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何止六尺 ----安徽桐城六尺巷

六尺巷街头“懿德流芳”牌坊

在安徽提起桐城人,都说桐城人聪明绝顶。坊间传言: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三个湖北佬,搞不过一个桐城佬。说法是否有出处不得知,如果属妄言请这两地朋友一笑,高抬贵手,千万莫喷!

六尺巷何止六尺 ----安徽桐城六尺巷今日六尺巷

早年读书,《古文观止》有“桐城派”同宗大家姚鼐惜抱先生于清乾隆三十九年作《登泰山记》,文字简洁精炼,风格温润清新,修辞巧妙,形象性强;既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又纠正了泰山记载的历史错误,是桐城派古文的代表名篇。欲工散文,不可少读。有人将这篇散文与杨朔《泰山极顶》、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冯骥才《挑山工》并称为泰山系四大著名散文。以在下来看,姚鼐《登泰山记》应是魁首发端之作。

六尺巷何止六尺 ----安徽桐城六尺巷张英诗书勒石

桐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地灵人杰,文风昌盛,在明清两朝涌现出多个名门望族,其中以张英、张廷玉父子为代表的张氏家族最为有名。张氏家族在六代人中,出了张英、张廷玉父子两代宰相,十二位翰林,二十四位进士,其他得功名、做高官者更是数不胜数。安庆府人人皆知张家“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和东晋王谢两大家族有一拼。

六尺巷何止六尺 ----安徽桐城六尺巷六尺巷内“礼让”牌坊

张氏家族能够发达辉煌,得益于良好的家训家风。张英著有《聪训斋语》《恒产所言》,以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悟,从众多方面告诫子孙做官做人的道理。清末重臣曾国藩阅后对此推崇备至,称赞“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

现在再说流传至今有口皆碑的“六尺巷”故事就更好理解了!

六尺巷何止六尺 ----安徽桐城六尺巷桐城文庙大成殿前

张家府第位于桐城城内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与当地望族吴姓人家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闹到官府。因两家非显即贵,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便称凭相爷做主。张家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当即批诗一首寄回。诗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六尺巷何止六尺 ----安徽桐城六尺巷

家人得诗,随即拆让三尺,吴姓甚为感动,也连忙让出三尺,于是,两家之间便形成了六尺宽的一条巷道,络绎不绝来往于此的路人击手夸赞,六尺巷的来由名垂青史,张英的襟怀名满天下。区区六尺巷,大大宽出了六尺之距,延伸在了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德邻礼让的中华文明大胸怀大视野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

2008年2月21日,时任国务院吴姓副总理来到桐城,她对讲解员风趣地说:我知道六尺巷的故事,那时的吴家做的不太好。引得众人笑声一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