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與卡扎菲都沒扛得住美國,為何巴沙爾能夠例外?

用戶4474642174


阿薩德如何抗拒賠率,在敘利亞獲勝並把美國趕出去?

50架戰鬥機能有多大的不同。2015年夏天,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認為他的政權面臨崩潰。敘利亞內戰爆發四年半後,阿薩德的軍隊精疲力盡;在叛軍的壓力下,他的士兵幾乎在每一條戰線上撤退。當時,他幾乎控制不了全國四分之一的地區。

他唯一能想到的出路就是求助於他的老朋友俄羅斯總統普京。普京同意了他的要求,9月向敘利亞西北部的空軍基地派遣了兩個中隊的俄羅斯戰鬥機。這些轟炸機帶來的變化扭轉了戰爭進程,挽救了阿薩德政權。

俄羅斯的干預是在雙方已經筋疲力盡的階段進行的。因此,相對較少的平面足以使天平傾斜。俄羅斯開始有計劃地利用其飛機進行攻擊,地毯式轟炸叛軍控制區。

俄羅斯以壓倒性的攻擊逐步幫助阿薩德收復失地,他們摧毀了阻礙敘利亞政權的一切,逐步恢復了阿薩德對該國的控制。2016年12月,敘利亞第二大城市阿勒頗受到炸彈襲擊的壓力。2018年夏天,戈蘭高地與以色列接壤的敘利亞一側反叛組織也投降。

阿薩德現在有效控制了敘利亞約70%的領土,這個地區包括了大部分人口密集的中心。叛軍還有一個重要據點,位於該國北部伊德利卜地區,阿勒頗和土耳其邊境之間的飛地。敘利亞東北部由庫爾德武裝控制,但他們的存在對阿薩德的影響較小。

第二個事態發展與伊朗的干預有關。

數萬名什葉派民兵戰士——來自黎巴嫩的真主黨和來自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民兵。當敘利亞軍隊難以提供訓練有素的士兵時,由伊朗贊助的什葉派戰士充當了地面行動的先鋒,補充了俄羅斯從空中對叛軍的壓力。

2019年初,在經歷了8年的內戰之後,阿薩德可以或多或少地舒展筋骨,再次獲得慰藉。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但看起來對該政權的直接威脅已經大大減輕了。伊德利卜飛地的局勢相對穩定,目前與庫爾德人沒有持續和直接的軍事摩擦。包括一些與三軍情報局有聯繫的反叛團體在內,仍在該政權控制的地區實施恐怖襲擊,但程度遠低於戰爭高峰期。

大馬士革相對安全。包括阿聯酋在內的阿拉伯政權正在恢復與敘利亞的外交關係,並在大馬士革開設大使館。敘利亞政府的代表再次受到各首都的熱烈歡迎,其中包括德黑蘭、莫斯科和安卡拉。


走進伊拉克


薩達姆和卡扎菲在西方的打擊下最終灰飛煙滅,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沒有獲得援手。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派出了地面部隊。

可以從這兩個原因看看巴沙爾怎麼樣?

從第一個原因來看,薩達姆也好,卡扎菲也好,他們在和西方特別是美國進行戰鬥的時候,都只有自己的力量。哪有別的國家支持?

甚至美國發動對伊拉克打擊的時候,連美國的宿敵伊朗都在叫好,可見薩達姆在中東的人緣混的怎麼樣了。俄羅斯對薩達姆的處境也沒有任何公開支持,這也說明薩達姆的國際形象不怎麼樣。

對卡扎菲的打擊也一樣,法國意大利等利比亞的前宗主國對他不僅不聞不問,而且還派兵加入戰團,法國人幾乎是推翻卡扎菲的主力。

要是有支持者,他們的下場可能是另一個樣子。

而巴沙爾剛剛遇到內戰,伊朗就介入了,伊朗所謂的聖城旅和黎巴嫩真主黨就來幫助這個什葉派的小兄弟,打擊遜尼派的武裝分子。2015年俄羅斯又派兵進入,更是讓巴沙爾獲得了喘息機會。

