽媽再忙再累也要為孩子洗乾淨,曬乾疊整齊,穿的時候讓媽媽送到手裡。上小學了,連鞋帶都不會綁,還得媽媽給綁好。長大了娶妻了,養不了家,糊不了口,年老的父母不得不幫他。他不但不覺羞,還覺得天經地義。


李存434


一個孩子本來就是他(她)的父母親製造的呀!

對於孩子品性的形成80%是外界環境對個人影響的選擇而塑造形成的,20%是家庭和學校教育引導而形成的。

孩子80%的品性能夠被20%的家庭和學校教育引導而形成最終的品性,那麼這個孩子長大後就是學會作人的人;反之,孩子長大後,品性惡劣,道德敗壞!


九月花開101


有些孩子啃老還那麼理直氣壯的,是什麼原因造就的?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人生中的領航者,孩子的一些行為絕大部分是受父母影響。

之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老母親六十多歲,為了賺錢還兒子欠下的賭債一天打三份工,有次急著趕工被車撞倒,三十多歲的兒子不僅不心疼、感恩,反而強詞奪理地說“誰讓你是我媽,誰讓我是你兒子”。

更可氣的是,這個三十多歲的大男人,畢業十年,工作不到兩年就迷上賭博,沒有經濟來源就伸手問媽媽要,還口口聲聲說那是他爸爸留給他的遺產。

看完之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啃老啃得這樣理直氣壯?

身邊有個朋友,畢業後玩命工作兩年,差不多攢了8萬多,打算明年年底或者後年攢夠15-20萬買個小房子。

幾個發小問他“父母不給拿錢嗎?”朋友說,父母這幾年過得也比較苦,本來媽媽準備拿出10萬,讓他先付首付,但被拒絕了。幾個發小卻說他傻,現在這社會就這樣,像他這樣家裡給錢買房子都不要,這不是傻嗎?

好吧,聽到這話,真的讓人特別生氣,啃老就啃老,怎麼還這麼理直氣壯,不應該低調些嗎?明明知道家裡條件一般,父母手頭也不富裕,工作了還向父母伸手要錢,居然還嘲笑自食其力的人?

但是仔細想想,之所以孩子會變成這樣,毫無感恩之心,其實還是和父母的教育有關係。如果父母太過溺愛、嬌慣孩子,從小包辦孩子的一切,沒有以身作則,那麼孩子長大以後,啃老的概率就會很大。

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知人情,懂冷暖的人呢?

以身作則

一棵樹長成什麼樣子離不開陽光、雨露的滋養,一個孩子會成為什麼樣子離不開他所處的環境。

所以,父母自身要做到善待身邊的人,對曾給予自己幫助的人要心存感激,可以經常帶孩子回老家看望老人,照顧生病的老人。

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日常小細節喚醒孩子的感恩意識。比如可以在下班後讓孩子幫你倒杯茶;生病的時候可以向孩子示弱,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照顧你;做家務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當小幫手,然後向孩子說謝謝……

這樣做,孩子就會意識到父母也是需要愛的,接受別人幫助時要說謝謝。父母也可以在“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等節日對孩子進行教育。





貝殼萌娃


啃老最大的原因我認為責任在於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出生開始到慢慢長大,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孩子的課本,父母把孩子一直當成孩子,任何事情不想放手,喜歡幫助孩子在吃穿住行做決定,希望孩子一直聽你的話。見人就誇你的孩子很聽話,很乖,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失去了自我生活自我判斷的能力。一旦離開父母接觸社會的時候,才發現失去自我保護能力,自我判斷能力,隨之而來的就是人際關係處理。而後他們就會想要回到父母的庇護下生活。不想出去工作,不想自己努力,因為父母一直給他們的太多,這樣他們就安心裡得的啃老了。


蔥白1967


這都是為父母的對兒女從小嬌生慣養使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造成的。習慣一旦養成容易改變嗎?!


齊天俊美


從小父母對孩子的逆來順受,要什麼給什麼,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不懂得感恩,以自我為中心的扭曲人格,認為父母給孩子的所有都是應該的,天經地義的,更甚的,孩子一旦遇到難題,除了抱怨,只會求助父母,不會想辦法自己解決,認為父母就是萬能的,闖了禍有父母為自己收拾爛攤子,當父母解決不了時有的孩子會對父母責罵,甚至拳腳相向。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很重要,自己能做的自己做,過度溺愛只會讓孩子越走越遠,走上錯誤的道路,父母可以適當的提建議,不應該事事親力親為。要讓孩子明白啃老是可恥的,父母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世,凡事終將還得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