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水邊常見的一種昆蟲,會“水上漂”浮於水面,它到底是什麼?

賣柚子的小夥子


你好,第一眼看上去又像蚊子,又像蜘蛛,但這東西真名叫水黽(min),一般分佈於我國華北、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安徽、浙江、江蘇等地。

水黽以掉落在水上的其他昆蟲、蟲屍或其他動物的碎片等物為食,一般多分佈於池塘,湖泊,溼地。

小的時候跟小夥伴去釣魚,經常能看到這小東西彷彿會輕功一樣在水面上漂浮,然後我們就會很惡作劇的用石頭扔它,但是它從來不會沉到水底。

由於這東西個頭太小很不起眼,到現在我都不知道它到底長啥樣子,但是別看它不起眼,水黽是有藥用價值的,也被稱為“水中清道夫”,所以說萬物皆有其作用。




農村路更滑


生活在農村或者常年在水邊生活的朋友,對下圖中的這種蟲子肯定不陌生。



不同地區的朋友對這種蟲子有不同的叫法,所以這種蟲子的別名很多,比如水拖車、水上漂、水馬、水蜘蛛、水母雞、水板凳、水蚊子、水滑子,水蜢子、火叉子、水坦克等等,實際上它的學名叫水黽(讀mǐn),是一種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溼地中常見的小型水生昆蟲,看上去很像蚊子,但不是蚊子,恰恰相反,這種昆蟲是以蚊子為食的。

水黽是半翅目黽蝽科,但腹部沒有臭腺,成蟲比一般的蚊子要大,體長8~20mm,黑褐色,頭部為三角形,軀幹瘦長。水黽不僅能在水上行走自如,還能在水面肆意跳躍,奇怪的它站在水面上,腳卻不會劃破水面,而且不會浸溼腿腳,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主要是兩個原因,第1個原因就是水的物理特性有張力。水錶面的水分子都整齊排列,能夠形成一層水膜,就好像有一層我們常見的塑料薄膜一樣,這個水膜可以撐起足夠輕的東西,當然前提是這個東西無法被水沾溼。


第2個原因就是水黽的身體結構,它的身體就是無法被水沾溼的。科學家們在高倍顯微鏡下發現水黽全身大部分佈滿了疏水性的剛毛,這才是它不會下沉和不會溼身的秘密,它的身體腹面則覆有一層極為細密的銀白色剛毛,外觀呈銀白色絲絨狀,具有拒水作用,剛毛裡面還困住了一些空氣,就好像鴨子等水禽的油性羽毛一樣,水無法沾溼它們。

特別是它的腿部,腳上的剛毛十分密集,很小的面積上有數千根按同一方向排列的多層微米尺寸的剛毛,直徑不足3微米,和這些剛毛比較,人的頭髮要粗上1000多倍。而且這些剛毛表面上形成螺旋狀納米結構的構槽,吸附在構槽中的氣泡形成氣墊,使得水黽的腳就像一塊滑板,能夠兜住大面積的水膜,這樣水的表面的浮力就足以支撐起水黽輕巧的身體,並且不會被水沾溼,再加上水黽還會把前後腿張開最大以減小壓強,所以水黽就能在水面上行走自如了。即使在狂風暴雨和急速流動的水流中也不會沉沒。



水黽可以在水面上像劃小船一樣滑行,一次能夠在水面劃出4毫米長的波紋,但是推動力可使得水黽速度達每秒1.5米,相當於其身體長度的100多倍,如果人有這樣的速度,一秒鐘就可以飛奔200米遠,它也可以向上彈跳,高度能達到30釐米左右,也是相當於其身體高度的百倍左右,人如果能跳同比例的高度,幾十層的樓房將會一躍而上。水黽之所以能這麼快滑行和這樣彈跳,據說是因為水黽的腿能排開300倍於其身體體積的水量,它的一條長腿就能在水面上支撐起15倍於身體的重量而不會沉沒。



水黽主要在夏秋季節的水面上活動,以蚊子和蚊子的幼蟲,小魚、蝌蚪、以及其他一些掉落在水面上的昆蟲為食,常見於世界各地的江河湖海以及小面積水域的池塘中。另外在大海中還有海黽。


科普大世界


不是蚊子,不是蚊子,不是蚊子,說三遍。它是水黽(黽讀mǐn)!