所以巴沙爾的待遇和卡扎菲、薩達姆不同。這是他沒有被推翻的最關鍵因素。

從第二個原因看,單憑任何中東國家要和美國單挑,甚至和西方聯軍群毆,都不可能獲勝。特別是西方在空中打擊後,出動地面部隊要推翻其政權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比如,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老布什只是對薩達姆進行空中打擊,隨後劃定了禁飛區,並沒有派遣地面部隊。所以薩達姆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到第二次海灣戰爭,也就是伊拉克戰爭這期間,又多生存了10來年。

要是當年老布什派地面部隊進入伊拉克,薩達姆可能早就被推翻了。

對卡扎菲的利比亞戰爭也是如此,美國和西方已經有地面部隊進入了,目標就是推翻他。結果也如是。

而在敘利亞戰爭中,美國和西方國家並沒有派出大量地面部隊推翻巴沙爾。美國2015年進入敘利亞之後,只維持2000人在庫爾德地區反恐。這和巴沙爾的西南部大本營相隔甚遠,西方完全沒有派兵推翻他的意思。

這也是巴沙爾能夠存活至今的重要原因。


木春山談天下


這幾個人的情況完全不同。

伊拉克戰爭的時候,美國的國力還是如日中天,單邊主義盛行,所以美國才不理會一切反對,沒有聯合國授權也無所謂,夥同英國、波蘭幾個寥寥盟友就出兵打擊薩達姆,其中美軍就投入了20多萬。面對當時強勢無比的美國,哪個不開眼的敢站出來去為了薩達姆和美國對抗,是嫌自己獲得太滋潤?

薩達姆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不僅損失了大量精銳軍隊和裝備,而且遭到了持續12年之久的嚴厲制裁,國土南北還有美國劃的禁飛區,實際上國土已經一分為三,他只能在中部地帶活動。制裁、禁飛區以及持續的核查,讓薩達姆根本緩不過來勁,越來越衰弱,國內已經眾叛親離,軍隊被滲透成篩子,外部又沒有一個強援,就連一個敢為他說話的國家都沒有。所以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的時候,薩達姆根本扛不住美軍的猛烈攻擊,最後土崩瓦解、身死國滅。

卡扎菲與薩達姆的情況又不同。本來卡扎菲在薩達姆身死之後已經嚇破了膽,向西方投降了,而且一度和西方關係還不錯。然而2010年“阿拉伯之春”爆發,西方在初期措手不及之後,馬上順勢而為,搞掉這些開鬧的國家已經失去民心的老領導人,換上新的代理人,於是之前懟過西方的卡扎菲就悲劇了。但美國在倒卡行動中並不是一直衝在前面,由於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教訓,美國在倒卡時已經很謹慎了,只打了前幾天,就轉手給積極的法國為主導了。所以,卡扎菲是被整個西方搞掉的不只是美國。其他國家不可能站出來和整個西方唱對臺戲,何況卡扎菲以前也得罪過其他國家。當時別說是卡扎菲了,就是一直舔美國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不也是被美國無情拋棄了。

巴沙爾其實也差點和薩達姆、卡扎菲下場一樣。儘管阿薩德家族一直抱著俄羅斯的腿,但是在巴沙爾遇到危局的初期,俄羅斯可沒想著不顧一切去救他,而是和敘利亞反對派接觸,看那幫人是否能在推翻巴沙爾政權之後仍然允許保留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塔爾圖斯軍港。然而,這幫由西方、海灣國家和土耳其支持的反對派當時風頭正盛,而且要為主子的利益服務,都對俄羅斯大聲說“不”。這樣就讓俄羅斯意識到,如果讓敘利亞反對派得逞,自己在敘利亞就該滾犢子了。於是俄羅斯丟掉了對敘利亞反對派的幻想,下定決心支持巴沙爾政權。

所以,在國際關係中,代理人只有自己具備無可替代的價值,才會讓後臺支持,否則一旦面臨危機,都是被賣掉的命運。(S)


