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麻杏石甘湯臨床應用心悟


經方麻杏石甘湯臨床應用心悟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篇中》第63條:“發汗後 , 不可更行桂枝湯 , 汗出而喘 , 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 即麻杏石甘湯 , 是由麻黃四兩、杏仁五十枚、生石膏半斤、炙甘草二兩組成。在《傷寒論》原用治太陽病失治,或誤用汗下,風熱犯肺,或風寒表邪入裡化熱, 壅遏肺氣所致的咳喘 、身熱、汗出等證。《傷寒論》所謂“無大熱”,應該是相對於無汗身疼痛的麻黃湯證、大青龍湯證的“發熱”而言。

臨床體會, 本方治療高熱者,有療效。該方藥用麻黃配石膏, 清宣肺中鬱熱,重用生石膏半斤,倍麻黃用量,重在清熱,配杏仁宣肺平喘止咳,炙甘草扶正以和諸藥。共成宣肺清熱平喘之用。臨床用於邪熱壅肺所致的氣喘身熱,咳痰不多者。可用於現代醫學之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百日咳、支氣管哮喘等呼吸道疾患。以其辛涼發散,被吳鞠通稱為“辛涼平劑”,可以認為是《傷寒論》治療風溫外感之方。

治療肺炎,隨方可加地龍、蟬蛻、殭蠶等,以疏風散邪、解痙平喘,加車前子、石韋、黃芩、魚腥草等清肺止咳。

治療熱哮,也可用麻杏甘石湯加清熱化痰、熄風解痙之藥。

兼口苦、咽乾、目眩,或心煩喜嘔,胸脘滿悶者,可配合小柴胡湯,清解鬱熱。

咳喘痰黃,大便不爽者,可配合千金葦莖散,開下行之路。

因為該方能宣通肺氣,而鼻為肺之竅,用該方加用黃芩、辛夷花等,治療鼻炎等也常有良好療效。

另外,根據麻杏甘石湯清宣肺熱的作用特點,我們還根據麻黃宣通肺氣、通調水道、通陽化氣的藥性,應用該方加白果、石菖蒲等治療小兒神經性遺尿,也有較好療效。

版權聲明:本文參考資料《趙進喜臨證心悟》,趙進喜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由趙進喜教授團隊整理,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打呼嚕,呼吸暫停綜合症,中醫認為多肥胖氣虛,肥人多痰,或心陽不振,或肺氣不宣,所以治療應該重視補氣健脾益腎、化痰除溼,或通陽醒神,或宣肺利氣,臨床應用補中益氣湯、地黃飲子、菖蒲鬱金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杏石甘湯等,辨證選方,常可取得良好療效。

打呼嚕在中醫看來有肺氣不宣、心陽不振、心腎不交、痰溼阻痺等多種形式,臨床上常用麻杏石甘湯、麻黃附子細辛湯、交泰丸、黃連溫膽湯、菖蒲鬱金湯等方化裁,用之得宜,常用立竿見影之效!賈海忠教授鼾暢飲,也常有卓效!

經常愛感冒者,包括太陽衛陽不固體質者,常見乏力畏寒,汗出多,也有太陽衛陽太過體質者,常見畏熱,咽痛咽乾,一旦感冒就容易高熱甚至誘發肺炎,前者應用玉屏風散,後者常見麻杏石甘湯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