水黽,又稱為水馬、水蜘蛛、水母雞、水板凳、水蚊子、水蜢子、火叉子、水坦克,是一種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溼地中常見的小型水生昆蟲,幾乎終生生活於水面。水黽科昆蟲成蟲長8至20mm,黑褐色,頭部為三角形,它的軀幹非常瘦長。半翅目黽蝽科,但腹部沒有臭腺。


小知識-半翅目:以往半翅目昆蟲統稱為蝽,老百姓俗稱它們為放屁蟲,目前,蟬也歸入半翅目,因前翅為半翅而被稱為半翅目昆蟲。它們種類繁多,全世界已知40000多種,我國的半翅目昆蟲已知的也有4350多種。


它不僅能在水上行走自如,還能在水面肆意跳躍玩耍,其功夫的高明之處在於,既不會劃破水面,也不會浸溼長腿。水黽的大長腿還能在水面上撐起比自己重15倍的東西也不會沉沒。你有看到過它的絕技嗎?



它是怎麼做到浮到水面上的呢?

答案就是:水錶面具有張力!!!


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比較有粘性的東西,水喜歡彼此依靠,尤其在水的表面,這使得水錶面的粘性更加顯著。如果你足夠輕小,水甚至可以托起你,只要你不破壞表面的張力。


全身佈滿疏水性的剛毛

水黽腿及全身佈滿了細毛(也稱為剛毛),能夠防水(類似於鴨子背部的毛,具有疏水性),這些剛毛困住了一些空氣,使得水無法碰到它的體表。

可以說,它是不會被水沾溼的,再加上它們的體重實在是太輕了,還會把前後腿張開最大以減小壓強,這就是它不會掉入水中的原因。當它需要移動時,只需要移動中間那對腿來,在水上壓下小凹陷再向後踢腿,就能前進,可以像劃小船一樣滑行,也可以向上彈射。


非凡浮力:水黽的腿能排開300倍於其身體體積的水量,水黽的一條長腿就能在水面上支撐起15倍於身體的重量而不會沉沒。(就連油脂和水錶面的張力都沒有如此大的浮力)。
急速小子:水黽以極快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行以捕捉獵物。它在水面上每秒鐘可滑行100倍於身體長度的距離(0.8~2米/秒),這相當於一位身高1.8米的人以每小時400英里的速度游泳。


瞭解更多昆蟲知識,請關注“戀野物語”!


戀野物語自然探索


這種昆蟲叫水黽(min)


我們遼西地區,常見到的就是這樣。

不僅在河面上有,就是山上的水坑裡的水面上也有它的身影啊。
它們浮在水面上,飛快地跑卻不沾一點水



,堪稱一絕。

它們還長有翅膀,也是會飛的。當一處的水坑幹了,它們就遷徙到有水的地方去。
它們是以水裡魚的屍體,或者
掉如水中的昆蟲為食物的。

我們在兒童年代常常捉它們玩啊。

用撈魚的網兜罩扣住,再用手捉住,放到罐頭瓶子裡,蓋上蓋。瓶子裡先放些水,它們就在裡面跑,我們就在外面看。用不了一天,它們就死掉了。


我就知道這麼多了。


大美農村綠水


農村水邊常見的一種昆蟲,會“水上漂”浮於水面,它到底是什麼?

農村一物,人稱“水上漂”,這“蚊子”不咬人,是害蟲還是益蟲?

在農村,用很多植物,也有很多動物,還有很多昆蟲,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小時候我們經常去水田裡撿螺螄,抓泥鰍,捉黃鱔,是非常值得回憶的事情,我相信很多網友也有類似的經歷,當然,有的時候,我們也去釣魚。

因此,經常接觸水,在水邊,更多的是蚊蟲,山裡的蚊子,叮一口能起一個大包,還很癢,因此,我們都比較害怕蚊子。有一次,在水邊釣魚的時候,忽然看到水面上跑來了很多“蚊子”!