聯合防務


薩達姆與卡扎菲。

當初多牛啊。

不但與美交惡。

連俄羅斯的勸說也聽不進去。

薩達姆與美國的關係勝於與俄國的關係。

美伊交惡後,俄國曾想居中調停。

薩達姆不給俄的面子,得罪人俄羅斯。

自己給自己絕了後路。

卡扎菲訪蘇時。

大擺架子。

一言不合,掉頭回國。

將蘇聯領導人涼在一邊。

自己給自己斷了後路。

既然與美俄交惡,請學乖點呢。

然而,就是不肯消停。

最終招之國破人亡。

老阿薩德清晰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重。

在與美交惡時,緊抱蘇聯大腿。

將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作為蘇海軍基地。

使得蘇軍在地中海得到了寶貴的支撐點。

其去世前千叮嚀萬囑咐,要阿薩德緊緊的與俄羅斯綁在一起。

阿薩德蕭規曹隨。

一如既往加強與俄的友誼。

美國使壞,惡弄敘利亞🇸🇾。

敘境內戰火紛飛,民不聊生,國將不國。

在這關鍵時刻。

俄大哥伸出了援助之手,拉了敘小弟一把。

阿薩德起死回生。

躲過一劫。

故,國小力單,不可以與美俄二強同時爭鋒。

非則,必死無疑。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首先,敘利亞的問題,不同於伊拉克和利比亞問題。

其次,巴沙爾有大國力挺,而薩達姆和卡扎菲沒有。


薩達姆倒臺的過程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薩達姆踐踏人權為藉口,繞開了聯合國安理會,直接派兵攻打了伊拉克。當時一大票國家都反對美國出兵,比如法國、德國、俄羅斯等。

其中,奧地利、瑞士、伊朗、比利時等國禁止聯軍戰機飛越其領空,沙特阿拉伯禁止美軍導彈通過其領空襲擊伊拉克。

但是,由於這些國家反只是反對美國無端打伊拉克的這一行為,而不是力挺薩達姆。因而薩達姆在捱揍時,事實上沒有國家在行動上支持他。然後他就被美國揍死了。

卡扎菲倒臺的過程就更簡單了,他得罪了聯合國五常。捅了天大的簍子,耶穌和真主一起降世怕是也保不住他。所以他倒臺時,沒有一個大國在幕後力挺他。

相比於薩達姆和卡扎菲,巴沙爾的情況就有所不同了,他並沒有主動招惹美國。北約國家以巴沙爾踐踏人權為藉口攻擊他,其實屬於欲加之罪,理由並不充分。(如果這也是理由,那所有中東國家都要捱打)

另外,由於有伊拉克的前車之鑑,當美國再次以化學武器為藉口,在國際上號召各國支持它打巴沙爾政權時,沒人相信美國了。

↓圖為鮑威爾在聯合國大會上公佈伊拉克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事後證明這完全是美國偽造的。

↓圖為聯合國關於敘利亞問題討論期間,玻利維亞代表諷刺美國製造偽證,諷刺美國欺騙了全世界。


因此,當北約國家想幹涉敘利亞問題時,就顯得底氣不足。罵巴沙爾的國家很多,但真正出兵的國家很少。

比如美國在是否出兵敘利亞的問題上,內部也有很大爭論。這個爭論的關鍵點在於:美國到底應該以什麼理由出兵?

巴沙爾踐踏人權嗎?這確實是個理由,但是不充分。敘利亞隔壁的沙特也沒好哪去。是不是連沙特也要打?於是討論到最後,美國還是不要臉決定以化學武器為藉口,對敘利亞政府軍進行了多次轟炸。

轟炸就轟炸吧,美國是世界警察,它想無端轟炸,別國也拿他沒轍。但問題在於,美國的轟炸很好笑。

美國每次以敘利亞政府軍動用化武武器為藉口轟炸敘利亞時,都是在敘政府政府軍大規模反擊或即將取得勝利的關鍵時刻。

更好笑的是,美軍每次炸完後,事後都以誤炸或直接否認來搪塞,敢做不敢認。

只要敘政府軍佔優勢,美國就以化學武器為藉口轟炸。而且每次都還是誤炸,這特麼也太巧合了吧?所以美國在轟炸了幾次後,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了。表示不在管敘利亞的爛事。

但是不管也不行,美國的目的是意在控制敘利亞,驅逐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勢力。所以美國又把敘利亞的問題拿到安理會討論。結果由於有兩個常任理事國的反對,安理會每次討論都是不了了之。



對於這兩個大國的反對,以美、英代表的批評聲音最大,罵他們對巴沙爾踐踏人權的行為置若罔聞。但是不論美英如何批判,有幾個問題是英美代表無法解釋的。

首先,為什麼敘政府每次化武攻擊,從來都不攻擊反對派的軍隊,而是莫名其妙的專門用來殺平民?巴沙爾腦子有毛病嗎?

