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下皆螻蟻”“興亡百姓皆苦”“盛極而衰的怪圈”的關係

太陽有東昇西落,大地有黑白交替。人有生死,物有興衰。這是自然界的定理,也是社會的自然法則。


“帝王之下皆螻蟻”“興亡百姓皆苦”“盛極而衰的怪圈”的關係

在封建社會,帝王是國家的化身,家天下,並非說說而已,而是切切實實的,因為帝王擁有這至高無上的權離,在君權神授之下,無人可以反抗。皇帝自稱“天子”,即為此意。所以,君王在封建社會,是一個超脫的存在,可以俯視整個國家,保護君王即為保護國家,所以君王之下皆螻蟻,君要臣死,要民死,皆是一句話的事情。


“帝王之下皆螻蟻”“興亡百姓皆苦”“盛極而衰的怪圈”的關係

舉個例子來說,秦始皇巡遊時,天降隕石,上面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一怒之下,竟將此地方圓幾十裡的百姓處死。百姓在此時,可謂譬如螻蟻啊。當然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帝王之下皆螻蟻”“興亡百姓皆苦”“盛極而衰的怪圈”的關係

元朝張養浩曾在《驪山懷古》中,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雖然是曲中之言,卻是道出了黎民的艱辛。國家滅亡,帶來的是戰亂,人民遭難,深受屠戮,飽經戰火之苦。就說餓死之人,怕是不知凡幾。所謂“寧做太平狗,不做亂世人”,也就是這個意思。可是在封建社會的王朝統治穩定時期,百姓就不苦嗎?所謂的唐朝開元之治,明朝巔峰時期,清朝的康乾盛世時期等等,說的好聽點,就人民安居樂業,說的難聽點就是湊合活著,但凡有天災人禍,流離失所,賣兒鬻女者比比皆是。


“帝王之下皆螻蟻”“興亡百姓皆苦”“盛極而衰的怪圈”的關係

舉例子說吧。白居易說: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明朝就更不用說了,亡於流民,流民說到底都是百姓,要不是快要餓死了,估計也成不了流民。


“帝王之下皆螻蟻”“興亡百姓皆苦”“盛極而衰的怪圈”的關係

這裡闡述一下君與民的關係,籠統的說,民是君的基礎,君是民的引導者。君的權力本質上源於百姓的穩定,所以君王努力讓百姓安居穩定,其實也就是變相的穩固自己無上權力。一旦君王無限度的隨意使用自己的權力,而沒有照顧到百姓的生存,那麼這個關係其實就被君王打破了。所以民將奮起而戰。建立一個新的穩定的君與民的關係。這就是王朝更替。


“帝王之下皆螻蟻”“興亡百姓皆苦”“盛極而衰的怪圈”的關係

而盛極而衰的怪圈就是這麼形成的,一個王朝的初始幾代君王一般都能居安思危,享受權力的同時,心有天下百姓的福祉。這個君民關係越發的協調順暢,那麼國家也就興盛了。後面的君王一旦出現能力不行的,或者社會制度不能與時俱進的,這個關係就會崩潰,進而導致王朝衰落消亡。


“帝王之下皆螻蟻”“興亡百姓皆苦”“盛極而衰的怪圈”的關係

以清朝舉例來說,清朝的皇帝基本還算賢明的,但是即便如此,整個滿清統治階層包括帝王,為了維持自己固有的利益,也會阻礙社會變革,這就和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是一樣的。雖然社會變革,有利於社會穩定,會促進君王和百姓的關係的穩固,最終使得自身整個統治集團自身收益。可是往往的結局就是統治階層缺乏斷腕自救的魄力。日本的明治維新算是一個半成功的例子。如果清朝的戊戌變法成功了 ,估計就是另一個結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