沒錯,這些“蚊子”真的是在水上跑,把我們嚇得可不輕,這麼多“大個的蚊子”,要是咬人,那得起多大的“包”啊!

但奇怪的是,這些在水上跑動、漂浮的蚊子並不“咬人”,“蚊子”不咬人?那它還是“蚊子”嗎?

後來才知道,這種“蚊子”它還真不是蚊子,它是一種昆蟲,在農村,人稱它為“水上漂”,名如其蟲,這種昆蟲真的可以在水上“漂”,它能快速地在水面上跑動,這可能並不奇怪,人可以在空中做少量踏步動作,也能在水上做跑動的動作,少林寺的武僧也能完成一定的“水上漂”動作,在《射鵰英雄傳》裡,裘千仞就號稱“鐵掌水上飄”!

但奇怪的是,這種昆蟲“水上漂”,不但能夠長時間在水面上跑動,最主要的是,它能夠在水面上停留,這比動物界另外一個“水上漂”蛇怪蜥蜴更厲害,蛇怪蜥蜴能夠快速地在水面上跑動,但它無法停留下來保持站立姿態,且它的水上漂腳會下沉一部分到水裡,而中國的“水上漂”,完全連腳面都不浸水,看來,中國功夫果然勝過外國功夫啊!

中國的這種“水上漂”其實書本名稱叫——水黽(min三聲),外觀酷似“蚊子”,但它不會飛,但健步如飛,在水面如履平地,則彌補了它的不足,想徒手抓水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這種水黽除了能在水上漂之外,還有一種非常特別的能力,由於它腳長,且站立於水面,因此,水面的輕微震動,它們都能感知到,每當死魚漂浮於水面,或者小昆蟲落水,魚或小昆蟲在水面掙扎,它們都會感知到,會迅速的漂過去,它們在水上漂的速度非常快,能夠達到150釐米每秒,還能做40釐米左右的跳高跳遠運動,會用它們的“管狀”嘴巴吸食死去或即將死去的動物的體液,因此,它們對於水面的清潔或水體的調節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是益蟲,不是害蟲。

以後再見到水黽,記得它不是害蟲,也不是蚊子!很多地方把它們稱為水馬、水板凳、水蜘蛛、水母雞、水蚊子、火叉子、水蜢子、水坦克,水有張力,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加上水黽腳的面積大,還有很多剛毛,增大面積,且水黽較輕,因而能夠漂在水面上,若以後在野外見到它,記得它是益蟲,不是害蟲,別把它當蚊子消滅掉哦!

您見過這種昆蟲嗎?若沒有見過,記得給家裡老人看看,會給他們帶來美好的回憶哦。


三農萌新


我們小時候常捉它,稱它"打醬油的",因為手上能聞到醬油味,不信你那天試試![大笑][捂臉]



漁哥唱晚2


“黽蝽身體輕,水上常溜冰,色灰斑紋少,長形橢圓形,足上有絨毛,拒水水難進,有足是六條,責任很分明:細長中後足,撐開利划行,短小是前足,捕食何靈敏。”

這是“木頭工程師”親自為農村水邊常見的“水上漂”--黽蝽所寫的識別順口溜(本文照片也是“木頭工程師”所拍哦)。

黽蝽之所以被喻為“池塘中的溜冰者”,是因為它不僅能夠在水面上滑行,而且還會像溜冰運動員一樣能在水面上優雅地跳躍和玩耍。

黽蝽能夠“水上漂”的奧秘在於它比水輕,且六條足的附節上長著一排排不沾水的毛,與足接觸的那部分水面會下凹,但它的足尖不會衝破表面張力,所以它在水面上行走時不會沉入水中。但如果往水裡加些能削弱水的表面張力的中性洗滌劑,水黽就會沉入水中,當然也不能自行浮上來了。

黽蝽種類很多,大小、形狀略有差異,身體呈長形或橢圓形,背面多為暗色而無光澤,無鮮明的花斑。身體腹面覆有一層極為細密的銀白色短毛,外觀呈銀白色絲絨狀,具有拒水作用。黽蝽有6條細長的腿,它的三對足的分工也很明確,前足用來捕食,中足用來劃分和跳躍,後足用來在水面滑行,這樣它就可以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行動了。