第二,為什麼每次美軍想撤時,敘政府軍就搞一次化武襲擊,巴沙爾秀逗了,捨不得美軍撤走嗎?

第三,為什麼每次關於化武的調查,就是幾張照片或幾段視頻?完整報告呢?

第四,為什麼每次關於敘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的情報都是由英國特工提供的?

第五,英國在這個問題上,既是調查者,又是律師,又是法官。一面說敘利亞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面卻極力贊成干涉敘利亞問題。這難免讓人信服。

第六,上次抨擊薩達姆時,好歹還拿出來所謂的“證據”,而這次抨擊巴沙爾,卻連證據都懶得偽造了。只用幾張都不知道是從哪裡搞來的照片就矇混過關,這顯然是在拉低安理會的公信力。

↓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在安理會討論上,拿出來的照片“證據”。



由於,北約國家解釋不了這些問題,同時他們又拿不出合理的證據。於是,安理會討論就變成了西方國家耍無賴的會議。

美國的態度是:巴沙爾有化學武器,不需要調查,大家一起打他!

英國的態度是:大哥說的對,贊同大哥,不需要調查,大家盤他!

法國的態度是:英國說的對,贊同英國,不需要調查,大家盤他!

以色列的態度是:你們說的都對,不需要調查了,大家一起盤他!

荷蘭、挪威、埃及、阿聯酋、巴林等國表示附議,支持大佬盤他!

可是人多沒有用,耍無賴也沒有用。兩大國有一票否決權,北約國家拿不出證據,這事在安理會上就通不過!美國就沒有藉口正式出兵干涉敘利亞。

由於北約沒有出兵的藉口。所以,敘利亞問題就只是單純的內戰,不是國際戰爭。巴沙爾只需要面對反對派武裝,不需要面對兵強馬壯的北約國家武裝。

而由於巴沙爾政權並非很不得人心,反對派的力量又很弱。所以敘利亞戰爭至今,巴沙爾政權都沒有被打垮,並且還極有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於是,這些當年紛紛揚言要盤巴沙爾的國家在後來,又紛紛宣佈退出。

埃及——2013年退出;

巴林——2016年退出;

約旦、阿聯酋、以色列——2017年退出;

美國、荷蘭、挪威、英國、法國——2018年退出;



總的來說,敘利亞內戰是一場俄羅斯和北約各自扶持代理人的戰爭。敘利亞與伊拉克和利比亞情況不一樣。後兩者,北約國家直接出兵打了,而敘利亞,北約至今還沒有找到合理的干涉藉口。如果北約國家直接把巴沙爾政權立為攻擊目標,巴沙爾應該是撐不到現在的。

另外,還必須要承認一點。巴沙爾在敘利亞還是有一定支持率的。俄羅斯支持他,西方國家支持反對派,兩邊都有後臺。反對派打不贏巴沙爾,這是反對派自己的問題。西方國家既想給自己樹立正義的標籤,同時又想以正義做幌子,為一己謀私利,這顯然是在透支他們的信用度。同時也是在透支聯合國的公信力。


Mer86


抗住美國的並不是巴沙爾,而是其背後的堅定支持者俄羅斯普京,又或者還有擁有地區雄心的伊朗,還或者有近些年實力增長強勁的奧斯曼雄心土耳其,再或者是美國那個看似很不靠譜的,試圖對美國全球戰略進行重大調整的特朗普總統先生!



薩達姆之所以扛不住美國,那是因為那個時候美國有一個非常好戰的共和黨總統小布什,911恐怖襲擊後,美國遂開始了全球反恐戰略的實施,這個反恐戰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爭取全球反恐盟友,這其中就包括俄羅斯,另一方面是打擊與恐怖主義有關聯的國家,當然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首當其衝!



當拿下阿富汗的控制權後,塔利班和他們支持的本拉登都進入地下活動,此時的薩達姆就成了最大的麻煩,而俄羅斯已經被美國編入反恐同盟,且當時俄羅斯的經濟還處於低谷期,所以薩達姆就成了這種大格局的棄兒!



