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長》讀後


《教育局長》讀後


濱河市實驗中學發生學生跳樓事件,在全省引起極壞影響,而跳樓身亡的學生趙天一是主管教育的馬副市長的內弟。實驗中學校長許志國被停職檢查,並主動提出辭職。教育局長李興華權衡利弊後,決定承擔事件責任,讓許志國繼續擔任校長,支持他進行教改,推行素質教育。但是馬副市長真能輕易不追究了嗎?
  人事科長馮月琴與李興華曾是初戀情人,她憑藉舊情頻頻貼靠李興華,也想當實驗中學校長,但她堅持完全功利化的應試教育理念。
  在複雜的權利鬥爭和教育觀念的博弈中,教育局長李興華究竟能不能堅守住自己最初的理想和道德底線?一個深諳官場之道的官員,他選擇了妥協、逃避,還是正面應對。。。。。。?

這幾天讀完了嶽東西的長篇小說《教育局長》。吸引我讀下去的,最初是因為作者語文老師的身份。我們職業相同,就有一份好奇。一個教語文的,文章能寫到什麼水平呢?!不是看不起,真的只是好奇。

首先從情節上看,小說真的做到了跌宕起伏,吸引讀者。

從內容上看,書中的教育局長李興華有著言情小說中的情感糾葛。是不是不談愛情的小說就不吸引人呢?我懷疑作者有實力不夠愛情來湊的嫌疑。在我的身邊也有曾經戀愛過後來分手,又同在一起共事的人,他們之間的距離感很明顯。不會因為曾經是戀人,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每個人的行為都是有底線的,而教師的底線普遍是較高的。再者。李興華局長和馮月琴經常相約到公園聊天,在實驗學校扶昔追憶,這該是多麼不可能的事兒。這兩個場所都是眾目睽睽之下,二人的一舉一動都有無數眼睛盯著呢,特別是兩個人又不是普通的小老百姓,更是搏眼球的很呢。所以現實生活中二人的關係肯定不會是這樣的。另外申雪的出現更顯得李興華像情竇初開的青澀小夥,衝動而無定力。真想問問作者,這些愛情成分是虛構的吧?經不起推敲的低劣。雖然表現出了一個局長的兒女情懷,但未免低估了一個局長對自己情感的處理能力,如果連這些事兒都處理不好,眾目睽睽之下掩耳盜鈴,豈不可笑?

在人物塑造上,李興華這個人物塑造的空洞,缺少鮮活感。倒是馮月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女人的小虛榮,小任性,有女人為了自己的愛情,一廂情願地撲湯蹈火的傻勁兒。有理想中的愛情幻滅後的絕望與報復。女人活在愛情裡,男人活在現實裡。女人為愛而存在,而愛只是男人生活的調味品而已。這種男女對愛的認識的偏差,造成了很多悲劇。而馮月琴就是自己用愛打造了一座宮殿,而最終發現只不過是埋葬自己的墳墓而已。

文中的代權,是一個善於弄權的小人物,勾心鬥角,投機鑽營,而最終害人不成反害自己。"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一個善於耍心眼兒的人,往往幹不成大事。因為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考慮怎樣給別人使絆兒的時候,正事兒必然就幹得少啦。善於鑽營走旁門左道的人和君子們從來不在一個頻道上。自古"人間正道是滄桑",小人永遠只會成為歷史上的跳樑小醜而已。從這個角度看這篇小說表現了一個積極向上的主題。

本小說還傳達了困惑教育界的話題:到底是搞素質教育還是要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喊得熱火朝天,應試教育抓得實實在在!升學率就是學校的生命線,不是嗎?但應試教育也暴露出了很大的問題,如學生的失眠,跳樓等等。教育的方向在哪兒?小說的結尾泛泛地談到:實驗中學和市一中的素質教育都有了新的進展,正在熱火朝天的展開。怎樣展開?接下來會有怎樣的結局呢?我們在深思。

小說的結尾,應試教育的大旗——馮月琴被撤職,被警察帶走了。而素質教育的代表申雪得到了重用,這就是要告訴讀者素質教育的春天來了嗎?而申雪一個高中時的渣生,一個沉迷於風月場中的浪女,幾年大學下來,竟成了教育界中的風向標!?不是一個諷刺是什麼?一個所帶班級考得一塌糊塗的老師,就是素質教育了?!難道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就是這樣的水火不容嗎?我想不應該是這樣的。

那麼教育的春天在哪裡?書中並沒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