圖片均由“木頭工程師”拍攝


木頭工程師


農村人們眼中的水上漂就是我們所謂的水黽min(民),一種生活在水上面身體輕盈且棲息於靜水面或溪流緩流水面上。

身體細長,非常輕盈;前腳短,可以用來捕捉獵物;中腳和後腳很細長,長著具有油質的細毛,具有防水作用。

體色黑褐色,體長約22mm,常常在水面上成群結隊。

它就像蚊子一樣的成群在水面上黑壓壓的一片,它的腳一共三對,而且大都是油性的,巧妙之處就是隻要它的腳不沾水那麼它的身體就不會沉底,浮在水面上常常是為了覓食。

吃一些死的魚或者是小蟲子,也算是肉食性動物了,在吃食是他的嘴成吸管裝,再就是他們在水面是背疊背靠在一起就是雌雄交配準備繁育後代了。

這個雌蟲一般喜歡水較清且水面上草木多的地方,因為這樣卵就不會被水或者是別的生物帶走了,孵化的卵先沉入水底。

不久之後就可以自由生活了,根本不需要後一代的照料,平時他們也會生活在這個枯枝的葉子上,作為自己棲息的地方,它們一般不怕水,所以地方几乎都是露天的。 (農業引擎之憶風)

白雪公主草莓苗和四季草莓苗接受明年預定,優質草莓苗母苗供應! 農業引擎規劃諮詢團隊,農業投資機會研究、農業園區規劃、農場運營管理諮詢,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農業引擎


這個東西不是什麼水上漂,其實大家不知它叫什麼名字,所以根距它的習性叫水上漂,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幾個小夥伴到泥潭棗澤悉戲,就發現這個東西很特殊,它在水上自由遊動,身上一點水珠也沒有,特別靈活,它的頭部有一對觸角,眼睛鼓留的身體細長,這個東西也可能會飛,我們稱呼它為棒捶,現在可能不多見了




愛琢磨的小山羊


問:農村水中有種昆蟲會「水上漂」的功夫,它究竟為何物呢?

學會「水上漂」,走遍天下都不怕?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水上漂的功夫並非獨門秘笈,許多昆蟲掌握了其中之奧妙。常見會水上漂的動物有蚊子、水蜘蛛、螳螂、水黽(mǐn)等,它們並非水生動物,也非兩棲動物,而是偶爾出現在魚塘、稻田、湖水和水凼的水面上,或在水生植物上停留的小型昆蟲。

其實,常在水上漂,哪有不溼鞋,水上漂功夫再厲害,也會被獵食者所獵捕,而真正將「水上漂」功夫練得「爐火純青」的昆蟲卻不多,至少要有身輕如燕且敏捷的反應速度,那熟練掌握「水上漂」的蟲子究竟是什麼呢?



一、蜻蜓

說到水上漂,刺楸想到一種非常神秘的蛾蟲,每次熱天下暴雨漲水過後,在戶外的天空中總能看到一種蛾蟲,水凼凼的水面也有。刺楸總想抓一隻以滿足好奇心,可從未抓到過,這算是兒時的遺憾事吧。


但刺楸這次要說的卻並非蛾蟲,而是大家經常所見的「直升機」——蜻蜓。蜻蜓有多種,據說飛機仿生的對象就是蜻蜓,觀其外表,真有飛機的模樣(下圖是刺楸拍的蜻蜓)。

蜻蜓活動範圍廣,農村到處都是,水、陸、空都難不倒它。在水中活動的蜻蜓,詩人楊萬里《小池》中的詩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就有描述。刺楸常見蜻蜓在水面活動的身影,除了荷花,它還會倏爾降落在稻樁等露出水面的物體上,停留時間不一,又忽而飛走。

二、豆娘

這是和蜻蜓差不多的昆蟲,常被人誤以為是小型蜻蜓或者蜻蜓幼嫩時期,其實它的名稱為豆娘、蜻蛉,算是蜻蜓的近親吧,也是一類食蟲的益蟲。蜻蜓能水上漂,豆娘也不例外,也經常飛到水面活動。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水上漂」昆蟲的介紹,如果覺得回答得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