卡扎菲扛不住美國這個陳述有點不嚴謹,率先對卡扎菲動手的不是美國,而是歐洲的軍事大國法國,當然美國也在積極的參與,最終將卡扎菲趕下臺的是美國及西方支持的利比亞反對派,這是不同於小布什直接軍事顛覆行為的奧巴馬的顏色革命模式,除了顛覆了利比亞的卡扎菲政權還顛覆了埃及、格魯吉亞和烏克蘭!



對巴沙爾的政權顛覆也是使用顏色革命的固有模式,然而卻出現了幾個不一樣的重大變化,變化之一,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顏色革命徹底激怒了俄羅斯,俄羅斯不再隱忍和抱有幻想!變化之二,美國總統寶座更迭,新上臺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並不打算繼續在敘利亞投入更多的力量,而是謀求美國的領先優勢的擴大!變化之三,中東地區的大國的警覺,以伊朗和土耳其最為激烈,優勢是土耳其發生針對埃爾多安的軍事政變和伊朗被不遵守西方強加的《伊朗核協議》!


涇水書生


薩達姆和卡扎菲不一樣,美國用洗衣粉就騙了全世界,用伊拉克核武器騙了西方,得不到大國的支持,敘利亞要不是俄羅斯的支持,早就變成了第二個伊拉克,



石緣72602140380


【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和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都沒有扛住美國,為何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能夠例外?】

這個問題要根據具體的事情具體分析,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政權和政權自然也有所不同。



(一)薩達姆政權撞上了美國反恐。

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薩達姆政權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被美國推翻,美國大兵兵進首都巴格達,薩達姆手下的數十萬共和國衛隊全部消失,也成為世界軍事歷史上的笑柄。然而這背後是美國的強力攻擊,畢竟伊拉克戰爭,美國是赤腹上陣,直接攻打,通過強大的國力,來攻打相對弱小的伊拉克。

所以薩達姆政權倒臺也就理所應當了,因為當時的美國政府就需要薩達姆政權倒臺,不僅是薩達姆觸動了美國人的利益(石油結算貨幣要更換為歐元),還有,當時的美國還沒有在911恐怖襲擊事件的陰影中緩過神來,雖然打下了阿富汗,但美國人依然對此非常恐懼。

反恐在美國就是政治正確。恰巧薩達姆就和美國的反恐政策撞上了,對伊拉克戰爭的法案,很快在美國國會就通過了。所以說薩達姆很倒黴,如果再晚個幾年,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就可能打不起來了,畢竟當時的美國政府,在前總統克林頓當政期間,攢了不少家底,財政有很多盈餘。兩個字“有錢”,可以打。



(二)卡扎菲政權統治基礎脆弱。

比起薩達姆的倒黴,卡扎菲也好不到哪裡去,2011年,美國通過社交網絡調動阿拉伯之春,利比亞的反對派就勢而起,歐盟國家就開始干涉利比亞局勢,法國就非常積極對利比亞的轟炸,結果卡扎菲政權比起薩達姆政權,不要太脆弱。

很快就被敘利亞的反對派推翻,卡扎菲本人也被反對派武裝分子爪子,活活打死。整體來說,卡扎菲的統治基礎在大的政治危機面前根本沒有可抗之力,也說明卡扎菲統治利比亞這幾十年非常的失民心,在幾次挑動之後就轟然倒塌。

(三)阿薩德政權統治基礎穩固和俄羅斯的助力。

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與卡扎菲、薩達姆政權不同,總統巴沙爾在敘利亞還是算是一個不錯的總統,雖然是敘利亞的少數派政權(阿拉維派,什葉派穆斯林的一支),但巴沙爾能夠照顧敘利亞各階層的利益,所以統治基礎非常穩固,有穩定的支持人群。



雖然也在2011年阿拉伯春之後,反對派也如同雨後春筍一樣都起來了,甚至還放出了一個魔鬼——ISIS。但就在這種情況下,阿薩德政權依然堅挺,從2011年直接扛到2015年,4年都沒有倒臺。最後等到了援軍俄羅斯,今天阿薩德政權已經再次控制大半領土,穩定了全國的局勢。

當然還有一種原因,那就是美國不可能對阿薩德政權直接動武,只要美國的軍事實力不直接動武,阿薩德政權加上俄羅斯的幫助,絕對能夠躲過一劫。


大正看世界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那是因為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背後有俄羅斯在背後撐腰,所以一直都沒有人敢怎麼對敘利亞總統待巴沙爾。

