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管學習,其他什麼都別管"——父母這一句話,害了多少孩子

朋友的孩子來到豆豆媽所在的城市上大學,因此接待了朋友一家,想帶孩子提前熟悉熟悉環境。這個準大學生是家中獨女,妥妥的"掌上明珠"一枚。但是令人沒想到的是,18歲的她生活常識和交際能力幾乎為零:

比如,她會把掉色的牛仔褲和純白上衣一起塞進洗衣機;在便利店連問店員要一根吸管都不知如何開口;出了門連怎麼找路線坐公交車都不會;在地鐵上把包包弄丟了,卻不知道如何找回,也不知道向工作人員求助……



豆豆媽看了很擔心,不知道這樣的孩子怎樣獨自在遙遠的大學裡生活。於是豆豆媽委婉地和她媽媽聊了聊,她的媽媽表示也很無奈,孩子的父親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你只管學習,其他什麼都別管。"

豆豆媽不由地想到了前段時間上映的一部影片《少年的你》,電影中貌美如花,成績優異的魏萊,卻是校園霸凌的始作俑者。她冷酷無情,手段殘忍,不斷欺壓同學,讓人唏噓。光看外表,誰能夠想到,這麼美麗的外表下有如此醜惡的心靈。



雖然朋友家的女兒沒有魏萊這麼惡劣的性質,但不得不說,歸根結底都是父母的教育方向出了問題,是不良家庭教育埋下的禍根。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教會孩子堅強獨立,是父母送給他最好的禮物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現在有很多成年人也喜歡懷悲傷秋,總是抱怨的人似乎都有一個看似"完美"的童年,家長對孩子保護的很好,沒有體會過不適,甚至認為生活本就如此。步入社會之後,面對挫折卻沒有承受能力。



其實都是因為家長從小的過度保護造成的,當孩子遇到挫折,家長的本能反應就是幫他去解決,但也許我們也可以換一種思路,適當的放手,讓孩子也有機會獨立成長,變得勇敢,難道這不也是生活贈予孩子的另外一種方式嗎?所以適度放手,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生而為人,要教會孩子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有一顆善良的心,他明白別人的幫助有多麼珍貴,所以格外珍惜。而孩子能否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和培養。



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也很難有美好的未來。當你的孩子學會了感恩,他就懂得了生活,懂得了珍惜,這樣的人能更好地融入現實生活,開啟自己獨立人生的大門。如同德國古典哲學家費爾巴哈說:

"同情心,感激心,愛心,使你成為一個人。"

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刻不容緩,一定要儘早讓孩子懂得知恩、感恩、報恩。

為人父母,要意識到給孩子立規矩的重要性。

《弟子規》中說,"行有餘則學文"。從古至今,我們都在談行為教育超過知識教育,"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為人父母要及早認識到需要給孩子立規矩,這樣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材,而不是一味地寵溺孩子,把孩子養成什麼"小皇帝小公主",這是最可笑又最可悲的一句話,說出這種話的父母也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斤兩!

而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知道什麼時候該"放手",什麼時候逼孩子一把,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堅強獨立、積極樂觀的人。豆豆媽為了不讓自己的無知誤導了孩子,給自己買了兩本書,一本是《蒙臺梭利的教育》

一本是《斯托夫人的教育》。

這兩本書裡都寫了如何培養孩子好性格、好習慣、好品行,介紹了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收錄了許多經典的幼兒教育方案,

是蒙臺梭利和斯托夫人對家長們最真誠的建議。

書中內容豐富,條理清晰,文字優美易懂,相對比其他育兒書枯燥無味的大道理,這兩本書更能引起家長們的共鳴,得到實際的幫助。

現在,這兩本書一共只要39.8元,平均一本不到20元,還不到一張電影票的價錢,卻比看場電影有意義多了!

豆豆媽把鏈接放在下面,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能有所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