哪怕是美國看敘利亞不爽,也要掂量掂量背後的主人,不然隨意行動,到時候面臨的就不單單只是跟敘利亞的問題了。這時候就要知道一個國家如果有一個更強大的靠山的話,那麼這個國家的地位也會慢慢的提高,起碼不會再隨其他國家任意控制自己了。

有俄羅斯軍事力量的支持,才有巴沙爾政權的屹立不倒,俄羅斯不是為了支持巴沙爾政權,俄羅斯是要捍衛俄羅斯在中東最後一塊軍事基地,失去了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俄羅斯勢力就會撤出中東,敘利亞戰爭是俄羅斯背水一戰的戰爭,是俄羅斯不能失敗的戰爭,如果俄羅斯敗於敘利亞戰爭,那美國就會獨霸整個中東。

巴沙爾政權能抗住美國的軍事打壓而不倒,是得益於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的戰略核心利益,俄羅斯守住了敘利亞,俄羅斯才有希望和可能繼續在中東擴張勢力,繼續和美國在中東爭奪地盤。

敘利亞正在被各方勢力搶奪瓜分,敘利亞領土上有俄羅斯的勢力,有伊朗勢力,有土耳其勢力,有庫爾德武裝,還有戀戀不捨的美國軍事力量,敘利亞沒有和平,更看不到領土完整統一的希望,巴沙爾只能在俄羅斯軍事力量的庇佑下,統治首都及首都周邊的政權。

我們要搞清楚的一點是敘利亞這個國家跟薩達姆與卡扎菲所領導的國家矛盾是不一樣的,他們兩個是因為國家內部本身就有反叛分子在當攪屎棍,而敘利亞最大的問題是因為美國支持人來反叛。


美國向來都有“世界警察”的稱號,特別喜歡干涉其他國家的內部事情,啥都喜歡摻和一腳從中獲利。美國正是在背後支持那些反叛分子才會導致他們肆無忌憚的跟敘利亞政府成對立面。

再者也因為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這個人很受人民愛戴,他為敘利亞這個國家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而敘利亞的人民也是非常明事理的人,他們都知道敘利亞的矛盾本身就是因為美國引起的,而不是因為敘利亞總統,自然是不會把怒火發洩到總統巴沙爾身上了。

綜上所述,薩達姆和卡扎菲都沒扛得住美國,而巴沙爾可以,其中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不得小覷,但俄羅斯單獨拿出來也可以和美軍的軍事力量抗衡,所以在結合敘利亞的軍事力量,從而可以不同於上述兩人可以扛得住美國。


江水趣談


總結二點,一是俄羅斯的直接介入,因為敘利亞是俄在地中海一個非常重要的海處戰略支點,也是它的第三大艦隊由黑海進入大洋的必經通道,如果俄放棄敘那它的黑海艦隊就會被美國西方給封死在黑海里成了一個擺設,所以俄在鈑的問題上不會象伊拉克,利比亞無所謂,它關係到俄羅斯的國家戰略意義及它的生存,所以俄會不計代價介入;二是美國為什麼沒有象伊拉克大規模的介入是因為敘沒有象伊拉克一樣有豐富的石油戰略資源,另外因俄強力的介入的敘利亞美國西方不想也不敢與俄羅斯硬碰硬,再加上後面上臺的美國總統特郎普是一個用商業理念治國的總統,它上臺就認為美國前面小布什打了二場不該打的戰爭,花了美國納稅人的錢,才造成美國的衰落中國的倔起,所以他上臺就提出“美國優先”且絕不打賠本的戰爭,也就是一直再跟全世界主要的經濟夥伴打貿易戰為美國掙取商業利益最大化,至於利比亞美國當時並沒有想做大,當時衝在前頭最兇的是以法國為先鋒的西方一些國家,美國也就做了個順水人情在以法國為先鋒的空中打擊利比亞行動中主要就是給予了空中的後勤去援,所以在利比亞最後石油利益分配上法國拿了大頭。最後總結大國介入地區和小國的戰爭都是跡於國家的戰略來實施,也就是為什麼巴沙爾能笑到最後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